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採薇》的文稿

2020-09-03 國際動畫藝術展IAE

關於《採薇》的文稿

黃洋 國際動畫藝術展 IAE


劇情簡介


2004年的畢業創作由三千多張木刻版畫而拍攝成的動畫短片《採薇》歷時兩年完成,是中國第一部木刻動畫片。《採薇》拓展了動畫語言的多樣性,獲得了當年諸多國內外獎項並被收藏於中國電影博物館。


導演簡介


趙曄,北京人,中國導演,新一代青年導演代表人物。200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在校期間趙曄拍攝了大量記錄片,故事短片和動畫短片,為其日後的導演工作奠定了基礎。


黃洋,1979出生於揭陽,中國,2011-2014,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作品參展《約會:來自中法的青年藝術》、2016 「雕刻塞萬提斯:理想主義與遊俠騎士」國際藝術家駐留創作展等。


《採薇》創作闡述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出於「以刀代筆」的實用目的開始推廣木刻藝術。然而在我看來,黑白木刻作為一種美學意象的視覺載體,或許也為魯迅的文學創作提供了不少靈感:無論是《野草》鮮明的表現主義色彩,還是《故事新編》裡各種詭異的藝術形象,都與凝重而陰鬱的木刻美學有關;哪怕像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餓死首陽山這類悲壯的古老傳說,都被魯迅演繹成離奇荒誕的黑色幽默小說——《採薇》。

為了將黑白木刻作為文學「視覺靈感」的功能還原出來,我決定把《採薇》的文學意象進行視覺化的、動態的改編。於是,我與動畫學院的朋友合作,創作了木刻動畫《採薇》。當時恰逢「非典」時期,兩人與世隔絕的創作狀態,加之對作品實驗性質難以判斷時出現的焦慮,使得伯夷叔齊所經歷的精神折磨仿佛也降臨到我們身上。另外,連續刻完三千多張木刻的特殊經驗,也使我不得不對大量堆疊的木刻原版發出疑問:除了形成動畫之外,這樣的「版畫裝置」所衍生出來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對這一問題的追問,促使我在後來的十年裡創作了許多挑戰版畫傳統概念的作品。

片名Title: Tsai-Wei (Cai Wei)採薇

導演Director: Huang Yang, Zhao Ye黃洋 趙曄

製片Producer: Huang Yang, Zhao Ye黃洋 趙曄

Country: China

Production year: 2003

Running time: 9 min. 25 sec.

關於《採薇》的文稿

黃 洋

《採薇》的靈感來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採薇》。


這個故事本身其實已經沒什麼好說的了。但是魯迅把它寫得很怪,很特異,它令我想到帕索裡尼的電影。帕索裡尼把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當成記錄片來拍,使其「還原」成平民生活,而在魯迅的《故事新編》中,類似的藝術特質也分外明顯。當然,我們在讀《故事新編》時,魯迅的想像力和幽默感仍然是挑動我們閱讀欲的主要因素,但同時總是感覺有種非常古怪的、離奇透頂的氣氛縈繞著,如同觀看帕索裡尼的《美狄亞》或《俄狄浦斯王》。所以我其實是對這種怪模怪樣的氣氛感興趣。帕索裡尼運用「實拍化」的伎倆來使神話傳說產生強烈的逼真感,但這種逼真感純粹是視聽方面的、感官的,而故事中卻用了過多的隱喻,包括故事的結構與敘事安排也是讓人如墜五裡霧中,於是,觀眾覺得你既然把古希臘拍成像原始部落般蠻荒而真實,又何必把故事弄得像迷一樣費解呢?因此整部電影顯得特別地實又特別地虛,——所謂「詩電影」就是這麼來的!


