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國移動進行網絡功能虛擬化研究較早,2010年就已在DSN項目以及C-RAN項目中與合作夥伴研究在虛擬化平臺上運行網元軟體的方案。2012年,中國移動作為發起人之一在ETSI成立NFV ISG。2014年, 中國移動作為共同發起方在Linux Foundation中成立OPNFV項目並擔任董事,並與合作夥伴共同牽頭在3GPP SA5成立虛擬網絡管理項目。據段曉東透露,中國移動在NFV技術研究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完成Nano Cell網關的NFV產品研發、在VoLTE網絡建設中啟動vIMS試點工作以及對EPC網絡進行虛擬化研究等。
NFV商用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NFV被運營商寄予厚望,但距離產業化、商用化仍有一定距離,面臨著技術與運營兩大方面的挑戰。
在技術方面,一是NFV虛擬化設備的可靠性還有待驗證。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所所長段曉東認為,電信設備需要高達99.999%的可靠性,但是虛擬化技術為NFV的高效率帶來了額外風險。二是NFV的安全性。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高功應表示, NFV軟體硬體分離的特點以及更好的開放性將帶來潛在的安全問題。三是標準化問題。在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資深專家趙慧玲看來,不同NFV層和模塊的接口以及協議涉及的標準化問題十分複雜,標準化工作任重道遠。
在運營方面,OPNFV董事會主席Prodip Sen認為,NFV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從可行性概念演進到真正商用,「如果運營商真正商用,將會給原有的運營模式帶來重大的影響」。對此,ETSI NFV ISG主席Steven Wright持同樣觀點。「首先,這對員工的技能水平是個挑戰,以往更側重硬體的測試與連通,更多強調硬體的穩定。進入NFV時代,員工需要增加軟體技能,運營商需要儲備更多的軟體開發人員。其次,運營商必須改革公司原有的運營流程和機制,才能適應開源組織合作這種模式。」
「以往,電信運營商主要是運bit,今後還必須算bit,真正地運算bit。」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判斷,未來,電信基礎服務將會成為網際網路服務,電信網絡的控制將從傳統的嵌入式系統變成雲計算的應用,「電信運營商將從CT走向IT,既是網絡公司,也是雲計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