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江湖》系列又出新劇了!
全新賽車主題動畫《畫江湖之軌夜行》已於11月10日正式開播,目前更新至第6集。
不了解國漫的朋友可能對這部動畫作品並不熟悉。
2014年,由北京若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畫江湖》系列動畫開播,成為了繼2007年,中國第一部3D電腦動畫《秦時明月》後的又一驕傲。三維立體的人物造型、精緻的畫風以及複雜熱血的故事情節深受動漫迷的追捧。
連載至今,《畫江湖》系列包括了《不良人》《靈主》《杯莫停》《換世門生》《俠嵐7》《軌夜行》(上映中)6季動畫劇集及電影《風語咒》。作品數量之龐大,可謂是吸粉無數,在國內二次元動漫圈裡無人不知,各大動漫比賽的舞臺上,也經常看見其身影。
故事從《畫江湖之不良人》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交織著戰亂與黑暗的唐末亂世,黃巢起義、朱溫篡位、李氏族誅、友珪弒父、沙陀爭霸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貫穿於其中。
唐朝末年,心存歹念的朱溫兵變造反,成功地取而代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大唐李氏一族遭此重創,和官府神秘組織「不良人」一起銷聲匿跡。
皇子李星雲逃過劫難,和師妹陸林軒跟著師父陽叔子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當李星雲和陸林軒再度踏入江湖之時,兩人遇見了通文館少主張子凡和侍女姬如雪,四人被捲入了各大勢力明爭暗鬥的旋渦之中......
幾位主角於亂世裡經歷了青春與愛情、背叛與忠誠的滄桑變幻、悲喜輪迴,最終成為了終結這個時代、開創新紀元的決定性力量,是一段浪漫輝煌的中國式武俠歷史傳奇。也正是因為這部《不良人》的成功,《畫江湖》系列從此開始了它的輝煌歷程。
除了《畫江湖》系列,另外值得一提的國漫作品無疑是2011年上映的《魁拔》了。
平靜安詳的元泱境界,每隔333年,總會有一個神秘而恐怖的異常生物魁拔重生。魁拔的每一次出現,都會給元泱境界帶來巨大的災難!在天地兩界各種力量的全力打擊下,魁拔一次次被消滅,但又總是周期性出現。
魁拔紀元1664年,天神經過精確測算後,在第六代魁拔甦醒前對其進行毀滅性打擊。但由於一個差錯導致新一代魁拔逃脫了致命一擊。很快,天界魁拔司和地界神聖聯盟均探測到了魁拔生還的跡象。因此,找到並徹底消滅魁拔,再一次成了各地熱血勇士的終極目標。
這部動畫,在上映後一舉獲得了第19屆白玉蘭獎最佳中國動畫片、第8屆金龍獎最佳動畫長片及第9屆華鼎獎最佳動漫影片等大獎。
如今,在日漫、美漫當道的二次元世界,國漫也漸漸引起了動漫迷的注意。而「國漫崛起」也是國內漫迷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了。
那麼,國產動畫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1
中國動畫第一次震驚世界,實際要追溯到79年前了。
1941年,萬氏兄弟創作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上海誕生,就比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晚了四年。而且,《鐵扇公主》也是亞洲的第一部動畫長片,如今漫畫風靡世界的日本,也是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動畫電影,題材還是取自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蛇傳》。
《鐵扇公主》的創作年代極為特殊。
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全面爆發,一聽說上海要製作動畫長片,萬氏兄弟二話不說,冒著生命危險秘密回到上海。
戰爭時期的條件艱苦,投資方新華影業公司經濟狀況不佳,只能低價請來幾十個美術專業練習生幫忙,還拖欠了工作人員幾個月薪水。
只懂中國皮影戲和走馬燈的萬氏兄弟,擠在狹小低矮的亭子裡鑽研動畫,他們唯一的貴重物品是從舊貨攤上買來的一個破攝影機。
中國動畫的開創者萬氏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
1926年,在萬氏兄弟無數次試驗失敗的摸索後,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終於在上海這個僅有7平方米的亭子間裡誕生。
中國動畫的故事,就這樣靜靜地開始了。
1941年9月,《鐵扇公主》在上海如期上映。
這部時長80分鐘的電影,用完整的故事情節還原《西遊記》中的經典故事。孫悟空、豬八戒、鐵扇公主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給經歷戰爭的人們的生活帶來難得的歡樂。
《鐵扇公主》在亞洲各國廣泛傳播,收穫了大批粉絲,其中有一位粉絲便是日後創作了《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等作品,被譽為「漫畫之神」的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
