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網購狂歡節各大電商平臺卯足勁「花式」發布促銷政策。網紅帶貨、購物節晚會充滿噱頭,百億補貼、千億優惠更是令消費者應接不暇,趁此機會,小編也打算入手一雙老爹鞋。通過搜索,小編將目光鎖定在斐樂(FILA)品牌上,充滿個性的英文logo以及時尚的紅白藍色調讓小編心動不已。本以為買了一件國際時尚大品牌,但是卻在商品評論區看到有購買者說是國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斐樂到底是哪國品牌?好奇心驅使,小編決定扒一扒斐樂(FILA)品牌的前世今生。
原來,斐樂早在2009年就被安踏收購,今年3月24日,安踏體育發布2019年度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體育營收為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利潤大86.9億元。斐樂(FILA)品牌營業收益達147億元,實現淨利潤40.2億元,安踏體育營收數據增長的背後,斐樂(FILA)的拉動力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斐樂(FILA)品牌的毛利已達到104億元,更是較安踏主營品牌72億元高出足足32億元。、
年入147億元,斐樂的「老家」到底在哪?
與其耀眼的營收相反,斐樂(FILA)的身世比較曲折。1911年,斐樂(FILA)由FILA兄弟在義大利BIELLA創立,起初,斐樂(FILA)是一家紡織和針織的服裝品牌。經過自身的發展以及運動服裝業務的拓展,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斐樂(FILA)一時風光無限。然而,隨著市場市場競爭逐漸激烈,FILA進軍奢侈品零售領域失敗,20世紀末,代表義大利血統的FILA掙扎在破產的邊緣。為了更好地開發市場,也為了減少債務,斐樂(FILA)決定將其歐洲、中東、非洲和印度子公司出售,將原本的集團直屬改為在這些地區籤訂斐樂(FILA)品牌的長期授權,由當地公司來管理,斐樂(FILA)收取品牌授權費及銷售提成。
2003年,斐樂(FILA)的全球銷售額僅為7.92億美元,較1997年峰值下降了43%。同年,經營不善的斐樂(FILA)被美國紐約的Sport Brand International Ltd.以3.51億美元收購。然而,本次收購沒能扭轉斐樂(FILA)的頹勢,2007年,FILA韓國進一步以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斐樂(FILA)品牌全球的所有權,公司總部也遷到了首爾。
斐樂(FILA)在中國的發展也並不順利。2007年,百麗集團成立Full Prospect以3.7億元拿下了斐樂(FILA)在中國運營權。然而,百麗集團的收購沒能真正的打開中國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Full Prospect在2007年淨虧損人民幣553萬元,2008年擴大至3218萬元。FILA Marketing在2007年虧損543萬港元,2008年則虧損達699萬港元。外界認為,斐樂(FILA)品牌背後的百麗集團,產品和渠道優勢主要體現在女鞋,缺乏在國內開發國際運動品牌的經驗,因而市場拓展得並不成功。
直到2009年,安踏以3.25億元的價格從百麗集團手中收購了斐樂(FILA)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成為了扭轉斐樂(FILA)頹勢的關鍵之舉。
收購十餘載,緣何鮮少為人知?
實際上,收購完成後,為了讓斐樂(FILA)能夠相對獨立運營,安踏並未對外高調宣揚兩者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大量消費者長期並不知悉斐樂(FILA)中國業務歸屬安踏的重要原因。同時,安踏體育除了披露過2009年斐樂(FILA)的營業額為1841.7萬元後,此後的年報中並未單獨披露斐樂(FILA)的業績情況。
2019年,安踏體育遭遇殺人鯨資本(Blue Orca Capital)、GMT Research Limited 及Muddy Waters Research 渾水等三大沽空機構狙擊,質疑斐樂(FILA)的收入及數據不透明、不可信。2019年8月,在沽空機構的壓力下,安踏體育首次披露斐樂(FILA)的核心數據,而此前安踏體育一直拒絕披露除門店數量外斐樂(FILA)的任何數據。
數據顯示,安踏體育在2019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3%至148億元,斐樂(FILA)實現營業收入65.38億元,同比增長79.9%,佔總營收的44.1%,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的門店共1788家,2018年末為1652家。安踏集團認為,斐樂(FILA)的增長主要原因為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實體店的增長和店效提升,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
其實,像斐樂(FILA)這樣早就被國內的企業收購,卻不願主動宣傳其國貨身份的品牌還有很多。例如美國著名影視製作企業傳奇影業,在2016年,被萬達集團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標誌性風衣品牌Aquascutum、日本服裝品牌Renown、法國時尚集團SMCP旗下Maje、Sandro和Claudie Pierlot三個品牌皆為山東如意集團控股的旗下品牌。這些品牌往往通過藉助「洋皮」進行宣傳,從而提高品牌價值,讓消費者誤認為成外國品牌。實際上,這些披著「羊皮」的國貨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都是在國內完成。斐樂(FILA)亦是如此,被安踏收購後,安踏的工廠也成為了斐樂(FILA)的工廠。
深挖至此,小編也終於明白,原來年入147億元的斐樂(FILA)是個徹頭徹尾的國產品牌,感謝各位看官,溜了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