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黃河灘,5月底遷居新家園 黃河灘區3900餘遷建村民即將入住

2021-01-10 閃電新聞

仁和家園靜待居民入住新時報記者羅曉飛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脫貧攻堅到了最後衝刺階段。在濟南第一批覆工復產大潮中,由山東三箭集團承建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濟陽區仁和家園項目正進入交房前的最後衝刺,3900餘名灘區村民年內將如期搬進新樓。

灘區遷建村民新家靜待主人

在臨近黃河北岸大堤的仁風鎮後王圈村,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在春天的原野上格外醒目,這就是濟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之一的濟陽區仁和家園安置房項目。

進入項目工地前,外來人員首先要在紅外測溫儀前駐足,待體溫檢測合格後再依次登記身份證、聯繫電話等,並佩戴口罩進場,從源頭上把好防疫「入口關」。施工方山東三箭集團仁和家園項目部經理張智翔介紹,2月15日該項目復工,目前正進行室內安裝、裝飾裝修、園林綠化等,「復工前後我們雙管齊下,一方面通過點對點接工人返崗,一方面通過當地政府協調,從項目周邊組織勞動力進場,現在到崗工人180多人。」對於施工所需的原材料,除了部分提前儲備,在當地疫情指揮部協調下,又陸續採購了砂石、白灰等,全力推進工程進度。

濟陽區仁風鎮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涉及時圈、四合兩個行政村,搬遷3908人。仁和家園安置房項目總建築面積18.98萬平方米,54棟建築單體已全部封頂,包括52棟安置居民樓。遷建村民的新家清一色6層小樓,底層為車庫,具備室內木門、瓷磚地面的裝修標準,還有太陽能、自來水、燃氣、地源熱泵供暖配套,可實現拎包入住。「遷建村民很關注新家進展,我們將保質保量,5月底如期交付工程。」張智翔說。

勞務實名制助力疫情防控

「注意別感冒,定時測體溫。」自3月1日復工後,這句話就成為國際金融城山東三箭集團嵐橋大廈項目上的「流行語」。

嵐橋大廈項目是濟南圍繞總部經濟打造的重點項目,總建築面積7.2萬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建成後將作為嵐橋集團總部。目前,項目方已有80餘名省內外工人返崗。所有管理人員和勞務人員上工檢測體溫後,進場時還要在實名管理信息系統登記,採集信息,對健康人員來源地等實施管理,以實名制助力疫情防控。

「現在已經準備了3000隻一次性醫用口罩,優先供應施工人員,每人每天發放2隻。」該項目部經理趙忠喆說,大年初一項目管理人員就開始搜羅口罩、消毒液等,為復工準備了充足防疫物資。現在項目主樓已建至地上一層,裙樓正建設中,鋼筋綁紮、模板支撐、土方清理等有條不紊展開,在做好安全施工、落實揚塵汙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下推進工程,把被疫情耽誤的工期趕回來。

據山東三箭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新剛介紹,該公司從復工預案、人員準備、防疫物資儲備、原材料採購、工程機械調配等環節,始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目前,公司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省市重點項目已全部開復工,開復工率98%以上,到崗務工人員5000多人,各項目正全力推進,為濟南經濟發展貢獻「三箭力量」。 (新時報記者羅曉飛)

