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崔槿汐貌似敦厚溫良、端莊持重,實際上卻是城府頗深、老謀深算的一個女子。而且極有「背景來歷」。她能在波譎雲詭、血雨腥風的後宮廝殺中立住腳跟,站對立場,除了有一雙犀利的慧眼,還必須具備清醒的頭腦和審時度勢的應變能力。
崔槿汐從前是跟隨太后的人,在太后還「沒成為太后」之前,崔槿汐就選擇了這支「潛力股」,效忠於太后。
1、崔槿汐初次與甄嬛見面時,就無意間透露出了自己的「來歷」不簡單
崔槿汐第一次在碎玉軒拜見甄嬛,自稱是七品順人。
甄嬛問道:「崔順人是哪裡人?在宮中當差多久了?」崔槿汐立即跪下說:「奴婢不敢。小主直呼奴婢賤名就是。」
甄嬛伸手扶她起來,笑說:「何必如此惶恐。我一向是沒拘束慣了的,咱們名分上雖是主僕,可是你比我年長,經得事又多,我心裡是很敬你的。你且起來說話。」
崔槿汐這才起身,滿臉感激之情,恭聲答道:「小主這樣說真是折殺奴婢了。奴婢是永州人,自小進宮當差,先前是服侍欽仁太妃的。因做事還不算笨手笨腳,才被指了過來。」
甄嬛道:「你是服侍過太妃的,必然是個穩妥懂事的人。我有你伺候自然是放一百二十個心。以後宮中雜事就有勞你和康公公料理了。」
看到這一情節,大家是否想起了宜修皇后,曾經賜給華妃一個宮女,名叫小福子。華妃深知這是宜修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沒幾天就把小福子給扔在井裡淹死了。
而當年的崔槿汐,被太后以心腹眼線的身份派往欽仁太妃的宮中,很顯然是讓她監視欽仁太妃的一舉一動。然後及時過來「匯報情況」。崔槿汐能在不辱使命的前提下,同時還能取得欽仁太妃的信任,可見其深藏不露的功力有多深。
隨著胤禛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崔槿汐也功成身退,又回到了太后的身邊。太后對她頗為欣賞。所以,才有了那句「因做事還不算笨手笨腳,才被指了過來。」
那太后為何要把崔槿汐派到甄嬛這裡來呢?是因為甄嬛太像純元,太后擔心皇帝會愛屋及烏,因甄嬛酷似純元,而被皇帝過分抬愛,乃至逐步撼動宜修的後位。
所以,她必須派一個行事妥當、又精明幹練的心腹時刻監視甄嬛。看甄嬛到底有沒有攀爬後位的野心。一旦發現萌芽,立刻打壓抑制,免得長成氣候以後,反而不好收拾了。
而崔槿汐,最初也一直是效忠於太后的,所以,直到甄嬛誤穿了純元故衣,還都是崔槿汐在做太后和皇后的幫兇,明知是計,卻不點破。讓甄嬛瞬間從觸手可及的妃位,降為甘露寺的「莫愁」娘子。而太后的目的,就是不讓甄嬛成長太快,唯恐她威脅到宜修的皇后尊位!
2、崔槿汐背叛舊主的動機和理由
隨著崔槿汐對甄嬛的了解和感情的加深,又加之太后已經垂垂老矣,她必須得為自己找一個新的靠山和後路。而皇后宜修是靠不住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比崔槿汐更了解宜修是個怎樣的女人,心狠手辣,過河拆遷。
所以,她不能去投靠宜修。而且,宜修自己沒有皇子,很難保證下一個「太后之位」會花落誰家。宮裡有子女的嬪妃並不多,齊妃雖然有皇子,但是不得寵,三阿哥又笨。
敬妃、端妃、華妃等身份比較高貴的嬪妃,都已經「被絕育」,而欣貴人和曹貴人之流雖然生下了公主,還有機會生皇子,但她們的家世和聰明才智以及得寵程度,都遠遠不及甄嬛。
說白了,當下甄嬛才是最大的潛力股。以甄嬛的恩寵,將來一旦生下皇子,那前途將不可限量。而且,崔槿汐似乎也懂一點面相學,說甄嬛髮際線很高,額頭飽滿,將來必是前途無量的。
深諳世故的崔槿汐還看出了皇帝對甄嬛的感情不一般,之所以將甄嬛發配到甘露寺,而不是賜自盡或像對待麗嬪和芳貴人那樣,打入冷宮任人踐踏,正是因為「餘情未了、百般不舍」。
有皇帝這份特殊的情意在,還怕甄嬛將來不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所以,崔槿汐回宮之後,把甄嬛的「宮外戀」瞞得死死的,半點風聲也沒向太后透露,因為她早已經決定「棄暗投明」另尋靠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