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和月光有什麼不一樣?|鋼琴音樂風格大揭秘

2020-12-22 騰訊網

音樂史上有這麼多

經典好聽 的鋼琴曲

比如

如宗教般神聖的《卡農》

貝多芬的《月光》

表現愛恨情仇的蕭邦《離別》

你聽得出他們的 區別 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

鋼琴曲的 風格 是怎麼回事~

想弄清楚這些

我們還是得從 音樂史 說起....

充滿神性的巴洛克

巴洛克時期真的有鋼琴嗎?

由於巴洛克時期的鋼琴作品都是為古鋼琴而作,(當時使用的是羽管鍵琴) 音量遠不如現代鋼琴洪亮。而我們現在聽到的鋼琴家演奏的巴赫的鋼琴作品,其實是將原來的古鋼琴轉移到了現代鋼琴上來進行演奏的。

巴洛克時期是一個非常注重宗教精神的時代,當時的音樂風格是一種崇高、肅穆而理性的,因此,當時的音樂對於情感相比之後的時代是相對克制的,比如巴赫的作品,一般是具有相當嚴密的邏輯與結構的。

在鋼琴演奏方面,現在的鋼琴家一般來說是會力求原汁原味的體現當時古鋼琴的音樂風格,在踏板的運用上都是比較淺的。這樣能讓音樂變得通透清新,接近當時的效果。

1

巴赫《12平均律曲集》 第一首前奏曲

Bach Prelude No. 1 in C Major, BWV. 870

《平均律鋼琴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巴赫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峰巔,彪羅(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為音樂上的《舊約聖經》。這套曲集是巴赫為鍵盤樂器所作的兩套曲集,第一集(BWV846-869)於1722年左右完成於克滕,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第二集(BWV870-893)於1740年在萊比錫匯集編纂。每一集各有24首前奏曲與賦格,用遍了24個大小調。每首前奏曲與賦格置於同一調性,但主題沒有聯繫。前奏曲形式自由,賦格則顯示了巴赫高超卓絕的對位創作技藝。曲集證實了十二平均律的優越性,進一步確立了西方大小調式,是巴赫鍵盤作品中的最高傑作。

2

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卡農》中最廣為人所知的,是約翰·帕海貝爾1678至1690年創作的《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歷經300年至今魅力依舊。

作為巴洛克時期的室內樂作品,《D大調卡農》旋律簡約動人,以大提琴啟奏2小節低音, 和聲不斷循環重複28次。之後三把小提琴間隔加入,旋律迴旋往復,依舊悅耳動聽。

3

斯卡拉蒂《D大調奏鳴曲》第一樂章

Domenico Scarlatti Klaviersonate in D major

《D大調奏鳴曲》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斯卡拉蒂風格, 清晰的織體、通透的音色和穩定的節奏,這都是彈奏這首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這首作品就是他的鋼琴奏鳴曲中的一首,音樂十分活潑,靈動,跳躍的音符仿佛都在訴說著內心的幸福與歡快。不過在音樂的織體上來說,還是以巴洛克典型的琶音式的音型居多,結構也非常的清晰完整。

走下神壇的古典主義

為什麼這個時期的音樂開始有標題?

古典風格的作品通常都帶有一個美麗的標題,比如「月光」,「悲愴」,「革命」,「田園」等等,貝多芬的作品好多都是帶標題的。這是因為這個時期,藝術的風格開始轉向具象,音樂家的眼光從聖壇上轉移到了現實中來。

因此,在演奏古典時期作品的時候,需要去想像的是,作曲家在用音樂描寫什麼?這就如同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借物詠志,借物抒情,通過某一個具體的東西,來抒發內心的情感。通常演奏起來就與巴洛克的莊嚴,肅穆,理智不一樣了。