原標題:告別黃河灘,5月底遷居新家園 山東三箭仁和家園項目收尾,黃河灘區3900餘遷建村民即將入住

相關焦點

  • Vlog 丨濟南長清區黃河灘區搬遷進行時 村民:搬進新房舒坦多啦
    通過記者深入基層一線,挖掘山東高質量發展、脫貧攻堅等工作中破解痛點、堵點、難點的典型做法和典型故事,展現「重點工作攻堅年」,山東各地的敢於攻堅克難的勇氣,新舊動能轉換新成果和新成就。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0日訊 黃河灘區作為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灘區脫貧成為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戰。今天,閃電新聞記者探訪了濟南市長清區兩個灘區小鎮。搬遷正在進行,那裡的村民生活有何改變?
  •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濟南開展
    觀眾參觀展覽該展覽是山東藝術界、美術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對國家改革發展和黃河灘區建設成就進行的新的藝術表達,涉及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水粉和綜合材料等畫種,共展出作品100餘件。
  • 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蒞新調研灘區遷建工作
    12月9日,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帶領調研組到新鄉市封丘縣李莊鎮調研指導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省政府副秘書長陳治勝、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劉正才,新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躍勇,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李暉,縣領導袁俊峰、陳明及省市縣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 黃河灘裡的大情懷——電影《九道灣》盛大開機
    魯網5月31日訊由山東藝術學院、山東電影家協會及山東青臺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九道灣》(又名《黃河村官》)於2020年5月30日在淄博市高青縣常家鎮開機拍攝。電影《九道灣》以山東藝術學院畢業生為原型,講的是在黃河灘區遷建中,精準扶貧,幫助祖孫兩代搬出灘區,勤勞致富的故事。
  •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
    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時間|Opening2021年1月9日 10:00展覽地點|Venue山東省文化館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山東藝術學院承辦|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山東省文化館協辦|山東藝術學院藝術實踐與創作處王力克《黃河古道》 100x80cm 油畫王克舉《果洛 —東傾溝》100x80x2cm 油畫 楊慶義《黃河溼地之一》 100x80cm 油畫宋齊鳴《金秋》 80x160cm 油畫常勇《灘區新村臺》50x60cm 油畫譚智群 《黃河之水》120x80cm 油畫
  • 視頻|聽灘區「老黃河」唱支「黃河謠」
    梁山縣在灘區遷建中堅持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居住社區「三區同建」,並計劃將灘區5.6萬畝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淄博市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69歲的老人王公明,今年農曆二月十六搬到了鎮上的新樓房中。新社區對面就有工業產業園,村民就近就業。鎮上還舉辦了育嬰員培訓班,培訓拿證後月收入能有四五千元。
  • 九曲黃河V挑戰丨百畝秋葵園、萬畝虎杖園……在黃河入魯第一縣,灘...
    走萬裡黃河沿岸,訪九省(區)脫貧攻堅一線,看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在全國即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刻,講好沿黃各省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黃河故事」,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1日訊 9月11日,採訪團來到黃河行第三站——素有「黃河入魯第一縣」之稱的菏澤市東明縣。
  • 今年400多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到長垣黃河灘區越冬
    大鴇在《詩經》裡,在詩句裡的草木之間,也在我省的黃河灘區之內。長垣黃河灘區之內,今年飛來了400多隻大鴇,承載了東方亞種四分之一的大鴇。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是稀客,也是我省的常客。冬天已深,寒風正凜,十萬多隻候鳥停留在這裡,「肅肅其羽」,「其音嘹嘹」,共同度過又一個冬天。
  • 濟南市章丘區黃河有個「黃河鄉村記憶館」
