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逃離東京」,英國人開始養雞,疫情激發了田園夢?

2020-12-16 澎湃新聞

作者:王不易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01.

上個星期,日本因疫情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涉及東京、神奈川、大阪等7個都府縣。儘管不是嚴格封城,還是引起了輿論騷動。在推特上,「逃離東京」(東京脫出)成為熱門話題,一度被頂上熱搜。東京籍汽車牌照也開始出現在日本各個地方。

這令我想起一部日本電影——《生存家族》。講的是全球同步大停電的情境下,東京的一切處於停擺狀態:公共運輸停滯,小家電無法使用,電梯、電腦、電視、電燈不能用,工作、學校、家庭所有場景都宕機。家庭主婦們蜂擁至超市囤貨,卻被告知刷卡機不能用,只能現金交易,去取錢,ATM機前早已擠滿了人……停電擾亂了城市的一切秩序。

生活受到阻礙的人們開始紛紛逃離東京。因為飛機場也停運,主人公一家人只好騎自行車從東京到鹿兒島。一路上他們基本回歸最原始的狀態,吃自然喝自然,錢買不到任何東西,只能「以物易物」。當面臨生存危機,勞力士還不如一瓶水或一鬥米來得實在。

騎行108天後,他們最終到達了鹿兒島,過上了當地田園牧歌的生活。自己種菜、打漁,回歸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雖然遠離現代文明,但好歹吃喝不足。他們就這樣生活了兩年。

仔細品品,城市真是脆弱的。它的一切供應都靠外界,它的自我運行能力需要太多其他因素的泵血。當資源無法供給到城市時,它變成一個大鐵籠、大圍城。所以災難來臨時、戰爭來臨時,人們會反向逃離,回歸土地與水源,回歸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和資源。

全球大停電當然是一個虛擬極端情境,但戰爭我們不陌生。

看關於二戰的非虛構作品《最後一役》時,第一章給了我一種震撼:盟軍不斷地轟炸柏林,美軍白天炸,英軍晚上炸,城市早已破敗不堪。資源被管制,「這些日子裡,人們做什麼事情都得排隊——等肉販,等麵包師,甚至在自來水管被炸斷時還要等水」。市民必須要手持食物配給卡,才能獲得食物。

那其中生存的人們,以瘋狂與理智交織的狀態盡力維持著平日的生活秩序:警察、郵遞員都在崗,動物園仍在開放部分區域,百貨公司在打折,列車還在運行,洗衣店、乾洗店、美容院生意還不錯,送奶工的搖鈴聲準時出現在路口……每天天一亮,柏林人會從防空洞、地窖中走出來,趕在美軍轟炸之前去上班,即便路基已經被破壞,上班之路需要花費幾個小時。

城市秩序在此種情況下仍能勉強維持,德國人性格的嚴謹與板正令人欽佩,城市慣性之大也令人震驚,但這層薄薄的秩序之下,埋藏著的是恐懼以及隨時可能發生的混亂。

與之相對比,住在偏僻地區的人們生活則截然不同。科爾布夫婦住在安靜、如同田園詩般美好的施塔肯分區,未曾受過炸彈洗禮,當城市主體遭難時,他們在考慮著該在花園裡哪個地方掛上吊床,到底是4月初種早季馬鈴薯還是再等等,他們還想種些菠菜、香菜和萵苣。

看來《白鹿原》裡白嘉軒對土地之所以如此執著,是有道理的。地是不會變的,而地裡能源源不斷地長出莊稼來。

大型傳染病疫情我們原本是陌生的,它存在於中世紀黑死病、存在於一戰期間、存在於非洲,而不存在於當時當下。2003年的非典以及後來的禽流感、豬流感是我們所經歷的傳染病,但其程度並未令全球亮起紅燈。而由去年底延續至今的新冠疫情,卻是《瘟疫遊戲》成了真。

