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鋼琴曲《卡農》意為「規律」,和你知道的不太一樣!

2021-01-07 上音琴行

有太多的曲子,不知道該從什麼開始聽起。在古典樂的世界裡,曲目之多數不勝數。在西洋樂的歷史長河中,作曲家們流傳下來且至今都在演奏的曲目,都被稱為「古典樂」,而這些曲目之多是窮盡一生也聽不完的。

通常,人們都會從自己喜歡的藝術家開始人手,比如貝多芬或莫扎特這樣的知名作曲家,或著名指揮或演奏家,之後逐漸擴大知識面。但對於那些剛剛開始嘗試古典樂的人來說,可能連切人點都找不到。

這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名曲人手。比如電視劇或漫展中常出現古典樂。像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帕赫貝爾( Pachelbel)的《卡農》,埃爾加(Elgar)的《愛的贊禮》已經不知被使用了多少次。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尋的古典樂的「切人點」。

帕赫貝爾的《卡農》作為古典音樂界數一數二的人氣作品,是從何時開始如此受歡迎的呢?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時,《卡農》潮流逐漸擴散開來,從一開始不為人知,到如今不知不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曲。它是一首過了三個世紀以上才得以成名的最強古典樂。

關於《卡農》有各種各樣的認知。「畢業典禮的BGM是《卡農》」「婚禮上放了《卡農》」「山下達郎的《聖誕節前夜》中使用過」大家的答案都不同。

古典樂名曲彙編中經常會將《卡農》放在整張CD的第一首。因為第一首曲目多可以在店裡試聽,實在有必要安排最強的一曲。而《卡農》則是最強候補。

某位業界人士如此說。「果然沒有任何曲目能夠勝過《卡農》。因為只要在活動時播放《卡農》,人們一下子就會聚過來。」簡直就是像誘蛾燈-樣的樂曲。

卡農Canon,很多人誤以為它只是一個曲名,其實不然。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給人以一個神聖的意境。卡農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復調音樂。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一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請鋼琴演奏圖片描述

帕赫貝爾的《卡農》中,分四個聲部,來回一共八個音符,卻變化莫測,受人們喜愛。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複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隨著時間的發展,卡農產生了各種版本,如小提琴獨奏版、弦樂四重奏版、鋼琴獨奏版、鋼琴四手聯彈版、豎琴獨奏版、長笛協奏版、銅管合奏版、陶笛獨奏版、吉他獨奏版、美聲無伴奏合唱版等諸多版本,常以弦樂四重奏的形式表演。

帕赫貝爾是生於17世紀中期的作曲家兼風琴演奏家。時代已經非常久遠了。作為風琴演奏家,帕赫貝爾在忙於繁多的演奏活動外,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

但是《卡農》在其生前並未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因為這首樂曲的首次出版是在作者死後200年的1919年。這首曲子經由後世之人廣為流傳,相信作者也是未曾想到吧。