這個時期的鋼琴演奏,力度、速度、踏板的處理都和巴洛克時期的不同。由於音樂表達的內容需要更加強烈的力量,在技術方面對於鋼琴的要求也相對提升了不少。

1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4 in C-Sharp Minor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名《月光奏鳴曲》和《月光曲》,是貝多芬1801年為他的戀愛對象所作,這首奏鳴曲不僅優美動聽,而且從創作技法和結構上來說,也突破了傳統的格局,從此古典樂派開始逐漸往浪漫樂派靠攏。

這首奏鳴曲因「月光」這一名字得以聞名國內外,而對於「月光」這一名稱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但流傳最多的,則是德國詩人路德維希·雷爾施塔布的形容,他說樂曲的第一樂章「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隻搖蕩的小舟一樣」,因而從此有了「月光」這一稱謂。這首樂曲是通過不規則的三部曲形式形成的,包含著貝多芬最原始的構思,對於彈奏時的情感拿捏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2

巴達捷夫斯卡《少女的祈禱》

Badarzewska The Maiden's Prayer

「少女的祈禱」同樣是膾炙人口的鋼琴作品。開頭的引子部分就體現了作品強烈的感染力,上行華麗的琶音更是體現了波蘭女鋼琴家巴達捷夫斯卡的那充滿情感與力量的音響效果。

3

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

Mozart 12 Variations in C, K.265

《小星星變奏曲》為C大調作品K. 265由莫扎特於1778年所創作的鋼琴曲。

這首曲子是莫扎特在當時法國一首流行的愛情歌曲《媽媽,請聽我說》(「Ah! vous dirai-je, maman」)基礎上創作出的鋼琴變奏曲,後來這首曲子的主題旋律被改編成廣泛傳唱的童謠《小星星》,因此國內也將其譯為《小星星變奏曲》,但《小星星》的歌詞是在莫扎特逝世後才創作的,所以《小星星變奏曲》這個曲名也不是莫扎特本人命名的。

情感肆意的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到底浪漫在哪兒?

浪漫主義在古典的基礎上,音樂變得更加自由,作曲家在創作上的靈活度更大了。蕭邦、李斯特等這些作曲家開始越來越多的將個人的情感放入作品中。

與此同時,鋼琴的炫技性也變得大大增加了,在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這件樂器可以說已經能和交響樂相提並論了。它在音色,節奏,音型,速度,音域上都變得更加的複雜多樣,因此,對於演奏者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

因此,一般一些超難的炫技鋼琴作品是出自於這個時期的。

1

蕭邦《即興幻想曲》

Chopin: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蕭邦一生共創作了四首「即興曲」,其中以升 c 小調(op.66)《即興幻想曲》最為著名。這個曲名並不是蕭邦自己所取,而是由後來整理的人,根據蕭邦這首《即興曲》中最能表達其性格的特點以及樂曲本身所富有的幻想氣息而提名。

它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也展示了作曲家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和無限的遐想。這首曲子在演奏方面難度極大,沒有紮實的功底,無法行雲流水的彈奏,內容深奧且富於幻想。

2

李斯特《愛之夢》

Liszt Liebestraum No. 3 in A-Flat Major

《愛之夢》(Liebestraum No.3)是19世紀匈牙利浪漫主義大師李斯特(Franz Liszt )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一直夢寐希望練成的鋼琴曲,這次終於可以利用「禁閉期」完成了這個小小的願望。仍有提升空間,先鬥膽發出來供大家欣賞。

3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Lizst Hungarian Rhapsody No. 2

《匈牙利狂想曲》(19 Rhapsodies Hongroises S.244)是他創作的鋼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體裁,也是流行最廣的作品,取材於匈牙利民間音樂,反映了匈牙利的民族精神和氣質,其中主要是以民間舞曲為主要素材,以及與民歌小調的結合。此外,李斯特大膽衝破傳統曲式的結構,在創作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成為多姿多彩、形式完美的鋼琴曲。他這部作品的成功,是和他的生活經歷、時代背景、創作風格分不開的。

充滿色彩感的印象派

在鋼琴演奏上,印象派需要怎樣的音色呢?

