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農貿市場是市場監管部門防控疫情的主戰場。如果說古龍筆下的江湖世界有七種兵器,每一種都精妙絕倫讓人難以忘懷,那麼,江蘇揚州市廣陵區市場監管局在每個農貿市場也有類似的「七種武器」,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抗「疫」的兵器譜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七種武器之通告、橫幅
轄區29個農貿市場全部張貼了《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關於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級響應的通告》《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相關措施的通告》《關於在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有關措施的通告》;每個農貿市場都懸掛了「眾志成城抗病毒 全心全意保供給」「踐行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規範經營做誠信經營戶」至少兩條橫幅。每一個通告,每一條橫幅都立在每一個農貿市場最顯眼的位置,無聲勝有聲,給了每個經營戶、每個顧客以無窮的抗「疫」力量。
2
七種武器之小喇叭
「小喇叭,響起來,聽我說!疫情來,勢洶洶!進市場,戴口罩!測體溫,須登記!禁活禽,要通風!忌野生,守法律!......」
轄區所有農貿市場全部配備了小喇叭,特別編寫了農貿市場防疫宣傳「三字經」,在市場裡不間斷地宣傳農貿市場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有聲的小喇叭與無聲的通告、橫幅守望相助,嚴密地把守著每一個農貿市場的入口!
3
七種武器之微信群
轄區每個農貿市場建立了經營戶微信群,落實市場主辦單位的主體責任,由市場主辦單位負責人任群主,每天在群裡發布當前市場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目前的防控形勢等信息。監管人員在群裡對發布內容時時監控,對主辦者發布的內容作指導。微信群成了農貿市場抗疫的另一宣傳陣地,每一個經營戶又多了一個認識疫情、防控疫情的便捷途徑。
4
七種武器之測溫槍
為了加強疫情防控,轄區每個農貿市場都根據實際情況配備了1-2把測溫槍。每一個進入市場的人都必須按照要求測量體溫。有的測額頭,有的測手腕,偶爾遇到體溫異常的客人,也一定不放過一絲疑點,重新測量、報告上級、聯繫社區、專人盯防,直至弄清原委,解除警報。測溫槍成了農貿市場抗疫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5
七種武器之噴霧器
每個農貿市場每天要消毒三次,於是噴霧器成了市場抗疫的必備武器。各市場根據實際,配備噴霧器也各不相同。正常的都配備了背負式箱子,像農民噴灑農藥一樣,將市場的每一個角落每天分早、中、晚三次進行徹底消毒;有的配備了手持式噴壺,小巧方便,走到哪噴到哪。聞到消毒水的味道,雖然有點刺鼻,但心裡感覺很溫馨,也很放心。
6
七種武器之記錄表
一級響應以後,廣陵區市場監管局在轄區農貿市場開展了詳細的調查。一是控人員,填寫人員健康登記表,對每一個市場內經營人員進行登記,是本地人的,調查是否外出,是否與武漢回歸人員有接觸,是外地人的,調查是否回老家,何時回何時返,剛來的外地人一律按要求居家觀察14天才能回市場經營;填寫市場人流量登記表,對人流量特別大的市場採取限人流量的方法,嚴控市場內人員密度;二是測體溫,填寫經營者體溫測量登記表;三是勤消毒,填寫消毒記錄表。每一張表都是市場防控疫情的晴雨表,從登記的表格上也能清晰地反映出市場防控的實際成效。
7
七種武器之紅袖章
在轄區的23個農貿市場,除了市場管理人員之外,每個市場還配備了市場監管幹部2-4人不等,每個人都佩戴著印有「市場防疫巡查」字樣的紅袖章,是黨員的佩戴著鮮紅的黨徽,在農貿市場裡形成了一抹紅。「紅袖章」們用自己的雙腳丈量著農貿市場的每一寸土地,督促市場管理者履行「戴口罩、測體溫、勤消毒、禁活禽、把時間、控人員」的防疫要求,填好每一個表格,遇到拿下口罩抽菸的顧客,還要不停提醒他們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同時,督促市場按要求做好蔬菜檢測工作,還一戶一戶的仔細檢查經營者經營的食品、豆製品、熟食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豬肉是否索票索證,檢查著每一戶銷售的價格是否違法。遇到消費糾紛,還要打起精神來處理好消費者投訴舉報。一天下來,手機記錄不知不覺已超1萬步。(供稿:廣陵區市場監管局曲江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