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存在新問題,選不好學科中等生成學渣,物化生並非最優選

2020-12-15 叮麻聊教育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新高考應運而生。目前有一些省份已經實行新高考,2020年參加新高考的學生填報志願後被順利錄取。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新高考和以往高考存在很多不同之處,甚至有些「複雜」。

傳統的高考採用文理分科的形式,文科生與理科生分別參加考試。文科除了語數英三門主科之外,還包括政史地三門副科。理科學生也需要學習語數英,副科是物化生三門。新高考與傳統高考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科目。

目前實行新高考的省份不多,預計2021年會有更多省份實行新高考。其次在不同省份新高考模式也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以選擇的科目有區別,主要有兩種模式,分別是「3+3」以及「3+1+2」兩種,考生要引起注意。

考生應該如何正確選科?

對於考生來說,新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選科。以前學生只要確定文理科就行,可是參加新高考的學生在考試之前需要選科,選科不同,成績也不同,所以學生有更大的決定權。考試科目眾多,各種學科組合讓人很苦惱,考生不知如何選擇。

結合一些學校的招生要求,物理這門學科非常重要涵蓋專業範圍很廣,很多專業都包括其中,學生在選科時,如果物理不差就選擇物理。物理差的一般是文科生,理科生要選物理,這樣對錄取專業填報有利。

文科生如果物理不好,可以選擇歷史,然後再選擇其他科目。總之選擇了物理科目,在專業填報上有優勢,尤其對於文科生。文科生選擇物理科目,填報專業時,限制相對較少,可選擇專業也比較多。

新高考模式下,推薦幾種選科組合:

第一種:歷史+化學+生物

對於傳統的文科生來說,學好物理非常難,這種學科組合針對物理不好的學生。物理不好就不要選擇物理了,否則學習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障礙。物理非常系統,需要學生弄懂很多知識點,不僅要了解還要運用。

文科生物理不好就選擇歷史,歷史是文科生的拿手科目,偏向於記憶和理解。考生如果物理不好,還選擇了物理,考試之後成績也不理想,很可能從中等生變成了學渣。此時就應該根據自身長處,選擇歷史

第二種:物理+政治+地理

物理好的學生一定要選物理。這樣的組合兼顧文理科,對考生也有很大挑戰。首先考生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物理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其次學生還要具備理解以及記憶能力,政治和地理這兩門科目對記憶力、理解力要求高。

這樣的組合比較合理,其次覆蓋專業也很多,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狀況來選擇。物理保證了學生日後能夠選擇更多專業,有的學生覺得政治和地理要比生物和化學簡單一些,此時可以選擇這種科目組合。

第三種:物理+地理+生物

這種學科組合與原先理科科目相差不大,只是將化學換成了生物。化學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有的學生並不喜歡這門科目。與化學相比,地理這門科目貌似簡單一些,所記憶的公式也少一些,畢竟是文科類科目。

這種組合更適合化學成績差,對化學不感興趣的考生。學好化學確實不容易,如果化學不好那就選擇這種組合,學好地理也可以考取不錯的分數。這種組合包含了物理,考生填報志願時也可以選擇熱門專業。

第四種:物理+化學+生物

這種組合也就是原先的理科組合,這三門組合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在高中階段,物理很難學,其次化學以及生物也不簡單,這三門組合到一起,難度可想而知。不過這種組合也有好處,幾乎覆蓋了所有專業

除了一些文科性強的專業,這樣的組合大部分專業都可以填報。因為優勢明顯,所以有很多學生準備選擇這樣的專業組合,不過中等生如果這幾門並不強,不建議這麼做,有一門拉後腿都不行,競爭力會大大降低。

考生如何應對新高考?