印象派最早是由繪畫中產生的一種流派,用來描繪一些比較細膩,具有色彩感的風景,比如潮水,漸變的色彩等。印象派在音樂中的開山鼻祖是作曲家德彪西,他獨創了音樂中的印象派。

鋼琴演奏中,並不是所有的鋼琴家都適合彈印象派的作品的。印象派的音樂往往非常的細膩,非常注重鋼琴音色上的細微變化,以弱力度為主。因此,它的觸鍵、踏板的用法都與其他的時期有明顯區別。

1

德彪西《亞麻色頭髮的少女》

Debussy 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亞麻色頭髮的少女》,選自德彪西的鋼琴小品集《前奏曲》,為第一集中的第八曲,作於1910年,也是這套鋼琴小品集中最為人熟知的曲目之一。

這首短小而又抒情的前奏曲,具有"五聲音階"的特色。所描繪的少女清新、恬靜、優雅而充滿活力——這大概是德彪西心中的那位「亞麻色頭髮的少女」最美的模樣吧。

2

德彪西《月光》

Debussy Clair de Lune

《月光》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早期創作、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它美麗空洞、詩情畫意、充滿樂趣,充分顯示出印象主義藝術的特點。《月光》讓人聽了心情能夠平靜,怡然自得,使人想起那一幅幅動人有趣的畫面。它其實並不是一首單獨的鋼琴曲,原屬於德彪西在1890年開始創作、1905年完成發表的《貝加摩組曲》中的第三首。

音樂採用中國的五聲調式進行創作,因此,聽起來帶有東方的色彩。一開始描述月光的時候非常的靜謐安逸,美輪美奐。

來源:橄欖古典音樂

版權聲明:

文中文字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如果你還想聽哪位歌手的音樂,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

