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產品實習生來說,如何培養owner意識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作為一個產品實習生,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做好老闆交代的需求並推動落地;在執行方案時,應該從一個owner的角度去考慮項目,具有owner意識。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作為一名產品實習生如何培養owner意識。

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專注於具體的事項,owner意識通常只是靈光一現,沒有系統化的思考體系。

希望通過這篇反思的梳理,可以讓owner意識在工作中發揮得更穩定。

這篇反思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什麼是owner?為什麼要有owner視角?如何在方案策劃中保持owner意識。

一、什麼是owner?

首先,定義什麼是owner?什麼是執行者?

1. 什麼是owner?

owner主要有兩方面特質:

具體來說,owner了解項目要解決的問題與整體業務目標的關聯、對期望的效果有量化的指標、對方案的每一步設計有詳實的依據、對項目的整體進程有主動的控制和推動,同時對下一步的演化方向有一定的思考。

也就是說:owner是一個規劃師——對項目從何而來、未來要發展成什麼樣子有著清晰的認識。

2. 什麼是執行者?

而對於執行者來說,通常更關注過程、關注階段性成果。

比如在寫方案的時候,可以想到這個方案直接要解決的問題,做到了方案本身邏輯自洽這一步;但未必會想到這個方案與業務總目標的聯繫、對其他功能模塊的影響等等。

二、為什麼要有owner視角?

就工作質量來說:owner由於有目標意識,對最終的結果負責,過程中的決策更謹慎、更可能考慮到關聯影響等等。

就產品提升來說:扮演好owner角色,成為正式產品是實習下一步努力的目標,在實習過程中就可以多鍛鍊自己從owner的視角思考;並且有mentor可以請教、交換彼此對業務的理解,是實習中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

考慮完什麼是owner、為什麼要有owner意識之後,進入這篇反思的主要部分——在實習工作中如何以owner的視角來思考項目。

對比owner心態和執行者心態,個人反思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三個方面分別是:

1. 如何算了解項目的目標

第一點是對項目好奇,考慮為什麼做這件事,接到一個需求後,需要搞清楚需求的由來。

以售後為例子:許多需求是運營提給老闆,老闆決策判斷後,將其中某個需求交給我,同時簡單交代一下背景。而決策判斷是一個主觀、多重思考交織的過程;老闆交代的背景也只能把其中易表達的部分轉述給我——這是表達上的限制。

這時候,需要我對這個項目保持好奇心: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什麼現在要做這件事?

只有了解了項目的目標,在後面判斷方案的時候,才有依據。

2. 決策時參考的依據

一種方式就是對目標進行量化,落到具體的指標上。

可以存在兩類指標:第一類是強相關指標,只要這個指標發生變化了, 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這個項目,但這部分指標通常只能反映這個項目的使用度,無法體現對總體業務的影響。因此我們還需要另一類指標——弱相關指標,有多個因素會影響這些指標,這個項目是其中的一個指標。

量化理性是反人性的一件事情,而主觀感性卻是自然的,因此主觀上常會產生許多想法來抵制量化。

常見的託辭:許多結果帶來的影響是主觀的無法量化、只追求指標會影響生態健康等;但當對自己要實現的目標清晰、對目標的拆分細緻後會發現,主觀影響總可以量化為某些具體的指標。

在量化的過程中,可以不要過於關注這個指標目前是否已經在監測中,而是考慮指標能否反映目標、指標的獲取是否具有可行性。

只要指標具有必要性,就可以通過埋點、給用研提需求等方式獲得;即使暫時無法獲得,也可以為產品方案中的決策提供依據。

目標清楚了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3. 如何借鑑競品

目前接手的需求,大部分都有競品或相似流程的功能可以參照。

在借鑑競品的時候,就可以體現是owner心態還是執行者心態。比如:對競品為什麼這樣做?我們的產品如何借鑑是否有自己的思考?

當被問到某個功能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有時會直接答「競品就是這樣做的」——這句話有的時候可以作為一個依據,非常理直氣壯的被說出來;有的時候卻覺得很薄弱,說得怯生生。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別呢?

