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魂永作鳥蟲遊——書法家謝雲先生行狀

2021-01-08 人民網

謝雲

鳥飛蟲遊,枝蔓縱橫,墨氣在橫折撇捺中,氤氳紙上,精魂畢現,一如刀耕火種的先民,再也抑制不住心底的歡樂與憂傷,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次展讀謝雲先生的書法作品,總不免思接千載,神遊八荒。

「中華民族的文字是驚才絕豔的發明,也是全世界內蘊最豐富的文字,在人類文明的金字塔頂端熠熠閃光。」在謝雲先生看來,行楷草隸,每一種字體各得其妙,他都孜孜矻矻用心揣摩,尤為著力於鳥蟲篆,並於爬羅剔抉、刮垢磨光中,逐漸領悟到書海中的自然妙道與無窮樂趣。

屈指流光,八十餘載習字生涯倏然而過,回顧過往,謝雲先生如是說:「此生願為丹青客,書魂永作鳥蟲遊。」

丹青不知老將至

「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這首杜甫寫給曹霸將軍的《丹青引》,謝雲先生自幼喜愛,也以之自勉。

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詩書載道的先賢前哲,如不竭的靈感源泉,澆灌於一個六歲孩童的心田。丹青翰墨,從垂髫走到黃髮,就這樣紮根萌芽,逐漸枝繁葉茂,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謝雲先生幼遵家教習字習詩,六歲從父開始臨習,始學顏、柳,繼學篆、隸,1980年後廣涉漢魏晉碑及印章鳥蟲篆等異體字,融篆、隸、行、草於一格。書法象形雋美,拙辣兼施,草篆尤多變化,以金文、鳥蟲篆獨具風神。劉海粟大師評謝雲書法:「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觀。」

跌宕起伏的傳奇經歷,非但沒有消磨謝雲的激情,反而讓他更加自我砥礪、黽勉奮進。「20歲參加革命,25歲調往北京,30歲下放廣西,60歲重返京城……」說起往事,謝雲先生透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從容淡定。

謝雲,1929年10月出生,原名謝盛培,號裳翁,蒼南縣龍港鎮三大廟村人。著名編輯出版家、書法家、詩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謝雲中學讀書時參加革命學生運動,1948年中學畢業後參加浙南遊擊縱隊,195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無論任職廣西壯族自治區宣傳部副部長、新聞出版局局長,還是廣西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都是他歷練人生的平臺,提高藝術修養的必經之階。

「心正、筆正、身正」……這是父親教他兒時習字時的要訣,如今依然是他的座右銘。今年孟春時節,北京方莊芳群園,梧桐花開滿院落,淡淡的清香四溢。端坐在書桌前的謝雲先生,手握柔翰,凝神靜思,似乎聽到了歷史曠野深處的吶喊,又或者感悟到了心底湧動的雷霆。

他抬腕、落筆,走龍蛇,依宮商,如鳥翔集,如蟲躍然……很快,鳥蟲篆書的「觀道」兩個字,墨意淋漓於紙上,恍若一位智者在世間萬物中,感悟道法自然的幽微。

那是一段雖艱難卻精進的歲月。下放廣西後,謝雲在廣西廣播電臺圖書室管理資料,在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生活,於謝雲卻是無處不在的學習良機:翻閱有關書籍,偷偷臨寫篆字、秦漢印等;到農場勞動改造,一手牽牛繩,一手拿書本,「牛吃著草,他啃著書」;胃部大出血做切除手術,他感覺自己「死」了好幾回,學書之心因之更盛,住院治療之餘,他想辦法找到書體彙編,得空就看,有力氣就描……

「廣西本來是我『落難』的地方,卻給了我更深的歷練與滋養,人生的成長與成就,也在這裡頓悟、得到。」謝雲說。

謝雲先生在詩集《筆潮》第1章寫到:曲折得使人生充滿震顫/曲折得仍是失望相憐/果真是曲折而有致嗎?/為什麼求逆鋒用筆韻味……謝雲認為不逆鋒用筆節奏就沒有,線條就不好看,韻味就沒有。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正是因為遭遇逆境,讓謝雲在顛沛流離中不忘本心,依然做著鳥飛蟲遊的夢。

春秋代序,九涴滋蘭。謝雲先生已登耄耋之年,心心念念的是將鳥蟲篆發揚光大。他生怕這一承載先民歡樂悲傷的文字,會在時光中湮沒消亡,他四處奔走呼籲,保護鳥蟲篆這一古老而年輕的字體,讓傳承更有序、薪火永不滅。

