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場攻心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生命,可以說,最寶貴的是時間。因為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是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積累起來的。沒人能預計他在下一分鐘裡能發生什麼,但至少我們可以記得前一分鐘我們做過什麼。
《奇特的一生》這本書,是當年一個職場朋友在我對仕途迷茫、對繁忙無助時所贈與的。看到序言時,便恍然明白朋友的良苦用心。入職頭十年,每天感到有忙不完的工作,有處理不完的瑣事,吃飯、睡覺,甚至與人談話時,都經常分神考慮著工作方面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似拼命幹活兒,實則效率低下,因常年的「白加黑」「5+2」最終導致健康一度亮了「黃燈」。
柳比歇夫是一位真正和時間成為朋友的人,一個將自己的一生用時間來計劃的人。反觀當今很多職場人,由於不能合理地運用時間,或因懶惰、或因荒廢而使時間白白流失。著名的科學家達爾文說: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鐘頭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的確,對於職場人士來講,學會運用時間,追求高效工作,才是職場生存進步的有效之路。
《奇特的一生》,告訴了我們如何管理時間
時間的固有價值
關於時間對人們的意義,曾有許多學者、專家、名人都論述過。魯迅先生說: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而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著名科學家華羅庚說:凡事較有成績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
柳比歇夫時間記錄法讓人驚奇的一點就是,他把這種詳盡記錄自己時間長度的方式堅持了56年,這讓很多人難以想像。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很容易找到使命感的,一種人必須被有使命感的人驅動才能前進。只有擁有偉大的目標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浪費時間的可恥。
只有擁有偉大的目標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浪費時間的可恥
真正珍惜時間,充分利用時間的人才能在事業上做出不尋常的成就和對人類的貢獻。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8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辛苦了27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用了40年;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歌德寫《浮士德》詩劇則長達60年。他們充分利用時間,終至獲得了成功。
我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相比,落後20-30年,我們在20-30年之內趕上去,我國的力量就更強大,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提高。抓緊時間,節約時間,駕馭時間,反對浪費時間,應該是每個國民的重要意識。
「今日復明日,今日何其多!今日又不為,此時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今日復明日,今日何其多!今日又不為,此時何時了?
時間的特有屬性
「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實際上,當今世界空間對我們的限制越來越小,而時間對我們的限制卻越來越大。
①時間的流逝性使然
時間總是默默地,無休止地流逝著。它是不受任何制約和控制的,目前我們無法把時間的流逝攔截住,也無法把其存放起來。它還有又長又短的特點,長則無限,短則瞬間消失。時間也可稱之為寶貴的資源,它無可代替,也不能復生,不能買,不能借,不能租。
古語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它對誰都無偏見,都是一視同仁的。
②時間的不可逆性使然
光陰似箭,一去不復返。這說明了時間過去了,絕不會再返回來了。「一日無二日,時間不重臨」,也正是時間不可逆的寫照。一年有春、夏、秋、冬,年年如此。每天有黎明、白天、黃昏、夜晚,手錶12小時轉一周,這是人們稱計時間的往復循環標誌,可是過去了就過去了,從不會再給你相同日期轉而復來。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杜秋娘《金縷衣》
③時間的均等性使然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時間。它對任何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你擔當何種職務,從事什麼行業,一天都給予24小時,不會因為性別、職務、職業的差異而分別賦予。一分一秒都不偏於任何人,他是鐵面無私,一律平等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千金難買一秒鐘。
三個特有屬性告訴每一個人,欲想成就一番事業,繪出一幅美好的藍圖,就要做時間的主人,不要做時間的奴隸。
時光的流逝、不可逆、均等性讓我們倍感珍惜
時間的利用法則
柳比歇夫的時間好像是物質,不會無影無蹤地消失不見,不會消亡;它變成了什麼,總能查得出來。由於做了統計,他獲得了時間,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收穫。而我們在度過了一天之後,卻發現一無所獲。為什麼?沒有掌握好利用時間的基本法則。
每個管理者,有必要掌握時間的利用法則
①謀求可控時間的增加
對任何人來講,時間皆可分兩類,一是可控時間,二是不可控時間。尤其對職場領導者而言,隨著職務的不斷升高,其不可控時間相對多了一些。這部分時間由不得自己左右,而是讓他人佔去了。一般地說,領導者不在於他不可控時間的表現,而是看其把不可控時間轉化為可控時間的能力。因為,人們在可控的時間裡按計劃辦理事情,效率將是最高的。
