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英語:孩子有這三個表現,說明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2020-12-14 LILY英語

孩子有這三個表現,說明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很好!我們常呼籲父母們要做「有遠見的父母」,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有遠見」呢?有一則小故事。男孩問爺爺:「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老人放下手中的活兒回答:「拿上煤籃子,跟我去打水吧。」男孩聽後便照做了,可沒等他到家,籃子裡的水都流走了。男孩不解地問:「竹籃打水,不是一場空嗎?」老人回答:「你覺得沒用?你再看看。」男孩這才恍然大悟,原先髒兮兮的煤籃子已經乾淨如新了。其實讀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從小閱讀了大量、優秀書籍的孩子更愛思考、他們的內心也更加充盈。但如果孩子就是不愛讀書,怎麼破?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興趣,不追求功利,才能替他選好書;其次,言傳身教很重要,家長經常讀書、分析和思考,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會愛上讀書。在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她成功的路上,媽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教會了她打球,還教會了她尊重禮儀和規則福原愛4歲那年,打敗了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當她高興得不知所措時,媽媽指著遠處說:「去握手,握手。」她用這樣的方式提醒女兒,謹記賽場禮儀。當福原愛因為發球不規範而痛哭時,媽媽不緊不慢地說道:「向那邊的叔叔(教練)道歉,說下次一定好好發球。」她用這種方式告訴女兒:要規範自己的動作,這是對對手規則的尊重「就算只有四歲,但規則就是規則。」很多家長會問,孩子的童年很重要,難道不應該給予「快樂教育」嗎?家長注重孩子的快樂是好事,但一定要明白:只有建立在規則上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從小遵守規則,長大後才能尊重規則、心有忌憚,而不是為所欲為在公園裡看到這樣一個情景:一個大約5、6歲的男孩看到別家孩子在吃冰淇淋,於是大喊:「我要吃冰淇淋!」再接下來,無論媽媽怎麼勸都沒用,男孩一怒之下,把玩具朝著媽媽的臉扔了過去。擰不過孩子,大約10分鐘後,媽媽買回來了冰淇淋,男孩的臉上又重現了笑容父母盡力地愛著孩子,為什麼孩子仍不滿足呢?原因就是,總能時刻得到滿足的孩子,很難學會愛人,並且一旦無法被滿足,還會心生怨恨教孩子學會愛人,光靠說教是沒有用的,因為愛的教育需要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父母們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身邊的弱小群體,孩子才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慢慢地具備同理心,心存感激地面對世界,善待他人家長們,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那麼請從小抓起,讓孩子多讀書、守規則、學會愛。今後不管是走入校園,還是走向社會,他的人生道路會更加平坦,他也會更加快樂和幸福

相關焦點

  • 孩子有這三個表現,說明他自卑了,第一點很多人都忽視了
    孩子的自信來自行動和父母的鼓勵,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和父母的稱讚,會讓孩子有自信,成為積極的人。但是,如果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有誤,孩子就會變得自卑,如果孩子有以下三種表現,就說明他有自卑感,要及時改正,不要給孩子的人生留下遺憾。
  • 上學遲到怪父母?孩子有這5種表現,說明你為娃做得...
    許多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好,便傾盡所有為孩子付出,無微不至地呵護孩子成長,恨不得為孩子打造一條完美順遂的人生道路。然而這份心情越迫切,越容易模糊了愛的界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比做得不夠還糟糕的,是父母做得太多。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已經開始嫌棄父母了,不糾正會養出白眼狼
    比如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他們會變得越來越叛逆,很喜歡跟家長對著幹,尤其是當你教訓他的時候,孩子不僅不服氣,甚至還會對媽媽動手,小小的年紀就有了「白眼狼」的潛質了。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說到底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 孩子這4種表現,說明父母陪伴較少,父母一定要警惕
    我想說作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真的很累,我們上有老,下有小;想多掙點錢,還想兼顧家庭。尤其在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想把一切最好的都給他們,於是我們拼命努力的賺錢,從而很多時候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脾氣暴躁不可理喻,其實這些都是對孩子缺少陪伴的表現,孩子有以下四種表現,就說明父母陪伴較少,一定要警惕。第一種:孩子迷戀電視我們雖然都知道長時間看電視對孩子不好,但是總會在忙得不可開交或者想要休息的時候打開電視,讓孩子安靜一會兒。
  • 6歲前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有「自卑心理」,父母要及時幫一把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間,父母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長大之後才更加的容易成功。6歲前孩子如果有這些表現,說明已在自卑邊緣1.發脾氣說明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調節心情,是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發洩的一種手段。脾氣越大的孩子說明,內心被挫敗感佔據的,長此以往就會發展成「自卑」感。父母如何幫孩子走出困境?1.
