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2020-12-22 Angelia林安安

生活中會有大大小小的心願,這些願望可以大到環遊世界,也可能小到買一件心儀的禮物。

有的願望很容易就實現,有的願望卻很難實現,也有的願望在萌芽之初就被否定,只因內心有存在各種懷疑的念頭。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也都努力地為實現理想而不停奮鬥著,但卻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別人的成功仿佛輕而易舉,自己的汗水卻無法換來回報,或者放棄目標,或者改變策略,在不停的變化中浪費掉寶貴的時光。

有時候就只僅僅差了最後的一步,而與終點擦肩而過,也許再堅持一下,就能看到勝利的曙光,而卻被內心的懷疑打敗了。

走到最後的人,他們也許並沒有更多的幸運,也沒有獲得額外的支持,唯一不同的是擁有一顆更堅定的心。

信念,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力量,它支撐著你突破一個個瓶頸,克服一重重困難,在拼搏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你越堅信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相反的是,一旦信念搖擺不定,也就容易失去成功的機會。

當你想要擁有成功的人生,就要做好接受考驗的心理準備,有來自體力精力方面的考驗,也有來自心理精神上的考驗,只有經受住考驗的人,方能收穫幸運。

沒有不勞而獲的勝利,只有永不言棄的努力,從踏出第一步的時候,就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困苦,也不論聽到任何流言蜚語,都不忘記內心的誓言。

奮鬥的道路很多時候是孤獨的,因為成功是少有人走的路,尤其是屬於你自己的成功,所以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來支撐你,時刻給予你無窮無盡的動力。

也許對現在的你來說,未來顯得渺茫而充滿疑惑,甚至連明天會怎樣都無法確定,你只要捫心自問,信念是否依舊堅定地存在著,如果是那就夠了。

我們會在心裡預設許多的障礙,而當你不顧一切奮勇前行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事情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難,許多的困難總能迎刃而解。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適當的風險預測可以避免走彎路,但太多的顧慮也會阻礙你的成功,瞻前顧後更容易顧此失彼,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實現人生的目標,不妨多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提高內心對成功的信念,不輕易被小小的困難打倒,也不輕易對生活產生懷疑。

堅定的人生總能綻放不一樣的光彩,也許在別人看來並沒有很大的不同,只要自己覺得耀眼即可,因為你的生活只有你說了算。

當你還在猶豫不決時,別人可能早已成功

幸運喜歡不期而遇,你做好準備了嗎?

每天早上叫醒你的是什麼?是工作還是夢想?