反思後我發現:在不同場景下,這句話攜帶的潛臺詞是不一樣的。

當我有自己的理由,競品的做法只是一個輔助論據時,就非常有底氣,潛臺詞是:「對於這個功能為什麼這樣做我有自己的推論,而且競品也是這樣做的,競品的做法可以支持我的推論」。

但如果只抄了競品,卻不知道競品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對我們的產品是否合適,被問到時就會語塞,只能用「競品就是這樣做的」來搪塞;但自己心裡明白,這個地方我偷懶了,只做到了完成一個功能,卻沒實現理解並做好一個功能,進而提醒自己對競品「要有意識地進行借鑑」。

競品相當於提供了一個看起來可用的解決辦法;而當不存在可參照的解決辦法時,大腦必須從問題出發,一步一步推導出解決方案,對每一步的選擇都要反覆思考。

如果依賴於競品的解決方式,就相當於已經知道最終的目的地在哪,要做的只是找一條理由說服自己,連接現狀和既定的目的地。

這個時候,大量的腦力都花費在將競品為什麼這樣做合理化,而會忽視其不合理、與自己產品不協調的地方。

再偷懶一些——因為競品這樣做,自己的產品也就這樣設置;當被人問起這樣做的原因,只能弱弱的回答一句「競品就是這樣做的」。

這種欠缺思考的行為提醒自己:既要借鑑競品的設計,也要警惕思考的懶惰。

三、在方案策劃中,如何保持owner意識

形成方案的過程中,對大大小小的功能點如何實現、什麼時候實現,經常要做權衡、做取捨,對競品做法的判斷只是其中一種情況。

那麼如何對不同的方案進行決策呢?

我總結了三個角度:

1. 從指標的角度考慮

運用前面規劃好的指標進行衡量,不同的方案對用戶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體現在指標上,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基於整體產品目標制定出的數據指標,通常可以指導方案的優先級排序。

舉個例子:商家論壇剛剛上線,只具備基礎的發帖功能,許多地方待完善,那麼先做哪個後做哪個就是經常會面臨的問題。

在運營提出的大量需求中,以數據指標論壇DAU為依據進行判斷,就可以篩選出對DAU有直接影響的需求和對DAU有間接影響的需求,再結合直接影響的程度和開發成本進一步判斷。

2. 從用戶的角度考慮

將自己代入用戶的視角,分析在產品功能的這一步,用戶是處於怎樣的時空場景內,帶著怎樣的動機和情感狀態。

走入用戶的視角並不容易,首先需要對用戶和當前的場景有足夠的了解;其次有可能過於關注某一類用戶,而忽視了用戶的多樣性。另外需要刻意將自己從設計者的視角轉換為使用者的視角——前兩者需要持續付出時間來了解自己的用戶,後者則依賴於視角的刻意轉換。

在形成方案的過程中,會經過許許多多次的決策;如果依賴於每一次的刻意轉換,有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偷懶,忽視從用戶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如果可以訓練成固定的習慣,則決策的質量更穩定些。

那麼如何能形成轉換為用戶視角的習慣呢?

我個人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在每次的決策過程中,將用戶視角當做因果推理的重要依據,只有將用戶角度的體驗考慮進去,這條推論才成立,才可以走到下一步。

第二種,在決策過程中,不刻意關注是否有考慮到用戶體驗,先將產品流程搭建起來,結束後再整體從用戶視角出發,在腦海裡模擬一次功能的全流程,檢查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前一種的優勢在於可以時時檢查方案的合理性,較少出現推翻重來的情況,而且對每一步進行仔細推敲,決策的質量更有保障;劣勢是每一步都需要視角的轉換,設計思路不連貫且轉換可能會有遺漏。

後一種的優勢在於可以在全流程都對用戶體驗有考慮,而且可以分別從不同類型用戶的角度出發,避免僅從核心用戶視角考慮而忽視其他類型用戶;劣勢在於當已經形成初步方案時,出於懶惰心理,修改的動力會大幅下降,對用戶體驗和修改成本之間可能會有妥協。

3. 從關聯影響的角度考慮

即使當前的方案對目標群體有積極作用,但是對其他群體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呢?

在考慮方案時,通常會專注於這個方案的目標群體和方案的積極作用,但一個方案不僅會對目標群體的認知和行為產生影響,也會對非目標群體產生影響。

後一部分的影響是正面的、中性的,還是負面的?

舉個例子:小額打款的目的是可以讓賣家對買家進行小額補償,涉及到買賣雙方的金錢流動,儘管滿足了補償方面的需求,但會不會帶來資金風險呢?

比如,賣家可能會因為不清楚打款狀態,對同一個買家重複打款,造成資金損失;為了規避這種風險,可以在賣家打款的路徑上明顯地提示歷史打款記錄、限制打款次數、限制打款金額上限等等。

另外,儘管項目的目的是解決買家的合理補償訴求,但除了有合理訴求的買家,平臺上也存在一些黑粉,這個功能是否會被黑粉惡意利用,能否對這類情況作出限制?

