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圍剿瑞幸咖啡:麥當勞推出咖啡外送服務

2021-01-07 羅超頻道

「香味戰爭」再增一員。

10月8日,麥當勞中國宣布旗下麥咖啡品牌推出外送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美團、餓了麼和微信小程序「i麥咖啡外送」下單。

麥咖啡的外送服務首先在上海推出,隨後將逐步推廣到其他城市。

此次外送的麥咖啡採用的是具有專利防溢技術的「小金蓋」包裝,在正常的外送條件下可避免杯中熱飲灑漏,還可以使咖啡在配送途中保持適宜的飲用溫度,麥咖啡自有專業配送員將確保每一單在28分鐘內送達,這也是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配送時效。

在連咖啡、瑞幸和星巴克後,麥當勞加入咖啡外送競爭中讓競爭白熱化。

咖啡外賣戰爭兩派四霸

目前國內咖啡品牌外賣市場主要有連咖啡、瑞幸和星巴克三大玩家,連咖啡和美團合作,星巴克牽手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瑞幸咖啡則與順豐合作,提供30分鐘「慢必賠」服務。

2018年前,咖啡巨頭星巴克在外賣領域的推進一直十分謹慎,此前6月份的時候,星巴克中國的CEO王靜瑛談到遲遲不開展外賣業務的原因在於:

有不少咖啡店在中國提供外賣服務,但星巴克很注重咖啡品質和顧客體驗,外賣必須保證飲品的品質和體驗和我們在門店所能提供的是一樣的。

言外之意,咖啡外送很難保證口感。作為半個咖啡迷,「羅超頻道」發現,即便現在各大平臺可以將配送時效做到30分鐘內,外賣咖啡口感跟店面依然有一定差異,特別是冷飲。星巴克的擔憂不無道理,事實上,很多餐飲巨頭如今依然堅持只提供堂食,不做外賣,就只為確保口感。

星巴克不提供外賣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其做的不只是咖啡生意,而是「第三空間」,它希望更多消費者到店裡待著,成為社區服務中心,如果提供外賣,等於是做飲品零售,跟空間沒什麼關係。

在星巴克猶豫不決的同時,中國網際網路咖啡品牌正野蠻生長。

連咖啡成立於2014年,最初是以微信公眾號為入口的咖啡外賣平臺,主要提供星巴克和Costa等咖啡外賣服務來積累用戶。

一年後,連咖啡在積累大量用戶後,剝離星巴克等第三方品牌的咖啡外送服務,成立了自有的咖啡外賣品牌Coffee Box,其選擇「輕落地」方法,密集建站,這些站點並不是咖啡館,只承擔廚房和倉庫的角色,對於地理位置和面積等因素的需求較低,成本被大大壓縮——這與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類似,與瑞幸咖啡、盒馬鮮生的店倉配三位一體截然不同。

這種輕模式讓連咖啡迅速佔領市場,2018年3月,連咖啡進行B+輪融資1.58億元,截止今年7月,其營業點達到200家,用戶數量超過300萬。

瑞幸咖啡發展更加迅猛,在2018年的資本寒冬下成為一股暖流,甚至成為新零售行業的現象級公司。瑞幸咖啡2018年1月才開始試運營,截止到今年7月底,門店數達到809家,僅用了6個多月就超過了成立3年的連咖啡,也超過了Costa成為僅次於星巴克的老二。而且瑞幸CEO還表示,門店數量超過星巴克只是時間問題。

跟連咖啡不同,瑞幸咖啡不只是提供外賣也提供第三空間,有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店四種店面(不過羅超頻道體驗後發現,瑞幸咖啡到店體驗在眾多傳統咖啡門店中沒任何優勢)。

瑞幸在資本加持下高舉高達,不斷攻城略地,反過來獲得更多資本青睞,今年7月份,瑞幸咖啡宣布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躋身獨角獸行列。

算上麥咖啡,如今支持外賣的咖啡品牌已有四家之多,來自網際網路品牌的兩家,來自傳統品牌的兩家。可以預見,更多傳統咖啡品牌會入局,而不是將巨大的外賣市場拱手送人。

咖啡外賣市場很難一家獨大

面對瑞幸等新咖啡品牌的崛起,星巴克的業績受到了很大影響。星巴克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下降2%,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這是星巴克9年來第一次出現負增長。

