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番茄」張秋實。 張秋實供圖
2020年4月3日15點,是B站歷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時刻——建站以來首個擁有千萬粉絲的Up主誕生了。「老番茄」頭像上那顆掛水珠的紅番茄傳遍圈裡圈外,它的背後,是23歲的復旦大學研究生張秋實。
如果有人在路上遇到這個正在被人們熱議的「傳奇人物」,喊他一聲「老番茄」,他大概率不會回應。不是不想回,而是怕尷尬。「我是一個膽小、卑微、內向的男生。」他在Vlog裡這樣描述自己。
學業上,他拿過復旦大學獎學金,大三一學年的GPA達到3.94,並在2019年成功保研。
「學習和做視頻,在別人身上,做好其中一件就已經是引以為傲的成就了,『老番茄』偏偏可以兼得。」他的一位鐵粉評價道。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在那個年紀,總是有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有人會去通過寫詩、寫日記來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我就是做視頻。」張秋實在解釋自己的源動力時說。
「太熟悉凌晨1點的上海」
假期裡「老番茄」的視頻更新頻率是一周兩次,上學的時候則一周一更。更新一般是在周五,因為周一到周四他的日程實在是滿滿當當。
他常常要準備整個周末,直到周一凌晨一兩點才能完成剪輯、修正、上傳,再設置好發布時間。為了不耽誤第二天上課,他一般在家洗好澡,然後在昏黃的燈光下打車回學校,悄悄摸進寢室躺上床。
「我太熟悉凌晨1點的上海了。」
學習不易,做視頻也難。兼顧課業與愛好,做一個學業精進的Up主絕非易事,張秋實卻做到了。
讀高中的時候,張秋實就在B站上擁有了三四十萬粉絲。高三因為高考的壓力停更了9個月,雖然粉絲沒有上漲,「但最大的成就是考上了復旦」。大一結束時,粉絲增加到了六七十萬,如今,他的粉絲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大到創造了B站的歷史。
千萬粉絲,始於一個偶然。初二時,張秋實所在的班級舉辦義賣活動,需要製作一個視頻,班長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他第一次打開了電腦自帶的入門級視頻製作軟體,自學技術,完成了這件的處女作。這個小任務給他開啟了一道門。
當時,優酷網有一些作者製作的視頻很火,受到激勵的張秋實開始嘗試自己製作視頻。剛開始,他把這些視頻發布在優酷上,點擊量都不高,「平均兩百左右,最多不超過1000」。
無人問津的失落感讓他深受打擊,往往很長時間都不想再做新視頻,「我可能不太適合做這個」。但不到一個月,少年的熱情又來了,就會再做上一個。「有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感覺。」
真正的機遇出現在B站的舞臺上。
2013年,他把視頻搬到了這個主打二次元的平臺。就在這一年11月9日,他的一條視頻突然爆紅,當日播放量竄到全站第三,播放量達到137萬,產生了3萬條彈幕。他的創作激情完全被激發出來。
他把做視頻比作在網上用一個虛擬帳號連載小說,「你想讓別人知道你的喜好,但是又不能很直接地說出來。」
上中學的時候,父母只允許他用電腦查題目,為了做視頻,他偷偷和父母打著曠日持久的「遊擊戰」。周末父母出門、寒暑假父母上班……只要找到機會,他就開始「地下創作」。這樣的遊擊戰打起來很緊張,「做一會兒視頻就得跑到窗前,看看父母回來了沒有,確認安全後再繼續錄。」
每周更新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需要保證視頻的質量,要去抖好笑的包袱,也要讓觀眾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這不只是體力上的要求,更是靈感和創意上的挑戰。
遇到狀態不好或者「靈感枯竭」的時候,他就會把視頻全部放下。「做視頻是一個『輸出』的過程,所以需要在其他時間完成『輸入』,進行充電。看書、看電影,也會針對性地看一些喜劇。平常的大學生活、專業課和通識課的學習也是充電的過程。」
「復旦之花」
復旦大二學生馬瑞雪是「老番茄」的「老粉絲」。
她第一次在B站上接觸到「老番茄」的視頻還是高一,「有趣且優秀」是她對「老番茄」的評價。她笑稱,自己選擇進入復旦,與「老番茄」不無關係。
張秋實在網絡上有很多外號,其中有一個就是「復旦之花」。
成績優秀、考上復旦,學習努力、順利保研,貼近學生生活並能給以激勵——這是「老番茄」在高質量的視頻之外,最吸粉的特質。
「晚上可能會熬到兩點,但是凌晨4點半又起來去教室繼續複習,當時還勵志要成為考場上答題最順暢的男人。」張秋實在Vlog裡描述過自己複習的情形,臨近期末或高考的時候,他也會在微博上提醒粉絲們要好好學習。「在復旦,有時候大清早走進教室,班裡可能已經有一半同學坐在裡面複習了。」