謝雲先生說,「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書法於我,是透到骨子裡的熱愛,我會一直學習鑽研下去,如一名小學生,永遠遨遊在書法的國度,不知老之將至,不懼風雨載途。」

鳥驚蟲夢拓新境

腹有詩書氣自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寧靜致遠的情思,洗心滌神,陶冶性靈,讓九十高齡的謝雲先生,清癯中透著睿智,謙和裡透著淡泊。

「我想用手中的筆,用鳥驚蟲夢,寫出這個世界上綿延最深的情感,勾勒出最達觀的人生,找到先民回家的的路,不問風雨陰晴,只問心之所向。」謝雲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10年時間,在他的主持下,廣西出版業從一家出版社發展成美術、科技、教育等專業社齊全的宏大戰略格局。1991年,中國書協換屆,謝雲作為廣西代表,當選常務理事、秘書長,之後又受任中國書協黨組副書記,主持黨組工作。回到北京,他仍關心著出版事業,提出保存民族傳統線裝印刷爝火,創建線裝書局。兩年後,新中國第一家線裝書出版社成立,謝雲擔任首任社長。

功不唐捐,謝雲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弘揚中華文明的星火。他常說,「鳥蟲篆,是我用力最多的書體。」方寸之地線條的溫婉和氣息的高古,恍若刀耕火種、秋收冬藏的一幕幕場景,先民的歡樂憂傷,也於斯時,隨著時光的流逝,緩緩浸潤到了先生的筆端,文脈之光也因之重現。

早在廣西時,他便被著名篆刻家、浙江同鄉方介堪的《鳥蟲篆印譜》深深吸引。在普通人看來,這種春秋戰國時盛行於南方諸國的特殊文字,字形結構蜿蜒曲折、變幻莫測、辨識困難。但方介堪在篆刻中將其「抹去濃妝,脫下華服」,讓謝雲先生「仿佛穿越時光,看到了先民們狩獵、祭祀、農耕、舞蹈時的場景。」

線在流動、形在舞動、墨在湧動、心在感動……對謝雲先生而言,每一次創作鳥蟲篆的過程,都是一場靈魂的洗禮,都是熾熱情感的奔流。

立己立人,德藝雙馨;達觀萬物,內心豐盈。「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中短短十二個字,也是謝雲先生一生行藏的真實寫照。

數十年來,為了鳥驚蟲夢,他不斷「探求拓展古文字之視覺形象變化的夢」,系統研究了漢隸、魏碑、篆書,藝術創新之路由此開啟,並以石鼓文、鐘鼎文神韻入草篆,以近半個世紀的探索,賦予鳥蟲篆新的藝術生命:搖曳不失優雅,清新不失質樸,浪漫不失天真,古老的文字形式,在餘韻悠長的現代風致中復活、創新,步入天人合一的無我之境。

「真書家將個性和自身在天壤間獨有感受,同時付之毫端,脫形形在,重義不限訓詁。唯有人天合一、主客同體,陶然會心一筆,方能混數千載於瞬息,給欣賞者無窮遐思妙悟。」謝雲先生告訴記者,文字要華且實,睹之有質感,思之有意境,品之有滋味。

甲骨文「花」:有株,有根,有花,灑下串串青春;篆書異文「飛」:鳥兒飛走了,奪不回來;銘周文「星」:讓生命的光點留下來,趁著這恬靜夜晚……這是謝雲先生創作書法的感受,更是鳥蟲篆得以發揚光大的先聲。

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沉潛磨練,沒有行草楷隸的孜孜精研,又怎會有鳥蟲篆的高標獨樹、異彩綻放?