藝術家往往都是不可知論者。他們在業務上非常擅長裝神弄鬼,而且態度還特真誠。放肆地說,唯心論直接導致了藝術的發生。


對《採薇》來講,除了木板是實的,其他都是虛的。我們要的是一種不可知的氣氛。儘管動畫非常流暢,場景非常簡單直白,但它幾乎沒有「故事」。我們在嘗試一種做法:用大量的「敘事」堆砌起來的結果不一定就能產生出「故事」。要故事幹嘛?故事不就是抖包袱嗎?,若沒有充滿想像力的敘事來達到一種詩化的效果,故事所起的作用其實跟藝術沒什麼聯繫,它只能導致簡單蒼白的教化與娛樂。電影中單純的視聽效果本身就可以產生藝術感染力,——如同我們面對現實生活中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但風景是不存在「敘事」的,而電影卻必須運用敘事來組織視聽效果,以達到模仿生活的目的,給觀眾傳達「賞心悅目」的感覺。


那麼,《採薇》要交給觀眾的就是一種「怪力亂神」的氣氛。它的視聽效果形成一條敘事的線索,但是你看不出完整的故事,讓你順著藤卻摸不到瓜。因此很多人大呼「看不懂」,但同時又聲稱「很好看」;又有人一看片名是《採薇》,立即興致勃勃地坐下,口中還念念有詞,我記得他念的是「採薇採薇,薇亦柔止」之類的,——但是那人看了不到一分鐘就恨恨地棄席而去了,那人滿懷詩情而來,卻帶著餛飩(混沌)而歸!——這是在青島放映時出現的現象。甚至有一位電影界的老泰鬥也曾經指出:「你們的片子是好的,但是腳本仍需商榷,我勸你們還是改改吧!」但作品可不是麵人兒,不能捏來捏去的動不動就傷筋動骨,我這雙手可不就得刻廢了!又有人居然從裡面讀出了「生殖崇拜」的信息……!


然而沒人說它像MTV。它既不是故事片,又不是MTV;它的敘事性很強,但並沒有形成任何一種現成的結果。


奇怪的是,關於《採薇》敘事方面的探索,其實是著名版畫家李樺先生給了我啟發。


現實主義題材的木刻版畫創作傳統,對於現今的版畫藝術創作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如何對它重新審視,並挖掘它的現實意義,是《採薇》實踐的第二個方向。


「現實主義」一直以來只是作為藝術創作的題材來理解。但是,我卻願意在版畫創作的技術層面上來重新賦予它含義,並重新認識它。


李樺先生是公認的現實主義版畫家。在他早年的一份授課筆記中,談到「藝術的局限」問題。他說每種藝術門類都有其自身形式上的局限,比如文學代替不了繪畫,音樂也取代不了雕塑¼¼,但是,正是由於這種局限性,形成各種藝術的特點。他又談到,「我們要打破藝術的局限,達到更高境界,那就要利用『藝術聯想』的方法。關於如何運用「藝術的聯想」,李樺先生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

應用抽象的主題;

弦外之音;

襯託,對比;

表現事物的發展。


其中,「表現事物的發展」,正是現實主義版畫運用的主要方法。也就是說,大部分現實主義題材的版畫作品都有對「情節」的運用。


在《採薇》中,「情節」已經不單是一個繪畫中的概念。它是文學的,又是影視的。現代藝術發展到今天,對於藝術形式的要求已經變得模糊不清,藝術家完全有條件利用一切藝術手段來打破各種藝術局限,去完善一件作品。


《採薇》的「情節」在文學方面表現於寫作技巧中的「敘事」。「敘事」一詞,經我考證,在古漢語中常稱作「序事」,它包含了空間、時間兩個概念。


《採薇》空間上的「序事」表現在幾千張木刻的排列次序上。通過它們有秩序的排列,又可以形成時間上的「敘事」,也就是說,形成動畫。因此,《採薇》的「情節」又落實到影視領域當中去。


但是,動畫中的「情節」卻體現不了版畫方面的「序事」,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有連貫的動作;而版畫方面的「序事」在視覺上也體現不出情節性,它變成一些不斷重複的、抽象的畫面,如同一塊塊圖案化的花布,觀眾察覺不出其中隱藏著實實在在的「情節」。


