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鋼琴裡的「嘀嗒鍾」——古典大喇叭 No.5

2021-01-20 騰訊網

遊說音樂

古典音樂大喇叭

每一期有故事

每一期有音樂

每一期有精彩

希望

每一期

有你來過的痕跡

住在鋼琴裡的「嘀嗒鍾」

古典大喇叭

第5號

嬰兒隨著一首樂曲開始的第一次手舞足蹈、初學音樂的孩子彈下的第一首小曲,這些常見的情況大多是被音樂中「具有時間特徵的節奏感」所打動,從內心和音樂發生了共振、產生了共鳴,而旋律、音色、力度、情緒、思想性先靠一邊吧,等我長大一些再去懂你,現在我就願意沉浸在節奏中跟著拍手跺腳……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

音樂是一門極致的「時間藝術」,不能像繪畫或雕塑作品那樣被塑形與固化、靜靜陳列在那裡等你去欣賞,音樂作品的演奏與欣賞都是在時間中展開與完成的,如果你打了一個瞌睡、回了一個微信,回過頭再來聽,它已經帶著高傲離你而去,不留下一絲塵土……

我對音樂欣賞的這個事情比較「挑剔」,比如這首音樂現在不想聽、創作思考中這首在幹擾我、擦地時這首音樂怎麼這麼沒勁兒……

前幾天有過一閃念,新年我也打算努力成為那樣的人——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場景、什麼心情,隨手抓起什麼能聽什麼,即刻便把音樂的美攬在懷中,盡情欣賞,這是一種類似和不太熟悉的人隨時可以擁抱在一起的能力(疫情期間除外)。

但又想起有人曾說:如果有的音樂不管怎麼聽都不知所云,問題基本都出在場合不對上。無論多麼精彩的音樂,場合不對都是空談,在婚禮現場聽安魂曲、在酒吧裡聽彌撒曲,不僅無法想像,而且荒謬感十足。對此,我深以為然。

所以,仔細想來,隱約覺得我個這新『Flag』有泡湯的可能……

來點科普

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沒有時間可言的,而人類在如何確定時間的問題上,曾經絞盡了腦汁:用月球繞地球的周期、地球繞太陽的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蕩周期……

秒是時間的最小單位嗎?

其實,在秒之下還有:毫秒、微秒、納秒、皮秒、飛秒……

北京時間來自北京嗎?

不,北京時間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發播,位於西安市臨潼區。

用什麼工具計時呢?

從圭表、日晷、漏壺……到機械錶、電子表、原子鐘……人類追隨時間的腳步從未停歇,故宮的鐘表館、俄羅斯冬宮的孔雀鍾……無不體現人類對於「時間計量」孜孜不倦的追求。

《嘀嗒鍾》?我們是在聽音樂嗎?

雖然音樂是門時間藝術,但在眾多音樂作品中描寫計量時間的工具卻不多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首用音樂去塑形的鍵盤作品——《嘀嗒鍾》,我們把時間投向遠方的歷史,走進1722年的法國……

《嘀嗒鍾》的創作者是巴洛克音樂時代法國鍵盤音樂的代表人物、最偉大的羽管鍵琴演奏家和重要的音樂家弗朗索瓦·庫普蘭(1668-1733),又被人稱為「大庫普蘭」。由於音譯的原因,有時人們會和美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音樂家、鋼琴家艾倫·科普蘭(1900—1990年)混為一個人。

認識一下大人物

大庫普蘭

在法國的歷史上,「太陽王」路易十四是歐洲地區最偉大的君王,這個王朝的輝煌與展現出的奢華,時至今日,在被津津樂道的時候,似乎還有很多光彩可以晃瞎我們的眼睛。

路易十四

大庫普蘭曾服務於路易十四(1643-1715)和路易十五(1715-1774)的宮廷,和巴赫的家族一樣,庫普蘭的家族中很多人都是優秀的管風琴師,幾代人都在從事音樂職業。所以,還有人還會把大庫普蘭與其他的庫普蘭所混淆。

庫普蘭在25歲便獲得了皇家管風琴師的職位(路易十四時代),在49歲的時候又獲得了皇家羽管鍵琴師的職位(路易十五時代,路易十五在5歲時便登基了,和我國的某皇帝情況類似)。