手塚治虫多次表示,自己在少年時代受《鐵扇公主》的影響走上了動漫創作的道路。
《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代動畫人的初心。正如萬氏兄弟所說,動畫片不僅僅是供人觀賞和娛樂的消遣品,它與當時的現實緊密配合。
2
20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發展,電視逐漸普及,外國動畫片蜂擁而至。米老鼠、唐老鴨和藍精靈等卡通人物進入老百姓的生活,霸佔了人們的電視頻道。
1981年,日本動畫《鐵臂阿童木》帶著熟悉的旋律漂洋過海登上中國電視螢屏,這部動畫的作者,正是當年因《鐵扇公主》而走上漫畫創作道路的手塚治虫。
那時的孩子愛看的還有《七龍珠》《聖鬥士星矢》《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在此後三十多年裡,國漫一度毫無還手之力。
有人問,為什麼國漫總是崛而難起、復而不興?這個問題很難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畢竟用崛起綁定「出道即巔峰」的國漫,確實太不合適了。
中國動畫在驚豔世界後迅速沒落,可中國的動畫人難道沒有努力過嗎?其實他們從未放棄,一直在苦心孤詣地探索。
1984年的《黑貓警長》可謂是風靡一時。黑貓警長率領警隊,逮捕動物界犯罪分子、偵破案件的童話故事至今讓80、90後的孩子記憶猶新。
短短5集,涵蓋了多種優秀動畫的要素,童話、科普、警匪、愛情,現在還有觀眾發現黑貓和白貓的基情滿滿,對動畫的審美也是與時俱進。
遺憾的是,《黑貓警長》在第5集片尾打出「請看下集」後,至今再無後續。
1999年的動畫版《西遊記》,至今仍是央視動畫作品的最高水平,知名度堪比86版電視劇《西遊記》。
2001年的《我為歌狂》,上海美影廠嘗試校園音樂題材,在當時差點兒顛覆國漫,打破了中國動畫市場題材單一的局面。不過,由於涉及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問題,這部動畫被舉報下架,直到近年才推出續集。
2006年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如今再看完全就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武俠劇。之後,同一團隊又創作了《神廚小福貴》,將一個老少鹹宜的勵志故事設置在近代的深刻背景下。
可老一輩的動畫人退出舞臺,新一代的動畫人羽翼未豐。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期裡,中國動畫帶著低齡、幼稚、無聊的標籤。
進入21世紀,電視上的中國動畫更多是《熊出沒》和《喜羊羊與灰太狼》這樣的低齡題材。
已故「葫蘆娃之父」胡進慶曾談及《喜羊羊》等國漫時委婉地批評:「雖然對白、編排都不錯,但動作太簡單,雖然能賺些錢,但藝術生命力不會太長。」
親眼見證過中國動畫輝煌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是痛斥道:「對於中國動漫,我失望至極,無以復加。」
3
中國早期的漫畫,似乎都在滿足特定時代下的需求,相較於更具娛樂屬性的日漫來說,並不佔優勢,而且從大環境上看,也缺乏進行動畫化以及周邊開發的產業條件。
這種長久的不平衡狀態,在近十年來才開始改變。
於是我們看見了,《狐妖小紅娘》《從前有座靈劍山》《快把我哥帶走》《畫江湖》等漫畫被改編成真人電影電視劇,似乎在資本的影響下,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實際上,中國不是沒有實力強勁的動漫公司,但這些公司寧願參與日漫的製作,也不願為國漫添磚加瓦。在日本,動漫產業有著完善的體系、規範的制度,其實國漫想要復興,鄰國日本或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榜樣。
美國動畫巨頭皮克斯公司的總部,有一間專門的遊戲房。在這間屋子裡,工作人員可以如孩童般遊戲、娛樂,以此來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皮克斯的動畫電影從不進行成人或少兒的定位,而是將一個個光怪陸離的幻想世界呈現在觀眾眼前,由他們自己挑選。孩子在其中看到了豐富的想像和輕鬆有趣的冒險故事,成人則在其中偶遇了成長過程中遙遠的美好記憶,喚醒了早已丟失的童心。
2015年,一部被《人民日報》點名為「中國動畫電影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級作品」橫空出世,這便是《大聖歸來》。
4年後,另一部中國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以驚人的速度擠進了內地票房總榜前十。
而今年國慶黃金周,國產動畫《姜子牙》上映2天,票房達7.1億元。
很多觀眾感慨,真正屬於國漫的時代是不是要到來了?
殊不知幾十年前,其實國漫已經開創過神話,只是那個故事在最輝煌的時刻戛然而止,一直在等待著年輕動畫人去續寫傳奇。
中國動畫曾經站在世界之巔,也曾經在山腳下望天興嘆,如今年輕一代已經可以接過前輩的旗幟了。
對於國漫的未來,相信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相關資料及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