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vs羅傑·伊伯特:關於水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21-01-10 騰訊網

李安與《少年派》特效製作團隊

李安:我想使用水,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信仰,而水包含著魚、生命,以及對少年派的種種情感。空氣是上帝,是天堂,是靈魂一類的事物,是死亡。這是我的看法。我相信,被我們稱作」信仰「或」上帝「的,其實是我們對未知事物的嚮往。我是個中國人,相信道教(Taorist Buddha)。我們沒有說到某個神,就像這本書;我們討論的不是宗教,而是抽象意義上的上帝,一種操控你的力量。

我對李安說:「這是我所見過3-D運用的最好的一次。」我的確這麼認為。他基於揚·馬特爾的一個遭遇沉船男孩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少年派》,是一部驚世之作,特別是電影沒有為了視覺效果使用3-D,而是用3-D將故事框定起來以保持其整體性。比方說,有些鏡頭的視角是自海面以下向上望著小船以及小船上方的天空。海的表面似乎是隔在水與空氣間的一層看不見的薄膜。我還從未見過這樣的景象。

他告訴我:「實際上,幾年之前,我還認為,這是一部在技術上不可能做到的電影。對於故事本身,電影製作過於昂貴。你得把一本哲學書喬裝成一個冒險故事。在《阿凡達》上映的半年前,我想到了3-D。我想,水——透明、光線反射,以3-D的方式呈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可能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影院體驗;也許觀眾,或者電影公司願意敞開一些胸懷,接受一些不同的事物。」

這就是我的頭腦中所發生的事情。了解到劇情的大概後,我去看這部電影。一個男孩與一隻孟加拉虎共濟一舟漂流穿過太平洋。坦率地說,在我,這聽起來像是一部迪斯尼電影。而電影遠非如此。

在李安最近一次對芝加哥的來訪中,我與他聊起了星期三上映的《少年派》。我已經認識他很長一段時間。他賞光出席了「伊伯特盛會」(Ebertfest),而且因為我們共同就讀於伊利諾斯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而存在一種特別的紐帶。這些年,我一直認為他是我所遇到的最智慧的、最和善的那一類人。當他說到把水作為媒介時,這個觀點又出現在我的腦海。

「我想使用水,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信仰,而水包含著魚、生命,以及對少年派的種種情感。空氣是上帝,是天堂,是靈魂一類的事物,是死亡。這是我的看法。我相信,被我們稱作」信仰「或」上帝「的,其實是我們對未知事物的嚮往。我是個中國人,相信道宗(Taorist Buddha)。我們沒有像這本書提到某個神;我們討論的不是宗教,而是抽象意義上的上帝,一種操控你的力量。」

在漂流中,少年派經歷了各種可能的情況,生存了下來,並與老虎站在他們所知道的任何一種現實情形之外,形成了一種聯繫。其中一個奇特的發展就是,老虎沒有咬死男孩。這可不是劇透,因為這意味著太多的故事。不過電影開始不久,有一個馬戲團裡的場景,展示了野生動物的野性,令人難以忘懷;只有魯莽的人才會另作他想。

我以一句「這是一個明智的看法。」來總結這個表達大自然不會多愁善感的場景。

「你只能這麼做。因為大自然不會多愁善感。情感是屬於人類的;它是人性的,非真實的,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它是一個陷阱,因為你在拍電影的時候,你投射出自己的意願;很可能是你在多愁善感。老虎是不會回頭的。這就是它本來的樣子。」

這句話會幫助那些將老虎看做朋友的年輕觀眾。

「他們看了太多迪斯尼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父親上了一課,明確地說——如果你是這麼想的,你就會被咬死。生存、尊重大自然,尊重動物,才是你應該做的。不過,在結尾處,男孩說道,『我的父親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我看到了其他的東西。我無法印證,但我看到了,感受到了。』我想,這就是人的情感。在我看來,他對老虎的愛是單向的,單相思。」

電影中尤為出彩的是,老虎和其他的動物做得十分逼真。觀眾們都知道一定採用了特效,但是…那是一隻老虎,對不對?雖然我完全投入到故事中,但是我還是發現自己留心這隻老虎、把它當做真實的老虎。這令我想到就《臥虎藏龍》我對李安進行的採訪,電影中的演員似乎輕輕一躍就上了屋頂,並在樹梢上持劍對決。這些一定都是特效,對不對?