相關焦點

  • 古典鋼琴曲《卡農》意為「規律」,和你知道的不太一樣!
    有太多的曲子,不知道該從什麼開始聽起。在古典樂的世界裡,曲目之多數不勝數。在西洋樂的歷史長河中,作曲家們流傳下來且至今都在演奏的曲目,都被稱為「古典樂」,而這些曲目之多是窮盡一生也聽不完的。像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帕赫貝爾( Pachelbel)的《卡農》,埃爾加(Elgar)的《愛的贊禮》已經不知被使用了多少次。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尋的古典樂的「切人點」。帕赫貝爾的《卡農》作為古典音樂界數一數二的人氣作品,是從何時開始如此受歡迎的呢?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時,《卡農》潮流逐漸擴散開來,從一開始不為人知,到如今不知不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曲。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卡農可以說是流傳最為廣泛的鋼琴曲之一,很多人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然而事實上,卡農只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 卡農有各種各樣的版本,是全世界改變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品,如小提琴獨奏版、弦樂四重奏版、鋼琴獨奏版、鋼琴四手聯彈版、豎琴獨奏版、長笛協奏版、銅管合奏版、陶笛獨奏版、吉他獨奏版、美聲無伴奏合唱版等,常以弦樂四重奏的形式表演。
  • 有多少人誤會了《卡農》?
    」是什麼?提到「卡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經常作為插曲出現在各大電影、電視劇中包括在很多廣告片、商業活動以及婚禮中也會聽到卡農的旋律溫情又舒緩旋律簡單又不至於過度精緻典雅不斷重複的和諧旋律讓人難以忘懷很多人一直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其實「卡農」並非一首曲子而是一種音樂體裁,
  • 誰說自學鋼琴就是褻瀆音樂?
    ,彈琴全靠玩,結果玩著玩著玩出門道來了,似乎剛開始學琴沒多久,我就可以把我聽到的曲子單手彈出來(全靠耳朵聽,當時家裡沒網沒法查譜子),全靠自己玩,玩出了好多當時自己認為的高級玩意兒,比如135放一起很和諧,或者不光可以把c當do,還可以用其他白鍵或者黑鍵做do,或者和弦放在一起彈和分開彈(柱式或者分解)感覺不一樣等等。
  • 聞名世界的鋼琴曲【卡農】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有一天,女孩偶然經過教堂,剛好聽到他在彈奏曲子,聽到他的歌聲後,從此便愛上他,也許,他們的相遇是註定的,愛了就是愛了,無關風月。女孩家裡是鎮上的名門望族,高貴無比,落落大方,上門提親的人不計其數,無一不被她拒絕,她心心念念的人只有那個會談鋼琴的男孩。
  • 夜曲 卡農 狂想曲 進行曲等到底都是啥?
    他們都音樂的體裁。體裁就是,寫曲子和安排樂器的方式,不嚴謹地比喻一下,不同的體裁,就像大小、形狀不同柜子,柜子有很多格子,格子裡還有一些隔斷,你想放什麼進去都可以,但是要好好按規矩放哦。例如文學體裁有詩歌、小說、散文等,音樂體裁有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等。而音樂體裁又分為兩大類:聲樂體裁、器樂體裁。
  • 《卡農》為什麼聽著那麼感人那麼入迷?卡農背後的故事!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卡農Canon——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規律」。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仿佛是一生都相互愛慕的兩個人,歷經塵世風雨,最終走到了一起。
  • 全世界最好聽的鋼琴曲都在這,卡農,雨的印記,天空之城都超好聽
    全世界最好聽的鋼琴曲你都知道有哪些嗎?那些耳熟能詳的的歌曲都還記得嗎?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小編自己積攢了好些年覺得非常好聽的鋼琴曲,或許有些不在裡面還歡迎補充哦,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想要和小編交流溝通的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評論或者是點個讚,加個關注。
  • 6歲鋼琴神童演奏極速版《卡農》,郎朗收她為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個肉嘟嘟的小女孩,在視頻開始時先是用比較舒緩的速度流暢的演奏了鋼琴曲《卡農》,中間的部分演奏速度逐漸加快,到了第三部分她的演奏速度比開始時速度快了整整四倍!這個「鋼琴小神童」名為畢燁,來自深圳,生於2011年的她在錄製《超凡小大人》時才6歲。她的一雙小胖手完美演繹了鋼琴曲極速版《卡農》,超高的鋼琴演奏水平加上她自信且獨特的舞臺表演風格徵服了現場的評委和觀眾,在她彈完最後一個音的同時,現場即刻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熱烈的尖叫聲,就連主持人樂嘉都直呼「聽傻了!」
  • 適合商場播放的音樂合集
