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斐樂嚴重掉色」投訴,沒想到引發消費者「斐樂原來是安踏」「安踏斐樂」的熱烈討論,甚至有網友截圖表示已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舉報「廣告含有虛假內容,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投訴的內容是「國內FILA已經被安踏收購,但客服卻說是義大利進口品牌」。值得一提的是,網絡上對「安踏斐樂」的討論已經越來越熱烈。
其實,早在2009年,也就是10年前,安踏就斥資3.25億元收購了義大利品牌斐樂。10年過去了,如果不是斐樂掉色一事,估計很多消費者包括小編在內還真不知道「斐樂原來是安踏」。
這也不能怪消費者不長心,據小編了解,對於斐樂是安踏旗下公司一事,作為母公司安踏而言,本身就是十分低調,甚至諱莫如深。除了斐樂客服自稱斐樂是進口品牌外,作為港股上市公司的安踏在2019年前也從未主動披露過斐樂營收情況。
斐樂對安踏的業績貢獻就算在業界也是個謎。直到這一點被做空機構抓住,質疑斐樂收入不透明。2019年中期報告,安踏體育才首度披露斐樂的業績。
今年3月24日,安踏體育(02020,HK)發布了2019年業績,實現收益約339.28億元,其中斐樂品牌貢獻了約147.7億元。
以「洋品牌」自稱的斐樂,定位中高端人群,定價自然高,利潤空間也大,但以進口品牌自居之所以被消費者厭惡的痛點也正在於此:售價貴,質量難以匹配身價,甚至還有「欺詐消費者」之嫌。
真假「洋品牌」撲朔迷離。國內品牌自稱「洋品牌」有沒有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此,消費者該如何合理、正當維權?對此,中國消費者公眾號將在下期予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