疫情襲來後,城市人的第一反應是囤貨:囤糧食、衛生紙、口罩、保險套。佔有一切可用資源,是城市面臨危機時普通人的第一反應。因為城市並不能直接「種」出點什麼。

在日本人「逃離東京」時,英國人在此時選擇回到「起點」,他們別出心裁地開始養雞了。原因是超市買不到雞蛋,而傳統英國人的早餐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兩顆太陽蛋。所以英國人決定養母雞,自給自足。連蜘蛛俠的扮演者荷蘭弟都養了3隻母雞,成了「養雞大戶」。

養雞場的母雞供不應求,經理的電話幾乎被打爆,以往要賣3個月的雞,1天內就賣完了,沒辦法,他們只能限購,每人只能買3隻。隨之銷量暴增的是雞籠,一家時尚雞籠生產公司表示,3月16日-3月22日,歐美銷量提高了66%。

3月30日,《每日郵報》發了一則消息,囑咐英國民眾看管好自己的雞,因為偷雞現象近來十分嚴重,達到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個場景似曾相識,似乎是2個月前我們搶口罩時的樣子。母雞成了硬通貨,公雞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性別歧視。

其實,養雞是英國人應對不確定性的常規操作,二戰時期、信代危機時期,當他們認為最基本的生活供應會受威脅時,他們回歸祖輩過日子的精華,開始養雞,自給自足,保證餐桌上兩顆蛋的供應。他們隨時準備部分地歸于田園。

現在,不止英國、日本,法國人也循著同樣的「逃離」路徑。《經濟學人》的報導稱,巴黎在3月17日封城前,有120多萬人倉惶出城,近五分之一的居民都溜走了,他們湧向了海邊和村莊。[2]傳染病疫情正在激發人們回歸田園生活。

《衛報》寫了一段很美的話:「在這動蕩的日子,自然界就像我們的避難所。葉子在綻放新綠,鳥兒在忙著做巢,慄子的嫩芽飽脹著。肺草的藍色和粉色像洛杉磯的晚霞一樣漂亮。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自然界讓人欣喜若狂。春天是合法的、免費的致幻劑。」[2]

在危機面前,城市人對自然和田園的渴望升至高點。鄉土像是一條退路,好像退回去人人就重獲了生存權。

02.

非危機狀態時,城市的教育、醫療、工作等資源像黑洞一樣吸引著人們。恩格斯在《大城市》中寫到曼徹斯特工人們的居住環境:街道曲折狹窄,房屋骯髒破舊堆擠在一起,河流臭氣燻天,工人住的房子僅僅是一個房間,幾乎沒有家具。城市是帶有齧齒的,啃傷著未受資源傾斜的人。可人們依舊願意留在這裡,為了謀生,為了它的種種福利。

但田園牧歌似乎歸根結底是人們的理想。城市越發達,這種理想的吸引力越強。反城市主義觀念最常見的話語表達便是對田園牧歌的懷舊式追憶。[3]

我看日本電影與日劇,總是能感到田園的召喚。《小森林》《哪啊哪啊神去村》《幸福的麵包》《凪的新生活》《海街日記》……都令人想要擁抱土地和綠色。

記憶最深的是山田洋次致敬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而拍的《東京家族》。住在瀨戶內海小島上的老夫妻倆從鄉下到東京去探望兒女,兒女們住在逼仄的屋子裡,事業也很忙,沒有時間陪他們遊玩,直到母親因病在東京去世。兩種節奏的碰撞至此而告一段落。

結尾時,父親抱著母親的骨灰回到鄉下,又回到了那個熟人人情社會,有山水,有花草,有鄰友,時間慢了下來。父親平靜地坐在只剩他一人的家裡,剪著指甲,偶爾抬頭看一下屋外的柴犬。