理性面對,保持平和的心態

目前,實行新高考的省份不多,新高考在實行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作為學生要理性應對。如果學生所在省份即將採取新高考,也不用過於緊張,畢竟大家都一樣,並沒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鑑。

作為學生,學習最重要,不要因為選科而耽誤了學習。新高考最大的特點就是選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只要學習好,無論高考怎麼改革都能考出好成績。高中階段的學習更應該注重心態調整,新高考很陌生,學生要做好準備,從容應對。

遇到問題求助老師,給學生一些選科建議

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與學生相比,老師更關注新高考。這種考試模式還沒見過,對授課也有一定影響。新高考實行的省份,各學校都會制定工作計劃,幫助老師和學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如果學生在選科方面遇到問題,可以求助老師。老師可以借鑑其他省份新高考的經驗,給學生一些選科建議,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科組合。在日常教學中,老師也要積極回答學生對於新高考的困惑。

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學科組合

對於學生來說,最頭疼的是如何選擇學科組合。首先應該梳理一下自己在哪些學科上有優勢,找出成績好而且感興趣的科目。其次應該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感興趣的科目,然後組合到一起,這樣就能選擇出合適的學科了。

學科選好之後也可以詢問老師或者家長,讓他們給出一些建議。選擇學科時,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理性選擇,切不可盲目亂選,否則影響高考。

結語:面對新高考,考生與家長要理性對待,考生切不可因為考試的變化而影響學習。新高考會更有助於選拔人才,給學生更多選擇權,學生也應該把握好這樣的權力,發揮好自身優勢。

