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師!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2021-01-07 彈琴說愛好

網際網路真好,隨時給人們帶來驚喜體驗,更有世界各地的吉他大師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聽到一曲D調卡農,簡直無法用語形容音樂之美!

這位大師叫Per-Olov Kindgren,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是:

瑞典音樂家,作曲家和古典吉他大師,與於1976年考入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自創過不少吉他曲,演奏風格如行雲流水,音色迷人。

今天聽的就是他演奏的我們所熟悉的D大調卡農,每一個音符都像會說話的孩子一樣,在你面前跳躍嬉戲。

廢話少說還是趕緊來聽聽吧:

怎麼樣?

聽後有什麼感想?是不是想循環很多遍來聽,沒錯,我也是這樣,可以講聽過很多版本的卡農,包括民謠吉他版,古典吉他版,目前來說,就感覺這一版是最美的一版,無論從節奏,還是音色,包括每一節的處理,真的是令人如痴如醉,每每看到大師演奏,心裡就無比羨慕,何日我也能用吉他演奏出如此動聽的樂曲。

還是先學習一下什麼是卡農!

卡農其實不是樂曲名,這一點沒學吉他前還真不知道,作為業餘選手,對自己的無知感惶惶慚愧。

卡農,其實是音樂譜曲技法,也就是說,作曲家們寫譜的一種方法,它是復調音樂,所有的旋律都是模仿一個聲部,進行循環(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相當於把一段曲子,用不同的聲部依次以一定的間隔表現出來,(聲部,就是指低音,中音,高音、倍高音)這樣就造成了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這就是最基本的卡農。

那麼,咱們最熟悉的剛才聽到D大調卡農,它是約翰帕海貝爾所作的《卡農》,分四個聲部,來回一共八個音符,卻變化莫測,受人們喜愛。現在也是廣為人知的是Canon in C和Canon in D。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的卡農,可以聽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包括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都是很美的卡農。

結束語: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真是不聽這版大師的卡農,還真不知道卡農原來不是曲名,更不知道什麼叫聲部,真是漲知識了!

