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俗話說,無規律不成方圓,很多家長都願意給孩子制定很多的"家規",尤其是在外面的時候,經常經常聽見有的家長說:"我家規矩就這樣,我從來不讓他……"。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就是被愛教育出來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並且只要孩子一哭鬧,馬上繳械投降!規則到底對孩子有怎麼樣的作用呢?
無規矩不方圓!
冬冬是一個好動的小男孩!媽媽經常帶他在小區院子裡玩。原因是在家的話,冬冬總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媽媽覺得收拾費勁,乾脆每天都在外面玩了!今天在小區裡玩兒滑梯。小區裡孩子多,可滑梯就一個。只見孩子們你爭我搶,但是亂中有序!就在這時,冬冬大喊:"你們給我讓開,跑的煩死了!"說著就爭搶著上樓梯,撞到了一個女孩,女孩從樓梯邊摔倒了!
結果冬冬媽媽跟女孩媽媽趕緊過來,"冬冬都說了,讓你們讓開,摔了吧?"冬冬媽媽說。"冬冬沒事兒吧?媽看看!"女孩媽媽瞬間不願意了:"你家孩子撞我家孩子,你怎麼說這話?當大人的都不懂事?"冬冬媽媽抱起冬冬:"都在爭搶,我家孩子提醒你們沒?沒規矩!""你家沒搶唄?不行。道歉,趕緊的!"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冬冬媽媽的溺愛,使得孩子專橫跋扈,在本就無序的環境中,更顯得沒有原則。
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家長要注重什麼?
1.規矩在於心,更在於行
有很多家長覺得,只要是建立好了規則,反覆強調,孩子就能遵守,但實際情況卻是,開始不錯,到後來玩兒嗨了,規則也就散了。其實,家長在建立規則意識的時候,要注意行動性,這個規則是不是孩子可以接受,轉化為行動的。
比如:要求孩子在幾分鐘之內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可是孩子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就不能履行這樣的規則。再有就是,要是這樣做,就給孩子買愛吃的東西。可是孩子平時不用刻意表現的時候也能吃。這些不是真正能行動起來的規則就是無效的。家長經常會跟孩子說:你記住,這個規則是這樣的。你忘了我們定的規則嗎?這樣刻意的提示,只能讓孩子壓力更大,在行動上更糾結。
2.孩子對規矩要有敬畏之心
有的家長會疑惑,如果孩子不講規矩,該怎麼辦呢?當孩子的行動影響了身邊的人,破壞了身邊的環境,家長就要讓孩子接受自然的懲罰。比如:例子中冬冬撞到了女孩,家長就應該陪著孩子道歉,而不是出於對孩子的溺愛而強詞奪理。當孩子不守規矩。家長就要及時暫停孩子的行為,在暫停幾秒過程中,不要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接著就要嚴肅但是不帶情緒的講清事實:"因為你的莽撞,讓她摔倒了,你沒有明白輪流等待的規矩。"
現在要去看看她怎麼樣了!很明確地說出事實和感受,並且明確下一步我們要做的。這個時候孩子也是緊張的,所以道歉這個步驟,就要放在後面。"你看看他哭了,我們現在要道歉!"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影響了別人,自己就要接受去道歉的行為,並承擔責任。規矩可以靈活,但只要傷害到他人,就必須叫停,積極解決問題。
在培養的過程中,這幾點家長要注意!
1.家長也是規矩的一分子
規矩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比如,給孩子定了吃飯時候要專心,不能說話,三心二意,結果自己又是語音聊天,又是回復消息,吃一會兒等一會兒。孩子就會覺得,家長都可以這樣,那這個規矩我也可以打破。孩子就會像家長一樣,一會兒拉家長的衣服,一會兒跑走玩玩具。
換句話說,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的規矩,就不要讓孩子遵守了。其實,孩子本身對於規矩是很嚮往的,但是家長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不堅持,或者覺得稍微鬆懈點沒事,就會導致孩子對規矩的不重視。所以既然定了規規矩,家長和孩子就要一起履行。可以讓孩子監督家長,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互相督促,一起向著一個方向努力。
2.尺度的掌控
過於嚴格的規矩,會成為孩子的心結。最常見的就是:我數三個數,這個無意間的規矩是不是很熟悉,但是看似隨意,實則很難達到,三個數可以快數,也可以拉長音慢數,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煎熬!孩子不可能做到,非要讓孩子嘗試,最後這三個數記了一輩子。再比如:今天家裡要來客人,根據規矩,一定要準備一個節目,展示給客人!這種不符合孩子意願的規矩,是孩子根本不想做的,處於家長的強迫,不得不做,反倒讓孩子覺得反感。
家長可能覺得,規矩就是規矩,家長說孩子就要聽,實則,規矩是商討出來的!希望孩子養成做事不磨蹭的習慣,定的規矩可以是把這件事分成幾步,每一步應該如何做。想讓孩子在客人面前展示,定的規矩就是,給出選擇,如果不想展示,就和客人微笑,用禮貌用語待人。
3.培養規矩不是培養"死規矩"
規矩的變通也是有必要的。如果在遊戲中,孩子發現了更好玩的方法,就可以按照孩子的玩法變化一下之前的規矩。比如:孩子發現按照規矩搭起來的積木容易倒,自己又變得搭建方便使其牢固,我們就要鼓勵肯定孩子的做法!再者就是,在不破壞環境,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適當把定規矩這件事交給孩子們,大人可以只陪同觀察,不插手孩子之間的規矩。
懂得規矩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之處?
1.懂得尊敬
要知道,一個懂規矩的孩子,會知道尊敬別人,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不會冒失,也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他們還會用規矩幫助身邊人解決問題。尊敬別人的同時,也會贏得別人的尊敬,獲得更好的人緣,也很容易帶著身邊人玩的開心有秩序。
2.更加自律
懂規矩的孩子,思維清晰,邏輯性強,做事有條理。慢慢養成自律的習慣,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更多的自我管理。使得學習做事效率提高。那些懂規矩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學習計劃定得更細緻,做事情也會有條不紊,不僅如此,他們的接受能力包括總結能力也會很強。
育兒啟迪:
規矩是孩子前進的動力,而不是心理上的壓力,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定規矩,並一起遵守規矩,這樣孩子就會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成為更懂規矩的自己。
每日一問:家長們用什麼辦法教孩子懂規矩?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