今日話題:面對新高考,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12月跨年衝刺計劃#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暴露新問題,選科不好中等生變學渣,物化生不是最優選
    2020高考結束,不少省份加入到新高考的隊列當中,新高考也是格外的「新」,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沒有往年的參考數據,只能踏踏實實的填報,而填報志願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選取專業的同時,對新高考組合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
  • 新高考暴露新問題,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學渣最好這樣選
    新高考從啟動到現在一共有6年了,今年採取新高考模式的山東省,出現了大面積滑檔情況,可以看出新高考暴露出了很多新問題,模式新並且還是第一次採取,大家對新高考都不了解,而2020高考結束之後,新增了8個省市地區採用新高考模式,那麼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呢,學渣又要怎麼選科呢?
  • 新高考模式下,物理水漲船高、化學地位尷尬,怎樣選科才最合理?
    文|小玉說 自從新高考3+2+1模式實施以來,全國的家長以及考生都在為「選科」發愁,因為選科關係到的不只是,選擇哪門學科能拿高分,科目選擇不好還會影響到志願填報,對專業和大學影響巨大。
  • 物地生:新高考「最佳」選科組合,卻不適合「中等生」,為什麼?
    「3+1+2」高考模式共有12中選科組合,對於學生以及家長來說,如何選科是一大難題,除了要考慮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成績和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所在地區同學的選科情況外,還要考慮大學招生專業對於選科的要求,但目前學生和家長對於大學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卻知之甚少。
  • 新高考物化生選考熱度居高不下,組合優劣一覽無遺!
    往屆選考情況索引 物理-化學-生物的組合是「3+3」和「3+1+2」兩種新高考模式中都存在的組合,選考比例很高,且多為學霸。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物化生在兩種新高考模式下的選考數據情況。
  • 學生跟風選擇「物化生」,萬一我能學好呢?老師:要避免僥倖心理
    今年山東省第一次實施新高考政策的高考,成績公布之後出現大面積的「滑檔」現象,究其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家長學生不了解規則,跟風選擇熱門組合導致的。文/教育橋說到新高考改革選科目組合的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為此非常頭疼。面對新高考的規則,家長和學生都十分陌生,甚至連一些老師都沒有弄懂其中的「門道」。就拿今年第一次實施新高考的山東來說,在選擇科目的時候沒有遇到問題,可是卻紛紛在報考上犯了難。
  • 新高考政策下,「物化生」就是高考選科的「王炸」組合?
    一提起高考選科,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選擇「物理+化學+生物」,原因很簡單:可選擇的專業超過97%,受到的限制少,未來就業面廣……然而,新高考改革後,無論是「3+1+2」模式還是「6選3」模式,不能再以片面的因素去選取科目,否則,將會對學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困惑和影響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 新高考選科全部組合優劣勢分析,最優選是哪個?
    面對新高考選科,不少考生家長一籌莫展,是選我所愛?還是選我所長?選科不僅關係著高中的學習生活,更關係著高考志願填報及未來就業方向。 今天小藝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高考選科20種組合優劣勢分析,幫助大家快速選擇、不再糾結。
  • 高考3+1+2模式,選擇物化生,還是選擇物理、化學、地理?
    3+1+2模式是指語數外三門必考,物理或者歷史必選一門,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術等裡再選2門考。新高考方案出來後,我的一個教授群裡的教授們極為不滿,都在那裡討論。我嘲笑他們,幾乎每件事都會有不同意見,難道他們不覺得有什麼不錯的方案嗎?有位教授說,有啊,就是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物化生。
  • 專業覆蓋率96%,新高考【物+化+生】選科組合真的是「絕招」嗎?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對於新高考選科一直要慎重,一方面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另一方面專業覆蓋率過低也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 新高考選科 | 選科組合「物化生」和「物化地」的特質分析
    物理+化學+生物選科組合可以覆蓋97.4%的專業,可以說是最標準、最傳統、最純淨的「理科生」方案。同時地理也是文科中的最強理科方案。物化生這類組合專業覆蓋95.75%,不能選擇的4.25%專業基本為哲學類、歷史類專業。物化地的可報專業也超過了95.16%; 學科之間關聯緊密。學科之間關聯極大,除了三科之間的關聯,還與數學的一些通用的理科思維以及計算能力等都是互相印證、互相促進的。
  • 新高考下,中等生選擇政史地和政史生,哪個更好?聽老師怎麼分析
    新高考採取賦分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哪個層次的學生影響最大?我認為是中等生!因為賦分模式下,選擇對手很重要,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而言,可選的組合很多,每個組合,他們都可能成為「分子」,這部分學生,一般會選擇物理,然後加上其他科進行組合,其中最優秀的那部分學生,以物化生和物化地為主。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 最受歡迎的竟是...
    7省選科分析 以下為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實行3+1+2方案的省市2021屆學生(高二)的各科選考數據,從整體來看各省選科佔比相對比較均衡,最受歡迎的科目是生物。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十季:輕易別碰史化生,賦分之時才會懂
    新高考模式實施以來無論是3+3還是3+1+2模式,家長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組合怎麼樣?寫在前面:這個問題太籠統,「新高考前沿」通常的回答是:沒有最好的組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組合。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外一個組合,在我看來最「不好」的組合:歷史、化學、生物。選擇這個組合,就是在不了解新高考機制的情況下,盲目選科的結果。相當於親手給自己挖了個「坑」,然後跳進去,還用水泥砌起來,到了賦分與高考報志願時會感到「痛」。
  • 2021年新高考全面解讀,全部疑問一網打盡
    31、新高考選科政策下選純理(物化生)有利嗎? 答:物化生組合的專業覆蓋率高,考生可選擇的專業範圍大,從這一點上來說是有利的。但是物化生組合的學習難度較大,而且學霸集中,考生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比較大,具體的還是看考生自己的綜合實力、興趣以及職業規劃再做出相應抉擇。
  • 新高考模式下,哪些學科組合最吃香?考生可得牢記
    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這4個省份率先實行「新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除語數英這三門必考科目外,考生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報考。今後大多數省份都會推行「3+2+1」或「3+3」的新高考模式。
  • 「3+1+2」模式下,把物化生組合留給學霸!這個組合可以幫你逆襲
    文/芳姐聊教育對於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幾乎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希望考生能在高考當中能夠考取一個好的分數,這樣就能考上更好的大學,就會更好的就業前景。但是當學生上了高中後,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選科,自從「新高考3+1+2」的模式開始實施,學生的選科就變得難了很多,尤其是當選擇變得更多的時候,學生和家長就會變得迷茫,究竟怎麼選擇才更適合孩子?在某地的同一所高中就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 天津高考選科,6選3熱門組合分全面解讀(內附最佳組合)
    天津市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推行高考改革,採用「3+3」模式,前3為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後3需要考生在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6科中選出3科參加考試且賦分後計入高考成績。2020年已迎來第一輪新高考。那麼,天津市第一屆新高考選科情況如何呢?對即將面臨選科的高一高二學子來說有什麼借鑑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