謝雲先生曾寫過一幅題為《舟》的鳥蟲篆作品,是回鄉探親時為一位老朋友寫的,似書似畫,像上古的獨木舟。「這些作品是內心情感的流露,一瞬即逝,很難捕捉,也不可重複。我參與現代派創作,但又保持距離,書法與傳統,現代與復古,最佳的狀態就是『若即若離』。」謝雲先生說。

在今年春天的一次談話中,謝雲先生多次提到,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更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精神象徵,是世界上最獨特最美好的一種藝術,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氣質在文化藝術上的一種極為鮮明的體現。

鳥蟲篆是線條的詩,無聲的詩。在鳥蟲篆書法創作中,謝雲先生致力於追求詩的境界,追求詩的激情與線條激情的融合。

「藝術美最終是表達精神的一種極致。」由是,謝雲先生才會更為重視漢字意象的精神表達,才會以紛披的筆墨語言歌詠「梅老詩骨壽」,才會「以周秦意象,寫現代精神」……

觀道且做逍遙遊

記者問謝雲先生:何為書道?他答:漢字書法在世界文化森林中是最有個性的參天大樹,也是世界上最獨創,最美最有文化內涵的文字。唯有有動於心,寄情於書,遊心太玄,天人合一,是為書道,方成大家。

謝雲先生常說,先文而後墨,就是先文章而後書法,先讀書而後寫字,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感受,體悟理解,有了深厚的感情,然後便能尋找到抒發這種感受,體悟理解感情的最好渠道—書法。

道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就藝術層面而言,在謝雲看來,墨分五色,比如濃與淡的變化與溼的對比,點與線的組合,以及疏密,動靜,肥瘦的變化,追求氣韻生動,有強烈節奏感。「無論是詩還是書或者畫,最終都是殊途同歸,回到精神,達到天人合一的極致,這就是所謂的眾妙之門。」

謝雲寫過一首詩:「書道真髓在空靈,空靈來自悟道深。書藝工夫在書外,付託幽微筆墨情。」空靈玄寂,筆墨深沉,幽微之處閃耀的,恰恰是不滅的書藝星光。

「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誘惑/射入我的祖先造字的音符裡/嫋嫋餘音叩問/歲月綿長。」謝雲先生以特有的骨法用筆連綿揮灑,一氣呵成,看似單調的油墨,煥發出輝麗的繽紛光彩,這是他對古文字在審美方面探求的夢。

謝雲先生自上世紀50年代末期就開始寫鳥蟲了,雖然從顏柳寫起,但字形上越古越奇越引起他的興趣,異體字和古怪的用筆讓人難忘,看到鳥蟲篆便引起他內心的的流連……

倉頡造字也是鳥蟲意象的重構,古人書寫鳥蟲篆也很少,這種字體多出現在兵器裡,至今依然閃爍寒光的越王勾踐劍上,鳥蟲飛動,攝人心魄。

「最有名的鳥蟲篆是秦朝玉璽的8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鳥蟲篆大多作為裝飾使用,是非常輝煌的裝飾,但用到生活裡也很有趣味,我的書寫把他簡化了,鳥蟲作為一種重要的元素,也出現在我的一些楷書行書裡。」謝雲先生說。

無窮妙道,存乎一心。謝雲先生用上古的鳥蟲篆,寫唐代的《春江花月夜》,寫紅樓夢裡的《葬花詩》,看似相差久遠的年代,卻絲毫沒有錯位感,與原詩的意境也極為交融。這是因為,意境就是自己的情感,用任何形式表達都無可厚非,寫古老的內容合適,寫現代的也可以,用謝雲先生的話說「這就叫鳥驚詩夢成一家」。

詩書畫兼擅的謝雲先生,在自己的長詩《筆潮吟》中,描述了書法與詩歌在他生命中的聯繫,他甚至認為,離開文學,離開詩歌,就不成其書法:「詩的理想,美的氣息,寸管裡煙霞無盡」。

「遊於藝」也只是形式,最終要回歸到「至於道」。知識與藝術的目的,正在於探尋宇宙、人生的真相,探求生而為人的至道。

近代學者陳衡恪曾提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方為大家」。對藝術家來說,藝術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人格、胸襟、視野、情懷的體現。謝雲先生不止四者兼備,他認為自己在本質上是一位詩人。

他在《謝雲詩集》中寫道:「畫是我詩之餘,書(書法)之餘,記錄人生的又一種藝術形式,表達的是對人生、對生活的的理解,不拘筆墨,隨性而揮,重在寄託情懷。冥冥之中,追求某種生命之美,是生命人生的觀照。」

旨哉斯言。詩,是人類心靈深處最熾烈的情感表達。書畫藝術,同樣是生命的外化。寫詩、寫文章,當詩人、當作家,是他的理想。他喜歡舊體詩和新詩的結合,喜歡半文半白的詩風。舊體詩的凝練和意蘊深長,新詩的跳躍性和散文化,在他的詩作中均有所呈現。