儘管星巴克此前在面對瑞幸咖啡掀起的輿論戰時曾表態,無異於參與到市場炒作中,然而其在行動上卻表現得很積極。一方面其表示將以600家/年的速度加速開店,另一方面和阿里巴巴的全面戰略合作,開始在餓了麼上提供外賣配送服務。

在外賣領域,星巴克並不佔優勢,其每單配送費用高達9元,已超過大多數消費者的接受範圍。當瑞幸咖啡、連咖啡的優惠券在微信中廣為流傳時,星巴克的營銷「逼格有餘、地氣不足」。羅超頻道認為,咖啡外賣市場很難再出現星巴克一家獨大的局面,原因在於:

咖啡市場下沉。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增長得足夠快,每個玩家都有機會。據此前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人民幣,增速達到15%,而全球咖啡市場的增速只有2%。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和消費升級,咖啡將會成為更多中國用戶的生活方式。星巴克的咖啡在中國並不便宜,和紐約價格差不多,但是中國人均GDP卻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因此在中低端消費群體中,星巴克不具備價格競爭力。瑞幸和連咖啡也不具備價格競爭力,麥咖啡為代表的快餐咖啡品牌反而更具優勢,不只是價格相對便宜,而且麥當勞等快餐品牌早已深入到中國大街小巷。競爭日益差異化。中國本土網際網路品牌各有不同優勢,比如瑞幸選擇的門店位置不像星巴克一樣在核心鬧市區,而是距離鬧市稍遠的地方,從而控制了成本,滿足那些更要求性價比的消費需求;連咖啡採取了不做門店只做外賣的方式,滿足只需要買咖啡不需要交流空間的「純咖用戶」。產品服務更豐富。星巴克等傳統咖啡品牌更加聚焦於咖啡本身,再輔以甜品等少量食物,星巴克的月餅和粽子兩個特別業務也是非常成功的。而瑞幸咖啡和連咖啡則有更強的擴張願望,比如瑞幸咖啡如今就在大力推廣果汁業務,未來說不定會進軍奶茶等更多元的飲品和食品領域,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組合。網際網路的競爭力。中國本土外賣咖啡品牌基於網際網路而生,模式是「讓咖啡找人」,而星巴克的邏輯更側重於星巴克在哪裡,用戶就去哪裡,說白了是兩種零售模式的差異,此外他們在網際網路營銷和技術應用上更得心應手,比如提供「視頻直播看製作過程」這樣的彩蛋功能。隨著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消費者已經形成了手機端的消費和支付習慣,再加上外賣配送體系的成熟,用戶在獨特場景下有了咖啡消費的新習慣。

實際上,星巴克上線外賣業務更像是對消費者的妥協,與其「第三空間」的理論是背道而馳的,這是星巴克不得不做出的改變。這也是星巴克咖啡零售思路的改變。

星巴克此前有過咖啡零售業務的嘗試,用戶可以在便利店和電商平臺購買其玻璃瓶裝產品,不過這個業務經營得不好,今年8月,被賣給了雀巢,後者將銷售其包裝產品,包括在超市出售星巴克包裝型咖啡(咖啡豆、速溶咖啡等零售業務)和飲料業務。如今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表明星巴克在咖啡零售上擁抱外賣模式,而不是瓶裝模式。

咖啡新零售究竟「新」在何處?

