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00平方米左右的搏擊館,裡面擺著沙袋、速度球、柔術墊、懸浮訓練器等器具,搏擊館的一角還有一個小型拳擊臺。在搏擊館的另一邊,十幾名學員擺開架勢,開始訓練。
每周六晚,在杭州濱江區彩虹城23幢樓下的颶風健身會館,總有不少學員來這裡學習綜合格鬥(MMA)。這家搏擊館的主人是29歲的長春人楊朗,一個練過2年拳擊、8年摔跤、2年綜合格鬥的東北漢子。
他想讓綜合格鬥在杭州生根發芽
走上格鬥路因為父親
由於父親是個武術迷,楊朗最後走上綜合格鬥這條路,和父親的武術啟蒙教育有很大的關係。13歲那年,讀小學四年級的楊朗被父親帶到了長春業餘體校練習拳擊。
「那時候我1米4的個子,體重有130多斤,在學校又特別淘氣,父親對我沒轍,恰好他的一個朋友是拳擊隊的教練,於是就把我送到那兒。」楊朗說。
剛接觸拳擊時,楊朗的興趣並不大,3年的業餘訓練下來也只算是入門級。升初中時,楊朗的父親把他從拳擊隊帶到了摔跤隊。這一練就是8年,在拿了幾個吉林省同級別的摔跤冠軍後,楊朗的身份也連升三級,從學生變成了專業運動員,與吉林省體工隊籤約。
不過,最讓楊朗痴迷的還是綜合格鬥——一項結合拳擊、散打、柔道和摔跤等十多項運動的綜合項目。「當時一心想練格鬥,摔跤已經練了很多年,更何況我的級別上還有很多師兄,不知道還要熬多少年。再加上年齡的衝動,最後就去俄羅斯學習綜合格鬥。」楊朗說。
2002年8月,20歲的楊朗孤身一人來到俄羅斯聖彼得堡。「那是一家私人會館,我有摔跤和拳擊的底子,教練也比較喜歡,很多時候只需要把技術重組一下。」楊朗說。
於是,楊朗在聖彼得堡一邊求學,一邊幫教練打點搏擊館,算是作為學費補償。其間,楊朗還拿到過一個俄羅斯小型邀請賽冠軍。2004年7月,在聖彼得堡求學近兩年的楊朗回國。
開搏擊館推廣綜合格鬥
「綜合格鬥本身就包含著拳擊和摔跤的技法,更加具有綜合性,能給你更大的釋放空間,不受很多規則的限制,能更好地激發人體潛能,所以我就被它深深吸引。」儘管接受過專業的拳擊和摔跤訓練,但真正吸引楊朗的還是不受規則束縛的綜合格鬥。
求學歸來後,楊朗想把這項在中國並不普及的搏擊運動推廣開去。從家鄉長春,再到溫州,都有楊朗搏擊館的影子。「通過在國外兩年的訓練和搏擊的理解,我對綜合格鬥有了新的認識。」2008年6月,楊朗在朋友的引薦下把搏擊館開到了杭州。杭州的武術館、跆拳道館、搏擊館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教授專業綜合格鬥的,真的不多,楊朗的搏擊館算是一家。
綜合格鬥於2007年左右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北京的發展較為迅猛。然而在國外,綜合格鬥已成為世界搏擊擂臺中發展最快速的格鬥產業,不少美國的專業拳擊手都轉項,投身於綜合格鬥比賽中。「我想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綜合格鬥,喜歡綜合格鬥,練習綜合格鬥,不管你是運動員,還是普通人,不管你有沒有武術基礎,你都可以來試試。」楊朗說。對於目前綜合格鬥在中國的發展,楊朗認為還是認知不夠造成的,「希望有朝一日,綜合格鬥像籃球、足球、羽毛球一樣普及。」
既釋放壓力又能防身
對于格鬥,不少人都會存在誤解。如果不是專業運動員,學習格鬥有什麼用呢?「我們這裡有不少白領報名的。練習綜合格鬥對於你的精神狀態、氣場、自信心,都有所提升。這絕對不是單純的格鬥,更不是打架,而是一種新的健身方式。」楊朗說。
據楊朗介紹,參加綜合格鬥班的人群,大多為70後、80後,儘管每堂課的價格並不便宜,但是他們仍舊樂此不疲地參加。「我們會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目標,設計不同的訓練計劃。大約分為健身、減肥塑身、專業訓練等幾個群體。哪怕是完全沒有武術基礎的學員,也有為他們制定的計劃。」楊朗說。
除此之外,學習綜合格鬥,最大的好處是能學到一套防身術。「防身術本來就是簡易的搏擊技法。一般來說,30個課時,也就是大約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學員能夠掌握防身術。」楊朗說。如果歹徒有作案工具怎麼辦?「搏擊館裡有一些器械訓練,會教大家一些對付歹徒的技法。如何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東西,這是一本可以當成防身的書。」
(責任編輯:王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