仔細想想,日本影劇中田園文化如此盛行的原因,大半也是因為城市壓力實在太大吧。

近些年,韓國開始產出一種慢綜藝,譬如《三時三餐》,也是以田園生活為背景的,中國將之抄過來後,變成了《嚮往的生活》。《嚮往的生活》雖備受爭議,但其關注度之高多少說明了正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城市中的各種角色對田園的渴望。

這大約也是李子柒與華農兄弟走紅的原因。二者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田園文化,將人們的「田園嚮往」變現。李子柒在外網獲得關注,恰也說明了不分國界,田園或許存在於人類的本性之中。

美國也有他們自己的田園崇拜對象——塔莎·杜朵奶奶。因為不喜歡都市的社交生活,塔莎·杜朵15歲就休學,搬到農場,開始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結婚後也如此。農場沒有自來水和電,一切全靠自己,她卻甘之如飴,縫縫補補,侍弄花草,養了13隻柯基犬。1972年,她佛蒙特州的山上建造了一座鄉間別墅,一個人住在那裡,直到去世。

塔莎·杜朵成為許多城市人的嚮往。

不過,田園夢很容易被矯飾,李子柒的爭議來源於此。她所代表的田園生活,過於美好。這令我想到幾年前的終南山隱士潮。

2009年,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寫了一本《空谷幽蘭》,尋訪中國現代隱士。或許是受此影響,在那之後,終南山迎來隱士高潮。各種新聞層出不窮:「90後女孩隱居終南山7年,把生活過成了仙俠大片」「金領放棄百萬年薪 一身布衣隱居終南山」……

終南山上挑水、種地、曬太陽、喝茶和閱讀的慢生活吸引了無數城市人。這種潮流引起了國外媒體的注意,法新社的一篇報導中說:據不完全統計,有5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

但隱居生活並不全如想像,山上有毒蛇、冬季零下20℃、物資貧乏……更現實的是,「隱居熱」帶來的租金上漲。撇去浪漫色彩後的隱居生活,枯燥得如同一把土。有人堅持,有人紛紛下山。

或許就像某位博主寫的:「我嚮往田園生活,但不想回農村,除非是日本電影《小森林》中那樣的農村。」

看來,秩序被打亂前,城市人的田園夢,多少仍帶著中產階級的幻想色彩。

參考資料:

[1].《被逼急了!英國民眾為何開始偷雞?》作者:王小哼 ,財經早餐。

[2].《為什麼封城前巴黎富人都往鄉下跑?》,作者:貝小戎,貝書單。

[3].《「反城市主義」與中國城市⼈口調控的譜系》, 作者:趙益民,《城市治理研究》 第三卷。

*圖片系視頻截圖

相關焦點

  • 日本人「逃離東京」背後的煩惱與契機
    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日本疫情持續蔓延,遠程辦公逐漸成為常態,這一背景下,不少人開始「逃離東京」。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7月、8月和9月,遷出東京的人數都超過了遷入東京的,遷出人員大都選擇遷到東京附近的神奈川、琦玉、千葉等地,還有一些人遷到了大阪、名古屋等城市。
  • 「再見,東京!」疫情致更多日本人逃離都市
    一、逃離東京從今年5月開始,日本總務省就發布數據顯示,這是自2013年以來,東京都首次出現遷出人口超出遷入人口,到7月至9月,遷出人數越來越大於遷入。日本廣播協會在11月3日援引調查結果報導,東京都4月至9月遷入大約19.44萬人,遷出將近20萬人。
  • 日本年輕音樂人開始想「逃離」東京
    已經是2020年的6月了,「疫情」對以音樂為中心的娛樂產業的影響還在逐漸加強,並沒有因為疫情得到而更好一些。即便國內很多城市已經降為二級防禦,但是舉辦活動、演出還似乎很遙遠。現場演出受重創疫情對日本音樂產業的影響似乎尤為明顯,畢竟日本的演出行業更為活躍。
  • 【新報評論】「逃離東京」背後的煩惱與契機
    日本疫情持續蔓延,遠程辦公逐漸成為常態,這一背景下,不少人開始「逃離東京」。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7月、8月和9月,遷出東京的人數都超過了遷入東京的,遷出人員大都選擇遷到東京附近的神奈川、琦玉、千葉等地,還有一些人遷到了大阪、名古屋等城市。
  • 當東京電視臺開始關注疫情了,那麼證明日本疫情真的開始嚴重了
    當俄羅斯人都開始因為疫情而緊張的時候,那麼事情可就真的很嚴重了。對於日本人而言,當東京電視臺開始播放首相安倍疫情緊急事態講話時,那麼事情疫情可能真的很嚴重了。因為即便在日本3.11大地震,東北部發生嚴重海嘯的時候,東京電視臺都還在播放動畫片。
  • 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
    (中國減貧故事)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中新社合肥12月22日電 題:安徽「新農人」的田園夢:無荒田、年增收中新社記者 吳蘭隆冬時節,顆粒歸倉,原本農閒時節,但在安徽農村,有很多回鄉逐夢田園的「新農人」,
  • 逃離東京?受新冠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大城市
    今年,當新冠疫情暴發導致東京超市貨架上的大米和方便麵消失時,出於對食品安全的擔憂,36歲的岡田薰(Kaoru Okada)決定離開東京。隨著新冠疫情蔓延,遠程辦公成為許多企業的常態,有跡象表明,不少人選擇離開東京。近日,路透社刊文介紹了這一最新變化。
  • 逃離東京,政府直接獎勵100萬日元?
    「逃離東京」,是當今日本社會的一大熱門話題。日本政府的疫情專家委員會呼籲人們要努力避免「三密」(環境密閉、人流密集、親密接觸),於是,一部分人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與健康,開始躲到郊外靜閒之地,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的風險。第二,疫情爆發後,政府號召企業嚴格控制上班人員,將上班人員減少到70%以上。於是,各個企業開始鼓勵員工居家上班,通過網絡與視頻、電話等處理業務,參加會議。
  • 逃離東京!政府直接獎勵100萬日元
    日本政府的疫情專家委員會呼籲人們要努力避免「三密」(環境密閉、人流密集、親密接觸),於是,一部分人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與健康,開始躲到郊外靜閒之地,最大程度地減少感染的風險。第二,疫情爆發後,政府號召企業嚴格控制上班人員,將上班人員減少到70%以上。於是,各個企業開始鼓勵員工居家上班,通過網絡與視頻、電話等處理業務,參加會議。
  • 這一屆逃離東京的日本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如何移民日本然而動畫中的鄉村景色更令人動容讓人賞心悅目不能自拔日本移民政策日本移民辦理機構動畫裡的世界就是一個傳奇田園風光如此精美讓人慾罷不能日本綠卡日本永住 久居城市的人們在高樓大廈裡吹著空調時不免嚮往宮崎駿動畫中的美麗風景去尋找心中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鄉村日本身份
  • 日本人可能不喜歡東京奧運會
    明年舉行東京奧運會,日本人不樂意!當前,國際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12月18日,美國新增確診人數超23萬;巴西新增確診人數約7萬;英國新增確診人數超3萬5千,俄羅斯新增確診人數超2萬7千…… 全世界現有確診人數超2097萬!
  • 疫情嚴重拍不了電影 美國隊長幹起了理髮 蜘蛛俠也去養雞了