咖啡外賣市場如今已十分熱鬧。中國消費者一開始沒有咖啡消費需求,隨著咖啡作為舶來品傳入中國,這種消費習慣逐漸普及,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有意識去星巴克的門店點上一杯咖啡,在區別於家庭和公司的「第三空間」和朋友聊聊天,聽聽歌,玩玩手機。咖啡跟高爾夫球一樣,一度是城市某個群體人的生活方式象徵,所以才有《我奮鬥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這樣的文章標題出現。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消費場景變得多樣化,傳統的「第三空間」已經不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此同時,傳統門店本身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新零售浪潮像海嘯一樣席捲而來,咖啡外賣服務應運而生,這是咖啡行業、餐飲行業、外賣行業與新零售的交織。

咖啡新零售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千人千面。消費者不管是進店還是外賣,都會有相應的消費行為數據,數據的積累可以分析出用戶獨特的消費特徵。一方面實現精準營銷,比如瑞幸給潛在用戶在微信上推廣其服務,就連給每個用戶的折扣,都是截然不同的;另一方面,可以依靠數據積累拓展更多新業務,比如果汁業務,未來甚至進入奶茶、酒類等飲品領域。基於數據洞察消費者,實現人貨場的改變,也是新零售的一個本質。提升效率。倉庫和門店會精準地設置在潛在用戶最集中的地方,距離消費者最近進而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實現最快的送達,瑞幸咖啡承諾在半小時內送達,麥咖啡更是只需28分鐘。新零售的本質,就是可以縮短消費者的等待時間,不論是上門還是到店,都比傳統門店或傳統電商更加迅速。場景多樣。消費場景可以是門店、家裡和公司,甚至第四、第五空間,任何在外賣配送範圍之內的地點,消費者都可以拿出手機,點上一杯咖啡。隨時隨地購物,也是新零售的特性。

因此,不管是星巴克,麥咖啡等傳統咖啡巨頭,還是瑞幸、連咖啡等新秀,做咖啡外賣本質都是迎合了當下如火如荼的新零售趨勢,新零售之風正在刮到各種零售業,不只是商超,餐飲和咖啡,各種零售業都在被劇烈地改變之中。