這種上承古風、下應今韻的美學向度,也在他的書法創作中展露無遺。或許是緣於書畫同源,藝術無界,謝雲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上與年歲相差近一甲子的年輕詩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王其團成為忘年之交。王其團這樣回憶與謝老的一次會面:記得2012年的冬天,再次見到剛剛搬到新家的謝老,他依舊春風滿面,神採奕奕。他拉住我的手,將我牽進屋,並開心地問道:「你看看這個新家怎麼樣?」我舉目環顧,目光所及之處,全是作品,牆上掛的、地上鋪的、書桌上放的,幾乎沒有落空的地方,其中有書法、有國畫,更讓我驚訝的是,竟然還有油畫。這讓我在一剎那間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一時間我竟忘了回答。

「誰曾想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竟然有如此充沛的精力,不知疲倦地釋放著內心的情感。那爛漫的桃花、山園小梅、生命的希望、夢中老蝶……是書非書,是畫非畫,鳥鳴蟲合,流雲散霧,這不分明就是書道嗎?我貪婪地享受著藝術之饕餮大餐,完全聽不見謝老在對我介紹什麼……」王其團說。

蒲松齡想到知己王漁洋,曾如是感嘆:「此生所恨無知己,縱不成名未足哀。」風骨卓犖的謝雲先生至情至性,不僅書海遊弋,名動天下,而且所交無長幼,所知無遠近,不同的人在謝雲先生身上,讀到了同樣的風骨與力度,感受到了人格魅力的光輝。謝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一生不為人師,遇到王其團是件幸事,收他為我的學生,也算了卻一個心願,亦師,亦友,人生樂事」。

桑梓情深,何必太上忘情?村西頭的謝氏宗祠,是謝雲兒時讀書的地方;家門口不遠處的鯨頭山筆架峰,以蒼翠欲滴迎接他凝眸遠眺的目光……這一切,都永遠藏在心底,留在夢裡,沉潛在深情款款的思念中。

數年前,祠堂重新修建,村人讓他寫一幅對聯刻於大門石柱上,謝雲揮毫題句:「門對筆山英靈聚,堂傳寶樹世澤長。」就如謝雲先生用鳥蟲篆寫的「遇」字,靈動飄逸,風華宛轉,而前世命定的緣分,融入一段墨香,揉進再也不能釋懷的詩酒田園。

在謝雲看來,詩書畫無它,不過是記錄人生的藝術形式,或者說是對生命的另一種體悟。那些對人生的理解,對故友或者故鄉的回憶,又或是返璞歸真的漫塗,早已散為虹影流霞,秉自然之道,逍遙遊於四海八荒,再也飛不出藝術的蒼穹。

謝雲書法作品《陋室銘》  圖片來源:雅昌藝術網

(責編:杜佳妮、丁濤)