    讓我們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走進這群明星的隔離生活~蜘蛛俠搞起了養雞事業Tom Holland(湯姆·赫蘭德)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小蜘蛛俠荷蘭弟,最近在英國養起了雞!究竟是什麼原因令超級英雄淪落為大英國雞農?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泯滅?當然這些都不是,這一切都是源自於荷蘭弟對蛋蛋的渴望。
  • 日本文化圈|驚了!東京電視臺播放疫情新聞,日本網友:日本完了
    不久之前,日本安倍首相發布了疫情相關的緊急事態宣言,東京電視臺居然也跟著轉播了疫情新聞!天吶!是世界末日要到了嗎?嗯?你問我電視臺播放一個新聞有什麼好震驚的呢?況且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東京電視臺播放疫情新聞很正常啦。可那是東京電視臺啊!
  • 單日增265人,日本疫情升級,東京創下新紀錄,多名夜店小姐感染
    在全球疫情確診人數突破90萬人之際,爆發疫情危急最早的日本,沒有了東京奧運會如期舉辦的後顧之憂,疫情出現升級趨勢,過去的24小時裡,日本國內新增確診病例265人,死亡3人。截至目前,包括「鑽石公主」號遊輪人員及包機回國者在內,感染者累計達到3204人,死亡人數增至80人。作為日本疫情最為嚴重的東京都,當日的新增患者更是創下紀錄,一日暴增78人,確診總數已達521例。
  • 「周網紅」的田園生活:養雞種地,又出4句經典語錄
    「周網紅」又稱「周某人」,真名是什麼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但是「周某人」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早些年因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在裡面的感覺好多了」等金句走紅網絡,自此「周某人」的名字一直火爆到現在。現在的「周某人」過起了田園生活,在家裡養雞種地,但還是因為3段金句走後網紅,周大哥的實力就是這樣強!被網友戲稱為偉大的思想家。「我要把這塊全部種黃瓜,種辣椒,超喜歡這種感覺,不過這塊地不是我的,主人回來了,我要走了」。這段話出自網紅「周某人」,如今也成為「周某人」的一段金句,特別最後一句才是畫龍點睛。
  • 日本人在中國設計的城市,以前比東京繁華,現在不為人知!
    這座由日本人設計規劃的城市,當初發展程度堪比日本首都東京,現在不如以前了,它是吉林省省會長春。長春屬於吉林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國務院批准的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和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但是回顧長春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長春作為東北老工業城市,與日本有著密切的聯繫。據史料記載,1932年偽滿洲國在長春建都,改名新津,當時的偽滿是日本佔領東北後扶持的傀儡政權。
  • 閃電戰拿下東京!小池百合子,日本人眼中的「女帝」?
    她身上,有太多與傳統日本女性特徵相悖的標籤,比如強勢、果決、善於權衡......另一方面,爭議不斷的她也為日本暮氣沉沉的男性政治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角,比如更注重民生,堅持疫情防控第一......也許對於日本人來說,眼下唯一的疑問是:67歲的小池百合子,會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嗎?
  • 《向日葵》在日本遭遇疫情被困住了|向日葵|展覽|日本|英國倫敦|...
    包含梵谷名作《向日葵》在內的60幅畫作遠渡重洋,從英國倫敦國家畫廊「飛到」了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但因為新冠疫情,它們也經歷了一場「隔離生活」。包含梵谷名作《向日葵》在內的60幅畫作遠渡重洋,從英國倫敦國家畫廊「飛到」了日本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靜靜地等待著原定於2020年3月3日開幕的多地巡迴展覽。
  • 東京歌舞伎町多人確診,風俗店員為主,恐徹底引爆日本疫情?
    日本人素來有戴口罩的習慣,新冠肺炎出現之後,幾乎所有日本人都能夠戴口罩,但是只有一類人是例外,她們就是歌舞伎町的女性從業人員,因為在陪酒過程中不方便戴口罩。但如果顧客在歌舞伎町遊玩時也不戴口罩,考慮到歌舞伎町人流密集,將很容易導致病毒擴散開去。
  • 疫情開始在日本全國蔓延?日本為什麼不讓3000多人下船?
    近期以來,日本多地同現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至15日下午,日本全國確診人數已上升至260人,並首次出現院內感染病例。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已有11個出現確診病例,地理分布南至衝繩,北至北海道。根據現有情況判斷,部分新確診人員很可能於1月底至2月初即已感染,且此後長時間未進行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