我說道,「當你告訴我那些演員飛來飛去不是用特效完成,而是真人吊威亞,你的確令我目瞪口呆。」

他咧嘴笑了。「你知道,光影魔幻特效工業公司(Industrail Light & Maggic)的人問我,我是怎麼拍出這些鏡頭的。我說,這些都是低層次的技術!感覺必須要真實,包括女演員的害怕,都是真實的。模仿真實的東西、表演真實的東西,其實很難。但是對於老虎,我們不能這麼做。你的確得從真實生活獲取參照。你不能僅憑想像。真實發生的事情,真實的元素,需要得到尊重。我想我們尊重老虎如同我們尊重自然一樣重要。」

首先,他選取一隻老虎做參照點。「電影中有二十三個真正老虎的鏡頭。其中有四個鏡頭取自一隻最漂亮的名叫國王的老虎。我想我們不能僅憑想像把老虎做出來,至少現在不能,來展現我們的意願,把它們做得像真的動物,不讓它們帶有人類的情感。有些真正的老虎成功地走進了電影。但是動畫製作可能要花上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任何在我們看來不像真的東西,都得重做。毫不馬虎。」

他說話時,聲音輕柔、謙遜,絲毫沒有一些導演口中聽到的故弄玄虛。對於他的電影,他似乎很溫和,就像是由愛情催生出來。

我對他說:「你從沒拍過一部表達憤怒的電影,或者反映醜惡的電影。」這當然包括他的最佳影片《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5),在我看來,也包括《綠巨人浩克》(Hulk)(2003)。我曾邀此片參加伊伯特盛會。「你看上去非常平和。這可能就是人文精神。」

「謝謝你。不過你知道,我喜歡戲劇。在伊利諾斯的那幾年為我現在做的事情打下了基礎。我想我能用電影做的,就是將我的戲劇感受外化,視覺化。一說到戲劇,就會有很多的憤怒和對立,這就是戲劇所要講述的,這也就是我做的事情。我猜因為我的性情,就會表現出這樣,平和。」

伊利諾斯怎樣產生影響的?

「你知道,我受到的教養就是安分隨時,避免衝突。如果出現了大問題,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這就是我成長的東方教育方式。我經歷的第一次文化休克,可以說,與西方文化的衝撞,就產生於戲劇學習的過程中。在放映部他們選放的所有電影都令我震撼。這些電影色情、充滿了衝突,有的也很暴力。西方戲劇將衝突最大化。但是這時就會出現一場拉鋸戰。我的東方文化就會將我重新歸於平和,削減衝突。而同時,我又渴望極端——看到事物毀壞、分裂,這會是非常棒的景象。然後再從這裡審視人性,這就是我所著眼的。」

「另外,在厄巴納香檳分校,我開始了閱讀。那時正值冷戰時期。我在臺灣長大。從沒讀過共產主義相關的書籍、紅色讀物。這些都被刪減過,淨化過。後來我去了圖書館,開始閱讀所有共產主義方面的書籍。這對我影響很大,同時還有戲劇和左翼的作品。我花了好幾年才重新找到自己。那時我很年輕,毫無防備。

」還有,我看了很多電影。在臺灣,我是在好萊塢電影和中國電影的伴隨下長大的。那時我沒有看過多少文藝電影。但是後來我去了各種電影俱樂部,看了所有我讀到過卻無緣得以一見的偉大電影。我每個周末大概看七到十部電影。

「在電影學校,我只是學習怎樣拍攝電影。但是真正驅動我的,是戲劇、文化休克、自我檢視和身份認同。在厄巴納,我非常靦腆、少言;我不說英語,朋友很少,我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各種想法卻接踵降臨到我的心裡。這要花讓我一生的時間來傾吐。你知道,我是一個溫順平和的孩子,從來都不是天生逆骨。但是那是我整個人被顛倒了過來。有些東西直到我四十五歲、五十歲的時候才展現出來。」

