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圖)

2020-12-17 天津日報
  近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在這六冊書中,張慈贇先生將錯綜複雜的事件和人物概括成可讀性強的故事,其中囊括了探究人類起源和信仰的神話故事、集合古人智慧與謀略的「三十六計」、凝結璀璨文明的歷史著述、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濃縮漢語精華的成語故事、意蘊悠長的中國畫以及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該系列內容通俗易懂,語言樸實流暢,用詞準確地道,文章一氣呵成。為了更形象地展示人物和情節,上海譯文出版社特邀設計師為每一篇文章繪製了插畫,既生動活潑,又不失傳統特色。為儘可能地保留跨頁長圖的美感與細節,系列統一採用非傳統的24開本大小,裸脊彩線裝訂可直接攤平,極大地提升了閱讀觀感和趣味性。此外,獨特的鏤空工藝配合插畫元素的設計巧思精美,彰顯淡雅的國風意境,讓人眼前一亮。

  如今,隨著中國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如何更好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長期以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最大障礙在於中西方話語語境的差異和民眾的參與度不高。以往出版的中國傳統經典的翻譯作品或是西方學者撰寫的有關中國文化的著作中,大多只注重文本的表述方式,忽視了中西方跨文化傳播中的差異和細節,沒有考慮到文化傳播者和接收者的心理特徵及價值取向。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中,張慈贇先生總能恰如其分在微妙的中西方語境中找到平衡點:《清明上河圖》與《蒙娜麗莎》、「覆水難收」與英文諺語中「無需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些頗具新意的對比看似相距甚遠,實則為不同文化下的讀者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徑,讓人在會心一笑之後又回味無窮。涉及到對《詩經》、唐詩、宋詞等中國傳統文體形式的敘述時,張慈贇先生擯棄了繁瑣的理論和框架,通過翻譯轉換與解釋,以簡潔地道的英文娓娓道來,為中國讀者提供了一個講述中國文化的新視角,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們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和意願。

