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爆發的孟良崮戰役,戰況空前的慘烈程度,在解放戰爭中極為罕見。為圍殲國軍頭號王牌部隊的張靈甫整74師,華野全野戰軍部隊傾巢出動,以野戰軍4大主力的1、4、6、9縱隊,加上二線部隊主力的8縱的15萬人馬,將整74師3萬餘人從45萬國軍陣型中隔離出來,並重重包圍在荒涼的孟良崮幾座山峰上。精銳整74師擁有先進的美式武器,且作戰官兵多是百戰餘生的老兵,在狂傲的師長張靈甫率領下,攻擊意志極為強盛,作戰極為的頑強,在孟良崮華野的包圍圈裡,抗爭的十分劇烈,被困之下,還數次發起反擊衝鋒,給予了華野攻擊部隊極大的殺傷。
而整74師在進入孟良崮山區時,丟棄了大部分的重型裝備,使得在交戰過程中,不得不以輕重機槍火力與解放軍展開軍事較量,更多的適合是雙方局部的數次近身肉搏戰,雙方的近距離搏命撕殺,使得戰鬥打的極為殘酷,雙方都承受著巨大的人員傷亡代價,以致整74師被華野殲滅之時,全師1萬多的戰鬥兵員基本打光,其餘則負傷或者被俘。而華野攻擊部隊的傷亡也比較慘重,共計也有1萬多人傷亡,與整74師的傷亡程度大致相當,這在優勢兵力圍攻與略勢兵力防禦戰中,交戰雙方這樣高比例的傷亡數字是極為難得的,可見戰役的慘烈程度是空前的。
而孟良崮戰役整體作戰的慘烈,不僅來自孟良崮主戰場上的整74師與華野幾大主力部隊的角逐,更是來自外圍的一場阻擊戰中,而戰鬥的主角卻來自野戰軍主力的華野1縱,這個在華野組建之初當之無愧的一線主力部隊,是華野老牌的資格勁旅,卻為了阻擊敵軍一支雜牌部隊的增援,四個團的兵力幾乎是被打了個精光。若以華野1縱在野戰軍中的頭等主力地位,面對敵軍雜牌部隊而言的交戰,如此的戰鬥激烈程度和傷亡數字,可以說是打了一場孟良崮最慘烈的一戰。
而打光華野1縱4個團的黃百韜整25師,是一支國軍序列中妥妥的雜牌部隊。黃百韜本人不是黃埔出身,所以其成為不了蔣介石的嫡系將官,而其軍事生涯的複雜經歷,也使得黃百韜在嫡系中央軍將官中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被排擠和打壓的對象,因其早年輾轉於地方軍閥之間,在中原大戰與蔣介石中央軍交戰中吃了敗仗,投降後被收編入中央軍的序列當中。所以,黃百韜在派系林立的國民黨軍中備受白眼和歧視,只是憑藉其打仗勇猛,戰場賣命拼殺,才在國民黨軍中稍微有了一席立足之地。
黃百韜整25師在國軍大量列裝美式武器的時候,還僅僅裝備著日式武器,其雜牌軍的身份難以被掩飾,而在孟良崮戰役中,距離被困的整74師最近的部隊,戰場上的黃百韜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在接到增援孟良崮的命令後,害怕替上級長官背作戰不利的黑鍋,而選擇了拼命向孟良崮地區靠攏。在通過華野1縱阻擊陣地時,黃百韜整25師發揮了極其彪悍頑強的作戰風格,在數門日式山炮的火力掩護下,組織起團營級別的集團衝鋒,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著華野1縱的阻擊陣地。
在黃百韜整25師死命的反覆衝擊下,華野1縱防禦浮山、界碑的阻擊部隊先後被打光,直至在天馬山陣地的阻擊中,前後有近4個團的兵力被雜牌黃百韜整25師打光,為了給主力攻擊部隊贏得殲滅整74師的時間,華野1縱所剩無幾的阻擊部隊僅僅依靠堅韌的意志在堅持阻擋黃百韜雜牌部隊的輪番進攻。即使這樣,華野1縱在天馬山的阻擊陣地也幾乎是搖搖欲墜,關鍵時刻華野4縱一個執行迂迴、穿插任務的一個營路過,被緊急留下加入阻擊黃百韜雜牌整25師的進攻,才勉強穩住了陣地,為最終殲滅孟良崮地區的整74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華野1縱四個團兵力的阻擊陣地,在殘酷的阻擋黃百韜整25師增援的戰鬥中,幾乎是傷亡殆盡,至孟良崮戰役結束時,這支華野主力的王牌部隊,四個團約1萬多人被黃百韜整25師,打得僅僅剩下極少部分的戰士還具備一定的戰鬥力,戰鬥之慘烈,1縱損失之巨大,比起孟良崮主戰場上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