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15點,是B站歷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時刻——建站以來首個擁有千萬粉絲的Up主誕生。
而它的背後,是23歲的復旦大學研究生張秋實。
B站首個千萬UP主竟然是個復旦學霸!果然不會唱Rap的網紅不是好學霸。
1
復旦學霸的斜杠人生
說起「老番茄」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有趣」,憑藉精湛的視頻,B站UP主「老番茄」深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愛。
這位復旦學霸有多優秀呢?
學業上,他拿過復旦大學獎學金,大三一學年的GPA達到3.94,並在2019年成功保研。不僅如此,人家還有這一口流利的英語,曾受邀專訪美國B影視演員艾瑪·杜蒙特,評論區將這場對話形容成「英語聽力測試」,單單靠一口英語就成功吸粉,學霸的魅力在張秋實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視頻與學業兼顧,張秋實憑靠的僅僅是自己遠超同齡人的努力。
為了做視頻,他常常要準備整個周末,直到周一凌晨一兩點才能完成剪輯、修正、上傳,再設置好發布時間。為了不耽誤第二天上課,他一般在家洗好澡,然後在昏黃的燈光下打車回學校,悄悄摸進寢室躺上床。
「我太熟悉凌晨1點的上海了。」
為了學業,他在熬到兩點後依舊會在凌晨四點半又起來去教室繼續複習,甚至勵志成為考場上答題最順暢的男人。
憑靠成績優秀、考上復旦,學習努力、順利保研,貼近學生生活並能給以激勵等特點,張秋實簡直成為了復旦代言人,很多人表示為了這位學霸去考復旦,於是人家有了一個新的外號——復旦之花。
復旦這波簡直穩賺不虧!
2
學霸一樣對未來充滿迷茫
儘管是有名的學霸網紅,但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張秋實在校期間也是對未來感到迷茫。「我是一個膽小、卑微、內向的男生。」張秋實身上有著普通大學生一樣的煩惱。
從大二開始,張秋實就變得特別焦慮。和所有同齡人一樣,他面臨著同輩競爭壓力、就業壓力和未來選擇的迷茫。「雖然一直想要改變這種心態,但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還是一直有一個消極的聲音說『沒人在乎』」。
關於未來,張秋實承認自己和大多數學生一樣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像那個表情包,『我全都要』。」做Up主是為了追求快樂,學金融是感興趣,這兩者,他都不想放棄。他也有暫時的解決方法——「走走看看」。
而和張秋實一樣迷茫,對未來沒有清晰定位的大學生還有很多,只是大多數人不如人家幸運。
大學生應該如何制定職業規劃?人生第一份工作到底要該怎麼選?表姐專門邀請了復旦大牛,現場幫你搞定職業規劃難題。
3
沒有職業規劃, 談何未來
曾經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2.92%的大學生有著明確的職業藍圖,甚至有5.59%的大學生對此完全沒有規劃。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有大批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61.54%的大學生表示在找工作時才發現選擇很迷茫,而46.15%的大學生則因為沒有提前做準備導致簡歷單薄。
甚至身邊有很多大學生會臨時買簡歷模版後「海投」簡歷。有的大學生則會在校招前一天晚上,搜索「如何寫簡歷才能迅速吸引HR」「簡歷撰寫注意事項」等詞條,兩個小時倉促完成。「穿上一套學校附近租來的正裝,臨時準備幾句『讓人抓不住重點』的自我介紹,匆匆上場。」,甚至有大學生明確表示「臨近最後幾場招聘會,我才知道線上發給HR的簡歷,格式最好要用PDF格式,而不是WORD。」
01找準自己的定位
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缺乏認知,在根本不了解自己性格及自己喜好,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身邊有不少大學生因為一時興趣選擇了一份工作,最後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了解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知識具體適合做什麼?
只有這些問題了解清楚了,才是自我認知的第一步。
02 了解國家就業政策
部分大學生認識到了經濟形勢、就業機會、國家政策等社會因素在職業選擇、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為良好的經濟形勢能夠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就業機會在職業選擇上具有關鍵的作用,所以大學生也儘量去抓住就業機會;國家政策具有導向作用,在財政政策上會支持相關的地區或者行業,大學生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03 首先確定自己的一個職業目標
很多大學生求職難的真正原因在於,自己不能為自己確立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我見過不少大學生剛畢業就期望自己月薪過萬,工資太低的工作根本瞧不上眼,甚至很多985、211的學生,非名企不進。
與其定一些不著實際的目標,不妨先定一些短期目標,比如畢業前完成某件事。
04 訂製詳細行動方案
表姐當年定的目標不少,但最後都因為沒有制定詳細的行動方案而最終作罷。所以在有了短期目標後,要根據目標制定詳細的方案。舉例來說,比如一年學會幾個技能,每個月我們要學習多少時間,多長時間達到熟練的程度等等。
4
「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該怎麼回答
職業規劃問題是面試中最常見的問題,很多面試者都因為這個問題而被淘汰。應屆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01 不要主動談及外在職位和薪酬
如果你真想說說自己的規劃,建議不要描述太外在的東西,比如職位、薪酬、管理幅度等等。因為你並不知道對方會對你有怎樣的期待。而是應該著重表達內在的積累與成長。
大部分國內企業並不能確定是否能在幾年給給員工合理的晉升渠道,所以作為 HR 並不敢給你承諾幾年一定能到什麼級別。他們更希望看到你能有一顆踏實的心:當承諾暫時無法兌現時,也能堅守在這份崗位上。
常見錯誤:
職位級別。我的計劃是三年做到崗位主管,五年做到崗位經理。
薪酬目標。我計劃五年內做到年薪百萬。
02 不要談及五年以上的規劃
一般HR問的職業規劃是指面試者1-5年的職業規劃,他們更關注面試在在5年內會不會在公司穩定的做下去。
面試者應該談及近期目標和5年內的目標計劃,而非10年或者更長遠的職業目標計劃。
常見錯誤:
我未來10年打算做到行業專家,20年後能夠成公司的CTO。
03 正確回答示範
下面大表姐為大家整理了幾種正確的回答示範:
簡單說一句個人規劃:
例如:這個行業是XX,職位是XX,我覺得我個人有哪幾點匹配,而且過去XX原因讓我有足夠多的興趣,所以未來我主要想在這個領域裡深耕細作,認真成為行業專家——這個就是長遠的規劃和自我認知。
說自己的短期規劃,一般是三年,或者5年內
例如:根據我的實際調查和分析,我對這個職位的理解是XXX,噼裡啪啦一堆。
然後,你要接著說: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那麼我在未來三五年的規劃,是這樣的,接下來看情況,如果你本身很厲害,那麼可以重點強調,你能給公司帶來什麼;
如果你不足夠屌,那麼就強調,你通過這個職位能夠學到什麼,繼而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
不靠譜的主編:大表姐
撰稿:村口烤串兒 |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