這兩個例子都體現了與一個需求相關聯的負面影響,只有將這些考慮進去或者有這樣思考的意識,才能做到不將目光僅局限於面前的這一個功能點,而是從整體上考慮對產品中各種角色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上文是將產品項目分離為具體的環節,並就某幾個環節反思自己的角色心態。

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環節都有被涉及到;另一方面如何將分離的思考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的owner意識,也是下一步需要繼續反思提升的地方。

本文由 @任笑青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項目管理:項目owner的日與夜
    如何實現商業變現?整個市場的競爭環境如何?我們的產品差異點在哪裡?只有明確了我們的盈利模式,反向推導出我們目前這個階段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才有利於保持項目開展過程中目標的一致性。以我個人的經驗建議,項目owner在測試階段就該介入。為了項目的快速上線,往往預發階段非常的短暫。假若是產品bug的問題,技術倒願意快速解決;假若是產品功能完整性與原需求不匹配,技術可能會以功能不緊急為由拖延至下期開發,否則項目owner將只能接受項目延期上線的結果。
  • 英語啟蒙|如何培養孩子的語音意識和音素意識?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l 什麼是語音意識?l 培養語音意識的方法有哪些?l 什麼是音素意識?l 培養音素意識的方法有哪些?1. 什麼是語音意識?如何培養語音意識?簡單來講,要培養語音意識,就是要從詞(word),音節(syllable),Rhymes(押韻)/Alliteration(頭韻), Onset-Rime(生母韻母) 以及 Phonemic Awareness(音素意識)幾個方面分別訓練。下面我們來簡單介紹下在家就能訓練的方法。2.1 Word,即句子中的每一個單詞,可通過如下對話進行日常訓練與引導。
  • B端平臺產品需要培養的4種意識
    對於許多剛入行不久的產品經理來說,B端平臺產品是比較有難度的一項工作。本文作者基於自己的工作經歷,提出了四點關於B端平臺產品需要培養的4種意識,希望對你有幫助。工作以來,前前後後負責過幾個B端平臺型產品,儘管在具體業務上有所差別,但是同為平臺型的產品,有些方法論是可復用的。
  • 全國防災減災日|拉響警報,安全意識從小培養!
    寶寶版地震應急指南】地震了,如何科學逃生?被困時,如何發出求救信號?《寶寶地震安全》系列APP來解答。APP由寶寶巴士和北京市地震局聯手打造,既科普防震安全知識,又有地震應急演練。小朋友們將從中get應急措施,學會保護自己!眾所周知,我國是地震多發的國家。
  • 艾永亮:打造超級產品的商業思維,對企業家來說有什麼用?
    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往往需要具備很多思維,例如,辯證思維、批判思維。歸納思維和演繹思維,除此之外,更需要具備的是打造超級產品的商業思維。為什麼企業管理者需要打造超級產品的商業思維,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析一波。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如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讀完有答案了
    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百千大閱讀》系列具有明顯的特質,首先它是由來自一線的名師精選中外名家作品進行導讀,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
  • 對IT部門來說,如何進行企業雲盤產品的選型?
    對於信息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來說,搭建企業私有雲盤似乎已經成了必選項。從FTP、Windows共享到自建雲盤,以長遠的角度來說,自建企業網盤不僅實現企業文件存儲中心的構建,為數據的安全管理和員工的協作效率賦能,還是較為經濟的IT基礎設施投入。
  • 如何防治汙染 藍田縣縣委書記王浩:先培養衛生意識
    要先培養衛生意識,再讓群眾和遊客養成衛生習慣,並同步建立衛生長效管理機制。>>>論壇連結:藍田灞河垃圾漂 藍田玉山,別搞旅遊了,讓遊客來聞垃圾燃燒的臭味嗎?先要培養衛生意識,再讓群眾和遊客養成衛生習慣,同步建立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當然,還要加大投入,對汙水進行處理,對垃圾進行收集無害化處理。王浩同時表示,經濟不管發展的怎樣,前提都是不能破壞環境,不能造成汙染,不能給子孫後代留下爛攤子。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發展,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更有能力去把環境保護的更好,把環境改善的更好。
  • 我如何在一年內從沒有經驗的編程小白成為微軟的實習生
    我如何在一年內從沒有經驗的編程小白成為微軟的實習生 站長之家註:作者是一名維吉尼亞大學工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專業三年級的學生,同時還是微軟軟體工程師實習生。
  • 宿遷礦山社區手工製作培養少兒環保意識
    為增強青少年環保意識,讓他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懂得愛護環境、低碳生活,不斷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11月20日下午,宿城區幸福街道礦山社區攜手共建單位——宿城區婦聯,在社區文化活動室開展「文明創建有你有我,勤儉節約變廢為寶」手工活動,轄區內30餘組家庭參加此次活動。