相關焦點

  • 麥當勞也推出「麥咖啡」服務,咖啡外賣這門生意咋這麼火?
    星巴克和瑞幸的對手越來越多,餐飲巨頭們開始扎堆送咖啡外賣。繼星巴克宣布在餓了麼平臺外送咖啡後,近日,麥當勞中國也宣布旗下「麥咖啡」將推出外送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美團、餓了麼和微信小程序「i麥咖啡外送」下單。
  • 星巴克之後,麥當勞亦上線咖啡外送,中國咖啡市場競爭白熱化!
    消費者可以通過「i麥咖啡外送」微信小程序、餓了麼和美團下單。通過「i麥咖啡外送」微信小程序首次下單的麥當勞會員可免費領取一杯大杯拿鐵。麥咖啡外送率先在上海推出,並將逐步推廣到其它市場。今年8月初,星巴克聯手阿里巴巴接入外賣業務,這也不失是對抗瑞幸的一種策略。和瑞幸、星巴克不同的是,連咖啡早年率先嘗試了咖啡外送形式,如今成了一個「以外送為核心」的咖啡品牌。在外送咖啡市場上,麥當勞入局時間較晚,短時間內並不能撼動連咖啡和瑞星咖啡的地位。
  • 外賣咖啡「全武行」:看星巴克、瑞幸打架手癢,麥當勞也來舞刀槍
    麥當勞布局咖啡外賣市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祺欣 攝繼星巴克、瑞幸咖啡後,麥當勞也推出了咖啡外送服務。近日,麥當勞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麥咖啡外送服務登陸上海,消費者可以通過「i麥咖啡外送」小程序或者通過美團、餓了麼下單,不過目前該外送服務僅限於上海地區。隨著麥當勞的加入,星巴克和瑞幸、連咖啡的咖啡外賣市場競爭大有升溫趨勢。
  • 麥咖啡、星巴克相繼推出自營外賣服務 十張圖了解新零售如何推動...
    ,麥當勞宣布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將利用其微信小程序平臺率先在上海提供外送服務,中國咖啡外賣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咖啡品牌的外送業務,早在2015年已布局10月8日,麥當勞宣布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率先在上海通過「i麥咖啡外送」微信小程序提供外送服務,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餓了麼和美團第三方外賣平臺進行下單。
  • 辦卡送咖啡,中國移動推出瑞幸咖啡版寶藏卡
    IT之家3月3日消息 據IT之家網友投稿,luckincoffee瑞幸咖啡公眾號今日推文宣布,與中國移動聯合推出活動,辦移動花卡瑞幸版,享0元喝咖啡,辦瑞幸咖啡版寶藏卡,最高享8杯咖啡。
  • 麥當勞要掏25億,星巴克投10億,國際巨頭為何加碼中國咖啡?
    接受AI財經社採訪的專家認為,巨頭們紛紛加碼咖啡產業,表明在今年頗具挑戰的態勢下,對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反彈的能力以及中國未來咖啡市場的潛力,抱持樂觀態度。一杯咖啡能否助力巨頭實現擴張,苦澀咖啡又是否會像小女生鍾愛的奶茶一樣在全國遍地開花?
  • 3年投資25億,麥當勞也想培養中國人喝咖啡?
    除了中石化、中國移動、同仁堂、Tiffany等巨頭跨界開店,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傳統飲料品牌開始加持入場外,茶顏悅色、喜茶、奈雪の茶、蜜雪冰城等一眾茶飲品牌也不甘示弱,紛紛開發了咖啡新品,提前布局這一充滿想像空間的潛力市場。面對這一玩家雲集的風口,從1990年開始提供鮮煮咖啡業務、2009年開始手工現磨咖啡業務,每年售出約9000萬杯咖啡的麥當勞,自然也不會錯過。
  • 被做空的瑞幸咖啡(LK.US)真的「便宜」嗎?
    沒錯,就是我們的老朋友——麥當勞(MCD.US)的麥咖啡和肯德基的K記咖啡。其實,瑞幸咖啡就是仿效美國的麥咖啡的商業模式。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特意跑到附近還在經營的唯一一家麥當勞,拍下了咖啡售價。4.在早餐時段,麥當勞還推出「鮮煮咖啡」,價格便宜到什麼地步呢?9-11元,而且現場消費好像還可以續杯。K記咖啡與麥咖啡的產品定位差不多,只是「奶精」用的是植脂末,好像也沒有專門的消費區。所以,在可選的情況下,我一般還是首選麥咖啡。那麼問題來了:在長期,瑞幸咖啡要打敗湃客咖啡、喬雅咖啡、麥咖啡、K記咖啡,有勝算嗎?恕我直言,一點勝算也沒有。
  • 中國人手中的咖啡正在「內捲化」
    11月18日,麥當勞旗下品牌McCafé(麥咖啡)在全國17個城市免費送拿鐵,共計1000萬杯。預計到2023年,全國將有超過4000家麥咖啡提供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手工咖啡。根據麥當勞方面的計劃,今年,麥咖啡將率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麥當勞餐廳,並將於2021年全面進駐南京、杭州、福州、廈門、天津、成都、蘇州七大城市。快速入場並實現擴張,是巨頭的傳統做法。
  • 下一個瑞幸咖啡?麥當勞中國投資25億賣咖啡
    【麥當勞中國投資25億賣咖啡】11月16日,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宣布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在中國布局超過4000家門店。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表示,麥當勞在咖啡領域並非新手上路,擁有供應鏈、全渠道等優勢,「我們並沒有把誰看作競爭對手,多競爭也可以驅動行業進步」。
