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2020-12-22 牛媽媽解憂

相傳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他為規避賽普勒斯妓女而一人獨居。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受到皮格馬利翁故事的啟示,做了一個實驗:他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煞有介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而實際上他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機挑選出來的。然而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各方面都很優秀。

很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能力的評價;而教師又將自已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以上便是皮格馬利翁效應要告訴我們的:真誠地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而這種能量能讓孩子更加積極向上。

相關焦點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尊雕塑太完美了,以至於皮格馬利翁逐漸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對著雕塑傾訴綿綿情話,讚美她的美貌,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幻化成人形,成為自己的妻子。一天,皮格馬利翁的痴心終於感動了愛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皮格馬利翁的期望終於成真,迎娶了這位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時間一天天過去,愛神阿佛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的真情感動,賦予了雕像生命。最後,皮格馬利翁娶了這位活過來的雕像,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心理學家將通過讚美、信任、期許等積極情緒使願望成真的現象,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 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輕鬆幫孩子解決困難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膽小的孩子快速變身小超人吧。01 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這份影響,以及它造成的後續效應,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02「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信任發揮最大的力量可能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明明是一個謊言,卻能有著這麼強大的影響力呢?
  • 孩子越誇越優秀,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小心這5個「誇獎坑」
    我們來分析一下在教育孩子上,運用好「皮格馬利翁」效應都有哪些影響呢?讚美、信任和期待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數學成績一直墊底的小明同學數學考試及格了,於是數學老師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下次還可以考的更好!」本來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小明得到了老師的信任後,就開始發奮學習,在下次考試中,他考了85分。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藉助「皮格馬利翁效應」,聽說孩子會變身小超人,變得勇敢。「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情感會不同程度受到周圍人下意識地影響。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家長積極的鼓勵和期望、老師誠懇的讚揚和殷切的希望,都給孩子以無比巨大的力量和鼓舞,幫他們增強自信力,讓他們奮發有為,積極向上,這是外來力量。生活中處處可見此類事例:參加高考的學子,常常得到老師的激勵和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最後大多學子都取得好成績,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
  • 趣味概念——「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他擅長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個精美的少女像,並把它放置在床頭,朝夕可見。漸漸地,皮格馬利翁愛上了雕像中的少女,他像每個墜入愛河的人那樣,熱切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對方接受並回應。他深切的愛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動了愛神阿芙狄羅忒,阿芙狄羅忒就給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馬利翁的期望變成了現實。
  • 希臘神話(七十):愛上雕像的痴情者 - 皮格馬利翁
    奧林帕斯山上的眾神不老不死,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左右世間萬物的運行。但他們和凡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性格也不盡相同。除了神的故事,那些關於英雄和國王的傳說也同樣充滿魅力,這些素材的存在極大地豐富了古希臘文明,讓地中海在人類文明長河中無限閃耀。皮格馬利翁是賽普勒斯的國王,他擁有卓越的雕刻技能。這位見多識廣的國王理解到凡間的女子們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而他所尋求的是完美的存在。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杜甫 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就可以快樂兩個月。」 在現實生活中讚美真的有那麼大的能量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不斷地去讚美鼓勵別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很多家長都會同樣的煩惱,其實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並不是去遷就孩子,而是要使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引導孩子改變。一、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待並相信什麼,就會獲得什麼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來自於美國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一次實驗,他在一所小學的1-6年級進行一次未來預測驗,並從中取得20%的學生貼上「未來可期」的標籤,讓所有任課老師都相信這些學生未來能夠有所成就。
  • 家庭教育: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培養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
    因此家庭教育父母的方式和方法非常關鍵,不如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養出一個向陽而生的感恩孩子。何為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所提出,它又被叫做"期待效應"。怎樣更好的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 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
    其實,你應該試著掌握「皮格馬利翁效應」,這會讓男人越來越愛你。現實的浮躁,導致很多人都忽略了感情的真理,其實「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是一種期待效應,你期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周以薇對待愛情的看法很簡單,雖然是個女人,但是她卻並不粘人,甚至覺得談戀愛,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好,沒必要每一天都太過分地粘膩。
  • 「發展心理學」你知道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自我證實,也就是我們往往會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心理學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普通小學裡,心理學學家給同一年級所有的班級做了一次心理評估。所以,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孩子一定要鼓勵,只有鼓勵他們,他們就會覺得我就是你說的樣子,就是那麼優秀。他們覺得自己優秀了,自然而然的就會越來越優秀。關注我,每天學一點心理學。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信念,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力量,它支撐著你突破一個個瓶頸,克服一重重困難,在拼搏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你越堅信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相反的是,一旦信念搖擺不定,也就容易失去成功的機會。
  • 皮格馬利翁效應:正確的誇獎,才是教育優秀孩子的關鍵
    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向去發展,這就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當我們對某一件事情產生期望的時候,那麼我們的期望就會真的發生。皮格瑪利翁效應也源於一則希臘童話,並且也是由童話中的國王的名字命名的。皮格瑪利翁不僅僅是一個國王,他也是一個雕刻家,但是這位國王並不喜歡凡間的女子,所以他決定終身不娶。而過了不久之後,他得到了一塊上好的象牙,於是國王就將自己想像中美女的形象運用精湛的技藝雕刻了出來,夜以繼日的工作,終於完成了這座雕像。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後來通過一些研究發現,這種效應在感情當中同樣也是適用的。眾所周知,當我們在跟一個人交往的時候,自然也是希望對方能夠對你死心塌地,他能夠對你上癮,離不開你。但是有些人,想要讓對方離不開他的方式,就是一味對他好,一味的取悅他。
  • 羅森塔爾效應揭秘
    羅森塔爾效應的正反饋效果驗證實驗羅森塔爾效應又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和「期望效應」,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效應。於1968年被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通過實驗發現:教師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
  • 叛逆的孩子如何變成天才,嘗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教育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實驗,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同於我國的傳統教育,皮格馬利翁效應強調的是,提前給孩子一種鼓勵,影響孩子的行為。曾經就有個科學家做實驗,孩子們從小就被科學家們進行了幾項測試並告訴孩子們,其實他們都非常的優秀,他們都可以成為厲害的人。孩子雖然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但既然是教授來斷定了,而且在此後的漫長的過程中,他們都一直鼓勵孩子。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嘴上說的,就是孩子的未來
    皮格馬利翁的故事告訴我們,取向決定未來,同樣,你的取向,也關乎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心理實驗:從一所小學裡,選了3個班的學生進行「發展測驗」。他把一份優秀學生的名單交給老師,並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學生都有優異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