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服務 + 科技保障 + 良種支撐

2020-12-21 河北日報

□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

從省農機局獲悉,6月21日,我省3305萬畝小麥大規模機收作業基本結束,小麥機收率達到99.5%。據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分析,我省今年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今年以來,我省農業生產戰勝了倒春寒、乾熱風,戰勝了近幾年程度較重的小麥病蟲害,戰勝了春季農業生產關鍵期遭遇的疫情衝擊,夏糧豐收,來之不易。

線上線下齊服務

夏糧豐收有保證

今年,石家莊市藁城區南營村種糧大戶耿建輝種植的500多畝小麥,平均畝產達550公斤左右。「麥子豐收了,心裡踏實了。」耿建輝說。

今年春季,突如其來的疫情使農業生產遇到了困難。耿建輝介紹,為加強小麥田間管理,當地農業技術人員採用非接觸方式,針對小麥墒情、苗情視頻開具精準處方,並將所需化肥農藥等農資以及農機具及時調配到田間地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時採用植保無人機滅蟲害,效率高、速度快,還節省了人力成本。

疫情最緊張時期,也是春季田間管理最關鍵的時候。我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一線開展麥田苗情調查,分區分類制定麥田春季管理技術方案,指導農民根據苗情分類管理,同時利用農技推廣雲平臺,開展線上遠程指導。

春耕生產農資需求量大,不少農資門店因疫情關門。我省多地推行「不見面」服務,通過網絡群發消息,引導農民手機下單、統一配送。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與各地協調,將種子、肥料、農藥等農資生產企業納入復工復產企業名單,為生產企業發放民生保供證明543份,實行省、市、縣三級包聯企業制度,保障了春耕農資供應。全省農業農村系統開通24小時「抗疫情、解農困」專線電話,明確專人跟蹤督辦,累計解決群眾反映問題8305項。

建設高標準農田

採用現代農業技術

三夏時節,成安縣辛義鄉高標準農田裡麥浪翻滾,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時不時停下來卸下金燦燦的麥粒,農戶們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

小麥單產不斷攀升,能夠實現穩產高產,得益於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據了解,通過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我省各地建成的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生產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利用率提高3%以上,生產成本降低近15%,畝均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00公斤以上,帶動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增收500元,有效保障了我省糧食連年豐產豐收。

今年,我省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建286萬畝,達到4982萬畝,同步配套深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自動化灌溉、土壤墒情監測等現代農業科技,為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今年,我省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早,程度重,特別是小麥條銹病,是近30年來發生最重的年份。為此,我省在及時下撥中央預撥的4800萬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的基礎上,省財政下達資金共計2995萬元,重點用於小麥病蟲害防控。全省農業農村部門組織拉網式普查,按照「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發現一片、控制全田」的原則,充分發揮5230個專業服務組織作用,利用自走式噴杆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現代高效施藥機械,大力開展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做到了應防盡防、應治盡治,有效控制了小麥病蟲害重發流行態勢,不僅使蟲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也使小麥畝穗數比上年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接近常年水平。

推廣優質品種

提升品質產能

625公斤,畝產量比去年增加了60公斤,這大大超出了景縣種糧大戶高志清的預期。

高志清告訴記者,景縣是漏鬥區,去年秋種時,他試種了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主推的節水新品種,沒想到能有這麼好的收成。

今年全省小麥豐收,優良小麥品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俺家的優質麥子都有訂單,價高還不愁賣。」柏鄉縣西汪鎮駐駕鋪村種糧大戶郝建池種植的500畝師欒02-1優質強筋麥迎來豐收,畝產達到500多公斤。播種前,他與當地合作社籤了訂單,每公斤比普通小麥市場價高0.2元錢,僅這一項就能多賺5萬元。

近年來,我省圍繞小麥產業,強化新品種選育,集成綠色高效技術,打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有效促進了優質小麥品質提升和產能提高,培育出師欒02-1、藁優2018、藁優5766等一批品質性狀優良、產量高、適應性強的強筋小麥品種,以及衡9966、衡5835、衡麥26等節水系列小麥品種。

今年,我省補貼500多萬元,調優品種結構,在全省實現了節水高產小麥品種全覆蓋,推廣優質專用小麥405萬畝。目前,我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8%以上,在糧食增產諸多因素中,良種的貢獻率已超過四成。

在培育優質小麥新品種的同時,我省制定了不同品種、不同區域、不同地力的優質小麥栽培技術規程,大力推廣小麥規範化播種和節水穩產配套技術,小麥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精細整地、足墒播種和播後鎮壓等關鍵節水抗旱技術到位率高,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和化肥減量技術普遍應用。

