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6日電(記者林光耀、吳帥帥)「鏡頭裡出現一叢飽滿的麥穗,電影片名《我和我的家鄉》……」在電影院觀影席的一隅,一個聲音悠然傳來,見縫插針地描述畫面,補充著「旁白」。
周景在講解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腳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講解中的注意點。 新華社記者林光耀 攝
這是一場面向視障人士的特殊觀影活動,旁白聲音的主人叫周景,是杭州文廣集團杭州之聲的一位電臺主持人,也是一位幫助視障人士觀影的志願者。每每遇到新電影上映,她就會和志願服務隊的朋友們一起合作,幫助視障人士「看見」電影。
這段視障人士與電影牽手的奇妙旅程,起源於志願服務隊創始人雷鳴2010年陪伴200多位視障朋友一起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經歷。
雷鳴在講解電影。 受訪者供圖
「電影中的空白只有短短的三秒,就已經令人緊張窒息,而現場觀影盲人,他們的一生都生活在黑暗當中。聲音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窗戶,我希望通過這扇窗也能讓他們看到五彩斑斕的電影世界。」雷鳴說。
此後,雷鳴走上了無障礙電影講解志願服務的道路。如今,他們的隊伍已經壯大到20多人。從《建黨偉業》《泰囧》《奪冠》等熱播大片,到《逆光飛翔》《推拿》等與視障人群生活貼近的影片,10年來,雷鳴和他的團隊為杭州的視障人群帶去了上百場電影講解,惠及超7000人次。
雷鳴(右)在為團隊中的其他志願者做培訓。 受訪者供圖
周景發現,「看」電影也成為不少視障人士社交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少盲人朋友會穿上平時不捨得穿的新衣服,提前趕到影院,和朋友一起欣賞影片,『看』電影成了他們生活中具有儀式感的一件事。」這讓她愈發感受到這份志願服務的意義所在。
雖然每天都要等到女兒入睡才能開始加班寫腳本,一場電影講解下來常常口乾舌燥,但想到工作背後是杭州3萬多名視障人士對電影藝術的渴望,周景充滿動力。「志願服務讓我們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我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愉悅了自己。」
周景在簡介即將要講解的電影。 新華社記者林光耀 攝
別看只是傳遞聲音,「講電影」可不簡單。周景做過簡單統計,要想講好一部電影,前期得寫近兩萬字的腳本。「此處快速」「建議230字每分鐘速度」……周景的平板上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標註著講解中的注意點。
腳本撰稿人、志願者唐蓉說,要寫好腳本,一部電影至少要看五六遍,有的場景、畫面需要反覆回看,還得根據劇情、人物對白等,掐準時間,提示語速、語調。
志願講解員們的辛苦得到了視障人士的感謝和認可。朱俐萍在2015年第一次「看」電影後愛上了這一活動,她說:「現在每場放映我都會爭取參加,通過志願者親切的講述,我能更好地感知電影的畫面和情節。這個活動為我們盲人的生活帶來了樂趣,我們的生活因此更加豐富多彩。」
講解開始前,影院工作人員在調試音響設備。 新華社記者林光耀 攝
經過10年發展,這一項目已經成為浙江省專項行動。浙江準備通過兩年時間培育100支無障礙觀影講解志願服務隊伍,組織無障礙觀影不少於1000場次。
不僅是在浙江,雷鳴介紹,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越來越多不同組織、職業的人士,正通過現場講述、錄音製作等方式,加入到無障礙電影講解的志願服務中來,匯聚成一股助殘的強大合力。
「2010年當我第一次坐在200多位盲人中間,與他們在電影的世界中一起哭、一起笑,用聲音幫他們打開那一扇窗的時候,我內心充滿了幸福,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我知道我找到了可以做一輩子的事。」雷鳴說,他要把這份志願服務工作長長久久地做下去,讓更多視障人士體驗觀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