這讓我想到有關李安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那是在2001年學院獎頒獎典禮上。我為ABC做紅毯採訪。李安因《臥虎藏龍》被提名最佳導演。他和他的妻子、兩個孩子走過紅毯,驕傲地宣稱,「這些是我的厄巴納孩子。」

我再看到他的時候,他說,一位電視觀眾問他。「你說你的孩子有什麼?」

「有?你的意思是?」

「你把他們稱作厄巴納孩子。」

相關焦點

  • 從《推手》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完)
    2012年,李安首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2013年奧斯卡金像獎評選,憑藉這部作品,李安再次獲得了最佳導演獎的殊榮!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部影片普通觀眾看到的是各種炫目的視覺效果,而真正撥開隱喻看到的卻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求生故事:其實,救生艇上並沒有動物,只有一個廚子、一個斷了腿的水手
  • 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李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無論從敘事形式還是內在風格而言,李安導演都給我們呈現出一種「大域無疆」的特色。李安導演說過:「我希望這部片給人的體驗,跟楊·馬特爾的小說一樣獨特,因此也就必須在另一個次元裡創作這部電影。」顯然,無論從票房還是口碑來看都證明了李安的成功。「誰的理智高出作品,誰就取得完美的藝術。」
  •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價值觀與敘事視角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李安執導的一部改編自揚·馬特爾同名小說的電影。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劇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實現了一個美麗童話和殘酷現實的融合共存,耐人尋味的「兩個故事版本選擇」,電影裡說「選擇人與動物一起漂流的故事是選擇相信了上帝,那是這個時代某些人時興的看法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震撼世界之作,一少年一老虎一段旅程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由導演李安指導,由蘇拉·沙瑪等人主演,該片獲得了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配樂四個奧斯卡獎項,李安用這部作品震撼了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報在豆瓣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收穫了9.1的評分,和影片本身高質量脫不開關係,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項不是白給的,影片中出現的孟加拉虎並不是真的老虎,而是全部採用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電影與原著的不同和相同
    很喜歡李安的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瑰麗奇異的畫面,奇幻故事背後殘忍的吃人故事,都讓人無法不去想它。電影看了好幾遍,原著也看了一遍。相對於原著來說,電影做了很多的改編。原著裡大段大段關於動物園和動物的描寫,還寫到了在《瘋狂動物城》裡大熱的樹獺,可這些都不是重點。我一直在等漂流的故事開始。在漂流的故事開始前,是派名字的來歷,是他依次信仰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很奇怪為什麼沒有信仰佛教呢?)。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老虎」
    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則是因為李安,我很喜歡李安對待電影的態度,所以逢片必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其實是一本非常難以拍成電影的小說,因為場景非常單一,單一到只要一片汪洋的大海,一隻老虎,還有一個少年。而李安,這個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再一次挑戰了一種不可能性。
  • 曾出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男星去世,李安悼念:電影藝術的損失
    在伊爾凡·汗去世後,曾與他合作的知名導演李安也發文悼念他。李安透過經紀人表示,「伊爾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演員,也是難得的紳士。與他工作、交往,是人生的幸運。兩年前聽聞他有此罕症,便跟他問候,他說會平靜勇敢地面對。他是一位熱愛生命的與藝術的人。他的逝去是電影藝術的損失,也是朋友的傷痛。願他在天國安息。懷念他。」
  • 用信仰認識自我的旅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李安導演的電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通過船隻失事、人獸共處、海上奇觀、浩瀚晴空、神奇浮島等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影像,表現了一個少年在大海上冒險求生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心靈探索的故事。在大海上漂泊的日子裡,少年派與自然抗爭、與最真實的自己抗爭。活下去的本能,逼迫著少年派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他的道德底線。
  • 你完全沒必要牴觸相親,從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選角為你回答
    二:李安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選角的故事 想和大家分享一件和相親完全沒有關係的故事。 李安當年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時候,劇組到印度選角,用李安自己的話說:「我們找遍全印度,想要找一個男孩,他的純真能夠吸引我們、他的深沉能夠令我們心碎、而他的體格又能詮釋漂流中的派。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殘酷的現實,人性和獸性往往只在一瞬間