相關焦點

  • 河南省啟動科技特派員服務麥播專項活動
    以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為重點服務對象,提供針對性精準化服務9月30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全省科技特派員服務麥播專項活動正式啟動。本次專項活動時間為9月30日至10月下旬,要求廣大科技特派員特別是小麥產業領域的科技特派員,在麥播期間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助力脫貧攻堅,及時解決好群眾在麥播期間遇到的技術難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智力支撐。
  • 中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6%以上 有力支撐糧食連年豐收
    種業自主創新有力支撐糧食連年豐收  本報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鬱靜嫻)記者從農業農村部近日在京召開的全國種業創新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
  •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堅持科技創新 保障糧食安全
    12月18日,在2020海南自貿港與熱帶農業峰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發表主旨演講,為「科技創新與糧食安全」提出真知灼見。「水稻、玉米和小麥是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已實現自給自足,玉米自給率超過了95%。農業科技進步在我國糧食產業中的貢獻率突破60%,全國農作物耕種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主要農作物實現良種全覆蓋。」謝華安說。
  • 強化要素保障夯實發展基礎
    日前,區委副書記、區長溫助民到城東鎮、白渡鎮調研實體經濟項目建設時強調,要牢固樹立項目為王、企業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興實業、攻項目,清堵點、拔釘子,搭平臺、優服務、強保障,用心用情用功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推動梅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2020/12/18 15:19:07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滁州市分行科技支撐外包服務採購項目(二次)公開...
    (招標編號:JRAZB2020-146)  項目所在地區:安徽省,滁州市  一、招標條件  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滁州市分行科技支撐外包服務採購項目(二次)已由項目審批/核准/備案機關批准,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19萬元,招標人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市分行。
  • 新華社評論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在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創新發展上更加突出戰略性、協同性和針對性,更鮮明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堅實支撐。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建設一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國家隊」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太平養老強化科技創新應用 有效提升養老金管理服務
    佚名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不斷深入,在服務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養老保障需求的過程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我國領先的國有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養老」)自創立伊始就將創新基因植入自身企業文化,高度重視通過科技創新應用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感受。
  • 建行各支行:科技賦能,強化服務 共創金融服務新生態
    淄博分行熱力民生繳費業務實現系統「雙第一」   集中供熱是政府關切、社會關注、市民關心的民生大事,2020年淄博分行積極踐行「三大戰略」,依託建行金融科技平臺,以民為本,繼續搶佔供暖季。
  • 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圍繞特色產業 強化科技支撐 推動靈武縣域...
    強化考核機制,把科技進步納入到三個文明建設目標中進行考核,並與各級幹部的獎懲、任用掛鈎,切實增強了各級幹部的壓力感和責任感,調動了他們抓科技、爭項目、出實招、促發展的積極性。加強社會監督,市人大、政協每年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和調研科技工作,加大了科技政策的執行力度。  二是以優質服務環境造就發展硬實力。
  • 以科技支撐賦能公共危機治理
    1956年,首次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專題研究科技發展服務國家建設的問題,以舉國體制擬定多項與災害預報、衛生治療相關的重大科技任務。2003年「非典」期間,國家積極動員全國科技力量投身一線,啟動專題項目,落實攻關經費,組織專家集中開展流行病、臨床、藥物和防護的學理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技支撐對提高公共危機治理的基礎性地位日益凸顯。
  • 「兩會人物」袁昌選:聚焦油茶產業發展 保障國家食用油料安全
    今年全國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天柱縣林業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袁昌選,建議從編制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大良種與油品補貼力度、加大國家油料安全戰略物資收貯保障等方面發力,促進油茶產業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天柱縣林業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袁昌選,建議從編制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大良種與油品補貼力度、加大國家油料安全戰略物資收貯保障等方面發力,促進油茶產業發展。袁昌選長期紮根基層聚焦油茶產業,帶領山區貧困群眾種植油茶,發展產業增收脫貧。袁昌選的家鄉山多田少,林地總面積237萬畝,森林覆蓋率67.2%。
  • 百家良種良法齊爭豔!
    第十三屆佛山市農業良種良法展示推廣月活動今日在三水區南山鎮佛山市農科所園區啟動,活動集中展示了現代種業發展及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展區總面積約120畝,分「庭院農業」「一心為農」「命運共同體」等8大主題,市民可免費入場參觀,展期持續至2020年1月3日。
  • 強化政治保障護航「極區市」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離不開人才支撐。要不斷打造革命化、專業化、純潔化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做到政治過硬,當好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做到本領過硬,堅持持續學習、終身學習,不斷鍛造高超業務本領,勇當正風肅紀「尖刀」;做到作風過硬,以更高標準、更嚴紀律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對執紀違紀、執法違法者「零容忍」,堅決防止「燈下黑」。
  • 加強自主創新 強化科技安全
    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科技...
    加強自主創新,強化科技安全,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成為新時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務。一、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認識科技安全的新使命新要求科技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大力發展科技事業,科技在支撐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科技越來越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和戰略安全的關鍵要素,在維護相關領域安全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加強科技安全,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壯大科技實力,維護科技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應用科技實力,為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 慶陽市司法局強化科技支撐統籌推進智慧司法建設
    慶陽市司法局強化科技支撐統籌推進智慧司法建設 2020-12-18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點餐制」、「後補助」 吉林省強化科技支撐助力高質量發展
    「這樣的發展速度,離不開科技部門的全力支持,」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宏光說。  近年來,省科技廳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能力,圍繞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發展需求,聚焦提升吉林省產業發展的科技競爭力,助力吉林省實現高質量發展。
  • 專家談2021年頭號任務:「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凌紀偉)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1年要重點抓好「八大任務」,其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放在八大重點任務之首。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成為頭號任務,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脈相承。
  • 「公安局長談縣域警務現代化」黃祥光——提升警務保障 強化科技...
    會議決定大力推進實施人才興警、科技強警、強基安警三大工程,建設隊伍專業、裝備精良、技術先進、機制完善、保障充足的婁底縣域警務現代化工作體系。「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貫徹會議精神,加強工作謀劃,探索工作路徑,破解發展難題,特推出「公安局長談縣域警務現代化」專欄,以互學互鑑、互助互進。
  • 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基層...
    12月17日,來自省蔬菜、中藥材、肉牛、馬鈴薯、水稻、油菜、生豬、茶葉、特色雜糧、精品水果、特色水產、辣椒、食用菌等產業技術體系相關負責人在會議上分別匯報了各自體系在收集良種資源、培育新品種、建設試驗示範點、解決產業共性技術難題、培訓農民農技人員、開展對口定點服務縣技術服務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一部分成果已經形成可推廣、可示範的生產模式,推動了我省農業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