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踏帶來147.7億元營收的斐樂FILA,你猜是哪國品牌?

2020-12-16 知產財經

「618」網購狂歡節各大電商平臺卯足勁「花式」發布促銷政策。網紅帶貨、購物節晚會充滿噱頭,百億補貼、千億優惠更是令消費者應接不暇,趁此機會,小編也打算入手一雙老爹鞋。通過搜索,小編將目光鎖定在斐樂(FILA)品牌上,充滿個性的英文logo以及時尚的紅白藍色調讓小編心動不已。本以為買了一件國際時尚大品牌,但是卻在商品評論區看到有購買者說是國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斐樂到底是哪國品牌?好奇心驅使,小編決定扒一扒斐樂(FILA)品牌的前世今生。

圖源:FILA天貓旗艦店

原來,斐樂早在2009年就被安踏收購,今年3月24日,安踏體育發布2019年度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體育營收為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利潤大86.9億元。斐樂(FILA)品牌營業收益達147億元,實現淨利潤40.2億元,安踏體育營收數據增長的背後,斐樂(FILA)的拉動力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斐樂(FILA)品牌的毛利已達到104億元,更是較安踏主營品牌72億元高出足足32億元。、

年入147億元,斐樂的老家到底在哪?

與其耀眼的營收相反,斐樂(FILA)的身世比較曲折。1911年,斐樂(FILA)由FILA兄弟在義大利BIELLA創立,起初,斐樂(FILA)是一家紡織和針織的服裝品牌。經過自身的發展以及運動服裝業務的拓展,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斐樂(FILA)一時風光無限。然而,隨著市場市場競爭逐漸激烈,FILA進軍奢侈品零售領域失敗,20世紀末,代表義大利血統的FILA掙扎在破產的邊緣。為了更好地開發市場,也為了減少債務,斐樂(FILA)決定將其歐洲、中東、非洲和印度子公司出售,將原本的集團直屬改為在這些地區籤訂斐樂(FILA)品牌的長期授權,由當地公司來管理,斐樂(FILA)收取品牌授權費及銷售提成。

2003年,斐樂(FILA)的全球銷售額僅為7.92億美元,較1997年峰值下降了43%。同年,經營不善的斐樂(FILA)被美國紐約的Sport Brand International Ltd.以3.51億美元收購。然而,本次收購沒能扭轉斐樂(FILA)的頹勢,2007年,FILA韓國進一步以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斐樂(FILA)品牌全球的所有權,公司總部也遷到了首爾。

斐樂(FILA)在中國的發展也並不順利。2007年,百麗集團成立Full Prospect以3.7億元拿下了斐樂(FILA)在中國運營權。然而,百麗集團的收購沒能真正的打開中國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Full Prospect在2007年淨虧損人民幣553萬元,2008年擴大至3218萬元。FILA Marketing在2007年虧損543萬港元,2008年則虧損達699萬港元。外界認為,斐樂(FILA)品牌背後的百麗集團,產品和渠道優勢主要體現在女鞋,缺乏在國內開發國際運動品牌的經驗,因而市場拓展得並不成功。

直到2009年,安踏以3.25億元的價格從百麗集團手中收購了斐樂(FILA)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成為了扭轉斐樂(FILA)頹勢的關鍵之舉

收購十餘載緣何鮮少為人知?

實際上,收購完成後,為了讓斐樂(FILA)能夠相對獨立運營,安踏並未對外高調宣揚兩者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大量消費者長期並不知悉斐樂(FILA)中國業務歸屬安踏的重要原因。同時,安踏體育除了披露過2009年斐樂(FILA)的營業額為1841.7萬元後,此後的年報中並未單獨披露斐樂(FILA)的業績情況。

2019年,安踏體育遭遇殺人鯨資本(Blue Orca Capital)、GMT Research Limited 及Muddy Waters Research 渾水等三大沽空機構狙擊,質疑斐樂(FILA)的收入及數據不透明、不可信。2019年8月,在沽空機構的壓力下,安踏體育首次披露斐樂(FILA)的核心數據,而此前安踏體育一直拒絕披露除門店數量外斐樂(FILA)的任何數據。

數據顯示,安踏體育在2019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3%至148億元,斐樂(FILA)實現營業收入65.38億元,同比增長79.9%,佔總營收的44.1%,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的門店共1788家,2018年末為1652家。安踏集團認為,斐樂(FILA)的增長主要原因為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實體店的增長和店效提升,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