「我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普通的學生。開始做Up主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自己以後會有這樣大的影響力。但是在別人都希望你是一個好學生、而你對自己學業要求很低的時候,反而會出現焦慮,這也促使我在大二大三更加努力。」
B站曾邀請張秋實專訪美國影視演員艾瑪·杜蒙特,評論區將這場對話形容成「英語聽力測試」。「老番茄」的視頻解說語速飛快,採訪中的英語表達同樣如此,有評論說「這熟悉的語速,讓我想起被英語聽力支配的恐懼」。此後有人在知乎開貼,專門討論「老番茄」的英語。有Up主「扒」出張秋實在學校全英文做報告的視頻,彈幕中閃過「這就是學霸告訴你的『隨便學學』」。
「復旦等我」是「老番茄」的視頻彈幕裡和微博留言上出現非常頻繁的句子,張秋實也會為這些學子們加油。從去年開始,他請18個從全國各地高中考到復旦的粉絲吃飯,「考上偶像的學校、吃到偶像請的飯」成了小粉絲們殷切的期望。
「出圈」
2018年11月,張秋實走出了新的一步:參加綜藝節目《故事王》第二季的錄製。
這是一檔純原創的競技真人秀節目。這對他來說完全陌生,但他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斬獲了冠軍。
參加綜藝錄製無疑是辛苦的,但也收穫良多。「希望能夠跨平臺發展,就是『出圈』。目前很希望再多參加一些綜藝。」他也在《故事王》的賽後採訪中表達了要留在第三季的想法。
張秋實對自己的評價是內向、不善與人交流。這是在B站Up主中很常見的性格,他們有表達的欲望,「但自己社會性不好」。成為頭部Up主,讓張秋實逼迫自己去社交。他學著交朋友,在同學去聚餐時說「帶我一個」。
從2017年開始,他更多地在視頻中露出自己的真容,生活中也比以前開朗大方許多。
但直到現在,他走路的時候還總是低著頭,「和人交流的時候偶爾還是會有一點小緊張。」
張秋實曾前往橫店,在他的Up主朋友「怪異君」導演的一部古裝推理電影裡飾演一個配角。雖然拍攝時間不長,還常常因為「不專業」遭到導演和攝影師的吐槽,但在老番茄看來,這樣「跳出生活常規」的經歷給了他彌足珍貴的體驗和歷練。
3年前,老番茄曾做過一次慶祝B站粉絲破100萬的Vlog。在視頻的結尾,他頗為感慨地說,Up主處於一種「被眾人圍觀看耍猴」的境地。
「那時候,Up主其實是不被大眾所認可的。」大一時,張秋實在一門課的自我介紹環節說自己的特長是做視頻,同組的一位同學說了一句:「哦,就網紅嘛!」這讓老番茄感到很難受。之後在學校,他再也沒有主動說過自己是一個Up主。
好在當時親近的朋友和班裡的同學都給予了他十分的理解和支持,整個大環境也在慢慢改變。「現在感覺做一個Up主既沒有高尚到哪裡去,也沒有低人一等。」
張秋實本科時的導師也多次表示「不完全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但「還是會支持他」。在他的導師看來,網際網路和視頻之於金融行業有值得關注之處,這本身也是一件「有點意思的事情」。有一次張秋實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受邀解說B站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時的照片,他的導師立馬給他點了贊。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電系講師崔迪也知道「老番茄」。在崔迪看來,老番茄的厲害之處在於他不僅是一個網絡的紅人,更在於他「精英教育環境下的優秀人才」這一身份。
「在面對傳統觀念時,這是一種反叛的成功模式。但這可能是開闢了一條新路,給新時代的精英青年提供了另一條成功的模板。在面對傳統價值挑戰、更多公眾質疑的時候,他能不能繼續來證明這條路是坦蕩的、可以走通的,這才是他能不能繼續上一個臺階的關鍵。」崔迪說。
視頻裡,老番茄總是嘻嘻哈哈,每個觀眾都能感受到他傳遞的快樂與正能量,可現實中的他有點「焦慮」。
從大二開始,張秋實就變得特別焦慮。和所有同齡人一樣,他面臨著同輩競爭壓力、就業壓力和未來選擇的迷茫。「雖然一直想要改變這種心態,但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還是一直有一個消極的聲音說『沒人在乎』」。
同時做學生和Up主,面臨的是雙份的壓力。機會多,焦慮也多。他往往選擇用打籃球和健身排解負面情緒。焦慮和動力是硬幣的正反面,他儘量利用好它。
關於未來,老番茄承認自己和大多數學生一樣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像那個表情包,『我全都要』。」做Up主是為了追求快樂,學金融是感興趣,這兩者,他都不想放棄。他也有暫時的解決方法——「走走看看」。
老番茄一直對自己說不要後悔,即使選擇錯了也不要後悔,接下來的路也要好好走下去。
「老番茄」的粉絲白晶瑩最喜歡的是「老番茄」的真實。「他也會說出自己的煩惱,他也會有比較困頓、自卑難受的時候。我們遠程看著他克服苦難,開拓出新的邊界。他能很快地消化關注度,繼續自己的生活。也許他自己都不知道,這種真實的狀態可以讓他不為所困,走得更遠。」(中青校媒記者 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