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電影的劇情定律來看,或許科學家該考慮讓國小生上太空,這樣抓到的外星生物比較沒那麼兇。
人類玩弄生命的意識流哲思電影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不管是創造的一方、改造的一方、掌控的一方或是發掘的一方,要嘛就是像《人工進化》那般違背倫理的荒唐恐懼,不然就是《阿波羅18:不存在的任務》那樣絕望地被吞噬於深淵銀河,或是如《侏羅紀公園》般一個反殺就被徹底吃幹抹淨。
我們很渺小,別輕易挑釁生命的無限可能,這樣的句型一再重複不斷已經成為電影界的必然法則,但反過來想想,如果人類還真的連宇宙都能徵服,那會成什麼不堪的模樣。
《異星覺醒》實在嚇死人,那一度特寫再特寫的怪物面孔和觸手系列的風格,讓我的雞皮疙瘩一路抖進心坎裡,再加上打不死抓不到又總是躲在角落陰暗處的機敏動作,就算是虛擬的CGI特效,還是能讓人想起那幾天蹲馬桶時巧遇蟑螂直視的恐懼。
我們可以看見片中有好多好多其他外星恐怖片的影子,有《異形》那貼近臉部的喘息,有《突變第三型》那人體崩壞的背影,更有《阿波羅18:不存在的任務》那最終關頭的驚人一筆轉折,這些影子的畫面效果倒也沒有膩不膩的問題,宛如愛情片終於鼓起勇氣的一吻,演再多次都還是最王道的美麗。
只是《異星智能》那些影子反到讓電影看起來像是純然致敬用的粉絲同人作,再加上科學設定偏向空白居多,這樣雖然成功引領觀眾有無限想像的恐懼感,卻也容易將電影的恐慌推向疲勞的緊繃點。當胖虎與大雄玩一場沒有規則的摔跤遊戲時,大雄只會痛苦地哀嚎,而胖虎只會反怪大雄不夠有趣。我想《異星覺醒》的恐怖程度再高,也不太可能如當年《異形》的火熱程度,能夠一舉登上世界各地眾人討論的太空恐怖電影。
假設那太空生物的設定能夠有更明確的生科理論,而非讓他這麼OP根本就和《驚奇4超人:銀色衝浪手現身》的吞星者有得比,那或許還能衍生出些許人類周旋於新智慧生物成長過程的拉扯與驚悚。
喔,講這麼多不滿足的點,其實是想掩飾自己被嚇個半死的羞愧,這裡面的各種死法真的都很嗨,而且戲份多寡和內容充實度並沒有成正比,戲份少的依然很充實,果然這種特效片才是真正考驗演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