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鳥蟲篆?
鳥蟲篆,篆體之一,又稱「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鳥蟲篆是中國的古文字藝術,起源於商周時期,是由圖騰文、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的一種特殊文字藝術。是與甲骨文同時代的一種文字,甲骨文是用來記述歷史事件的,使用面廣,大家比較了解。鳥蟲篆與甲骨文不同,這種文字當時是王朝皇族專用的文字,普通人不能用是一種書法藝術,特別美麗。
它從商代開始,是秦代八種官方使用文字,漢代六種官方使用文字之一。屬於金文裡的一種特殊美術字體,鳥書與蟲書都是以 篆書為基礎演變而成的一種美術字體。其是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吳、越、楚、蔡、宋等南方諸國的一種特殊文字。鳥蟲篆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辨識頗難。
鳥蟲篆是盛行於春秋戰國,都應用在什麼地方?
根據出土文物和史料記載,鳥蟲篆廣泛應用於青銅器上,是青銅文明的象徵。鳥蟲篆的應用範圍大體有六類:書寫符節、書寫幡信、國王衛隊用的儀仗、國王用的禮器上、生活用具上、宮殿用的建築構件上。如越王勾踐劍銘、越王州勾劍銘。多見於兵器,少數見於容器、 璽印,至漢代禮器、漢印,乃至唐代碑額上仍可見。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出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王墓
年代:春秋晚期
鳥蟲篆是什麼時候消失?
魏晉以後,篆書不在使用,留在宮廷中使用,一直到清朝鹹豐皇帝。隨著清政府的敗落,清宮廷也不再使用,幾近消失了,大家知道的不多。它從原始的符號刻劃中生根,從商鼎周彝的圖騰中走出,從夏商的甲骨中脫變,演繹為青銅時代的輝煌,秦漢時期的時尚,經過唐宋元明清的淬化,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標識之一。
鳥蟲篆是皇族的專用,歷代皇帝對其頗為喜愛
鳥蟲篆起源於商代。古代帝王對鳥蟲篆寵愛有加。從商王王亥到春秋十二國諸侯。按照歷史朝代排列,歷代都有喜歡鳥蟲篆的皇帝。從秦始皇開始,到清鹹豐帝止,形成了帝王的傳承連結。(秦始皇→漢靈帝漢獻帝→曹操、曹丕、曹睿→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齊高帝→宋太祖、宋徽宗→元文帝→明嘉靖、萬曆、崇禎→清鹹豐)
秦始皇非常喜愛鳥蟲篆,就連他的傳國玉璽都刻的鳥蟲篆。秦始皇掃平六國,先滅了六國文字,燒了六國古書,卻偏偏保留了盛行的鳥蟲篆。《說文解字敘》記載:秦代有八種官方使用文字,鳥蟲篆是其中之一。政府行文用小篆,民間記事是草隸,而璽章、旗幟用鳥蟲篆,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鳥蟲篆書寫,由玉工孫壽刻了《傳國玉璽》,據記載,傳國玉璽是在宋代的陝西發現,當時有一個農民,他在刨地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秦始皇的官印,上面寫了八個字,就是鳥蟲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當時發現寶貝都要交上去,後來就交到了皇宮,被宋徽宗所得。
簡 介
著名篆刻家崔志強先生蒞臨牧心印社
每個中國人,都渴望有一個蘇東坡陪著自己
「藝術即生活」|鏡堂宋明二十四節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