春節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個極具中國味道的日子,它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宏大的節日,凝結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語言。古人常說:「百節年為首」,所以人們為了新年的第一個節日,做了許多充足的準備,比如在古代民俗的相關文獻中,就記載過許多春節的民俗風情。今天筆者想從春節的圖形符號出發,帶領大家去感受這個3000年古老節日,代代相傳的藝術載體。
桃符與春聯
古往今來的春節,都有著「新桃換舊符」的習俗,所以人們會在春節對自家大門進行一番裝飾,最常見的裝飾方式莫過於貼對聯。古人將春聯稱作桃符,因為桃木在中國人眼中有闢邪祈福的寓意,桃符自然成了新年大門的重要裝飾物。據史料記載,五代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幅桃符,其內容為:「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真實記載的第一副春聯,這幅春聯是由五代蜀國君主孟昶所寫的對聯,自此以後開啟了中國春聯雅俗。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與普及,桃符逐漸被紅紙春聯代替。
雖說春聯問世與唐末五代,但是貼春聯這一習俗卻普及於明清時期。據《帝京景物略》、《簪雲樓雜記》記載,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就非常重視貼春聯這一習俗,他曾給文武百官和百姓下令,除夕之際,每家每戶必須在門上貼春聯一幅。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有一次朱元璋微服出巡,看到一戶人家門上未曾有春聯,他派人前去詢問,原來這戶人家是一戶目不識字的屠夫,明太祖知道原因後,便親自提筆寫下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下是非根」這對春聯。
雖說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是從這些民間故事可以看出,明朝人對於貼春聯的重視,遠勝於以前幾個朝代,自此以後,春聯成了新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習俗。從以前的桃符到現在的春聯,這種以紙張為載體的文化符號,是人們對於新一年開啟的美好心願。即便是在當代的城市、農村,貼春聯這一習俗仍然在延續。那些平仄格律、對仗工整、結構堆成的吉祥話語,寄託了人們對於新一年的美好願望。
門神畫
除了貼春聯以外,中國人在過新年的時候還流行貼門神、貼年畫。最早的門神畫誕生於先秦時期,由於那個時候造紙術還未問世,所以門神是由桃木刻成的偶人。在千年歷史歲月的演變之中,門神畫的形象也並非一成不變的,最初的門神名為神荼、鬱壘,據說他們二人主要工作是捉拿人間惡鬼;後來門神的形象又增加了鍾馗、秦瓊、尉遲敬德等幾位,至今最常見的年畫門神就為秦瓊、尉遲二人。
再來說說市級地攤上常見的年畫,其實與門神化一脈相承,但是年畫的形式、色彩、風格的多樣性要遠勝於門神話。這是因為年畫的主要作用,是為新年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年畫中的人物形象有高矮胖瘦,動物形態更是不同,民間年畫藝術家在創作年畫時,對於各種藝術形象進行大膽取捨,比如將人物與動物組合在一起,利用誇張的造型手段,凸顯神靈英雄人物的威嚴高大。在年畫中,有備受人們景仰的灶王爺,也有驅魔除妖護一方平安的傳說武將,更有備受人們尊崇的民族英雄人物,人們認為這些人物具有除邪避兇的作用。如果想要祈求喜慶吉祥,金玉滿堂、龍鳳呈祥、天官賜福也會成為常見的年畫主題。
剪紙藝術
在春節的文化習俗中,還有一種經常被現代人忽略的文化符號,它就是民間剪紙。我國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但是剪紙藝術卻是多個民族最具普遍性的藝術形式之一。雖說關於剪紙的起源無法追溯,但是從目前所出土的最為古老剪紙實物來看,中國的剪紙藝術能夠追溯到北朝時期,由此可以推算而出,這種民間藝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那麼剪紙與春節又是如何聯繫到一起的呢?
其實最早的剪紙藝術,本身是用來記錄各個民族的神話故事、英雄傳說,以及人們對於生命的敬畏和遠古圖騰的崇拜。這種藝術誕生於各個民族的勞動婦女之手,她們用手中的剪刀和紙,剪出了一個個平安吉祥、生活富足、繁衍昌盛的吉祥紋樣。正是由於剪紙藝術傳承了這種民族精神,才使得它維繫千百年而不衰弱。
因為剪紙藝術中蘊含了吉祥、喜慶之意,與前文所提到的兇神惡煞的門神畫相比,剪紙藝術又多了一種創新與溫馨,是一種可供人們靜靜觀賞娛樂的美好文化。所以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家裡的老奶奶、大姑娘、小媳婦兒都會拿起手中的剪刀,剪出拉手娃娃、蓮生貴子、聚寶盆等眾多獨具民族特色的剪紙裝飾品。這些剪紙會被貼在窗戶上、門楣上、房間裡,將整個庭院和房屋裝飾裝飾的煥然一新,讓春節的氣氛更加濃厚。
俗話還說「十裡不同俗」,剪紙藝術在在不同的地域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在隴東地區,人們在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給家門上貼上雞或虎的剪紙,這是因為當地流傳著「戶戶貼雞,人人添富」的俗語,老虎則能夠起到驅邪鎮宅的作用;在福建農村地區,每年的正月初五,福建農民都要殺雞供財神,這裡就流傳著雞背上貼一隻「雞花」剪紙的習俗。
在眾多剪紙藝術中,其實最具新春特色的剪紙當屬窗花剪紙。窗花是民間剪紙藝術中數量最大也最為普及的一種剪紙品種。無論是南北農村各地,在新春佳節貼窗花已經成為了一種最普遍的民俗活動。窗花剪紙的圖形也非常多,姑娘們會拿起剪刀,根據歷史故事、十二生肖,傳說趣聞剪出眾多吉祥圖案,讓春節這個日子更加喜慶,更加紅火。這些眾多的春節文化符號,陪伴中國人走過了千年歲月,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這些遍布在新春佳節中的特殊符號呢?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傳統春節圖形符號研究》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