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為什麼要和越南打一場戰爭呢?看完明白了!
因為美國任性!不過任性是不夠的,美國在決定發動每一場戰爭之前,勢必經過了詳細周密的謀篇布局。在小編看來,美國進攻越南是實現其稱霸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越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國最終選擇對越南動手。那麼美國進攻越南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以越南為跳板封鎖我國。
關於美國為何要進攻越南,其實早在1950年,偉大領袖就做出了精準的預言,也就是說,在美國正式參戰的前10年,領袖就準確的預知了這場戰爭的爆發。在1950年我國抗美援朝之前,領袖曾說:如果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我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他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島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他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
在美國入侵越南之前,美國已經在朝鮮半島作出了嘗試,最後以失敗告終,在臺島方面雖然蔣介石政府一直密謀反攻大陸,但是由於其腐朽的統治,使得反攻大陸遙遙無期。因此美國入侵我國只剩下越南這個方向。
2、越南國土環境特殊
和我國南部交界的國家除了越南,還有寮國緬甸,為何美國會選擇在越南動手呢?這主要是因為越南的情況太特殊。首先在自然條件上,越南面積狹小,國土南北狹長。這造成了越南海岸線漫長,卻在東西缺乏縱深的特點。因為狹長的國土形狀,使得美國在進攻越南時,可以充分利用海上和空中的優勢,對越南發起立體式的打擊。而缺乏東西縱深的越南,勢必難有招架之力。
不過,美國似乎忘記,越南北部是受到中蘇兩國支持的,因此它們的縱深可以無限大。而且領袖要求美國地面軍隊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這就使得美國對北越南的進攻處處掣肘,難以取得實際效果。而北越領袖胡志明卻可以不斷派出軍隊向南越地區滲透,在南越組織武裝反抗南越當局和美軍的控制。
3、越南是最好的反共戰場
二戰期間越南作為法國的殖民地被日軍侵佔,二戰結束時以北緯16度線為界,北部由國民政府受降,南部由英軍受降。不過在二戰期間,越南獨立同盟等革命組織趁機發展壯大,並於1945年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而國民政府由於內戰的因素,於1946年撤回國內,由此胡志明代表的北越政府成為越南北部的統治力量。此時的法國想要重建在越南的殖民統治,由此拉開了武裝入侵越南的戰爭,而胡志明受到了蘇聯的有力支持,1949年建國後,我國也成為北越的大後方。在我國和蘇聯的有力支持下,特別是我國直接派遣軍事顧問團入越參戰,使得胡志明集團終於在1954年取得了奠邊府之戰的勝利。
隨後在總理的斡旋下,法國和印度支那終於籤訂了和平協議,法國殖民者終於退走。但是此時的越南仍然處於南北分裂的狀態。北越咄咄逼人,而南越卻不堪一擊,胡志明派出武裝從胡志明小道深入南越意圖統一越南。此時的美國正和蘇聯在全球爭霸,需要在東南亞建立一個穩固的立足點,而分裂的越南,最容易讓美國見縫插針,於是美國加緊了對吳庭豔等人的扶持。
對於美國而言,將勢力延伸到越南。除了完善所謂的島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將勢力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地區,藉以對共產主義集團形成戰略包圍,且且染指馬六甲,保護東亞地區的海上生命線。應該說美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美國此時已經不具備擊敗越南的條件。因為北越已經深得遊擊戰的精髓,在越南茂密的叢林裡,他們是美國士兵的噩夢,而且在北越的背後有我國和蘇聯的強力支持,美國人面對的實際上是由兩個大國武裝起來的精銳力量。
從1961年開始,美國陸續向越南派出軍隊,巔峰時達到50萬人,同時為警告越共南下,美國對北越進行了空前規模的轟炸,戰爭期間總投彈量達到800萬噸,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和。到1973年美國撤軍之前,美軍共陣亡5.7萬人,負傷超過30萬人,對越南造成了160萬人死傷的巨大災難,而此戰也間接引發了美國的經濟危機,激起了國內空前的反戰浪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對越南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創傷,今日的越南,因為美國的化學戰的毒害,新生兒畸形率居高不下,在今日越南的農田還埋藏著數以萬計的地雷等,每年造成數萬人的死傷。
而且美國人對越南的戰爭,非但沒有起到在東南亞立足的作用,還間接的促使了南北越走向統一,在美軍撤走後,越共發起了對南方的總攻,終於在1975年統一南越,深刻的改變了東南亞的格局。不過此後越南開始和我國交惡,而我國也終於通過越南的敲打,徹底拖垮了蘇聯,直接終結了冷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