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象城市日為什麼存在,為什麼它是教育行業最受歡迎的創業者狂歡節?
這涉及到藍象的使命,成就教育創業者,影響全球十億人。
在最大化我們的影響力中,我們一直在做創業者教育。我們相信CEO不是天生的,需要大量的訓練和指導,所以我們要「為教育行業開源深度認知」。
4年來,藍象在11個城市開辦了城市日,邀請逾200位資深創業者進行主題分享和互動討論,吸引近2500名教育創業者到場參會交流。
2020年份的城市日,進展過半。成都日、武漢日圓滿結束。
別急,還有後半場。
9月22日-24日,我們將繼續前往杭州、上海、廣州和深圳。
藍象成都日、武漢日,一如既往的好評如潮,沒有到現場的夥伴們,我們將乾貨分享給你:
產業洞察篇
疫情後的4個創業方向,7大機會
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
當我們尋找創業機會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觀察,到底哪些領域還比較落後,因為落後意味著機會。
而目前比較「落後」的教育場景,我們觀察到三個:
1、職業教育
從年齡段的層面來看,目前大部分教育創業者都集中在K12,而隨著中國的社會發展和企業升級,對勞動人才的素質要求逐步提高,高職、中職,以及大量無特殊技能的勞動者,需要被有效的組織、培訓,職業教育還有很大的空白市場可以挖掘。
2、下沉市場、教育出海
無論是下沉市場還是海外,目前創新的做法還比較少,有很多創新有機會下沉到三四五線市場或者進入海外市場,並且,藉助國內成熟的教育創投和人才儲備,也可以支持企業快速發展。
3、家庭教育
目前,在家學習的場景也比較原始,還處在一張桌椅或者一臺電腦的階段,在家庭場景中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機會。
在上圖的四個方向坐標中,也描繪了未來一段時間內,藍象認為有機會並且會重點關注的7個賽道:
新人群職業教育、成人職業與興趣教育社區、2-8歲兒童音視頻內容、在線體育教育、OMO與行業整體演化、數位化出版、教育出海。
產業洞察篇
2020,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藍象顧問&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
疫情對教育行業的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難肯定是難,但是整體還好。我們觀察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1、教培機構出現「化整為零」趨勢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一些創辦時間在6~15年,營收規模在3000~7000萬人民幣,門店數量在5~20個之間的教育機構,如果沒有撐住經營的風險被迫死亡,由於核心團隊成員都具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之後很快會分解出5~6個新的小機構。
2、在線、OMO與下沉的加速
總體而言,用戶參培率在上升,市場集中度在提高。教育行業馬太效應雖進一步凸顯,創業門檻、經營能力、人才流通、家長審美、合規監管的提高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但創新和創業依然磅礴。
再分享一些我們觀察到的機遇:
第一,在線大班和在線小班這兩個模式是跑通了的;第二,新職業教育將是個萬億級的市場;第三,短視頻和直播是有效降低獲客成本的運營方式;第四,考研和公考的需求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不斷上升;第五,新農業和新教育是潛力巨大的創業領域。
教育行業的魅力在於無限的脈絡、空間和可能。希望教育創業者們一起加油,讓更好的教育來得更快。
產業洞察篇
教育企業必須進行數位化轉型
微盟智慧營銷學院副院長於承瑋
後疫情時代,K12和學前教育機構如何在數位化變革的行業洗牌期拿下關鍵「賽點」?
基於專家訪談、消費者的定性定量調研、行業案例分析,以及騰訊營銷大數據,我們總結出以下啟示:
1、多元化教育需求全面釋放。越來越多家長樂於嘗試更多品類的線上課程,推動課程內容的數位化轉型。從教書尺度到育人尺度,網生一代的家長,更追求對孩子的全方位培養和個性化教育。
2、不同細分賽道下,教育消費者呈現出差異化的需求。
比如,對於語言/留學品類,學生和家長更關注環境氛圍的培養和知識的儲備;對於科創素質品類產品,家長更關注孩子思維的開拓、能力培養,並與未來教育規劃關聯;文體素質類的關鍵觸點在於孩子技能增加、規範行為和培養社交圈。同時,疫情催化在線教育的發展,線上課程滲透率和人均花費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教育企業可以藉助數字營銷賦能品牌,激發新型互動模式。
網際網路思維快速迭代,處於成長階段的線上教育賽道處於拓客紅利期,品牌間競爭加劇,維護用戶忠誠度愈發困難,持續塑造品牌影響力變得愈發重要。
在實踐中,教育機構需要關注家長和孩子的喜好,中小品牌應加深用戶體驗與嘗試力度,利用先發優勢培養品牌認知與用戶使用習慣,實現逆勢突破。藉助豐富的內容矩陣搶佔消費者心智,先建立「交情」,再達成「交易」,最終實現持久轉化。
產業洞察篇
教育機構線上下融合怎麼搞?
