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電影《八佰》上映,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成熱門打卡地點。8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四行倉庫紀念館了解到,目前該館仍實行提前預約制,每天共2520個參觀名額。工作人員透露,隨著電影《八佰》熱映,紀念館迎來參觀潮,「最近這段時間的話,至少需要提前三四天預約才能約到。」
之後兩天預約名額已滿
日前,電影《八佰》上映,引發熱議,連帶著真實歷史事件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也迎來了參觀潮。
影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被稱為「八百壯士」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一個加強營,留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由於電影劇情主要發生地都在四行倉庫,許多觀眾觀賞完影片後都萌生了希望能夠去四行倉庫遺址參觀。影迷付先生介紹,自己在觀影之前就曾留意過四行倉庫,「讀書時歷史書上有提到過,當時就對發生在四行倉庫的那段歷史很感興趣,這次看完電影後更是非常期待能實地去看一看。」剛剛看完電影的馬女士則表示,已經將去上海參觀四行倉庫紀念館安排上了自己的近期行程當中,「只等確定休假時間就可以提前預約了。」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各大社交網絡上也有不少網友紛紛曬出了自己前往四行倉庫紀念館的打卡照,「看完電影去四行倉庫參觀紀念館又淚目了」「「看完電影來參觀紀念館,人挺多,感覺紀念館要成熱門景點了」。不過也有遊客反映,由於來不及預約只能與紀念館擦肩而過。據上海學生小黃介紹,22日上午自己慕名前往紀念館準備參觀,被告之當天預約名額已滿,無奈之下只好推遲參觀計劃,「《八佰》上映後來參觀的人明顯多了不少,建議大家還是提前幾天預約,別像我這樣。」而出差經過上海的王先生則因為臨近幾天的預約已滿,遺憾錯過了參觀四行倉庫紀念館的機會,「在紀念館門口轉了一圈,希望之後有機會再來吧。」
8月22日下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四行倉庫紀念館了解到,紀念館目前仍實行網上預約制,遊客需提前在官方微信平臺進行預約,按照預約時段進館參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每天共放出2520個參觀名額,為從上午9時至下午16時,每小時360人次,「當天來當天預約肯定是約不上的,一般至少提前3、4天約才行。」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截至22日下午,該紀念館23日、24日所有參觀時段均已約滿,25日為周一閉館日不可預約,26日的參觀名額也已預約近半。
西牆420餘個彈孔均系復原品
在諸多關於四行倉庫的打卡照片中,一面布滿彈孔、滿目瘡痍的高牆往往成為畫面的核心。這面曾出現在電影《八佰》海報背景中的彈孔牆,就是四行倉庫的西牆。這面1800餘平方米的巨大牆面如今靜守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晉元紀念廣場上,連同上面密密麻麻的彈孔、巨大醒目的炮孔,無聲講述著當年「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激烈程度。
87年前,上海蘇州河畔,由金城、中南、大陸、鹽業等四間銀行共同出資建成的儲備倉庫正式開業。由於倉庫是四家銀行共同出資,所以得名「四行倉庫」。四年後,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同年10月26日,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1營官兵堅守四行倉庫,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由於四行倉庫南臨蘇州河,東面以西藏北路路面的中軸線為界與公共租界相隔,難以利用。因此,日軍只能將倉庫的北側和西側作為進攻方向,其中西面因為有三層樓高的福源福康錢莊倉庫,與四行倉庫高度相近,成為日軍火力進攻最為密集的方向。根據記載,「八百壯土」撤出四行倉庫後,倉庫曾經歷烈火焚燒,隨後被日軍佔領。
1945年抗戰結束後,倉庫的西牆曾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補,此後又經多次改建,容貌大改。
2014年,上海啟動四行倉庫紀念館改建計劃。彼時,四行倉庫已被搭建為一棟鋼筋混凝土製六層大廈,原本彈痕累累的西面牆上,一些炮洞被糊了起來,還有一些則被開成了窗戶。
如今的西牆,是修建人員按照「尊重歷史,全面、完整、準確地再現當時戰爭場景」的要求,對照歷史檔案、資料和照片,真實復原了當年戰後的四行倉庫西牆,共包括420餘個槍彈孔和數個炮彈孔。
「八百壯士」中已有323人「有名有姓」
2015年8月13日,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正式開館,是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曾創下開館16天接待遊客5萬人的紀錄。今年受疫情影響,紀念館曾閉館數月,直到3月14日才恢復開放,此後每日限額人數逐漸從500人調整至2520人。
工作人員透露,相比之前,電影《八佰》上映後預約遊客明顯增加,大部分都是通過電影了解到當時那段歷史後慕名而來。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官方微信介紹,根據歷史記載,堅守四行的「八百壯士」實際人數僅420餘人,為壯聲勢才對外宣稱有800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除謝晉元、楊瑞符等將領的姓名外,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名字並不為人所知。紀念館工作人員通過搜索、比對各種書籍,並赴上海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等地,以及到曾輸出過200餘名「八百壯士」的湖北省鹹寧通城實地考察,才整理出一份323人名單。
如今,在紀念館二樓展區的「八百壯士」英名牆上, 323名「八百壯士」的姓名、職務和軍銜都被清晰地記錄下來,一起見證著上海的巨變與發展。
內存: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位於上海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俗稱新垃圾橋)西北角的光復路,是由中國金融界的「北四行」即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的貨物倉庫,建於20世紀30年代前期。四行倉庫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五層建築,由東側的大陸銀行倉庫和西側的聯合四行信託部倉庫組成,為當時蘇州河北岸規模最大、結構堅固的倉儲建築。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威震中外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
1985年8月,四行倉庫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抗戰紀念地)。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孔令晗)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有線索請私信或發郵件(shehui@ynet.com)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