  • 瑞幸咖啡取消免費外送機制!原來消費滿55元即免費配送
    近日,有媒體報導,瑞幸咖啡配送費用悄悄上漲。   據瑞幸咖啡APP顯示,廣州地區配送費為6元,滿55元減3元,此前為消費滿55元即可免費配送。實際上,不僅是廣州,其他城市的配送費用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北京、上海、廈門、保定等城市與廣州一樣,配送費同樣是6元,滿55元減3元,而長沙、佛山等城市滿35元就可減3元。
  • 瑞幸咖啡持續「上新」夏日咖啡大戰漸酣
    瑞幸咖啡的市場攻勢,持續穩步前行。近日,筆者了解到,瑞幸咖啡接連在多個一線城市新開門店,且各具特色,人氣十足。同時,瑞幸咖啡持續加推新品,深受消費者的好評。無疑,瑞幸咖啡開新店、推新品的一系列舉措表明,這家此前陷入風波的網際網路咖啡巨頭,正在加速「歸位」、行穩致遠,持續激活新的市場活力,為消費者帶來創新感受。
  • 麥當勞加碼中國市場:三年25億布局4000多家麥咖啡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素紅 實習生 楊靜雨中國的咖啡市場正吸引各路巨頭爭相角逐。從11月18日起,麥當勞旗下專業咖啡品牌麥咖啡將在全國17個城市送出1000萬杯免費拿鐵。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到目前為止,麥當勞中國每年銷售咖啡超過9千萬杯,相當於每10位麥當勞的顧客裡面就有一位會購買咖啡。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從過去的聚會性、社交性變為日常性,習慣性。「中國咖啡市場蓬勃發展,消費者更了解咖啡、更喜歡咖啡了。」張家茵表示。
  • 方寸大亂的瑞幸咖啡
    2018年元旦,瑞幸試運營,至5月初,開店525家,再到12月中旬,超過1700家。2018年前三個季度,瑞幸咖啡累計銷售收入3.75億元,毛利潤-4.33億元,毛利率-115.5%,淨虧損8.57億元。簡單除一下,售出總杯量超過8500萬杯,每杯咖啡的收入4.4元。按照瑞幸咖啡一杯咖啡15元算,基本上是買一送二。
  • 瑞幸咖啡暴跌80%,沒有模式的營銷都是鏡花水月
    不得不說瑞幸的營銷手段是真的厲害,這個品牌單單靠自我營銷和IP設立就把自己的段位和星巴克拉平,要知道咖啡界的元老,小白領們沒事都喜歡在星巴克去坐一坐。我自己也是一名瑞幸咖啡的用戶,講道理咖啡口味還可以,小鹿茶的口味和隔壁的就差太多了,但是如果讓我也星巴克的價格去買一杯瑞幸咖啡,恐怕我是不願意的。至少星巴克有一個寬敞的小屋子,我可以坐這兒免費上WiFi。
  • 比咖啡還提神的「宮鬥大戰」,瑞幸咖啡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沒想到,熬過了2020,2021年新年開端,瑞幸咖啡再度被攪渾。 近日,瑞幸咖啡傳出驚天大瓜,多位高管籤署聯名信,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
  • 瑞幸咖啡,復活了?怎麼做到的?
    瑞幸咖啡究竟是怎樣從人人豔羨淪落到人人喊打,將「一手好牌」打爛的?簡單來說,欺騙資本,沒有盈利,還在造假。從2019年4月起到2019年末,瑞幸咖啡公司通過虛構商品券業務增加交易額22.46億元,虛增收入21.19億元(佔對外披露收入51.5億元的41.16%),虛增成本費用12.11億元,虛增利潤9.08億元。
  • 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大力在內陸擴展,瑞幸:剛盈利又遇對手
    但如今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卻對外宣稱要大力擴展中國咖啡市場,並表示,中國的市場是非常大的,其實,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確實很大,雖然傳統的咖啡經營已經很難跟得上時代的變化,但是可以擴展受多數人喜愛的產品,這樣也能讓他們快速在咖啡界佔領一些地位。有些網友也提出來,之前瑞幸也表示中國市場的巨大,那麼國內的咖啡市場到底是什麼樣呢?
  • 麥當勞旗下的咖啡品牌,大力在內陸擴展,瑞幸:剛盈利又遇對手
    但如今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卻對外宣稱要大力擴展中國咖啡市場,並表示,中國的市場是非常大的,其實,中國的咖啡市場規模確實很大,雖然傳統的咖啡經營已經很難跟得上時代的變化,但是可以擴展受多數人喜愛的產品,這樣也能讓他們快速在咖啡界佔領一些地位。有些網友也提出來,之前瑞幸也表示中國市場的巨大,那麼國內的咖啡市場到底是什麼樣呢?
  • 麥咖啡免費送1000萬杯拿鐵 25億投資能否攪局咖啡市場
    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表示,「今天,我們很高興宣布麥咖啡全面升級,未來我們將在新店開發、設備升級、人員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預計三年投資金額約25億元,目標是讓有麥當勞的地方,就有『濃香帶感』的麥咖啡。」據介紹,依託麥當勞中國的高速發展,預計2023年麥咖啡將超過4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