    濟南市章丘區的黃河街道,作為沿黃流域9個省區唯一以「黃河」命名的行政單位,為了給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場所,搭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充分的宣傳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讓灘區群眾更好的留住鄉愁,在深入推進灘區遷建項目的同時,除了建設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配套了圖書閱覽室、書畫創作室、舞蹈排練室、市民大講堂等,還建設了一處「黃河鄉村記憶館」。
  • 珍稀鳥類大鴇與數萬小夥伴越冬棲息,長垣黃河灘區變身「鳥族天堂」
    【觀測】  大鴇已按時赴約雁群正在趕來的路上  11月12日,今年下半年第一場寒潮到來之前,長垣黃河灘區內灑滿陽光,碧空如洗,一馬平川。身穿「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字樣衣服的王永昌,帶著鳥類觀測的專業設備,再次來到蘆崗鄉王新莊附近的黃河灘區。  王永昌的另一個身份,是長垣市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的成員。
  • 東流入海 懸河安瀾寫新篇(人民眼·行走黃河(下))
    遷安不把歷史遺留問題再留給歷史,黃河灘區「拔窮根」黃河下遊有奇觀。大堤內河道寬廣,房舍林立、田連阡陌——下遊灘區既是黃河滯洪沉沙的場所,也是190萬群眾賴以生存的家園,防洪運用和經濟發展矛盾長期存在,水患之苦讓灘區人很無奈。一百年,三代人。
  • 一個創舉,讓封丘李莊4萬灘區百姓整體脫貧奔小康
    12月8日午飯後,封丘縣李莊鎮黃河灘區整體遷建新區李莊社區14號樓居民李紹聚,樓上樓下挨家叮囑大家辦理明年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手續,「很方便,手機上就可以辦,就是提醒大家別忘嘍!」李紹聚的身份是「單元長」,主要負責其所在單元的安全衛生及社區與居民之間信息溝通。
  • 鄭州黃河灘一位難求,有人選擇夜釣「守大魚」
    相比於水資源豐富的南方,北方的釣魚人可選擇的餘地不多,黃河自然成了釣友們最喜愛的野釣場所。黃河灘已被釣魚人「佔領」,好釣位一位難求而鄭州北郊的黃河灘,儼然已成了釣魚人的後花園!從一位釣友拍攝的這段視頻可以看出,在黃河灘一角,人山人海,釣魚大軍一字排開,好釣位「一位難求」,甚至連夜釣的人都絡繹不絕……不管是工作日還是周末,前來釣魚的人總是排著大隊,場面堪比競技釣魚比賽,好不熱鬧!餓了,就吃一桶泡麵!
  • 黃河岸邊 玫瑰盛開!蜿蜒萬裡黃河流經濟南第一站
    黃河流經我市平陰縣、長清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章丘區、濟陽區7個區縣。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沿線地區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為深入宣傳、系統展示我市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進展成效和特色亮點,即日起,濟南日報聯合濟南黃河河務局及各沿黃區縣,開展「跟著記者走黃河」報導,全景展示新時代黃河的安瀾盛況。
  • 山東人與黃河的愛恨糾葛:1/3用水來自黃河,49年中42年漫灘也來自黃河
    灘區遷建手記丨山東人與黃河的愛恨糾葛:1/3用水來自黃河,49年中42年漫灘也來自黃河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日訊 山東用水的1/3來自黃河,年均引用黃河水黃河幹流水資源輸送至山東省內13個市近100個縣(市區)。但想喝上黃河水,談何容易。公元前602年到1949年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遊共決溢1590次,改道26次。1950年至1999年的49年間,山東黃河共有42年發生了漫灘,其中2年出現決口。直到它的出現。
  • 河南中牟:黃河灘區搬遷農民自製花燈迎新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辭舊迎新,2021年新的一年鐘聲再過兩天就要敲響之時,2020年12月29日,黃河灘區搬遷安置的中牟縣狼城崗鎮東西狼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聯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以
  • 省老促會領導調研新鄉市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10月27日,省老促會副會長張程峰帶隊,調研新鄉市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副市長武勝軍參加調研座談。  張程峰一行對原陽縣柳月灣社區、陡門鄉仁村堤進行了調研。
  • 省政協委員劉建良:海陸聯運共建無水港 譜寫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9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山東會堂舉行全體會議,15位委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發展工業大數據、建設中醫藥強省等作大會發言他說:「目前,我省黃河流域在生態、發展上的短板和隱憂十分明顯:黃河山東段628公裡多為地上懸河;人均水資源不足,生態脆弱,三角洲海岸線蝕退嚴重;能源消耗量大,產業脫胎換骨『疼痛』未減;灘區人口遷建和脫貧任務繁重;跨區域協調共治機制不暢;黃河文化挖掘不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