  • 孩子身上有這4種跡象,暗示你把孩子養得特別好,長大會很有出息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是否會大有作為,其實在青春期之前就能看出來。初當父母時,我們的經驗都不足,需要不斷地進行摸索和學習,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養育好自己的孩子。但孩子是否養育得好,也可以從日常生活細節中看出。
  • 父母英語差沒關係,掌握這3個方法,孩子英語啟蒙不用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落實,孩子的教育水準也開始走向國際,英語幾乎成為了每一個中國孩子除了母語之外的第二門語言。很多父母非常擔心孩子的未來,卻因不知道該怎麼進行英語啟蒙而頭疼、犯難。可能會影響孩子成績及未來發展。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中,英語是孩子必須要學習的一個學科。孩子要學好英語不僅因為它在考試成績中佔有很大比重,還因為英語學習的年齡跨度長,小到3—6歲學齡前的孩子,大到白髮蒼蒼的老年人都有學習英語的必要。孩子英語水平高,就意味著學習成績更好,就業機會更多。所以,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就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 lily英語:您的孩子其實很有手段
    那麼在人小的時候,動物本能(魔性)佔主導,我們經常發現若孩子的利益被侵犯,他會狠狠地咬人;而且小孩子對弱小的動物沒有憐憫之心,殺死了也不會有任何的情感波動,像個「冷面殺手」。小孩子的本能認知就是「弱肉強食」。
  • 如果孩子有這5種表現,說明大腦發育快,比同齡人聰明,可以培養
    早期教育也很關鍵,針對性地對高智商寶寶進行早期教育,使寶寶的智商得到充分發揮。寶寶的高智商表現都有什麼呢?注意力集中。關注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埋頭苦學,結果成績卻不理想。當一些孩子玩積木或玩具時他們經常玩很長時間,大人叫他也沒有任何回應。當孩子發現了讓他好奇的東西,孩子可以注視很久。這其實是證明孩子注意力集中,是高智商的表現。智商高的孩子往往更專注,不易被外界幹擾。
  • 「幼教之父」陳鶴琴:孩子有這4個特徵,說明你把他養得很好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的奠基人,幫助中國建立起了完整的教育結構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福祿培爾」和「中國幼教之父」。而他的育兒理念以及《玩具與教育》、《家庭教育怎樣教小孩》、《兒童心理之研究》等著作可以說伴隨著一位又一位教育學家的成長,對我國的兒童教育事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孩子很自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三點,幫助孩子走出自卑陰影
    導致孩子缺少安全感自卑的孩子常常會表現出「我不配」的心理狀態,孩子很容易表現出患得患失的狀態。自卑讓孩子缺少安全感,總是在反覆地去驗證和試探,缺乏安全感讓孩子表現得過分敏感,情感也越發地脆弱。2.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自卑讓孩子的自我評價處於較低的狀態之中,即便孩子做得很好,自卑也會讓孩子的成績大打折扣。孩子很難做到自我認同,即便自己是對的也不敢去堅持。孩子沒有表現自我的動力,自評價越發地消極。哈佛著名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認為,孩子的自卑心理早有徵兆,只是父母沒有發現。
  • 三位媽媽的育兒反思:要教育好孩子,父母不要犯這三種錯誤
    作為父母,你在教育孩子時,犯過錯誤嗎?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門幾個好友的孩子都上了大學,有時候聚在一起,談論起孩子時,會後悔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犯的錯誤,都說,如果再重新教育孩子,自己絕對不會再犯。
  • lily英語:孩子的叛逆,因何而起?