    ——西格夫裡薩松相信知道李安的都聽說過這部電影,作為李安首部導演的3D奇幻冒險電影,該片一出轟動全球。在我們沉迷於電影中奇幻無比的海上美景,寂靜的夜晚和派一起在船上仰望夜空時,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這不止是一場奇幻的漂流,更是少年的殘酷生死之旅。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說起李安導演,在電影界那可是響噹噹的一號人物。雖然近20年主要轉去了國外發展,但在國內依然還是留下了「李安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以及更加著名的《臥虎藏龍》和《色·戒》。這些作品的年代都已經漸漸久遠,而反觀李安近十年來的作品,最出名的應該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心裡的人生路,有美夢,有風霜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沒有來由的,我就是想去看一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個電影由三個簡單的故事組成,其中第二個故事佔據影片80%的敘述篇幅,但鏡頭裡只有一人一虎,第三個故事只有寥寥數語卻信息量極大。影片播出後,第二個和第三個故事的真假性爭議也很大。
  • 印度演員伊爾凡可汗去世 他曾出演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電影
    印度演員伊爾凡可汗去世 他曾出演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電影時間:2020-04-30 09: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印度演員伊爾凡可汗去世 他曾出演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電影 據BBC、印度電視臺等29日報導,印度男演員伊爾凡可汗因結腸感染在孟買病逝,終年53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只是因為想活著
    「少年派奇幻漂流」這部影片通過派與作家的交談為我們交代了整篇故事。其中的故事又分為兩個版本,影片中著重表現人與老虎,而以人比喻動物卻是以口頭敘述的形式,這個版本的出現只是因為保險公司需要一個能讓大眾明白的故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小時候看到的是冒險,長大後看到的是人性
    2012年,一部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電影在國內上映,憑藉著冒險奇幻的劇情和美輪美奐的3D特效,這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獲得了無數觀眾的好評,導演李安也因此名聲大噪。在電影上映僅一個月時,全球票房就已經超過了2億美元,甩了同時期上映其他影片了一大截,最終這部電影拿下了6億美元的高票房,成為了李安所有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不僅票房好,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也很高,各大媒體接連報導,甚至有外媒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電影生涯的巔峰之作。
  • 人生是不斷的放下,遺憾是我們還來不及告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派面臨的問題和大隻佬一樣,眼前獸性的事實已經發生,但接下來的路怎麼走,選擇卻在自己,是在獸性中沉淪,還是堅信靈性必會復甦?心中有靈性,因此可以選擇相信上帝。或者反過來說,因為相信上帝,所以相信心中的靈性一定會復甦。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遺憾的是我們還來不及好好告別。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大家好,我是小詢,今天我為大家帶來我所看到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這並非他的原名。他的原名的發音和「尿尿」非常的像,所以在向同學們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自稱為派,這個名字是圓周率的意思,無限不循環,他非常喜歡。派的家裡有很多動物,因為他的爸爸在經營一家動物園。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從未停止前進的探索藝術家
    本以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奇幻的並且充滿少年氣的冒險故事,可看完之後我卻陷入了良久的沉默。我可以毫不猶豫地用宏大深邃來形容它的故事和整個框架,並且在這部影片背後,以及結局的留白能感受到,它的目的不在於向觀眾呈現一個普通的故事然後講述一個怎樣的道理,正如影片中派對作家說「故事發生就發生了,為何要有意義?」一樣,而是借用這故事來引導觀眾們對影片中沒有直白表達的事物有所思索與感悟。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做一個活著的好人,隱藏心中的那隻野獸
    如果說《斷背山》成就了李安,那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他的逆天之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由李安執導,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阿迪爾等主演一部3D電影。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風暴,海難,吞噬——這是一場內心博弈
    2013年,在第85屆奧斯卡的頒獎禮上,導演李安親吻著剛剛獲得的小金人,他憑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這個獎得來實至名歸。不僅3D的電影畫面純美,流光溢彩,故事本身充滿玄幻,而且到現在為止,對於它的過程和結局,這個豆瓣高達9.1分的電影,後坐力還極強,引發了網友大量的討論: 一部分人把它看作是一位勇敢少年海上漂流的勵志故事,一部分人想把它理解成人獸相處的寓言故事,更有一部分人則用它來拷問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