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
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
300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德國男孩因戰亂流浪到英國一條不知名的小村莊,被教堂裡的鋼琴師收養,男孩在鋼琴師的日夜薰陶下,也學會了鋼琴,並且愛上了鋼琴。
長大後的他,日夜以鋼琴為伴,從他指尖彈出的鋼琴,總是引人為他駐足停留,流連忘返,優美的韻律總是把世間的美好表現得淋漓盡致,忘乎所以。
有一天,女孩偶然經過教堂,剛好聽到他在彈奏曲子,聽到他的歌聲後,從此便愛上他,也許,他們的相遇是註定的,愛了就是愛了,無關風月。
女孩家裡是鎮上的名門望族,高貴無比,落落大方,上門提親的人不計其數,無一不被她拒絕,她心心念念的人只有那個會談鋼琴的男孩。
女孩終日對男孩的思念,於是藉口跟男孩學鋼琴,男孩同意了,可是一段時間後,男孩發現女孩並無心學琴,於是對她說,你走吧,你並沒有學琴的天賦。
女孩來到男孩的身邊,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學琴,所以並無學琴之心,只是想呆在他身邊,現在他要她走,女孩傷心欲絕,並對男孩說,不許說我不行,你等我,半年後,我一定要彈出最美的音樂,讓你刮目相看。
也許是因為愛的力量,女孩終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帶著對男孩的思念,沒日沒夜的練習,只為得到心愛之人的一句肯定,半年光景很快過去,皇天不負有心人,女孩終於學有所成,參加了當時鎮上舉辦的鋼琴大賽,並如願以償的得獎了,她痛哭流涕,終於可以去見男孩了,於是,她迫不及待的飛奔過去找他,想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並表達對他的心意,可得來卻是男孩離開的消息,男孩因戰亂應徵去前線打仗了。
她失落的心無處安放,可又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她在心裡默默得下了決定,我一定要等你回來,時光飛逝,三年光景過去,男孩還沒有回來。
鎮上村長的兒子,也愛慕女孩,他深知女孩的心意,為了讓女孩死心,他從前線運回一具屍體,並謊稱,男孩因戰亂犧牲了,善良的女孩信以為真,趴在屍體上哭了好久好久。
女孩看著心愛之人的離去,終日以淚洗臉,傷心欲絕,無心於人世,在幾天後的夜裡,割腕自沙,隨男孩而去。
在前線打仗的男孩,在離開女孩的半年裡,對女孩的思念越來越濃烈,此刻才意識到,他早已愛上女孩,只是之前,無所知。
帶著滿心的思念,和對女孩的愛,男孩一邊打仗,一邊創作卡農,希望有一天,回來的時候當求婚禮物,送給女孩。
就在女孩離開人世的2個月後,男孩回來了,從村民口中得知女孩為他離世的消息,男孩心痛無比,痛哭流淚,面對心愛之人的離去,整個人頹廢不堪,往後的日子,他不知如何度過,或許是以琴為伴,帶著對女孩的思念過一生吧,他無所知,亦不敢想。
在一個星期後,他在教堂聚集村裡的大人老少,坐在鋼琴前,想著和女孩的點點滴滴,強忍淚水,帶著對女孩的思念,彈出了流傳至今的經典名曲——《D大調卡農》「Canon(D Major)」。
從此,這首經典的《D大調卡農》被人們視為純潔的愛情象徵,廣為稱頌,演繹至今!
這位用情至深的男孩,名字叫帕赫·貝爾——世界著名作曲家、音樂家巴赫的老師,為愛捨命的女孩,名叫蓋布爾·芭芭拉。
命運捉弄,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有些人你以為明天還可以再見,當太陽落下,再升起的時候,就再也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