對「情節」、「敘事」的互相隱藏,在這件作品的兩種形式結構中體現為雙方的相互消解。因此,當我試著去打破「藝術的局限」時,得到了完全出乎意料的結果:版畫形式的《採薇》與動畫《採薇》看起來互不相干。動畫與版畫在技術上可以互通,但它們互通的結果卻又各自形成了「藝術的局限」,然而「局限」事實上已經被「打破」,形成《採薇》版畫與動畫兩個版本。¾¾「藝術的聯想」已經被實在化,被具體化。但觀眾在觀看這件品時,還可以產生其它的「聯想」,¾¾無論從版畫方面或從動畫方面。而這些「聯想」,只存在於觀眾腦海中,也許算不上是「藝術」的,但這已經不是作者力所能及的事了。


《採薇》木刻的製作,純粹是一個「操勞」的過程。


偉大的藝術家杜尚說過一句話:「無論在世俗的、軍事的或是藝術的生活裡,我們都是工匠。」當我在批量「生產」這些木刻時,確實體驗到一種工匠式的操勞,我把版畫的創作過程「降格」為不折不扣的手工勞動,當中絲毫沒有任何「創作激情」,如同古代的一名刻工,¾¾在古代,所謂「版畫家」恐怕就是一名刻工、印刷工。有人動不動就把一件事情甚至一個動作的簡單重複看得無比神聖,並頗有深意地稱之為「禪意」,好像有了「禪意」以後就可以跟藝術掛上鉤了似的!當然,「禪意」的前提必須是該事件(動作)的無功利性、無實用價值性。因為我們知道,所謂「禪」實際上是一種人的內心自省的方法,它只和當事人有關,是非常隱秘的私人行為。但是當某些藝術家在實施「禪意」時,他拍了照片,錄了DV,接著拿去發表,然後就是這個展那個展滿世界到處跑,讓世人都來關心他的那點「禪意」!我之所以在此鞭撻「禪意」,是免得讓人以為《採薇》木刻的製作是作者在玩「禪意」——沒有,作者就是在「趕活兒」而已。


趕活兒其實還是最輕鬆的事,因為不用動腦子。我曾經由於在刻制《採薇》時聽了過多的周杰倫而產生了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只要趙曄一放《回到從前》,我立刻肚子疼!「非典」時期悶得慌,不過正好可以追看《走向共和》,同時細品板藍根,大讚袁世凱,評賞李鴻章,數落瞿鴻禨……


新興木刻已經與傳統水印木版一起,成為中國版畫的傳統血脈,是一筆可貴的文化財富。對於傳統的研究,可以是技術上的,也可以是觀念上的,這要結合研究者的興趣點及版畫發展的需要來進行。創作木刻走到今天,需要改變的不是木刻而是木刻家,不是技法而是觀念。既然新興木刻由一位大文豪一手扶持並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便不能停留在豐收後的喜悅中對收穫物如數家珍,這樣只能坐視果實的一步步腐爛而不知所措。如果總是局限在木刻這門藝術的工具論角度來進行研究,會越來越變成一種懷舊式的一廂情願的附會,變得越來越牽強。那麼,我們是否贊成這樣一種觀點:版畫家的改變必須直接回歸魯迅精神,重新獲得一種作家立場,——而不管他的創作方式是否仍然是「木刻」的?


現代藝術傳媒已經高度發達,這給藝術家的創作手段帶來巨大的選擇空間,各種藝術門類的「跨行業」交流成為可能;而它們相互碰撞時產生的「化學反應」不僅是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更可視為對特定藝術門類自身的完善與發展,一種自我拓展的結果。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家可以進行自由的「寫作」。他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去選擇寫作的工具,或是專門針對不同工具的可兼容性進行研究實驗,從中尋找「做」的樂趣。——根據杜尚的考證,「藝術」一詞來自梵語,意思是「做」。


我很敬畏杜尚那種「做」的堅決、徹底的精神。他的《大玻璃》一「做」就是八年。《採薇》前後只花了近兩年的時間,但我們已經充分體驗到成就一件作品時的真誠與耐心,以及從事藝術創作所必需的務實精神。