其實,像斐樂(FILA)這樣早就被國內的企業收購,卻不願主動宣傳其國貨身份的品牌還有很多。例如美國著名影視製作企業傳奇影業,在2016年,被萬達集團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英國標誌性風衣品牌Aquascutum、日本服裝品牌Renown、法國時尚集團SMCP旗下Maje、Sandro和Claudie Pierlot三個品牌皆為山東如意集團控股的旗下品牌。這些品牌往往通過藉助「洋皮」進行宣傳,從而提高品牌價值,讓消費者誤認為成外國品牌。實際上,這些披著「羊皮」的國貨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都是在國內完成。斐樂(FILA)亦是如此,被安踏收購後,安踏的工廠也成為了斐樂(FILA)的工廠。

深挖至此,小編也終於明白,原來年入147億元的斐樂(FILA)是個徹頭徹尾的國產品牌,感謝各位看官,溜了溜了~

相關焦點

  • 聚名網:安踏一路飆起,FILA撐起半邊天!
    時間軸即將踏上9月的步伐,各大企業開始紛紛公布上半年的業績,8月25日,安踏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總營收微跌1%,股東應佔溢價(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23.77億人民幣,整體毛利率在56.8%,同比增長0.7%,創歷史新高。
  • 安踏主品牌同比再度下滑 斐樂(FILA)營收首次超越主品牌 同比增長9...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147億元,同比下降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23.77億元,同比下跌2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包括合營公司虧損)為16.58億元,同比下跌28.6%。值得關注的是,斐樂(FILA)營收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 還是FILA的安踏?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每日財報27日報導,近日,國內運動品牌安踏體育(02020.HK)發布公告稱,2020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實現低單位數的正增長。而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實現20%-25%的正增長。
  • 「斐樂」FILA被網友刷上熱搜,真假洋品牌輿論發酵
    一則「斐樂嚴重掉色」投訴,沒想到引發消費者「斐樂原來是安踏」「安踏斐樂」的熱烈討論,甚至有網友截圖表示已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廣告含有虛假內容,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投訴的內容是「國內FILA已經被安踏收購,但客服卻說是義大利進口品牌」。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
    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 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安踏交出了一份並不漂亮的成績單。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同比減少1%,為147億元;經營利潤36.04億元,同比下滑15.3%;歸母淨利潤16.58億元,同比下滑28.6%。
  • 安踏主品牌同比再度下滑 FILA營收同比增長9.4%首超主品牌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147億元,同比下降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23.77億元,同比下跌2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包括合營公司虧損)為16.58億元,同比下跌28.6%。值得關注的是,斐樂(FILA)營收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
  • 安踏:左手主品牌 右手斐樂 虧損5000萬的其他品牌何時起飛?
    斐樂已佔半壁江山3月24日,安踏發布的2019年業績公告稱,2019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業收入339.3億元,較2018年營業收入的241億元增長40.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30.3%。值得注意的是,安踏營收增長40%的背後,斐樂的拉動力不容忽視。
  • FILA之後,誰會成安踏的賺錢大戶?
    一如眾人所料,在半年報營收超過150億後,安踏的全年總營收首次突破300億大關,達到了339.27億,同比增長40.8%,超出彭博的一致預期。更為可喜的是,FILA(斐樂)品牌繼續貢獻了強勁增長,實現營收147.70億元,同比增長73.9%,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70.4%。
  • 你可能只知道FILa,卻不知道斐樂的背後其實是你一直看不起的安踏
    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安踏」,要說安踏在時尚運動品牌裡根本不算出眾,或者可以說是三四線城市的主力品牌。可是今天它卻在彎道超車了,因為這兩年「FILA」大火了起來,就連小編所在的四線城市都開始流行起FILa了。時尚的年輕人們也有了阿迪耐克之外的選擇了。買FILa就高端?買安踏就被看不起嗎?其實它們都是親戚。
  • 「安踏-斐樂」的 「輸入型國際化」
    就是品牌全球化。很遺憾,至今沒有一例。 這種情況和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完全不成對等。以2019年的公開數據為例,去年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為2965.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718.9億美元、進口額為246.6億美元,儘管受全球貿易印象,出現了雙降,但仍為全球第一。不過,客觀看,我們在成衣出口的價格溢價方面,不見增長,原因就是國產時裝品牌沒有國際競爭力。
