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黎萍 通訊員 詹鋒 孫正良):近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成都市天府新區正式揭牌,讓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有了更強的「主心骨」,區域聯動有了更大的「向心力」。同時,明確了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構建交通設施「一張網」,共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成渝高鐵資陽北站 攝影 王勇
雁江區正全力推進成資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建設,交通先行成了全區黨員幹部的共識。成渝高鐵、成渝高速、遂洪高速等重大交通幹道穿境而過,延伸至資陽的軌道交通資陽線(成資市域鐵路S3線)、成都外環鐵路、成都東西城市軸線東延線(資簡段)等重大項目也進入前期工作,雁江區即將步入「三高速兩高鐵」的新時代。
通衢廣陌連成渝,雁江區的追求不止於此。雁江區正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按照「織密、成環、賦能」的建設要求,壯大外延「大通道」,織密暢達「中通道」,激活內循「微通道」,不斷完善「1空7軌4高12快4環1水」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網絡,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大格局。
成自高鐵楊河堰隧道 攝影 趙明
全域拓展 壯大外延「大通道」
7月27日,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了《成德眉資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計劃實施項目104個,除加快推動前期15個項目以外,還將計劃投資2093.4億元,用於32個續建項目和57個新開工項目;加快構建城際快速交通網絡,以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和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規劃布局為基礎,加快構建半小時軌道通勤圈;成都至德陽、眉山、資陽尖峰時段動車平均發車間隔力爭控制在20分鐘以內,全天動車平均發車間隔力爭控制在30分鐘以內。
大通道,是撐起一個地方發展的「骨架」。近年來,雁江區的「骨架」正越長越壯,交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把便捷的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雁江區正全力以赴推動大通道建設,從而不斷增強區域競爭優勢。
作為四川省重點項目的成自高鐵,是全省第一條設計時速350km/h的高速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昆通道的組成部分,全程設有7個站點,其中包含資陽西站。
近日,在位於雁江區迎接鎮龍家村五組的成自高鐵楊河堰隧道出口,已經成型的隧道洞口格外引人矚目,隧道上方的邊坡防護和綠化工程已經完工,隧道正在有序掘進。
成資渝高速施工現場 攝影 趙明
「如果成自高鐵修好了,回自貢老家就方便多了。」工作在資陽的自貢人鄭佳雪對這條高鐵很是期待。這條自成都開往自貢、連接自貢至宜賓的高鐵,建成後將成為雁江通往昆明和貴陽的南向高速鐵路大通道,同時也意味著雁江將從單高鐵邁入「雙高鐵時代」。
高鐵暢人流,高速暢物流。當人流物流暢通起來的時候,一切皆會成為可能。
成資渝高速作為成渝間第四條高速公路,進一步拉近了雁江區與兩個區域中心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成渝兩地的牽引讓處於窪地的雁江「凸」了起來,。
在成資渝高速公路TJ2標段原2號梁場所,在裝載機、挖掘機和施工人員的配合下,攤鋪機正在對道路進行路面結構墊層的攤鋪作業,壓路機在後方來回碾壓……現場負責人表示,成資渝高速橋涵和路基工程完成100%,目前正在進行路面施工,力爭12月底前建成通車。
交通興,則城市興。雁江區正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力爭更多過境大通道落地雁江區,全面抓實「空鐵公」建設,加速構建「1空7軌4高12快4環1水」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網絡,不斷增強雁江區通衢四方的能力。
成自高鐵首孔箱梁成功預製 攝影 趙明
互聯互通 織密暢達「中通道」
7月2日,雁江區成資同城化交通「斷頭路」萬羅路建設項目開工儀式在祥符鎮華泉村舉行。全長3.42公裡的改造段將鋪設瀝青路面,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拓寬路基路面,增強道路的通暢水平。