路易十五

音樂歷史知多少?很少

巴洛克音樂時代的音樂家巴赫,名氣一直很大,以至於很多人知道巴赫,卻不了解在巴赫之前還發生過什麼。其實,任何經過長時間發展而沉澱下來的事物,都有著深刻的過去和未來。

對於具備「第一個吃螃蟹素質的音樂家」——比如在更古老的中世紀,這次不是談論的重點,而與巴赫同屬一個音樂時代的前輩,就有很多非常值得敬仰與被提及——蒙特威爾第、許茨、呂利、普賽爾、維瓦爾第……還包括我們今天談到的庫普蘭。

*以上分別為蒙特威爾第、許茨和維瓦爾第

庫普蘭的作品有管風琴彌撒曲、世俗歌曲等,但最重要的作品要數四卷古鋼琴組曲,總共有200多首,這些組曲對後來的拉莫、巴赫、亨德爾的創作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在這些作品裡,大部分都有標題,如《蝴蝶》、《神秘的人》、《莫妮卡姐妹》等,這在當時還是比較超前的。

在那個時代,標題化的作品並不十分普遍(「標題音樂」在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才被明確,這個時代有大量作曲家會為他的作品賦於一個標題,用來說明創作想法,這類音樂被稱為標題音樂。但標題音樂並不是在浪漫主義時期才出現,巴赫、維瓦爾第等偉大作曲家都用過),也有人覺得這些標題與想要表達的音樂並不相符。

認識一下現代鋼琴的前輩

《嘀嗒鍾》是一首羽管鍵琴作品,和我們的現代鋼琴從構造到音色、手感的區別都很大。羽管鍵琴也叫大鍵琴,是第一個採用機械裝置撥弦發聲的樂器。用中、大型鳥類的羽毛管撥動琴弦發聲,聲音明亮、清澈,有金屬光澤,但音量偏小,延音較短,力度變化不明顯。

羽管鍵琴

雖然,羽管鍵琴早已成為了過去,但是現在一直有音樂家、研究學者對這類「古樂器」非常感興趣,他們仿造當時的樂器、努力還原當時的演奏風格、成立古樂演奏團……也正是因為這些努力,讓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分歷史的重現。

現代鋼琴的彈奏技術已經和古鋼琴相距甚遠,有時去轉二手鋼琴門店會發現一些古鋼琴或者仿古鋼琴,然後在被允許的情況下撥弄兩下。熟悉了現代鋼琴的整體觸感與音色的狀態,再去彈古鋼琴會有種溼了的火柴,怎麼也打不著的感覺,但是跨越時空去想像一下,當時這樣的鋼琴是多麼的普及!

現代鋼琴目前要大量彈奏當時在古鋼琴、管風琴上創作出的作品,很多演奏家也是盡最大可能去還原當時的音樂彈奏風格,但畢竟時過境遷,索性就徹底在現代鋼琴上把古老的作品重新煥發新時代的光彩就好了,不用去強求。

現代與古老的碰撞

我們今天欣賞的是法國鋼琴家亞歷山大·薩洛的錄音版本,就是在一架現代鋼琴上演奏的一首羽管鍵琴作品。對羽管鍵琴有些了解的人或許會在欣賞中跳進跳出,邊聽邊去衡量這個版本的現代演奏和遠古的羽管鍵琴距離有幾米。如果對羽管鍵琴不了解,就直接當作一首現代鋼琴作品去欣賞吧,不要去設限。

羽管鍵琴製作組件

練過鋼琴的人都懂,能駕馭這件樂器首先需要練就紮實的手指基本功,這對於一位職業鋼琴演奏家就是敲門磚,然後再談是否具備情感、風格、音色、文化等另一層的表達能力。亞歷山大·薩洛在現代鋼琴上表現出的這首《嘀嗒鍾》,既有巴洛克音樂風格的濃鬱體現,又讓這首相對古老的鋼琴小曲增添了現代的氣質。

他的演奏中,對每個聲音的處理都很精緻,音色均勻、樂句流暢,顆粒感極強;主題旋律在反覆出現中,形象非常一致,雙手的配合無縫連接,真有一種機械鐘錶中,成百上千的大小零件配合默契、不斷運轉的動感與形象感。