  • 你知道FILA是哪國的嗎?
    早年以高爾夫、健身、網球、跑步系列發家,後融入歐洲運動文化元素,FILA品牌被蒙上一層貴族氣質。但神奇的是,鮮少群眾知道FILA是哪國品牌?筆者隨機問了一下身邊的朋友,有的說是義大利,有的說是韓國。此事也被媒體報導為「蝦吞鯨」事件。該事件這也成為了韓國企業獲得全球品牌控股的首個案例。為開拓全球市場,減少債務,FILA 除了再美國、韓國兩個市場採取直接運營外,在全球其他地區尋找合作公司,籤訂授權條約,韓國總部只收取品牌授權費和部分銷售提成。所以才有了FILA後續在中國地區的兩次易主。
  • 安踏集團2019年營收339億,FILA品牌貢獻超四成
    每股基本盈利增加30%為198.70分,擬派末期股息每股36港仙,全年總派息每股67港仙,總派息比率為30.7%。財報發布後,安踏集團股價一度漲逾7%至52.90港元,目前總市值約為1420億港元。在多品牌戰略下,安踏將旗下品牌劃分為三大類別——以安踏、安踏兒童、Sprandi和AntapluS為主的專業運動品牌群,以FILA、FILA FUSION、FILA KIDS和Kingkow為主的時尚運動品牌群,以亞瑪芬體育、DESCENTE、KOLON SPORT為代表的戶外運動品牌群。
  • 半年營收146.7億、FILA首超主品牌,安踏啟動直營零售戰略
    體育大生意第2274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陳曾義、譚力文體育大生意記者北京時間8月25日下午,安踏集團發布2020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上半年安踏營收146.6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經營溢利跌15.3%至36.04億元人民幣;整體毛利率為56.8%,較去年同期增0.7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領先主要競爭對手。
  • 主品牌營收被FILA首超,安踏「本末倒置」?
    期內,毛利83.39億元,同比上升0.4%,整體毛利率上升了0.7個百分點至56.8%。整體毛利率的上升得益於FILA品牌貢獻增加。業績報告顯示,FILA品牌營收71.52億元,同比增長9.4%,毛利達到50.4億元,同比增長7.9%,毛利率為70.5%。除兩大主品牌外,以迪桑特為首的其他品牌營收增長8.3%,毛利達到4.77億元,毛利率為64.5%。
  • 旗下FILA店效超80萬的安踏體育,2019年營收爆增超339個億!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踏體育」)今天(3月24日)發布201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連續6年保持雙位數增長;經營溢利達86.9億元,同比增長52.5%;股東應佔淨利潤達53.4億元,同比增長30.3%;毛利潤達186.7億元,同比增長47.1%,毛利率達55%。
  • 安踏2019年業績增30%斐樂功不可沒 今年Amer Sports能否再造神話?
    2019,斐樂功不可沒2019年安踏體育總計實現收益約339.28億元,其中安踏品牌貢獻了約174.5億元,同比增長21.8%;斐樂品牌貢獻了約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可以這樣說,安踏體育的收益同比增長40.8%,斐樂功不可沒。
  • 斐樂屬於安踏?斐樂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前段時間才知道斐樂被中國安踏給收購了,小編瞬間周震南了。因為斐樂在韓國簡直就是大白菜價格,就拿破壞者2來說,國內1000多,韓國標價69000韓元,再趕上個活動,400就能拿下了。因此,小編一直以為斐樂是韓國的品牌,我相信小朋友都有同樣的疑惑,那斐樂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呢?
  • 號外|安踏營收146億:FILA超過ANTA
    安踏牌與李寧牌營收差距大幅縮小其他核心數據方面,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整體毛利率為56.8%,較去年同期增0.7個百分點,創其歷史新高;經營溢利跌15.3%至36.04億元,經營溢利率為24.6%;實現經營現金流入淨額23.9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34.41億元;實現自由現金流入19.02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27.01億元,集團帳面擁有的資金總值
  • 突然紅火起來的斐樂:你所不了解的高端專業運動品牌
    斐樂作為一個百年老品牌,發展也是大起大落波折不斷,近幾年,斐樂卻突然在我國火爆起來,成為眾人追捧的潮牌,年銷售額更是突破百億元大關,那麼,它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斐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誕生在義大利一個叫BIELLA的小鎮,這個不起眼的小鎮可是許多在全球知名的時裝品牌的起源地,比如ZEGNA、LORO PIANA等品牌都源自BIELLA。
  • 安踏上半年收益近147億元 毛利率創歷史新高
    (安踏集團執董身著安踏集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籤約紀念T恤,從左至右依次為賴世賢、鄭捷、丁世忠、吳永華)安踏集團在2020年上半年加速變革,重塑全渠道模式,積極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在中國疫情可控、運動用品市場向好、消費者信心指數全球領先的背景之下,安踏集團有信心實現保證高質量為前提的全年正增長目標。 企穩復甦速度領先行業· 疫情之下,上半年收入同比持平;收益較上年同期微跌1個百分點至146.69億元人民幣。其中安踏品牌收益67.77億元人民幣,跌10.7%;FILA品牌收益71.52億元人民幣,增長9.4%,兩大主品牌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