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老年人而言,高血壓和骨質疏鬆是兩種常見的疾病。有很多高血壓患者在使用鈣拮抗劑類降壓藥的同時也在服用鈣劑補鈣,這個時候患者往往會陷入疑惑,一個是鈣拮抗劑,一個是補鈣的鈣劑,聽起來兩個藥品似乎是矛盾的,二者一起服用會不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呢?本文就來探討一下。
一、服用鈣拮抗劑時,能否同時服用鈣劑?
鈣拮抗劑大多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某某地平片」,是治療高血壓時常用的一大類藥物,很多患者會按照字面意思地將其降壓作用理解為「抗鈣」作用。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其實,我們人體中的鈣絕大部分沉積在骨骼和牙齒中,只有極少部分存在於血管內皮細胞與心肌細胞中,它們含量極微,卻有著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果這些細胞內的鈣離子增多,就會引起血管收縮和加強心肌收縮能力,導致血壓增高。尤其是小動脈血管的持續收縮,是高血壓發生的直接原因。
鈣拮抗劑中的「鈣」即指這部分存在於細胞內的「鈣」。而鈣劑所補的「鈣」主要是指存在於血液(即細胞外液)中的「鈣」。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鈣拮抗劑對血液中鈣的(細胞外的鈣)含量沒有影響,更不會拮抗鈣的其他生理作用。所以,高血壓病患者服用鈣拮抗劑,與同時補充鈣劑並不矛盾。
我們說的「某某地平」類降壓藥僅作用於細胞膜鈣離子通道,並不影響鈣在胃腸道的吸收,也不幹預骨頭礦化過程,也就不會影響鈣劑的作用。
特別提示:
如果患者有在服用鈣拮抗劑的同時又有補鈣的需求,二者是可以一起服用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通過減少鹽的攝入量,及時補充鈣劑,同時服用鈣拮抗劑,不僅可產生理想的降壓效果,還能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但補鈣劑量應適當,切不可認為「多多益善」,否則將走向另一面。另外注意補鈣最好以食補的形式。每日補200~300mg鈣製劑就可達到要求。尤其像牛奶、優酪乳、黃豆、含仁、韭菜、芹菜、花生、核桃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非常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
最後再提醒大家,在服用鈣拮抗劑也要注意副作用。
鈣劑抗擊有哪些副作用?
常用的鈣拮抗劑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非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主要用於心律失常(如維拉帕米)、和冠心病心絞痛(如硫氮卓酮)。
這類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體位性低血壓,並非很常見,主要在與其它降血壓藥物合用時發生,多發生於老年患者。
常用的鈣拮抗劑副作用還有心動過速,是藥物擴血管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所致。頭痛、顏面潮紅、多尿:為藥物的擴血管作用所致。
便秘:為藥物影響腸道平滑肌鈣離子的轉運所致,為鈣拮抗劑比較常見的副作用,可以同時使用中藥緩瀉藥物以減輕症狀,必要時換用其它藥物。
脛前、踝部水腫:為鈣拮抗劑治療的常見副作用。臨床發現與利尿劑合用時可以減輕或消除水腫症狀。
心動過緩或傳導阻滯:多見於非雙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常在與β受體阻滯劑合用、或存在基礎的竇房結、房室結功能障礙時發生,一旦出現應停藥或減少用藥劑量。
總之,選用何種鈣拮抗劑來降低血壓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果出現副作用,一定要及時在醫生的建議下根據情況及時調整藥物。
參考文獻:
[1].陳文貴. 鈣劑與鈣拮抗劑 不是"冤家"是"搭檔"[J]. 家庭醫藥, 2016(6):43-43.
[2].常怡勇. 補鈣劑與鈣拮抗劑,一對"天敵"?[J]. 家庭醫生, 2008(3):23-23.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由妙手醫生·執業藥師審核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更多問題可關注妙手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