萬羅路起於簡陽市清風鄉萬家橋與縣道養資路交匯處,途經簡陽市雷家鎮(望水鄉)、雁江區祥符鎮,止於雁江區迎接鎮接光壩與國道351交匯處,全長22.4公裡。近年來,隨著萬羅路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超負荷使用讓萬羅路簡陽雁江連接段「傷痕累累」,路基窄、路況差成了制約兩地交通互聯互通的「瓶頸」,也給沿途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華泉村村民對此感觸頗深。華泉村共有15個村民小組,其中5個位於萬羅路沿途。全村主要種植海椒、小米辣、花菜、西瓜等農副產品,種植面積近3000畝,萬羅路是全村農產品銷售的主要通道。這兩年來,萬羅路破損嚴重,道路的顛簸讓農村品在運輸過程中損壞嚴重,賣相不好的蔬菜水果也就賣不起好價錢。「今年下半年可以安心種菜賣了!」看到萬羅路啟動改造,華泉村村民王斌開心地說道。
2020年以來,雁江區將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作為推動成資同城化發展的「第一抓手」,按照「互聯互通、無縫對接、同網同標、一體運行」的思路,不斷探索有利於區域協同發展的合作機制,精心謀劃一批投資額度大、輻射帶動強、社會效益好的重大交通項目,並通過細化措施、落實保障、優化服務,加快快推動紫微大道、老君板永路至簡陽馬家橋三級公路等一批成資重大交通項目的落地建設,加速構建標準統一的縣域連接線路,增強區域流動活力,為活躍經濟創造更多的有力條件。
截至目前,雁江區公路總裡程達3970公裡,其中境內高速82公裡、國道84公裡、省道72公裡、縣道184公裡、鄉道703公裡、村道2845公裡。
保和鎮黃谷村鄉村公路 攝影 王勇
強基固本 激活內循「微通道」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鄉村產業發展成了「重頭戲」。暢通農產品種售的「最後一公裡」,推進配套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雁江區老君鎮龍山村是2018年退出的貧困村,全村以柑橘種植為主,種植面積400餘畝。「以前路不通的時候,買賣東西都惱火得很。」該村第一書記許俊芳表示,村民以前不管是買點農資還是賣點農產品,都只能靠人力運輸,賣柑橘要背一兩公裡路才可以背到馬路上去,別人還要塌價。因為費力還不討好,村民種地的積極性一點也不高。
2020年6月,一條寬3.5米、長1.2公裡的水泥路建成通車,進一步完善了全村路網,近10公裡的通村通組公路不僅把大部分老百姓的房屋串聯起來,相對集中的產業園裡也修起了便道,把不少田土都連通了,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隔三差五就有四輪車開到村裡來吆喝賣農資,柑橘下樹就可以用三輪車轉運。」許俊芳說,現在群眾的生產生活方便多了。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雁江區改擴建道路658.45公裡,其中,新建通村通組公路220公裡,扶貧村公路122.45公裡,村道窄路加寬191公裡,升級改造鄉村道路25公裡,改建四好農村路示範路100公裡。2020年,雁江還將對全區14個鎮,總長約65公裡的村組道路進行硬化升級改造。全區通村通組公裡裡程已達2800公裡,實現了全區10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不少村民小組實現了通組入戶。
村民到預約地點乘坐「小綠車」 攝影 趙明
建好農村路是基礎,用好農村路才是關鍵。雁江區還投入202輛鄉村客運車輛,實現了所有建制村通客車,全面實施金通工程,打通部分偏遠鄉村出行難「最後一公裡」。
「凌師,我要到保和,還是在老地方等你!」近日,雁江區保和鎮賓家坳村3組村民王素珍拿出手機熟練地撥出鄉村客運車駕駛員凌坤的電話。過了約15分鐘,凌坤駕駛著「小綠車」來到約定地點載著王素珍和其他村民前往保和場鎮,村民們每人只需3元的車費。「車子隨叫隨到,價格也不貴,比以前坐三輪車趕集安全多了。」王素珍對凌坤的「小綠車」很是滿意。
2020年,雁江區「金通工程」按照「四統一」標準,對投入運行的202輛鄉村客運車輛進行統一噴繪LOGO和特色標語,對130個招呼站、460個招呼牌更換統一樣式,新設立180個鄉村客運臨時停靠點招呼牌,並進行定位信息採集,實現鄉村客運規範化、標準化健康發展,不斷提升行業形象、服務品質,為群眾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
雁江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決心,下好「先手棋」、唱響「融入歌」,真正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立體推進全域交通建設,為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