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傳上海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一名47歲員工上班時不幸猝死。據了解,該員工從健身房出來後,暈倒在門外的沙發椅上。約半個小時後,才被同事發現。120人員到場查看後宣布該員工已離世,享年47歲。
對此,12月19日,事發公司通過官方微博@商湯科技SenseTime回應稱,發現員工暈倒後立刻安排急救。同時積極配合警方調查。公司一直重視員工健康,已全力協助親屬妥善安排後事並撫恤。
據天眼查顯示,事發公司上海商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日期於2017年12月15,註冊資本375000萬元,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港澳臺法人獨資),經營範圍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科研開發中心或部門,從事新產品及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轉讓其研究開發成果,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從事醫療科技、醫藥科技、醫療器械科技、計算機科技、智能化科技、網際網路科技及公共安全防範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等。
那本次事件中,該名員工是否屬於工傷死亡呢?
根據一般情況,員工在工作期間因工作原因猝死,完全可以認定為工傷,甚至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也應視為工亡,公司依法應當賠償員工:
1、 喪葬補助金:6個月的上年度本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調整為: 42359元×20=847180元)。
但是本次事件中,員工是在健身房猝死,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工作崗位。因此,對於工傷的認定還要謹慎處理!
當然,公司出於人道精神,還是好好想想如何給猝死員工家屬一個交代實際一些,核算相應的賠償金額安撫家屬情緒,爭取和諧解決。當然,如果公司含糊其辭拒絕賠償的,家屬也可以在事故發生之日起1年內積極申請工亡認定,並據此要求公司依法賠償,必要時訴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