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來看,美國和越南在當時確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利益糾紛,可以說是「師出無名」。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為什麼還是要義無反顧的逆流而上,穿越大平洋去進攻一個跟自己不想幹的亞洲國家?
劍拔弩張的南北越政權
首先在當時的越南境內有兩個政權存在,一個是共產主義政權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另一個是資本主義政權越南共和國(簡稱南越)。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南北越兩大政權就為了越南統一進城而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兵戎相見。
就當時而言,北越自身的軍事經濟實力確實要高出南越不少,在南北統一戰爭中捷報頻頻,統一趨勢日漸強勁。在這樣的一種局面下,美國開始派兵東南亞,幫助南越政權挽回局面,隨著美國的加入,南北越之間的局勢瞬間發生逆轉,原本被動挨打的南越開始反攻,北越政權舉步維艱,幾乎滅亡。
此情此景之下,1964、1965年間,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和蘇聯開始南下,對北越政權施以援手。這樣一來,越南戰爭的性質就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國家內部戰爭成為了國際大國之間的局部戰爭。
美國援助南越,甚至直接參與越南戰爭。主要原因有三點:
原因之一:
美國同南越同屬於資本主義國家,而北越則是社會主義國家,如果北越成功統一越南,那麼必定會對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規劃產生影響,甚至喪失一部分利益收穫。
原因之二:
就當時的世界格局來說:二戰的巨大影響讓西方資本主義一蹶不振,停留在了一個戰後重建的發展期,而隨著戰爭結束髮展起來的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崛起,所以美國不能容忍資本主義的世界霸權遭到挑戰,而越南就是戰略格局中的一部分。
原因之三:
當時正是美蘇冷戰爭霸的發展階段,誰都不想對方掌握更多利益,以免對自身造成損失和威脅,這也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參與越南戰爭的最主要原因。
總而言之只有一句話:國家制度與戰略利益的不同和需求,最終導致美國人直接參與了越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