欣賞這首《嘀嗒鍾》時,你可以完全放下任何思考,像一位孩子心無旁騖、目不轉睛地去觀察一座巧奪天工的機械鐘錶一樣,用單純專注的心靈度過這兩分多鐘的靜謐時光。

*以上是這首樂曲的譜例,有興趣請後臺留言索取完整樂譜。

古強推薦

「18世紀的法國,正是至今讓法國人感到驕傲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巴黎的凡爾賽宮成了全歐洲最矚目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這個宮殿每天都上演著無窮無盡的音樂和舞蹈,即使貴為國王的路易十四也會親自參與我們今天稱為芭蕾舞的宮廷演出當中,幾任宮廷作曲家都竭盡全力為他和貴族們的宴會和遊樂譜寫歌劇、樂隊作品以及室內樂。法國風格的鍵盤作品在其中佔有顯著的位置,今天推薦一首路易十四在位晚期的宮廷作曲家庫普蘭1722年在《羽管鍵琴曲集》第十八卷裡刊行的鍵盤音樂「嘀嗒鍾」(Le Tic-Toc-Choc)。鐘錶最早出現在13世紀的英格蘭,最早的機械鐘錶就誕生在這裡。

1283年英格蘭

十三世紀歐洲國家

「塔鍾」

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

到了幾百年以後的法國宮廷,各類我們今天已經很難見到的機械自鳴鐘成為宮殿裡重要的陳設,庫普蘭用羽管鍵琴疾速演奏模仿機械鐘幾十、上百個齒輪咬合的嘀嗒聲,全曲雖然只有兩分半鐘,但音樂妙趣橫生。

當年這首樂曲是用雙層鍵盤的羽管鍵琴來演奏,今天如果用鋼琴的話會出現很多段落雙手幾乎重疊的情況,頗有一些演奏難度。現在我們一起欣賞的是法國鋼琴家亞歷山大·薩洛的錄音版本,他用一架現代鋼琴演奏,但從觸鍵和踏板的運用上模仿樂羽管鍵琴輕盈乾淨的音色。」