相關焦點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六)——約翰·帕赫貝爾《D大調卡農》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輪唱」,原意為"規律"。指的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寫作技法。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這種形式的樂曲。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卡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他曾是「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老師。最出名的卡農是《Canon and Gigue in D》簡稱《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 2021杭州卡農Canon In D新年音樂會,遇見藏在古典旋律中鮮活靈魂
    一曲卡農,穿越了300餘年時光,2000多種版本都深受全世界人們喜愛,曲調中循環往復的不僅是時間,一個聲部在追逐著另一聲部,悠揚得像一劑良藥,將愁緒緩緩疏解,當夜幕來臨,漫步在城市中,一場不期而遇的演奏會,遇見了藏在古典旋律中的鮮活靈魂。
  •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因為這幾首歌太有名了,網上關於這些曲子的事情一大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反而有一首被魔鬼撒旦詛咒的世界名曲被大家忽略了,它就是知名的「D大調卡農」要特別注意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了這種形式的樂曲,以下文章「D大調卡農」都簡稱為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Brooklyn Duo組合版 這首作品可能是全世界改編版本和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品,也是帕赫貝爾最著名的曲子。D大調卡農作於1680年前後,是一首室內樂,原供三個小提琴演奏。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代表作品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1653年9月1日-1706年3月)(又譯約翰·帕海貝爾、帕赫貝爾、帕卡貝爾等),德國管風琴家、作曲家。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Nuremberg)。D大調卡農主條目:D大調卡農D大調卡農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Canon in D(D大調卡農),三百年後魅力依舊,不僅是現代人最喜愛的器樂小品之一,也是電影電視廣告配樂的常客。
  • 卡農【吉他譜-高級指彈】
    卡農本是一種音樂技法。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是規律的意思。 卡農的作曲方式是一個聲部的曲調始終追逐著另一個,直到最後一個小結。 由於過去作曲家作曲的時候都會標註這首歌是用卡農技法寫作的,比如說我們最常聽的D大調卡農,結果流傳久了,大家就把前面的名字給去掉了,只留下後面的卡農,而卡農也成為了這首D大調卡農的一個代名詞。
  • 古典鋼琴曲《卡農》意為「規律」,和你知道的不太一樣!
    像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帕赫貝爾( Pachelbel)的《卡農》,埃爾加(Elgar)的《愛的贊禮》已經不知被使用了多少次。只要稍加注意,便可尋的古典樂的「切人點」。帕赫貝爾的《卡農》作為古典音樂界數一數二的人氣作品,是從何時開始如此受歡迎的呢?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時,《卡農》潮流逐漸擴散開來,從一開始不為人知,到如今不知不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曲。
  • 卡農和月光有什麼不一樣?|鋼琴音樂風格大揭秘
    2 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 Johann Pachelbel Canon in D 《卡農》中最廣為人所知的,是約翰·帕海貝爾1678至1690年創作的《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作的D大調卡農》,歷經300年至今魅力依舊。
  • 那首浪漫的卡農D大調和最後的I believe
    音樂的配合畫龍點睛,尤其是那首浪漫的卡農D大調和最後的I believe。 不管是123分鐘的,還是137分鐘的版本,兩個整體都是大差不差的,但是相比而言137分鐘不僅僅加入了一些瑣事,同時加入了我覺得本不應該刪減的幾個片段,例如全MM去相親時以去洗手間為由出去,牽牛隨機跟上和她之間的對白,以及最後全MM把前男友送的項鍊埋葬在前男友生前最後的湖泊中這兩個片段。
  • 白衣執甲,最美逆行 | 用音樂致敬美麗的天使
    一襲飄然白衣,是一顆純潔的心靈;一頂別致燕帽,是一項守護生命的重任。他們有著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堅韌信念。今年,是南丁格爾誕辰 200 周年紀念日,也是第 109 個國際護士節。其設立宗旨是為倡導、繼承和弘揚南丁格爾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
  • 意想不到的器樂組合改編貝多芬作品,當代音樂家全新創作致敬貝多芬
    鋼琴家張勝量(牛牛)、小提琴家黃蒙拉、口琴演奏家趙晨曦、長笛演奏家胡喆將接力演繹《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楊雪霏和黃蒙拉帶來藝術歌曲《阿德萊德》古典吉他與小提琴的改編版,拓寬了貝多芬作品在小眾樂器上改編的可能性。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等。卡農-鋼琴版從來沒有哪一首音樂能像《卡農》這樣讓人如此瘋狂地迷戀,準確地說,是帕赫貝爾的卡農。在這首動聽的樂曲的背後,也有一段悲傷的愛情故事。
  • 聞名世界的鋼琴曲【卡農】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女孩家裡是鎮上的名門望族,高貴無比,落落大方,上門提親的人不計其數,無一不被她拒絕,她心心念念的人只有那個會談鋼琴的男孩。女孩終日對男孩的思念,於是藉口跟男孩學鋼琴,男孩同意了,可是一段時間後,男孩發現女孩並無心學琴,於是對她說,你走吧,你並沒有學琴的天賦。
  • 巴倫博伊姆演奏"貝多芬G大調第16號鋼琴奏鳴曲"(3)
    《G大調第十六鋼琴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G大調,2/4拍,奏鳴曲式。第一主題是以弱奏輕快奏出的動機和附點節奏的動機所構成。第二主題是B大調明朗的旋律,在低音部反覆之後,再轉至上聲部反覆而進入小結尾。展開部是將第一主題用強弱變換的方法進行。
  • 自學吉他-第9課-D大調和弦
    說在前頭的上一節咱們介紹了和弦的基礎知識,並且親自動手推導了C大調的三和弦。一、D大調的音階圖前面說過了推導的方法,就是在標準調弦(EADGBE)的前提下,根據大調音階"全全半全全全半"的關係,運用首調命名法推導而來!
  • 有多少人誤會了《卡農》?
    「卡農提到「卡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經常作為插曲出現在各大電影、電視劇中包括在很多廣告片、商業活動以及婚禮中也會聽到卡農的旋律溫情又舒緩旋律簡單又不至於過度精緻典雅不斷重複的和諧旋律讓人難以忘懷很多人一直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其實「卡農」並非一首曲子而是一種音樂體裁,
  • 莫扎特《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K314
    莫扎特最知名的三首長笛協奏曲即:《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和《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G大調第一號長笛協奏曲》和《D大調第二號長笛協奏曲》這兩首曲子是在同一年創作的。其實莫扎特一生中為長笛獨奏和樂隊寫了最少五首樂曲,其中現存的有四首,也都是在1778年完成的。
  • 三個吉他版《卡農》彈奏,哪一版震撼了你?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吉它"一鍵免費關注  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  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卡農適合各種發聲體來演繹,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