    不少朋友可能在都在尋找適合商場播放的音樂,小編這裡給大家做了一個適合商場播放的音樂合集。方便大家快速找到適合商場播放的音樂哈~《阿甘正傳》主題音樂-「羽毛」主題《愛情故事》主題音樂《畢業生》的「斯卡保羅集市」《鬼驅人》的「卡羅爾 安」主題《荊棘鳥》主題音樂
  • 51首適合做背景音樂的鋼琴曲大集合
    他以為包括「刀鋒戰士」等多部電影配樂而聞名,大家對他最熟悉的作品可能就是1981年影片「火戰車」的主題曲,這首振奮人心的歌曲也為他贏得一座奧斯卡獎。開場的小號聲宣告了響弦鼓和鋼琴旋律的來臨,而這部永恆不朽的影片描寫的對運動的奉獻和奧運理想也令人難以忘懷。小號進行曲 廣告很喜歡用的曲目之一,較為恢弘。某國產汽車用其作背景音樂。
  • 趙海洋2020鋼琴專場將開啟巡演 首站北京音樂廳12月18日開票
    趙海洋,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專業鋼琴師,作曲,編曲。代表作有《月色思念》,《人生的旅途》,《秋的思念》,《瞬間的永恆》,《夜空的寂靜》,《楓思秋月》,《夢裡》等。其作品輕柔委婉,演奏風格輕盈通透,情感充沛,動人心弦。曲曲經典,讓人沐在他的音樂月光下,洗滌凡塵心垢。
  • 學鋼琴的人才知道的7個冷知識!你們一定不知道!
    1、卡農不是一首曲子很多人都不知道,卡農其實不是一首歌曲的名字,卡農其實可能是一周作曲方式,類似於一種作曲方式,但是旋律都是一個調,不斷的反覆,所以被稱作「不自由賦格 」 卡農只是音譯。這裡再擴充一個知識點:什麼是 賦格?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當時全智賢所彈奏的樂曲,是卡農。《我的野蠻女友》中鋼琴演繹卡農另一部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講述了兩段因緣結合的愛情故事。《假如愛有天意》片頭《卡農》音樂,是有生命的,輕輕閉上你的眼去感受,你就能看見。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
  • 北京愛樂吉他室內樂團撩動「心弦」丨吉他版《卡農》冰城樂迷直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0 月 31 日晚,《弦情魅力——北京愛樂吉他室內樂團音樂會》在哈爾濱大劇院歌劇廳上演。當六弦琴的美麗音色響起,整個劇院都沉浸在浪漫又典雅的氛圍中。古典吉他源自西班牙,又名古典 6 弦琴,是與鋼琴、小提琴並列的世界三大樂器之一。古典吉他並不表示其僅限於演奏古典音樂,例如古典音樂、佛朗明哥、爵士音樂等皆可以用古典吉他來演奏。
  • 五十一首適合做背景音樂的鋼琴曲
    16.你的笑顏(Your Smile) 這首曲子出自班德瑞的《仙境》這張專輯,似乎常被用電臺作為午夜節目的背景音樂。他以為包括「刀鋒戰士」等多部電影配樂而聞名,大家對他最熟悉的作品可能就是1981年影片「火戰車」的主題曲,這首振奮人心的歌曲也為他贏得一座奧斯卡獎。開場的小號聲宣告了響弦鼓和鋼琴旋律的來臨,而這部永恆不朽的影片描寫的對運動的奉獻和奧運理想也令人難以忘懷。小號進行曲 廣告很喜歡用的曲目之一,較為恢弘。某國產汽車用其作背景音樂。
  • 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網際網路真好,隨時給人們帶來驚喜體驗,更有世界各地的吉他大師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今天聽到一曲D調卡農,簡直無法用語形容音樂之美!這位大師叫Per-Olov Kindgren,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是:瑞典音樂家,作曲家和古典吉他大師,與於1976年考入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自創過不少吉他曲,演奏風格如行雲流水,音色迷人。今天聽的就是他演奏的我們所熟悉的D大調卡農,每一個音符都像會說話的孩子一樣,在你面前跳躍嬉戲。廢話少說還是趕緊來聽聽吧:怎麼樣?
  •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鋼琴與大提琴合奏《月光》,震撼我全家
    The Piano Guys這曲《Moonlight(月光)》創作靈感來自貝多芬《月光奏鳴曲》和《第七交響樂第二樂章》的旋律。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世紀音樂組合The Piano Guys,是幾個由古典音樂資深演奏家組成的一個團體,將古典加上流行的方式,將新世紀音樂變成玩味的電子渲染,將演奏變為天馬行空的各種技法場景穿插的方式去玩音樂
  • 彈鋼琴的冷知識,知道這些你就是大神!
    1、卡農卡農是一種音樂手法、音樂現象,不是曲子哦!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復調音樂,原意為「規律」。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一個聲部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一個小結,最後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德國音樂家,是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當時他是相當激進的作曲家,在世所寫的管風琴和鍵盤音樂是他主要受到肯定的創作領域,在新教宗教音樂創作方面,他的地位也相當高,可惜他的作品多都未能獲得妥善保存,更有部分依然淹沒在德國各地圖書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