相關焦點

  • 卡農和月光有什麼不一樣?|鋼琴音樂風格大揭秘
    《卡農》中最廣為人所知的,是約翰·帕海貝爾1678至1690年創作的《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歷經300年至今魅力依舊。通常演奏起來就與巴洛克的莊嚴,肅穆,理智不一樣了。 這個時期的鋼琴演奏,力度、速度、踏板的處理都和巴洛克時期的不同。由於音樂表達的內容需要更加強烈的力量,在技術方面對於鋼琴的要求也相對提升了不少。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卡農可以說是流傳最為廣泛的鋼琴曲之一,很多人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然而事實上,卡農只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 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 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 聞名世界的鋼琴曲【卡農】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300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德國男孩因戰亂流浪到英國一條不知名的小村莊,被教堂裡的鋼琴師收養,男孩在鋼琴師的日夜薰陶下,也學會了鋼琴,並且愛上了鋼琴。長大後的他,日夜以鋼琴為伴,從他指尖彈出的鋼琴,總是引人為他駐足停留,流連忘返,優美的韻律總是把世間的美好表現得淋漓盡致,忘乎所以。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母親曾和一個男人非常相愛,他們經歷種種曲折,最終因門不當戶不對,男人戰亂受傷而錯過,多年以後,女兒無意中讀取母親的信件,竟發現,她和母親的愛情經歷如此相似,更沒想到,她所愛的人居然是那個和母親錯過的男人的兒子,愛情,原來是天意……這部電影不知道讓多少人落淚,至今想起,依舊感動。這兩段愛情故事,始於一段浪漫的前奏。
  • 夜曲 卡農 狂想曲 進行曲等到底都是啥?
    體裁就是,寫曲子和安排樂器的方式,不嚴謹地比喻一下,不同的體裁,就像大小、形狀不同柜子,柜子有很多格子,格子裡還有一些隔斷,你想放什麼進去都可以,但是要好好按規矩放哦。例如文學體裁有詩歌、小說、散文等,音樂體裁有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等。而音樂體裁又分為兩大類:聲樂體裁、器樂體裁。
  • 彈鋼琴的冷知識,知道這些你就是大神!
    1、卡農卡農是一種音樂手法、音樂現象,不是曲子哦!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復調音樂,原意為「規律」。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一個聲部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一個小結,最後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 學鋼琴的人才知道的7個冷知識!你們一定不知道!
    1、卡農不是一首曲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卡農其實不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卡農其實可能是一周作曲方式,類似於一種作曲方式,但是旋律都是一個調,不斷的反覆,所以被稱作「不自由賦格 」 卡農只是音譯。這裡再擴充一個知識點:什麼是 賦格?
  • 6歲鋼琴神童演奏極速版《卡農》,郎朗收她為徒!
    說到「鋼琴神童」,人們往往會想到以下幾個詞語:「年紀小、天賦好、水平高」今天這個小姑娘,就是這樣一個「鋼琴神童」。當你看完她的演奏,也許會震撼的驚呼:「太厲害啦!這個娃娃簡直就是個天才!」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個肉嘟嘟的小女孩,在視頻開始時先是用比較舒緩的速度流暢的演奏了鋼琴曲《卡農》,中間的部分演奏速度逐漸加快,到了第三部分她的演奏速度比開始時速度快了整整四倍!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壹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 有多少人誤會了《卡農》?
    「卡農提到「卡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經常作為插曲出現在各大電影、電視劇中包括在很多廣告片、商業活動以及婚禮中也會聽到卡農的旋律溫情又舒緩旋律簡單又不至於過度精緻典雅不斷重複的和諧旋律讓人難以忘懷很多人一直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其實「卡農」並非一首曲子而是一種音樂體裁,
  • 全球最好聽的100首鋼琴曲,你值得收藏!
    歐洲音樂因其完整的理論體系,豐富的表現力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和效仿,浪漫主義後期也出現了富有民族特色、宣揚民族個性的民族音樂。 進入新的世紀後,一大批現代主義音樂派別也登上舞臺,走進人們的視野。 現在,就一起來聆聽來自全世界各個民族的100首精選鋼琴曲吧!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導讀您是否曾經被古典音樂之美所震撼,卻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
  • 《卡農》為什麼聽著那麼感人那麼入迷?卡農背後的故事!
    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
  • 2021杭州卡農Canon In D新年音樂會,遇見藏在古典旋律中鮮活靈魂
    也許,曾經在困難中落淚,曾經在挫折中沮喪,曾經在得意中忘形,曾經在煩擾中迷失,曾經於一度茫茫人海中失去自我的你,在任何情景中聽過無數次那首舉世名作《卡農 Canon In D》 。《卡農 Canon In D》是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 約翰·帕赫貝爾 約創作於1680年。
  • 「貓和老鼠的莫扎特」古典音樂啟蒙鋼琴名曲趣味視聽音樂會
    你知道動畫片《貓和老鼠》有多少歲了?片中的配樂,和Tom、Jerry一起成為我們童年抹不掉的溫馨回憶。不查不知道,原來隨著小小Jerry狂奔嬉鬧的那些音樂,都是世界名曲。>原來幼時的你,與高貴優雅的古典音樂,曾經這麼近,卻又擦肩而過。
  • 世界古典音樂20首珍藏版
    樂曲採用造型性表現手法,樂曲奏出模仿鐘錶店裡掛鍾、鬧鐘、懷表等各式鐘錶有規律的滴答聲和嚓嚓聲,還發條鬆弛和鐘錶匠上發條的聲響,鐘錶繼續走動。最後,樂曲在各式各樣的時鐘同時敲響四點的一片音樂聲中結束。6. 致新大陸《致新大陸》是德沃夏克於1972年發行於德國的一張專輯。
  • 十日談|垃圾廂房裡的鋼琴曲
    對於我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傍晚在規定時間內去扔垃圾不現實,那會兒,我們可能還在翻動鍋鏟子哪!其實,天熱那會兒,曾在深夜偷偷摸摸拎著垃圾袋去偵察過,想出其不意地將垃圾扔掉,可是沒成功。垃圾箱房緊閉,門前黑的綠的咖啡的桶統統不見。算了,垃圾只能次日扔了。每天早起7分鐘而已。不過,事情突變,就像垃圾桶失蹤那麼奇妙!
  • 創雅文化美麗星期五|段召旭講古典音樂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
    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莫扎特樂於接受傳統曲式,並對其作巧妙的運用。他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在於重塑並定義了古典音樂,不同於巴赫的均衡完美、貝多芬的桀驁不馴,他成功地把德、奧、意等國的民族音樂和歐洲的傳統音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闢了嶄新的道路。
  • 20首適合孩子的古典音樂,一起聽起來
    莫扎特「土耳其迴旋曲」 《土耳其迴旋曲》是莫扎特《A大調第11號奏鳴曲》第三樂章,這個樂章膾炙人口,人們經常單獨演奏和聆聽這段美妙的旋律,至今令無數人著迷,不但是印象派音樂的精品,更是流行文化和電視廣告愛用的配樂。
  • 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今天聽到一曲D調卡農,簡直無法用語形容音樂之美!這位大師叫Per-Olov Kindgren,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是:瑞典音樂家,作曲家和古典吉他大師,與於1976年考入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自創過不少吉他曲,演奏風格如行雲流水,音色迷人。今天聽的就是他演奏的我們所熟悉的D大調卡農,每一個音符都像會說話的孩子一樣,在你面前跳躍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