    Lily老師又說到:「你小學期間只學了LILY英語,沒給你報別的培訓班,就是怕那些填鴨式的教育會傷害你,讓你對學習產生厭煩。女兒說到:「我發現很多父母看著我們愉快地學習就覺得不爽,非認為學習是一個苦差事,就應該逼,努力,咬牙堅持。那些家長逼著自己的孩子報了七八個培訓班,他們圖啥?」
  • 英語教育|捆住孩子的不是英語,而是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英語環境
    隔壁家小孩去了美國1年,現在才5歲,英語說得非常順暢。看到這個問題,我感覺到了她是非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優秀。當她出現這個問題,我基本上知道了她是沒有時間來創造家庭教育環境的。其中有54%的家庭基本是爺爺奶奶在帶孩子,出現這一類情況的80%是在農村。還有26%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帶孩子,出現這一情況的家庭基本在城市。剩下的20%就是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而這一類人中,又涉及了父母自己接受教育的情況。
  • 孩子3歲,家長該如何做好英語啟蒙?4個方法,讓孩子輕鬆學英語
    為將來出國做準備相信這也是很多家長的心願。相當多的家庭相對富裕。他們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出國,有一個好的環境。但是,他們的英語水平不夠好,在國外生活很困難。因此,他們不得不放棄這一觀念,這對英語啟蒙教育尤為重要。三。
  • 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會有這三點表現,讓人感到心疼
    原來之所以老大變得如此的懂事,他是害怕父母有了妹妹之後丟棄他,所以他才事事都聽父母的話,不再像以前那樣調皮搗蛋了。聽到這樣的原因,讓楊女士覺得心裏面不是滋味,不過這也顯現出來了老大的高情商。 看似特別懂事的後面,則意味著孩子看到了父母的情緒,敏感的內心說明了他從小就缺少愛,缺少安全感,所以在父母的反應之下,他趕緊做出了承認錯誤的表現,害怕引起父母的不開心,特別讓人心疼。
  • 孩子不喜歡LILY英語網校,都是家長的錯!
    為了幫助她理解,Lily老師舉了個例子:有一個4歲半的孩子去了美國,第一天上美國的幼兒園,因為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也不適應新環境,第一天尿了褲子,沒吃飽飯!當孩子回家後,如果媽媽火冒三丈,責備他:「你怎麼尿褲子了?你不會跟老師說嗎?說不明白可以比劃啊!別人都吃了,你怎麼就不吃呢?」當孩子聽到這些,一定會更緊張、更有壓力,第二天堅決不去幼兒園了!
  • lily英語 :孩子剛開口說英語,應該是什麼樣呢?
    這說明他聽懂了大人在說他什麼,而且腦子中已經有了懟的思路了,只是苦於嘴巴跟不上腦子,所以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不滿表達出來了。  您看,這像不像LILY的孩子?很多家長曾向我們反映,孩子進入感中三或四冊後,就能嘟嚕嘟嚕地說好多,但說的都是自創英語,這亂七八糟的能行嗎?
  • lily英語:請不要讓孩子變成「聾兒」
    在她8個月的時候,得過一次病毒性風疹,家人只覺得是發燒,也沒太在意,直到馨柔1歲時,家人發現她還不會說話。經醫生診斷,馨柔患極重度神經性耳聾。這不就是我們的「小聾子」學英語嗎?在孩子對英語一點感覺都沒有的時候,就開始大量的背單詞、記發音、記漢語意思、學語法!幾乎就是靠眼睛學英語了!
  • 孩子在幼兒園有這3種表現,說明有學霸潛質,父母以後會超級省心
    孩子小時候,家長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問題。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一年級的時候,家長要操心的就多了一樣,就是孩子的智力問題。我家孩子夠不夠聰明呀?學習能不能跟上?思維夠不夠靈活?理解能力強不強?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智力高,比別家的孩子更聰慧可愛呢?我們有一句老話是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也是有一定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