相關焦點

  • 91歲書協大佬寫「鳥書」,是傳承經典,還是侮辱書法?
    「鳥書」的作者,並非書壇的無名之輩,而是九十一歲的書寫大佬謝雲老先生,年逾九旬的謝雲不僅是書協的老前輩,還是書法圈公認的老前輩,儘管早已半退半隱多年,但年輕時就曾主持過書協工作的謝雲,至今仍然是書協特聘的資深老顧問。
  • 鳥蟲書的藝術魅力
    天圓》也說:「鱗蟲之精者曰龍。」所謂鱗蟲就是只有鱗的魚類。文中還說:"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風,介蟲之精者曰龜……倮(luo)蟲之精者曰人。"蟲的含義竟擴大到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動物。因此可以說, 以鳥、蟲、魚為修飾圖案的美術字體統稱為"蟲書",是符合當時語言的實際情形的。後來,蟲字的含義開始回復到其本義,用作昆蟲昆蟲的總稱。
  • 一部不得不說的《大唐書魂顏真卿》,唐國強主演,被禁播著實可惜
    2009年,唐國強拍攝了一部歷史片《大唐書魂顏真卿》。該片主要講述了顏真卿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才華出眾,年少即進士及第。然而因有「治學勿仕」血的家訓,所以未赴唐玄宗的曲江御宴,沒有進入仕途。後來,又因親睹了官場的混亂、平民的疾苦,逐漸認識到「世上多一個清官就少一個貪官」。
  • 千年神秘的文字——鳥蟲篆
    鳥蟲篆,篆體之一,又稱「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鳥蟲篆是中國的古文字藝術,起源於商周時期,是由圖騰文、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的一種特殊文字藝術。是與甲骨文同時代的一種文字,甲骨文是用來記述歷史事件的,使用面廣,大家比較了解。鳥蟲篆與甲骨文不同,這種文字當時是王朝皇族專用的文字,普通人不能用是一種書法藝術,特別美麗。
  • 著名書畫家董正義先生再次開山門 喜收青年書畫家高飛、梁豔為徒
    應邀出席「高飛、梁豔拜師儀式」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徐州市政協原副主席、著名學者、江蘇省師範大學教授吳報強先生,原總參工程兵指揮學院領導任訓平先生、李紅信先生、董正才先生,中國名家書畫院常務副院長、著名山水畫家、李友好先生,全國著名武術家、公安系統全國武術冠軍、徐州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公安系統徐州地區武術總教練、任建設先生,著名畫家、書法家何志先生,徐州市藝術學校教務處處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 民國文壇軼事:顧頡剛認為大禹是條蟲,魯迅發文諷刺「鳥頭先生」
    上世紀20年代,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疑古辨偽」思潮興起,古史辨派的代表人物顧頡剛認為禹是「蜥蜴之類」的蟲,引起了學術界的轟動,但這一說法後來遭到魯迅發文諷刺。顧頡剛於1923年發表《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在文中說:「至於禹從何來?禹與桀何以發生關係?我以為都是從九鼎上來的。禹,《說文》雲,「蟲也,從禸[róu],象形」。禸,《說文》雲,「獸足蹂地也」。以蟲而有足蹂地,大約是蜥蜴之類。
  • 中國書法家協會大事記!(1981—2020)
    1981年5月5日上午,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書法家代表、來賓等400餘人齊集人民大會堂。中宣部副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揚作重要講話:「書法作為民族藝術,我們應該重視它,因為這是近10億人口的文化,書法已成為民族的一種愛好、一種傳統,我們沒有理由把這種傳統、這種愛好毀滅掉,我們應該發展它、提高它,使它成為一門帶有獨立特點的藝術而立於世界藝術之林。」他的講話得到與會人員的熱烈歡迎。
  • 江門這兩條遊逕入選省級名單!走起→
    「海永無波公園——靈湖古寺——菩提古樹公園」入選粵西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遊徑2.「新會學宮——梁啓超故居——小鳥天堂」入選嶺南名人故裡歷史文化遊徑。2009年4月旅港鄉親伍堅石先生樂捐巨資,修復靈湖古寺大雄寶殿。靈湖古寺建造工藝獨特,傳統古建築,裝飾精美,是僑鄉佛寺第一家旅遊勝地,矗立在廣海古鎮,具有千年歷史文化文物,是臺山市唯一鎮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手塚治虫先生頂峰時期的作品《火鳥》到底是怎樣的作品?
    《火鳥》中文版2004年,NHK臺利用最新數碼技術重新打造的新版《火之鳥》作為手塚治虫先生頂峰時期的作品。本片的故事構成稱早已超越了國界、時間和生死。「火鳥是傳說中的不死鳥,它可以穿越時空,不死不滅,阿拉伯人叫它費利克斯,中國人則稱它們為鳳凰,火鳥不會死亡,它們會在火中重生……」。在漫畫中手塚治虫先生以火鳥作為線索,探討生命的秘密講述生命的故事。
  • 青槐濃墨春秋凝 潛龍伏海射虹霓 ——書法家李鐸先生訪談
    中國軍事博物館李鐸先生的辦公室,一種莊嚴肅穆、威儀和古雅相溶的濃鬱的書香氣氛充滿高闊的空間。「仕龍書屋」的橫匾下,是一列宣紙裝裱的近似竹木風格的古詩詞書法的屏風,牆壁上掛滿了李鐸先生與國家領導人的合影及在南北各地的大幅照片。在我們還未與李鐸先生交流之前,整個空間一種大氣凜然、江山萬裡一筆收的豪邁書香已讓我們傾心。