「金荷獎」正在火熱徵集


【「金荷獎」動畫大賽由戴爾小企業品牌全程贊助支持,並提供最新XPS 15作為獎品,參賽章程請登錄大動畫網站了解與報名參與。】



【閱讀原文連結,了解戴爾XPS 15】


閱讀原文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詩經百草:採薇採薇,那薇草原來是野豌豆呀
    採一束薇草,採一春柔綠,採無限田園家思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詩經《採薇》節錄
  •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詩經》裡的薇是什麼?難道是「紫薇」?
    《採薇》中說「採薇採薇,薇亦作止」,《草蟲》中也有「言採其薇」的描述,那麼「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呢?「薇」不是紫薇從字面上理解,有些人會簡單地將「薇」等同於紫薇,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可見《詩經》中的「採薇」活動並非採「紫薇」樹。「薇」與野豌豆早在古代,許慎就在《說文》中對「薇」進行了解釋。《說文》寫到:「薇似藿(豆類植物),乃菜之微者也。」《食物本草》一書則將其列為「柔滑類菜部」。由此可見,「薇」大概是古代的一種較為常見的菜蔬。
  • 採薇種植:8年城市農夫,2020年5月的採薇菜園碩果纍纍瓜果滿枝頭
    8年城市農夫,2020年5月的採薇菜園西紅柿、葡萄、小茴香和石榴花2012年,採薇在河南洛陽入手了一套二手房。當時,在相同的價位下,採薇面臨一套普通3室和2室但加閣樓和平臺的選擇。我略有猶豫後選擇了後者。
  • 當前時期關於新發展格局的解讀丨文稿
    本期報告的題目是「當前時期關於新發展格局的解讀」。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提出的新發展策略。一、新發展格局的提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正式提出要「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在一個秋天的傍晚,百無聊賴的王績來到了東皋。他想躲開人群,一個人在這裡,靜靜地欣賞自然的美麗,品味心中的孤獨。但是在東皋,王績的內心並沒有變得寧靜,他來回地徘徊,有一點迷茫,有一點惆悵。他的心情,就像曹操《短歌行》中的那隻烏鴉:「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獨自信步了一會兒,王績已不似剛才那般焦躁。
  • 「長歌懷採薇」,一個初唐詩人對玄武門之變無力的諷刺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這是一首格式工整的五言律詩,算得上唐詩中第一首標準的五律。 夜幕將臨時,詩人在東皋山上徘徊著,看著牧人驅趕牲口回家,獵人帶著飛禽歸來,竟沒有一個相識之人,孤獨地唱著《採薇》之歌,懷念古代的高士。
  • 一曲《採薇》美翻校園,中華美齡峰會在杭舉行
    近日,這首來自《詩經·採薇》的歌曲,在浙江財經大學文華校區學博樓頂樓響起,頓時萬籟俱寂,唯聞清風悅耳,第六屆中華美齡峰會的旗袍演出漸入佳境。考慮到疫情的影響,主辦方今年僅邀請了省內8個城市的旗袍愛好者參加,但仍代表了國內旗袍秀領域的最高水準。
  • 學習國家部委筆桿子的文稿起草「八步法」
    文稿起草工作不是單純地動筆碼字,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機關幹部多方面能力的協調。一篇好文稿的起草有沒有技巧呢?  今天,與大家分享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國華的文稿起草「八步法」,相信學會了這八個階段的功夫,就不難寫出一篇好文稿。
  • PPT文稿怎麼壓縮?就是這麼簡單!
    有時候,我們會遇見PPT演示文稿很大的情況,導致沒辦法上傳。所以這時,我們就需要壓縮PPT文件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如何壓縮PPT文件的詳細操作!因為我們需要壓縮PPT演示文稿,所以選擇PPT壓縮功能。第二步將需要壓縮的PPT文件添加進軟體。方法一,點擊添加文件,從彈出框中選擇自己需要壓縮的PPT文件,將文件從軟體中打開。方法二,選中需要壓縮的PPT文件,將文件拖拽到軟體中間。
  • 世界人工智慧圍棋大賽8強戰罷 採薇星陣順利晉級
    預賽排位靠前的採薇、星陣和天狗紛紛兵不血刃2:0擊敗對手挺進四強。著名比利時開源程序LeelaZero在遭遇意外超時負後驚險連下兩城,也順利晉級。決賽階段理論上最多會下15輪。賽前經各隊一致通過,用時調整為每方30分30秒5次。最受關注的當屬四屆世界冠軍星陣執白迎戰韓國老牌勁旅石子旋風。
  • 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電報文稿折射出的思想內涵
