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收藏市場情況分析,古錢幣收藏版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的門類,各大網上平臺的推廣銷售,古泉收藏如火如荼!宋朝錢幣也是發展成為單獨的圈子。雖然品種多,但是有部分錢幣存世量非常稀少,所以宋朝錢幣一直是眾多藏友的寵兒。
宋朝錢幣崇寧通寶同時具有收藏價值與藝術鑑賞價值,所以更是藏友們所追求的收藏對象。那麼你知道目前崇寧通寶價格是多少錢一枚嗎?你知道崇寧通寶真偽如何鑑別嗎?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各位詳細介紹崇寧通寶價格,以及崇寧通寶真偽鑑別方法。
投資古錢幣成為目前投資領域特別熱的一種投資收藏,股票的不景氣,房地產的投資成本高,很多投資商已經資金回流到收藏古錢幣行業當中(參考各大網絡平臺的古錢成交額)。但,收藏古錢幣,不是說誰都能在這個行業當中能做得如魚得水,必須了解、熟悉、能鑑別真偽,才能在這個行業立足。
崇寧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的貨幣,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而於王莽並稱「錢法二聖」。錢體厚重,青銅質,鏽色古舊,開門的老生坑。之所以謂之大字版,是因此品錢文四字飽滿,寄廓接緣。「寶、寧」二字冠點長且向左傾;長點「崇」;斜丁「寧」;高走「通」等,與被公認的各譜均載的大字「崇寧通寶」雷同。除錢徑略小外,輪廓寬窄、 穿孔大小亦基本一致。 崇寧通寶當十型,錢文為徽宗親書,所以又其為御書錢。
崇寧年間始鑄,年號錢。有 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
造假形式:
目前在市場上錢幣的作偽比較普遍。錢幣的作偽基本上有兩種形式。一是改刻,就是用普通錢幣改刻成珍貴錢幣;另一種就是臆造錢幣。
崇寧通寶是宋徽宗時期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因此要仿製它是很難的。目前市場上作假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改刻,就是用普通錢幣改刻成珍貴錢幣。另外一種就是造假。如是用假幣跟真幣比較,就不難發現首先從文字上看,就沒有瘦金體的剛勁有力,也缺乏御書體的那種大氣。再一個是看它的鑄造,真錢幣鑄工精湛,在放大鏡下也很難看出砂眼,而假錢幣的質地比較粗糙,沒有質感,就是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出它的砂眼。
古錢的製作方法:
1.陰文字範鑄錢法,以泥陶子範為主流的子範鑄幣。泥質子範,是將幣形錢文雕刻在細泥片上,陰乾後並燒烤成陶後,直接澆銅液鑄錢。這種錢範很不結實,只能使用一兩次,用後即碎,如再鑄,仍需重新再制範。
2.陽文母範鑄錢法,陽文母範在鑄幣上稱範母,範母是翻制子範用的,不能直接鑄錢。用這種範母可以印製很多子範,把數十個子範摞在一起,一次能鑄上百枚錢幣。陽文母範鑄出的錢幣,錢面文字筆畫稜角已經圓渾,不見特別鋒利,錢體也不是那樣平整,但絕無細小的砂粒痕跡,如有"砂眼",必是翻砂偽造的假幣。
3.母錢翻鑄法,鑄錢的要求已很嚴格,每逢改元鑄新錢,先作樣錢呈帝王審定。鑄錢程序最為典型:象牙精雕錢樣—銅雕祖錢—初鑄母錢—印範母錢—進呈樣錢。以外省錢局的程序是:初鑄母錢(部頒樣錢)—印範母錢—進呈樣錢。用母錢翻鑄的大量錢幣,規整精美,同版錢很多,但錢體面、背直觀無砂眼,且文字優美,錢文與地章之間深峻,無膚淺之象。
4.沉泥烘模熟鑄法,此法是將錢形和錢文鑄印在泥型上,再經過高溫處理,這樣既可起瘠化作用,又可降低配合料的可塑性,減少其收縮程度,稱之"沉泥"。然後採用早期冶煉熟鐵的方法,利用小型反射爐的作用,直接在泥型錢模上熔銅精煉,並加入鋅、鉛、錫等,再通過冷卻,使粗銅和粗合金的雜質析出,如此冷卻或加熱多次,所鑄錢幣錢文纖細鋒稜,表面光潔,銅質精良,是砂型澆鑄的錢幣不可比擬的。
配合以日常收藏的崇寧古泉,可以看出來古人鑄幣時工藝限制的門徑,所以目前崇寧的漲價導致假貨的出現,我們藏友應該謹慎不貪,有漏拿準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