  • 書法家楊永法將向五臺山佛教寺院捐贈《楊永法楷書無量壽經》手稿
    日前,從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宣傳部獲悉,書法名家楊永法團隊將於8月18、19日赴山西五臺山佛教寺院捐贈《楊永法楷書無量壽經》手稿。楊永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政協書畫院特聘畫師,上海航天書法家協會主席,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他修文養德,深耕書藝六十載,所書楷書端莊大氣,剛健有力,筆筆精到,自家風格明顯,深受讚譽。
  • 「有鳳來儀」——譚振飛鳥蟲書全國巡展首站寧波開幕
    鳥蟲書亦稱「蟲書」「鳥蟲篆」,簡單地說,鳥蟲書是指在文字構形中改造原有的筆畫使之盤旋彎曲如鳥蟲形,或者加以鳥形、蟲形等紋飾的美術字體,在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吳、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諸國。這種書體常以錯金形式出現,高貴而華麗,富有裝飾效果,變化莫測,頗難辨識。
  • 中書協書法家陳予來,精選12幅立軸行楷書作欣賞,學行楷的好字帖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就是在行楷書法上頗有建樹的中書協書法家陳予來。陳予來先生的字體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取法任政,但是結體有和任政的現實的字體有本質上的差距。下面就是陳 予來先生書法作品的展示。在欣賞書法之前,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寫好行楷的要點:先練習正楷字體,再練行楷字體;先練筆畫再練組合;先描摹再臨摹,再練習字在「心中」,才能做到下筆即能寫出「神氣」。
  • 米芾練字——永|漢字故事
    1米芾練字——永宋代有一個著名畫家叫米芾(fú),他不但繪畫聞名古今,書法也很有造詣。米芾小時候曾經在私塾裡學習書法,私塾先生拿出一本字帖給米芾說:「你每天照著字帖寫,寫好再送我批閱。」先生拿著戒尺敲了敲他的腦袋責備說:「笨小子,我是教不了你了,你還是回家放牛吧!」米芾作的《蜀素帖》但是,米芾不甘心,總想學習寫字。一天,一個秀才進京趕考,路過米芾家鄉。米芾聽說這秀才的字寫得極好,就跑去求教。秀才見他雖是個小娃娃,但十分好學,便答應教教他。
  • 人常說:「雕蟲小技,不足掛齒。」古人雕的是什麼「蟲」?
    《》現代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龍蟲並雕齋」。王力說,「古人有所謂雕龍、雕蟲的說法,在這裡,雕龍指專門著作,雕蟲指一般小文章。清代段玉裁《注》:「鳥蟲書,謂其或象鳥,或象蟲,鳥亦稱羽蟲也。」春秋戰國時已有此種文字,多用於兵器。漢代瓦當、印章中亦有發現。東周時多刻於兵器上。秦書八體中有「蟲書」,新莽六書中有「鳥蟲書」,用於旗幟、符信,也作印章文字。現在返回頭來看李渾對魏收的評價:「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那可真是太過傷人了。
  • 本市熱點: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記著名書法家邴文政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記著名書法家邴文政看過著名書法家邴文政先生的書法作品和他的人生之路之後,「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判斷脫口而出!這就是他藝術人生的真實寫照。先生做人處世,既是為道日損的修行,身在紅塵,卻可以次第排除諸等俗念,不戀錢才,淡泊名利,心無掛礙作研究,專心致一!是謂文化悟道、修道、恆於道的賢德!邴先生出身於書香門第,家學豐厚,早得陶冶,善詩詞,有深厚的文人修養,又加上書性過人,所以早悟書道要義,擁有博涉多優,諸書皆成的造詣。
  •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
    古代造字對蝙蝠使用了蟲字旁最初是對不同生物的分類識別,蟲字旁的蟲與昆蟲的蟲最初指的都是蟲子嗎?當然不是,蟲字旁的蟲不一定全指昆蟲,它們文字演變中有著不同的樣式與解釋。
  • 魯先生買了兩隻寵物鳥卻惹上了大麻煩,還被崇明法院判刑了!
    魯先生買了兩隻寵物鳥卻惹上了大麻煩,還被崇明法院判刑了!將鳥買回來養在家中逗樂。然而,不是所有的鳥都可以出售、收購用以私人豢養的。4月16日下午,崇明法院公開線上審理了一起涉嫌非法出售、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去年10月,被告人李某某在安徽省宿州市某地偶然捕到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遊隼。隨後,李某某在不清楚遊隼保護級別的情況下,拍攝遊隼視頻傳至自己所在的寵物飼養交流微信群內。
  • 三花醇厚醉千年——書法家走進鷹金錢採風速記
    三花醇厚醉千年書法家走進鷹金錢採風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