習慣於應付不可控時間,會讓自己可利用的時間越來越少,很難獲得比較高的學習和工作效果。
謀求可控時間的增加
②用最好的時間處理最重要的事情
每一個職場人面對本職工作的職責範圍,事情是千頭萬緒的。但是這些工作的分量是不同的,有輕有重,有的關係全局,有的關係局部,有的立即要辦,有的可以緩辦。因此,面對繁多的工作,應根據其重要程度及緩急程度排好隊。集中精力,用最有效的時間辦理關係全局的大事;對於次要或可緩辦的工作,可以拖後辦理或者抽空去做。
當然,每個人的最好時間是不同的,由於受人體「生物鐘」的影響,每個人的智力、能力、情緒的變化都隨著年齡、環境的變化而呈周期性的變化。但是,職場人大量工作在白天,儘可能使自己白天保持旺盛的精力來集中處理最重要、最緊迫的工作為佳。
如此為之,把例行性工作放在精力較差的時間去處理,無疑提高了時間的有效利用率。
用最好的時間處理最重要的事情
③學會從海綿中擠出水來
事情繁多,時間有限,就要學會「擠」時間。這種「擠」時間,實際就是要求人們學著把零星的時間收集起來。人們常常忽視零星時間的作用。前人曾有過這樣的說法,「用目標作為繩索,把你空餘的時間紮好,不要漏過一分一秒。總有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獲得了許多意外收穫。」
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達爾文說:「我從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零星時間而取得卓越成績的人舉不勝舉。例如,我國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科舉考試落榜後,隱居種田。種田的間隙,他把隨時迸發的靈感寫在隨手拾到的老樹葉上,然後小心地放入一個瓦罐。十多年後,他把將近二十個罈子打開,拿出一片片樹葉,逐條整理,竟寫成一部三十卷的巨著《南村輟耕錄》。
我們每一個管理者,一定要抓住所有從身邊流逝著的一分一秒,把他們用在有用的地方,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將來必有一天你會收到特別突出的效果。
學會從海綿中擠出水來
時間的管理方法
柳比歇夫在1963年內驕傲地記下了2006小時30分鐘的工作記錄,這是他的最高紀錄。平均每天5小時29分鐘。他清楚地了解這些數字的真正價值,他給自己規定了定額,拿著秒表監視自己,他自己獎勵自己,自己懲罰自己。對於我們職場人來說,不論是領導者,還是普通員工,如何運籌好時間,是一個與工作成效直接相關的問題。
①統計分析法
內功心法。記錄自己時間的實際消耗情況,在確保記錄真實的前提下,分清合理與不合理使用時間的規律,以指導自己努力克服無效工作時間的耗費,增加有效時間的使用,增加可控時間,減少不可控或不應去做的事情所消耗的時間。
實戰技巧。連續記錄三至四個星期內所用時間及其工作內容;分類各類時間所佔全部消耗時間的比例,作出直方圖及時間統計分析流程圖;最後綜合分析自己時間浪費在什麼地方,以改進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能力,知道今後工作中如何利用時間。
統計分析法
②ABC分類法
內功心法。把自己的全部工作組成一個整體,然後分析每一項工作在系統中的作用。能夠取消的則取消,能合併的合併之,能簡化的要簡化,再根據所剩下的工作在系統中作用的大小,分成A、B、C之類,A類為最重要,B類次重要,C類不重要。
實戰技巧。A類。在時間上具有緊迫性,在後果上具有嚴重性,必須立即動手去做的工作,否則就會影響全局。這類工作件數最好不要超過總件數的20%,而做這類工作的時間應佔總工作時間的80%。
B類。這類工作是本質上一般,時間上也不緊迫,沒有什麼嚴重後果。處理這類事情,所用時間不建議超過20%,特殊情況可以超過,但最好控制在30%~40%之間。
C類。無關緊要,無後果或後果影響較小的工作,這類工作佔總工作的50%左右,量雖大,但可以把它忘掉,不去處理,儘量不去消耗自己的時間。
ABC分類法
③目標管理法
內功心法。利用預定的目標來限制時間的使用,以達到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目的。時間的管理目標,是行動的歸宿,是期望達到成果和結果。其關鍵在於目標尋準,目標錯了,就會全盤皆輸,就會白白浪費大量時間。
實戰技巧。冷靜思考全局。職場人在考慮工作中,選擇及確定目標前,要有一段獨立思考的時間,進行反覆推敲、思考、論證。其目的是明確總體戰略,目標管理法容易產生重具體目標,而忽視全局目標的現象。因此,在確定具體目標時,一定認真思考總體與全局的大戰略。
擬定目標清單。根據領導的指示及具體要求,將目標一一排列出來。在整個清單中要列出最後成果目標及實施過程中的階段目標,分清主次、輕重緩急,根據不同時間段以最主要、全局性的定出完成任務的具體措施,然後按照重點一一給予解決,實現其最終的目標。
制定工作標準。在制定標準時要具體、可行性強,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這個標必須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時間上要定量,確定出完成期限,這樣能夠增加強烈的緊迫感。
製作目標管理卡。卡片中設定目標、重要性、工作計劃、預定進度、自我檢查、調整意見等相關欄目,使各項工作從計劃到過程實施,再到最終完成一目了然,對工作開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阻礙,能夠及時調整思路,為高質高效完成工作奠定基礎。
目標管理法
編者按:時間管理是一個概念,更是一種方法,每一個人都需要對自己進行時間管理,但是更需要時間管理的其實是企業,乃至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時間,對於我國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提出,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描繪了宏偉藍圖。
然而,時不我待,我們要抓緊未來幾十年的關鍵時期,高節奏、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地發展和建設,在當今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大好時期,做好自我、幹好本職,當好這臺國家大機器的零部件。
首發原創,持續更新,敬請關注#職場攻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