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斷背山》成就了李安,那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他的逆天之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據揚·馬特爾於2001年發表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由李安執導,蘇拉·沙瑪、拉菲·斯波、伊爾凡·可汗、阿迪爾等主演一部3D電影。豆瓣評分9.1分,該片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四項獎項。
這部影片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影片的開頭伴隨著美妙的印度女聲哼唱,各種各樣的動物相繼出現,一部奇幻的海上漂流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954年的印度,那時印度剛從英國的統治下脫離獨立出來。主角派一家生活在印度南部的一個城市,這裡也曾是法國的殖民地。
由於偉大的領導者甘地去世後,印度政局十分動蕩,派一家對於新上臺的甘地夫人十分不信任,再三考慮過後,一家人決定舉家搬遷至加拿大。
派在劇中的設定是一個有信仰的印度少年,但與其他教徒不同的是,他信仰的對象有點多。他先後接觸了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每個宗教都被他接受且深入學習其中對印度教最為熟悉,而他又受到父親這個無神論者的影響,他同時也相信科學。
「你什麼都相信,就跟什麼都不相信一樣。」派的父親對派說道。
一家人商量好以後,打包行李坐上了前往新家的貨船。途中不幸遇到了暴風雨,輪船沉沒了,少年派、母猩猩、斑馬和鬣狗成為了救生艇上的倖存者,而後還出現了一隻老虎。很快,鬣狗殺死了斑馬及母猩猩,憤怒的派又將鬣狗殺死,並與老虎開始了一人一獸的海上歷險記。在經過了227天的漂流後,少年派終於得救了,此時的老虎卻頭也不回的離開了他。
在得救後的採訪中,派說了另外一個故事。故事中的母猩猩變成了他的母親,斑馬變成了水手,鬣狗則是廚師。四人在上船後發現了自己的窘境,廚師最先做出反應——用水手受傷的腳捕魚,水手也因此而死亡。母親看不慣廚師的殘忍,而與其爭執起來,最後被廚師將頭顱割下,氣憤的派則將廚師殺死!
那隻老虎在影片開頭那段關於「口渴」的對話中可以得出,它代表的就是少年派。
▍影片未道出的第三個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整部影片充滿著暗喻和象徵,它的開放式結局也讓影迷們直到現在仍在津津樂道。
在記者採訪時,派說了兩個故事,但是有不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重度痴迷者,在深入挖掘後發現了導演沒有說出來的第三個故事。
在第三個故事中沒有什麼水手和廚師,而是從一開始上救生艇的四個人就是派的一家人。斑馬的腿受了傷,影片中派的父親便是瘸子。鬣狗代表的是派的哥哥,母猩猩是派的母親。哥哥殺死了父親和母親,派殺死了哥哥。
在漂流的過程中,派太餓了,他用哥哥和父親的屍體捕魚果腹,但總有用盡的時候。對於母親的屍體他一直不願意觸碰,直到餓得不行了,他出現了幻覺。那個綠色的島,其實就是母親的屍體,這座島上的海草象徵著母親腐爛的皮膚,樹根則象徵著母親的肌肉,可愛的狐獴則是母親身體上的蛆。
有人說,少年的派無法接受真實的這個故事,因此編出了兩個都不真實的故事以此來糊弄記者,甚至在往後的歲月中也糊弄著自己。
▍做一個活著的好人,隱藏心中的那隻野獸
派在獲救後說道:「那個讓我生存下來的理察·帕克,那個讓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兇狠的夥伴,徑直向前走沒有回頭,永遠消失在我的生命裡。人生就是不斷的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
老虎其實是派心中的獸性,當他遇到危險時,心中的獸性便被激發出來保護著他。而當派回歸文明社會時,心中的獸性便被壓抑地無影無蹤。
其實真實的故事到底是哪一個一點也不重要了,派對自己心中的獸性是感激的,從他的語氣能感受的到。感謝上帝賜予他信仰的同時,也感謝內心的獸性讓他存活下來。
影片結尾,成年的派選擇了做一個活著的好人,隱藏心中的那隻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