yóu

shuō

yīn

yuè

歡迎關注遊說音樂

學習「碎碎念」

欣賞「古典大喇叭」

敬請關注一米五音樂教育

精彩故事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F大調浪漫曲,溫暖2021——古典音樂大喇叭 No.3
    遊說音樂 古典音樂大喇叭 有時,古典音樂的高冷氣質會把人拒之門外,但這更多是你自帶的思維障礙與內心的排斥——不愛聽、不想聽、聽了會睡覺、聽了會……有些音樂天生善解人意,就讓你內心產生共鳴,有的就是「250」氣質,不會管你怎麼想,有的愛,有的不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歡樂六一|溫格鋼琴兒童古典音樂鑑賞
    鋼琴教育以興趣為主導,初期學習枯燥再加上科技進步帶來了很多體驗非常好的電子產品以及遊戲,讓眾多小孩很難沉下心來學琴、練琴,溫格鋼琴,專注鋼琴音色,為廣大琴童提供極致美好音質的好鋼琴,同時不斷分享鋼琴教育方面的心得與體會,積極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趣味中延續學琴熱情。
  • 特效鋼琴演奏李斯特改編自帕格尼尼 鍾La CampanellaB小調奏鳴曲
    特效鋼琴演奏李斯特改編自帕格尼尼 鍾La CampanellaB小調奏鳴曲 原標題:特效鋼琴演奏李斯特改編自帕格尼尼
  • 古典樂迷一定要知道的25位鋼琴家!
    在日常的古典音樂欣賞中,鋼琴音樂可以說是最普遍的。 那麼,要欣賞古典音樂,哪些鋼琴家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呢?小青草找來了一份來自英國知名古典音樂電臺(Classic FM)的相對權威的榜單。此前,該臺在經過各方激烈討論後,列出了這份「Top25位鋼琴家」名單。(這當中不僅有依然活躍在當今演出舞臺上的鋼琴家,還有來自上世紀的作曲家巨巨們!)
  • 絲路狂想《馬克西姆》古典先鋒派,鋼琴界的瑞奇·馬丁
    他是來自克羅埃西亞的世界級鋼琴家,用指尖彈破聽覺極限的音樂達人,顛覆古典與流行的超級巨星,以每秒16個鍵的高超技藝, 激情釋放如暴風雨般的感染力,彈奏著世間最華美的樂章!……他就是筆芯男神馬克西姆。絲路狂想New Silk Road (新絲綢之路)Maksim Mrvica他的作品多將古典鋼琴作品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結合,代表作有《野蜂飛舞》《克羅埃西亞狂想曲》《出埃及記》等。
  • 廖偲婕深情演繹《愛之夢》開創古典鋼琴MV先河
    2020年12月初始,被國際古典音樂界譽為香港「鋼琴公主」的青年鋼琴演奏家廖偲婕,憑藉其精湛的鋼琴技藝和細膩的作品詮釋,榮獲馬來西亞普特拉國際鋼琴大賽(PIPC)17—19歲「青年藝術家」組別第二名,為自己榮譽比肩的鋼琴藝術之路再添華彩。今年剛滿17歲的香港「鋼琴公主」廖偲婕,以其大氣沉著的舞臺形象、行雲流水般的演奏技藝驚豔了比賽現場每一位評委和觀眾。
  • 「貓和老鼠的莫扎特」古典音樂啟蒙鋼琴名曲趣味視聽音樂會
    >一臺營養豐富的古典音樂啟蒙音樂會《貓和老鼠》動畫片引用了大量古典音樂,連郎朗都說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受到了這部動畫片的影響。這部動畫片讓抽象的古典音樂變得具體形象,小朋友們隨著劇情也能感知到古典音樂的魅力。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在本書裡,我們只將作品列為重點,擇優選收了西方音樂史上二百二十餘位作曲家的三千餘部作品,包括一般概述類書籍不便提及的作曲家和作品。我們將這些作品從易到難分別歸入四大階梯,並對大多數作品加以簡單的解說,以便於讀者拾級而上。就中國的入門者而言,西方古典音樂作品的難度主要是由文化背景的差異所決定的。
  • 培養古典音樂的「新生力量」!第四屆「郎朗·深圳福田國際鋼琴藝術...
    當晚,國際鋼琴大師郎朗親臨現場,獻上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選段為鋼琴藝術節啟幕,4位優秀的少年鋼琴家隨後帶來一場多元多彩的鋼琴音樂會,為持續一個月的「青少年古典音樂推廣計劃」活動畫上了精彩的句號。「5、4、3、2、1……」隨著現場嘉賓、市民齊聲倒計時,當晚,出席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在屏幕上共同按下啟動鍵,「郎朗·深圳福田國際鋼琴藝術節」logo隨之浮現,第四屆「郎朗·深圳福田國際鋼琴藝術節」正式啟動。令人驚喜的是,現場,郎朗還為觀眾們帶來一份特別的「冬至禮物」——即興演奏了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選段。
  • 弗朗茨·李斯特《鍾》
    他生於匈牙利雷定,六歲起學鋼琴,先後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他才華橫溢、風靡歐洲,是古典浪漫主義時期的天才藝術家;他的作品炫技令人嘆為觀止、眼花繚亂,被稱為「鬼手」;他風流瀟灑,優雅高貴,有無數美貌的貴婦人為他傾倒……李斯特的創作活動持續了六十多年之久。但他早年就離開祖國,長期居住在法國和德國,只是到晚年才回歸匈牙利,因此他的藝術面貌比較複雜。
  • 作為音樂人與歌手應該知道的古典鋼琴音樂的發展特點