相關焦點

  • 孩子越誇越優秀,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小心這5個「誇獎坑」
    文|蛋黃育兒當領導對我們說:「我相信你,你可以順利地完成!」這時候我們就會竭盡全力去完成這項工作。當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說:「這次又進步了啊,爭取下次衝到前三。」孩子就會向著這個目標前進,下次也許就衝到前三了。為什麼這樣的話對我們的激勵如此有效呢?因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只能說你太不了解人性了。人性本來就是很複雜的,你對他越好,他自然就越不會珍惜,如果你能夠採取一些適當的方法,或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推薦女孩子用一下皮格馬利翁效應,適當鼓勵他,或許會讓你做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 孩子越努力成績越差?了解「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獲得進步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很勤奮,但是越努力成績越差的同學,這些同學有可能是學習方式不對,也有可能是假裝努力。 當你對孩子寄予厚望,堅信孩子能夠做得很好,並且向孩子表示了自己對他們的信心之後,孩子們就會充滿自信。可當你覺得孩子不行,一味在否認他們的時候,就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差,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叫"皮格馬利翁"。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麗的傳說。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個人生活。他十分喜歡雕刻,就用象牙雕刻了心目中女神的形象。皮格馬利翁每天都要對著雕像訴說愛慕之情,和雕像談起了戀愛。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很多家長都會同樣的煩惱,其實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並不是去遷就孩子,而是要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引導孩子改變。一、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待並相信什麼,就會獲得什麼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來自於美國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一次實驗,他在一所小學的1-6年級進行一次未來預測驗,並從中取得20%的學生貼上「未來可期」的標籤,讓所有任課老師都相信這些學生未來能夠有所成就。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這尊雕塑太完美了,以至於皮格馬利翁逐漸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對著雕塑傾訴綿綿情話,讚美她的美貌,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幻化成人形,成為自己的妻子。一天,皮格馬利翁的痴心終於感動了愛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皮格馬利翁的期望終於成真,迎娶了這位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藉助「皮格馬利翁效應」,聽說孩子會變身小超人,變得勇敢。「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情感會不同程度受到周圍人下意識地影響。
  • 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
    就好像愛情,高情商的人,總是輕巧地就能夠得到心上人的心,可愚笨的人甚至付出一切,卻還是個備胎而已。總有些女性讀者問我,愛情既然沒有保質期,如何讓男人對自己保持持久的愛呢?其實,你應該試著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這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
  • 趣味概念——「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他擅長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個精美的少女像,並把它放置在床頭,朝夕可見。漸漸地,皮格馬利翁愛上了雕像中的少女,他像每個墜入愛河的人那樣,熱切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對方接受並回應。他深切的愛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動了愛神阿芙狄羅忒,阿芙狄羅忒就給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馬利翁的期望變成了現實。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
  • 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膽小的孩子快速變身小超人吧。01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份影響,以及它造成的後續效應,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03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改變膽小鬼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如何利用這個效應,成功地讓膽小的孩子變成小超人。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 「發展心理學」你知道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自我證實,也就是我們往往會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心理學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普通小學裡,心理學學家給同一年級所有的班級做了一次心理評估。比如同樣是一個問題不會做,以前的時候老師可能覺得你果然不會做,很正常,畢竟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會說,不會就算了,坐下吧。但是,自從心理學學家告訴他你是天之驕子以後,他可能覺得你是會的,只是暫時沒想到,所以他會提示你,直到你說對了,然後說,真聰明,就是這樣。
  • 皮格馬利翁效應:正確的誇獎,才是教育優秀孩子的關鍵
    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向去發展,這就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當我們對某一件事情產生期望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期望就會真的發生。其實這種效應不僅僅在職場中被廣為使用,育兒工作中也可以使用皮格瑪利翁效應。但如果是家長想要運用這種效應來去教育孩子的話,那麼就一定要運用正確的誇獎方式 和期待。如果是家長對孩子的誇獎方式不正確的話,那麼肯定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傷害。哪些誇獎方式,是家長應該避免使用的?
  • 馬太效應:生活中,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如果你稍微認真地觀察一下生活,就會發現一個普遍而有趣的現象,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多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得,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家庭教育: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培養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
    孩子的出生對家庭來說既是希望又是寄託,而且,每個孩子的身上都傾注了父母所有的心血,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更是盼望著孩子長大以後能夠出人頭地。他們的內心陰暗面會無限的擴大,直到孩子能夠獨立離開家後,或許再也不想回到這個父母認為的溫柔家。可是家長們在這時往往又覺得孩子忘恩負義,還會認為自己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來養育他,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叛逆以及遠離。
  • 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不斷地去讚美鼓勵別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它能夠讓對方朝著你所期望的方向而發展,也能夠促進兩個人之間關係的和睦。
  • 孩子越想學習越做不好?「瓦倫達效應」在作祟,父母要幫他避開!
    老師說:"你家孩子學習很努力,但是背負的壓力太大了,總想著逼迫自己進步。,最後越做不好,其實是"瓦倫達效應"在作祟! "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效應"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論斷,它源自一個真實的事件。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走鋼索表演藝術家,多次成功挑戰高難度的走鋼索,技術十分穩健,在當地頗有名氣。
  • 用心堅定自己的信念,不做隨波逐流的懦夫...
    用心堅定自己的信念,不做隨波逐流的懦夫......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這是現在很多吃瓜人最容易陷入的一種狀態,特別是剛剛步入社會的人,被世俗裹夾從而缺乏獨立之精神,形成羊群效應。雖然這是大多數人的共同特點,但是什麼事都是有特例的,就比如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