  • 長沙銀行婁底分行推出智能存錢罐 培養孩子理財意識
    (客戶家庭代表合影)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玥)6月2日,長沙銀行婁底分行舉行快樂小象智能存錢罐產品發布會,來自全市的36組客戶家庭代表參與並見證了該產品在婁底的正式發布。發布會上,首期快樂小象財商小課堂正式開講,36組客戶家庭,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啟「夢想之旅」財商活動,並動手實踐學習了智能存錢罐的體驗測試,提高了小朋友們理財意識。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孩的壓歲錢、零花錢、獎勵金等,都可以通過小象智能存錢罐一鍵導入孩子的銀行帳戶中。
  • 新銳眼鏡品牌木九十 攜手THE OWNER推出別注系列
    新木世界,主宰由你圍繞「WOODTOPIA,Be the owner」10周年主題,木九十致力為全球年輕人打造一個充滿時尚未來感的新木世界。WOODTOPIA由具有多樣結構和生命力的WOOD(木)、UTOPIA(烏託邦)組合而成。
  • 轉崗產品經理,應該準備些什麼?
    用戶思維(站在用戶的角度審視產品的能力);畫交互原型的能力(這個不需要解釋了);Owner意識(對產品從誕生到結項全程負責的意識);基礎的技術原理;設計的基礎知識;其實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有很多,但是並不意味著一開始就需要知道所有的知識
  • 釀溪三小舉行「實習生匯報課」展示活動
    為了檢驗實習生前段的實習效果,展示其自身的能力和功底,及時發現他們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強化實習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實習生實際工作能力,釀溪三小於12月7日至12月9日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實習生匯報課」展示活動,課程內容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等,共有10位實習生參加。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的質量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因此,父母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自律的培養和教育。 ◎逐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兩三歲的孩子所具有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還是非常脆弱,還需要父母不時地督促和引導。但是,自律的意識是可以從小就對孩子傳遞和灌輸的。
  • 實習 | 怡安翰威特、B站、新浪、聯合利華、華泰聯合證券招募實習生!
    有較強的保密意識。5. 該崗位須實習6個月及以上,工作日全勤者優先考慮。B站產品運營實習生(熱點運營方向)上海【工作內容】1、參與平臺熱點運營工作,熱點挖掘、熱點內容策劃及熱點傳播等2、通過熱搜、話題、Push等產品化運營的形式,持續吸引用戶關注,提升功能轉化率3、密切關注行業熱點動態,積極思考運營方案
  • 增強國防意識培養愛國情懷
    國防教育廣場作為國防教育平臺的重要支撐,將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國防意識、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升旗儀式後,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共同為國防教育廣場的「全軍十大英模」塑像揭幕,並參觀了哈爾濱華德學院國防教育廣場、校園文化館、毛澤東詩詞書畫作品展和校企共建的「華德—吉利學院」。
  • 短視頻流行下的身份構建和向善意識培養
    因此,如何藉助短視頻渠道,完成公眾身份的優化,培養向善意識,是網絡治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視覺化的身份調和與優化從微博到微信,再到短視頻,社交媒體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兩條主線。一條是網民主體性的不斷提升。
  • 怎樣培養演講能力?如何培養公眾演講能力?
    如何培養公眾演講能力?有41%的人認為公眾演講比其他事情更讓人感到害怕,也就是說,這些人認為公眾演講比死亡還可怕。 如何培養公眾演講能力?如何培養公眾演講能力?對於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講話者來說,如果有人給他們指出來的時候,他們不但不會改進自己的不足,反而會產生牴觸心理,再也不會在眾人面前講話了,因為他們害怕再提及這樣的事情。要知道,不會正視自己的不足,也不能清楚地看清自己,是永遠也不會在講話中取得進步的。
  • 無規矩不方圓,「規則」意識的培養別忽視,愛孩子也要掌控好尺度
    今日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俗話說,無規律不成方圓,很多家長都願意給孩子制定很多的"家規",尤其是在外面的時候,經常經常聽見有的家長說:"我家規矩就這樣,我從來不讓他……"。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就是被愛教育出來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並且只要孩子一哭鬧,馬上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