  作為《中國日報》《上海日報》等多家英文媒體的創始人,張慈贇先生深諳中西方語言文化之精髓,外加其擁有十餘年政府新聞工作經驗及三十餘年的重大翻譯項目的實踐經歷,使得這部叢書所甄選的故事及其時代背景,是最能展現中華文明成果的根本創造力和中國人對宇宙、自然、社會和人的本質的思考。加之內容鮮活靈動、著重於對人物和故事的描述、新聞體的寫作模式使得篇幅也相較一致等,這就更易於在國外讀者心中引起迴響。這套叢書旨在為中西跨文化交流搭建一座稀有並珍貴的橋梁,讓更多的外籍人士參與到閱讀中來,從而更深一層地認知和欣賞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將於近日面向海內外正式發行。本屆上海書展期間,上海譯文出版社將攜手張慈贇先生在滬舉辦新書發布會,並開展一系列面對高校、大眾的線下活動,近距離與讀者分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相關焦點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圖:新書實拍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以文潤心 津和情深(圖)
    本報訊(記者 劉莉莉)記者獲悉,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文藝演出團日前赴新疆開展「我們的中國夢 中華文化耀和田」和田行活動,進一步推進津和兩地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茱莉亞學院迎來首屆研究生
    據介紹,天津茱莉亞學院設有管弦樂表演、室內樂表演、鋼琴藝術指導三個碩士學位課程,是中國首個頒發美國認證的音樂碩士學位的藝術機構。天津茱莉亞的研究生課程特別側重於培養合作演奏的素養,還將為學生們提供大量的演出機會,助力他們登上中國、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舞臺。在歡迎儀式上,學院特別向大家展示了由首屆研究生帶來的「雲」合奏。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海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面向全國公開選聘...
    版權說明: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所屬10報2刊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所有關於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及其子報子刊內容產品的數位化應用,包括但不限於稿件籤約、網絡發布、轉稿等業務,均需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商談,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有互換稿件協議的網站,在轉載數字報紙稿件時註明「來源-天津日報報業集團-XX報」和作者姓名,未與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有協議的網站,謝絕轉稿,違者必究。 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法律事務部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中國道路上的精神譜系(圖)
    它們來自並彰顯於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支撐著中國道路探索拓展的前行步伐,事實上成為中國道路的精神譜系。這個精神譜系,既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文化的突出特徵,也是涵養中國道路軟實力的濃厚文化土壤。  珠璣  妙語  ★中國共產黨的精神當然不是一開始就固定成型的,它的創造和實踐,經由不同的途徑方式,是一個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歷史過程。
  • 楊麗萍舞劇《十面埋伏》天津首演 以現代舞融合傳統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張道正 攝中新網天津10月6日電 (記者 張道正)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導演的舞劇作品《十面埋伏》5日晚間在天津大禮堂首演,全劇以中國舞蹈為主調,融合行為藝術、裝置藝術、民樂及傳統戲劇等綜合藝術語言創造了「舞蹈劇場」,充分展現了楊麗萍在舞臺藝術創作上的又一次全新嘗試,也是將傳統經典藝術融入當代文化語境的一次大膽實踐。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與圖書館的故事」閱讀推廣活動走進東麗
    本報訊(記者 韓麗)日前,第四屆京津冀甘「我與圖書館的故事」閱讀推廣交流展示活動在東麗區耀華濱海學校舉行。  活動中,東麗區圖書館聯合天津圖書館,把流動服務車開進校園,不僅把公共圖書館優質圖書資源送到師生身邊,還將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送進校園。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市3家文博場館文創產品入圍
    由中國文物報社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中國文物學會文化創意發展委員會協辦的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180項文創產品入圍。天津博物館選送的文創產品「玉壺春瓶系列」「桃源仙境系列」、平津戰役紀念館的「平津戰役益智棋」、天津自然博物館的「植物唱片機車載香氛」「蝶舞翩躚香氛走馬燈」進入到最終評選。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弘揚勞模精神 爭做時代先鋒(圖)
    積極促進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結合,加快打造物流信息化、物流方案制定和物流人才培訓等物流應用平臺,成功實現傳統物流業向現代高端物流業轉型。  為了提高村民收入,解決就業問題,劉金水代表村集體企業天津市航大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與中國民航大學經過長期溝通協商,於2018年5月18日,成功籤訂了物業服務合同,解決了百餘名村民就業問題。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動畫電影熱映用童真與夢想開啟2021(圖)
    然而豆瓣等專業電影分析平臺顯示,評分最高的電影類型居然是排片量較少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更是以豆瓣評分8.9分穩居榜首。究竟動畫電影有何魅力,讓我們一探究竟。  以幽默詼諧的形式  探討生活最深刻的含義  在2020年即將落幕之際,迪士尼與皮克斯動畫工廠帶領觀眾踏上了一次探索生命意義的治癒之旅。究竟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是追尋夢想還是活在當下?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維爾古斯譯清照詞(圖)
    他在鄉下上小學,後來跟隨父母先後在青島、上海、天津生活。  維克多天生聰明,有語言天賦,他不僅從小會講俄語,後來學會了漢語,說話帶山東口音,而且學會了英語和日語。他在中國生活了近二十年,高中畢業後從事口語翻譯。1947年回到列寧格勒,應瓦西裡·阿列克謝耶夫院士邀請,到列寧格勒大學東方系擔當漢語口語教師。因為沒有大學學歷,在任教的同時,進修大學課程,業餘時間從事文學翻譯。
  • 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圖書在滬發布
    上海譯文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上海8月12日電 (周卓傲 葉穎)8月12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讀本「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系列」(英文版)在2020上海書展上舉辦新書發布會。  該系列圖書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內容,精美的藝術設計,助力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女性電影關鍵詞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女導演開始從性別角度反思女性的社會文化地位和理想價值建構,女性作為文化意義上的代碼進入電影歷史,中國女性電影進入現代性反思時期。於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出現了。至今,女性電影逐漸確定了自己的關鍵詞:覺醒,明星,多元,重構。  「覺醒」,是女性主義運動中最常出現的一個詞語,在女性電影中,覺醒也是女性導演最先要表達的關鍵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青麻記憶
    2020年8月31日,我閱讀了《天津日報》「滿庭芳」欄目中的李顯坤《層層苘葉光》一文,方知農作物「青麻」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苘麻,查字典,方知此物竟古來有之。  李先生在文中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一文言文,解釋了苘麻之形象:「苘麻,今之白麻也,多生於溼處,人亦種之。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穆成寬傳(圖)
    1985年全國青少年運動會後,他又一次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說:「現在我子孫滿堂,又提高了工資和政治待遇,還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體育組副組長,能夠開展全國遊泳運動,走遍全國各省。黨和人民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待遇、方便和照顧,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我要永遠忠於黨,熱愛祖國,為國爭光。」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法務「多面手 矛盾「終結者」(圖)
    近日,2020年9月天津好人榜出爐,和平區的敬業奉獻好人王玉珍榜上有名。  王玉珍個子不高,齊耳短髮,氣質文靜柔弱,做事卻睿智果敢,是法務業內出名的「多面手」。  王玉珍常說:「盡我所能幫助群眾,心裡踏實,既然肩負法律工作的責任,就要用一片真心,帶給社會公平、公正和法治的溫度。」多年來,她始終以群眾滿意為標準,踏實工作,勤勉幹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以自己的真誠之心贏得了當事人及來訪群眾的信任和尊重,被稱為矛盾「終結者」。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展望新藍圖 奮進新徵程(圖)
    南市街  精準發力穩步推進  南市街宣傳文化辦公室幹部李寧著重學習了五中全會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部分。她說:「現在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經挺豐富了,就是說『有沒有』的問題已經解決。在新的發展階段,文化服務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推出英文版
    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我的少女時代在天津(圖)
    「黃氏三傑」 藝啟津門(圖)  「過去京劇界有個『北京學藝天津唱紅上海賺錢』的老說法,將之用在『賣藝黃家』身上,雖不中亦不遠矣。」天津歷史文化研究學者唐文權出示了一張1937年南開中學演《國民公敵》的老照片,扮演女主角司各脫夫人的就是當時正在學校讀書的黃家老大黃宗江,「很多資料包括黃家人自己的回憶中都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天津給予了他們戲劇藝術的營養,甚至是後來戲劇工作的起點。」  黃宗江 「萬家寶後南開最佳女演員」  黃宗江曾自言,正是南開這樣一個環境成為他一生從事戲劇包括電影工作的起點。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華非先生回古鎮(圖)
    14歲時曾來葛沽讀書求學,當時, 「嗚嗚」的小火輪載著這位意氣風發的少年,沿著波光瀲灩的海河直流而下,僅用一個時辰便來到千年古鎮──葛沽中學師範班。  一位堂堂市裡娃娃,為嘛要到天津東南幾十裡外的小鎮讀書呢?  您有所不知,那時的葛沽可謂商賈林立、富甲一方的風水寶地。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鎮域面積只有方圓44.1平方公裡,古時卻是著名北方貨物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