    古典鋼琴音樂的發展特點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的特點體現在音樂風格、旋律的演變、曲式體裁變化及演奏實踐等三個方面上,因此,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古典音樂在這三個方面具體表現出什麼樣的特點。(一)曲式體裁的變化特點這一時期的鋼琴音樂在曲式體裁上也出現了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巴洛克時代最主要的古鋼琴曲式是賦格和組曲,以體現統一、並置的美學原則。而進入古典時期後,以對比原則為主的古典奏鳴曲式逐漸佔據優勢。
  • 嘀嗒哈囉等順風車平臺公司被約談 嘀嗒回應:已修正
    12月7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對嘀嗒、哈囉等順風車平臺公司進行了提醒式約談。提醒指出,近期媒體多次報導嘀嗒、哈囉等順風車平臺公司產品有關問題,主要是「附近訂單」功能偏離順風車本質,涉嫌以順風車名義從事非法網約車業務,用戶頭像顯示性別、開展長途城際服務等方面存在安全風險隱患。
  • 樂高LEGO推出「古典鋼琴」拼裝模型:可自動彈奏,8月1日開售
    日前,樂高宣布將推出 LEGO IDEAS 系列的新作品「21323 Grand Piano」古典鋼琴拼裝模型,不僅神似,而且還能自己彈奏樂曲,非常有收藏價值。 據悉,本次樂高推出的「21323 Grand Piano」古典鋼琴拼裝模型的作品,源自於玩家 SleepyCow(Donny Chen)兩年前的原創樂高拼裝作品「Playable
  • 作為流行歌曲歌手與音樂人是否有必要知道古典鋼琴音樂的特點
    本內容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對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創作的討論:首先,概述古典鋼琴音樂的特點;其次,重點對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這三個音樂領域大家的作品及其創作特點進行了分析和討論。REC2017111421082900:15來自正步音樂教育古典鋼琴音樂特點概述
  • 「『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
    原標題:「『嘀嗒、嘀嗒』就是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聲音」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住進北京香山雙清別墅;9月21日,毛澤東同志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期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決勝萬裡,通過嘀嗒嘀嗒的電波聲,直接指揮解放全中國、籌備新中國的歷史偉業。雖然這些電報的對象、內容、落款各異,但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 樂高LEGO推出「古典鋼琴」拼裝模型:可自動彈奏,8月1日開售
    日前,樂高宣布將推出 LEGO IDEAS 系列的新作品「21323 Grand Piano」古典鋼琴拼裝模型,不僅神似,而且還能自己彈奏樂曲,非常有收藏價值。拼裝後的成品高 22.5cm、寬 30.5cm、深 35.5cm,以大量平面及矩形積木高度還原真實鋼琴的外貌,拼裝積木鋼琴提供 25 個黑白琴鍵、踏板、鍵盤蓋、頂蓋、頂蓋支撐杆、樂譜架、三腳支架及滾輪等,並且連鋼琴內部音板與弦線分別以圓形積木及多條細管還原,再配合帶有光澤的黑色零件,使本次的鋼琴模型外觀也具備了真是鋼琴的烤漆外觀,還原度極高。
  • 十大神器之東皇鍾
    流傳廣泛的古代神話傳說,無一不展示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的認知和無窮的幻想,體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聆聽先人留下的神話傳說,不僅能夠豐富想像力,更有助於了解中國古典文化,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十大神器之東皇鍾東皇鍾乃上古十大神器力量之首
  • 當《野狼Disco》遇到鋼琴王子李雲迪擦出不一樣火花,高級且有趣
    鋼琴王子李雲迪就調皮了一下!李斯特的《La Campanella(鍾)》與《野狼Disco》的無縫對接,碰撞出了毫無違和感的《鍾狼》,手指在黑白琴鍵上跳躍,手法嫻熟,宛如行雲流水。原來萬物皆可古典!當《野狼Disco》遇到鋼琴家,網紅神曲也瞬間高大上起來,風格出奇的好聽!
  • 古典鋼琴曲《卡農》意為「規律」,和你知道的不太一樣!
    在古典樂的世界裡,曲目之多數不勝數。在西洋樂的歷史長河中,作曲家們流傳下來且至今都在演奏的曲目,都被稱為「古典樂」,而這些曲目之多是窮盡一生也聽不完的。通常,人們都會從自己喜歡的藝術家開始人手,比如貝多芬或莫扎特這樣的知名作曲家,或著名指揮或演奏家,之後逐漸擴大知識面。但對於那些剛剛開始嘗試古典樂的人來說,可能連切人點都找不到。這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名曲人手。
  • 嘀嗒出行的「護身符」和「緊箍咒」
    正好吳曉波頻道做了一個嘀嗒出行IPO的專題,我在這個專題裡陳述了我的一些看法。 主要觀點如下: 第一:既是「護身符」,也是「緊箍咒」 嘀嗒區別於滴滴的地方在於,不跟傳統計程車體系搶業務,而是給它們帶去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