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進入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紡織企業「訂單荒」局面依舊延續,棉花市場需求端表現偏淡。但根據近日海關總署數據,7月份我們棉花進口數量14.83萬噸,環比增長64.3%,為何進口有好轉呢?
下遊排單偏低,壓縮用棉需求
圖1
據卓創資訊監測:作為紡織行業重要風向標的山東地區,6月以來的訂單排單時間一直處於5日以下。尤其7、8月份,受淡季深入、中美關係反覆等因素影響,大部分企業接單數量出現了回落。另外,廣東、江蘇等地紡企因原料棉花價格上漲,紗線利潤進一步壓縮,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原料庫存也隨之壓縮,導致棉花需求難有起色。因此,目前下遊仍處於去產品庫存階段。
7月棉花進口量大增,仍以美棉居多
圖2
圖3
2020年7月,我國棉花進口數量14.83萬噸,環比大幅增長64.3%,同比下降9.4%;其中進口量最大的仍為美棉,本期佔比66.13%。美棉已經連續四個月在進口佔比中居於首位。在主要棉花進口來源國中,只有巴西和烏茲別克斯坦減少,其他均增長。
國內外棉花價差擴大,外棉取得一定競爭優勢
圖4
7-8月份,外棉價格波動較為頻繁。7月底和8月中旬,先是由於中美關係緊張導致外棉急跌,而後8月USDA供需報告利空再次使外棉價格出現下滑,期間受美國乾旱以及颶風等天氣炒作,幾次下跌後又得到快速回升。相比外棉,國內棉價運行相對平穩。由此,國內外棉花價差最大時至700元/噸,最小時甚至倒掛。總體來看,7-8月價差空間遠大於5-6月,且高價差持續時間更長。部分紡企為減輕成本壓力,通過適量增加外棉,減少國產棉來緩解經營壓力,這或是促進外棉進口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今年年初中美籤署貿易協議,中國為繼續執行貿易協議,連續大量採購美棉,也為增加中國進口外棉形成一定支撐。
棉花進口量增,庫存下降緩慢
由於進口數量的大幅增加,而整體需求偏弱局面下,進口棉庫存下降較為緩慢。據卓創資訊監測,6月份我國進口棉庫存曾一度至60萬噸以上,隨著下遊紡企的逐步消耗,近期有下降趨勢,但整體降幅較為狹窄,截至8月底,進口棉庫存仍有近55萬噸。
圖5
隨著金九銀十臨近,市場期待棉花市場需求能快速回升,但目前國外疫情仍未得控制情況下,外銷之路困難重重,因此,部分企業開啟外貿轉內銷模式。所以,後期消費或向內銷市場傾斜,這都將從本源影響我國棉花進口以及國內棉花消費量。建議進口棉企業,及時跟進國內外市場格局變化,調整進口節奏,以避免集中性進口帶來的壓力。(卓創資訊分析師 高飛堂)
(免責聲明:卓創資訊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僅供參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任何依據卓創資訊數據和信息而進行的投資、買賣、運營等行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及法律後果均應當自行承擔,與卓創資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