    分析中共中央進駐香山期間毛澤東同志起草的電報文稿(簡稱「電報文稿」),可發現其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和重要啟示。電報文稿的落款反映了工作重心和側重點的不同這時期的電報文稿對象廣泛,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抬頭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稱謂之上,折射出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領袖、中國人民解放軍統帥廣泛的工作聯繫和社會聯繫。
  • 歐陽修行書詩文稿(高清大圖)
    歐陽修行書詩文稿卷,縱30.5釐米,橫66.2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周必大書法題跋歐陽修詩文稿
  • 怎樣放映演示文稿?這兩種方式輕鬆切換!
    放映演示文稿同樣需要方法與技巧,如採用哪種方式進入放映模式,怎樣設置放映類型,能不能放映指定的幻燈片,如何控制放映進程等。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放映演示文稿的方法。 在PPT中進入放映模式可以選擇從頭放映或從當前幻燈片放映兩種方式。
  • 地道美式英語工作郵件的翻譯文稿
    一、於2009年3月,通過了中國翻譯行業排名No.1的傳神翻譯公司專業法律類文稿測試。二、於2018年11月,通過了中國最大人工翻譯平臺No.1語翼網純文學類文稿測試。三、於2019年7月,以滿分的驕人成績通過現世界翻譯行業排名No.1的美國創博(transperfect)跨國翻譯公司臨床醫學類文稿測試。
  • 顏真卿泣血寫下的《祭侄文稿》 到底有多珍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5日電(任思雨) 1月16日,日本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顏真卿傳世名品《祭侄文稿》也將展出,引發了熱議。  兩岸網友都非常擔心,《祭侄文稿》作為極其珍貴的文物,長途跋涉展出可能會導致難以彌補的損壞。
  • 【翰墨流芳】顏真卿「三稿」之《祭伯父文稿》
    顏真卿《祭伯父文稿》又稱《告伯父文稿》,全稱《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書於乾元元年(758年) ,行草書,文稿一篇。凡36行,計410字,現藏上海博物館。此稿與《祭侄稿》、《爭座位帖》世稱「三稿」。《祭伯父文稿》公元758年作,是年之前,因其侄顏季明橫遭殺戮,且歸葬時已失身軀,僅存頭顱。
  • 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文稿43篇出英文版啦!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翻譯的《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習近平關於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中文版,已於2020年10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收入習近平同志有關重要文稿43篇。為便於國外讀者閱讀和理解,英文版增加了注釋和索引。
  • 美國頭髮基金會招商方案中英翻譯文稿
    一、於2009年3月,通過了中國翻譯行業排名No.1的傳神翻譯公司專業法律類文稿測試。二、於2018年11月,通過了中國最大人工翻譯平臺No.1語翼網純文學類文稿測試。三、於2019年7月,以滿分的驕人成績通過現世界翻譯行業排名No.1的美國創博(transperfect)跨國翻譯公司臨床醫學類文稿測試。四、於2019年8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亞太地區翻譯行業排名No.1的澳大利亞Appen翻譯公司純文學類文稿測試。
  • 蘋果iWork套件iOS版10.0發布 Pages 文稿更新內容一覽
    IT之家了解到,iWork套件iOS版10.0還可將 Pages 文稿、Keynote 演示文稿、Numbers 電子表格添加到共享的 iCloud 雲盤文件夾自動開始協作,要求 iPadOS 13.4 或 iOS 13.4。
  • Google文件、試算表、演示文稿支持直接編輯Office文件
    隨著iOS版本最新加入,現在無論使用iPhone、Android手機或筆記本等設備,都能直接使用Google的文件、試算表以及演示文稿直接編輯微軟的Office文件、為文件加上註解,並與他人即時線上協作,不用轉為過去所用的Quickoffice模式,系統自動會以Office格式存儲變更後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