翼鷗教育華中區負責人 郭禮威
OMO(online merge offline)並不是簡單地把線下的某一環節放到線上,而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的優勢,在招生、教學、管理、測評的全過程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以此解決純線下、純線上、O2O模式中的問題,提升教學的效率與品質。
教培行業OMO目前的探索形式主要分為四種:線下線上授課的融合、線下授課和線上服務的融合、線下招生和線上授課的融合,以及線下授課和線上招生的融合。
ClassIn的OMO全場景落地方案,是通過教學方案、教學服務方案和招生營銷方案實現的。通過在線平臺和技術手段,將學生、老師和教學資源匹配連接在一起,增強授課環節的體驗,提升課堂的有效性,管理和激勵學生的學習行為,並通過大數據研究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規律,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
領導力提升篇
創業8年,關於企業生存的6個思考
華新教育創始人舒雷
1、要學會與不合適的合伙人和平分手
創業看人品,相比親戚、朋友,我認為應該儘量去選擇沒有關係的人合夥,一方面更容易看清人品;另一方面更有利於建立規則。當然,創業初期通常沒有一個完善的規則、制度,所以合作夥伴之間最好能夠志趣相投,在物質上也儘可能門當戶對。在合夥過程中,可以設定一個合作期限,如果產生了矛盾無法調節,應該好聚好散,當斷則斷。
2、利潤少的本質是沒有創造足夠的價值
價格是沒有辦法硬賣上去的,用戶是否願意支付更多的費用取決於我們為用戶創造了什麼樣的價值。教育產品逐步進入同質化競爭,深挖自身產品的價值、努力創造用戶價值才能提升產品的辨識度,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價格自然而然也就上去了。另外,不要一味的滿足消費者,這是永遠滿足不了的。
3、企業擴張速度取決於人才培養速度
噸位即地位,任何企業都希望持續發展壯大,但什麼時候應該擴張、擴張的速度如何把控?這核心取決於企業內部人才培養的速度,通常最少提前1-2年就應該做好人才計劃。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創業者難免有一段時間會陷入痴迷於標準化的狀態裡,試圖以標準化來降低對人的依賴,標準化確實要做,但法制之前先人治,避免適得其反。
4、通過「打勝仗」凝聚團隊
創始人應該時常去琢磨各種「戰役」,通過戰役拉動團隊的興趣與士氣,培養勝則舉杯相敬,敗則拼死相救的氛圍。沒有帶團隊打勝仗,其實是對團隊的最大損害。
5、加強人才儲備,沒有冗餘就沒有淘汰
教育作為人力密集型行業,一定要儘早搭建完善的人力系統,多儲備人才,只有儲備夠多,才可以大膽優勝劣汰。
6、搭建好最小業務單元,閉環越小,生存機率越高。
領導力提升篇
疫情後,收穫的一些寶貴經驗
藍象成都日教育創業圓桌
從左到右依次為:藍象資本高級投資經理焦念韜、藍象營5期&100課堂創始人劉東閣、美中國際創始人王寅、元高分創始人劉頌、Offer先生創始人Ben、節節高創始人謝天明
劉東閣:在線考試的標準化規則正在建立,市場空間很大,我們也在疫情期間,拓展了線上的國家級研究生考試的新業務。另外,當遇到停滯或者困難的時候,團隊基因和快速的迭代能力很重要,商業模式要跟團隊能力相匹配。
王寅:除了現金流和營業額,免疫力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早做打算。國際教育不等於出國留學,國際化人才也不是只有通過留學才能培養。越是危機越有機會,國際教育低齡化和小語種是我們非常看好的。
劉頌:轉線上是必然的,但要抓住一個長期的教育需求,回歸到自己最擅長的老本行,比如我們在做的考試服務。其次,在線的優質教師資源需求非常大,但目前還沒有一個供應鏈或者平臺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需求。
Ben:職業教育市場被改造的機會還有很多。新職業教育的重點不在於就業,而是職場技能的提升,這是需要社會性的力量去解決的。企業的組織架構和戰略方向是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核心力量所在。
謝天明:在線大班課的門檻越來越高了,在現在這個時間點 ,線下會比線上更友好一些。在疫情期間也更能體會到做好一門生意和做好一個企業的差異,感受到到團隊目標、心態和凝聚力的重要性。
藍象武漢日教育創業圓桌
從左到右依次為:藍象資本高級投資經理焦念韜、研誼教育創始人顏遠紳、藍象營5期&Timing創始人郭向雲、藍象營4期&PP匠創始人葛致良、艾麥思創始人劉昕
顏遠紳:疫情期間我們建立了自己內部的企業大學,有效地提高了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和執行力。另外,線下和線上教育結合最核心的地方在於,如何用在線的計算機可實現的方法去優化原來線下教育的流程。
郭向云:作為創業者,無論是外部環境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聚焦用戶需求,把產品做好。我們有所準備的危機,最後都不是危機。今天,從資本市場來說,在線教育的發展和流量變現的效率息息相關。
葛致良:我們本來是做PPT轉H5方向的,疫情期間不斷有在線教育的客戶過來找我們做在線互動式課件的技術支持,交互式策略解決方案成為了新的業務發展方向。
劉昕:創新能力來自於積累和實力,往往很特殊、很困難時候,其實是機會來了。我覺得創業者不管遇到什麼,永遠要朝著好的方向去想,心態很重要。
領導力提升篇
我在武漢的疫情突圍
童學文化創始人 李廣斌
武漢的教育企業和創業者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但也產生了巨大的創新能量。
在這種被動的探索創新過程中,我越發深刻地感覺到了領導力的重要性。面對人員分割、在線基因、復工復校、現金壓力的重重困難,如果企業的領導力和戰略定力不足,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無法實施。
OMO成為了疫情後的教育企業的標配能力,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要以終局定布局,邊防守,邊進攻。作為創始人,我也帶領團隊探索了「短視頻+直播+同城」的模式,這其實是特別考驗團隊的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
堅定企業價值觀,迅速地組織線上的員工內訓對轉型至關重要。
臨危不亂才是領導者的期待,力挽狂瀾才是英雄者的本色,中流砥柱才是擔當者的地位。
藍象城市日花絮
藍象城市日上半程圓滿結束,感謝當地合作夥伴及教育創業者的支持與幫助。
最後,也為大家送上精彩花絮:
藍象成都日花絮
藍象武漢日花絮
一些可愛的瞬間
藍象團隊即將開啟旅途的後半程。
杭州,上海,廣州,深圳的朋友們,我們9.22-24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