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夜叉憤怒明王

2021-01-14 道法永流傳

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又名金剛盡,金剛啖食,配於北方。能啖食穢惡,消災除難,摧伏邪濁。三面 六臂,五眼怒張。手持金剛鈴,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金剛夜叉明王五大明王之一。在金剛界五智如來的系統,此明王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的教令輪身。金剛夜叉明王的形相,多為三面六臂形,其正面五眼怒張,左右兩面各有三眼。頭有馬王髻(即頭髮上豎,有如奔馬怒嘶,馬鬃豎立之狀),周身遍飾珠玉。六臂各持弓、箭、劍、輪、五鈷杵、金剛鈴等法器。手持金剛鈴是其特徵,表示以鈴聲振擊眾生,象徵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摧伏一切邪魔。


中文名

金剛夜叉明王

別名

金剛焰口明神、大黑明神等

梵名

Vajra-yaks!a

音譯

嚩日囉藥乞灑

所屬類別

密教五大明神之一

種子字

吽字

快速

導航

真言

 

尊形

 

種子字

介紹

金剛夜叉,梵名 Vajra-yaks!a,音譯嚩日囉藥乞灑。為密教五大明神之一,系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又稱金剛焰口明神、大黑明神、金剛啖食明神、金剛盡明神。因其能啖食一切惡業之眾生,故稱金剛焰口;因其身為黑色,故稱大黑;因其能吞盡惡有情,故稱金剛盡。密號啖食金剛、調伏金剛、護法金剛。金剛夜叉明神入摩竭魚三摩地,現三面六臂五眼忿怒形,眾寶遍嚴飾,遍身火焰燃如劫火,第一手右持五股杵、左持金剛鈴;第二手左弓右箭;第三手左輪右劍。右腳舒踏蓮華,左腳屈舉而下有蓮華,五智三十七尊圍遶,智德圓滿。臺密所立的烏芻沙摩明神,與此明神為同體異名。此尊的本誓是噉食一切心的不淨,與其他明神噉食一切物的不淨不同。一說為金剛界曼荼羅北方四近視之一的金剛牙菩薩的變化身。[1]

vajra-yaksta插圖

此尊形像在瑜祇經內曰:「金剛夜叉形,六臂持眾器,即弓,箭,劍,輪印及薩埵的羯磨

。五眼忿怒,三首,有馬神髻,遍飾珠玉,以表莊嚴」。然世間所見的形像,多為三面六臂,正面張五眼,左右兩面各有三眼,右第一手持五鈷杵,次手持劍,次手持箭,左第一手持金剛鈴。次手持輪,次手持弓,高舉左足,伸右足,立於雙蓮臺上。為著摧伏一切藥叉,故現出勇猛果敢相。

真言

相傳此一明神的真言頗為靈驗。如果持誦一千零八十遍,則三千大千世界諸天,皆隨順懾伏。修習金剛夜叉明神法,通常用在息災與調伏。在日本佛教界,也有人將此一明神的根本大咒及根本印契,加持在男女身上,以成就阿尾舍法,亦即降神之法。他們用這種方法來預卜吉兇與禍福。此外,在飲食前如果能將此一明神的真言持誦七遍,也可以預防食物中毒的災患。

其真言為:唵摩訶藥乞叉·日囉娑怛·弱吽鍐斛缽羅吠舍吽。

尊形

本尊曼荼羅乃於蓮花上吽字,成十二輻大羯磨輪放金色光焰,臍輪中有五股杵,五股上各有大月輪,一輪安五佛,中輪之中有吽字成大羯磨輪變成本尊。

一、三面:表貪瞋痴三毒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與胎藏三部圓滿之義。

二、五眼: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表金界五智圓滿,總顯兩部不二義。

三、六臂:劍輪表不動尊降伏之瞋智,弓矢表愛染神敬愛之貪理,鈴杵表本有金剛薩埵之痴事,以此三尊表三轉三毒成三德之義。

四、右足踏蓮華上:示以諸佛大悲,下化眾生之義。

五、左足小屈:是眾生發菩提心,上求菩提之義。

六、三首馬神髻:表此尊亙三世吞噉惡業眾生之大悲化用無盡。

七、十二輻輪:表十二因緣,能成輪迴之因。

八、五大輪各住五佛:表二十五有,是流轉之果,表眾生二十五有之罪業即五佛德,寓意兩部因果不動生死之因果,令成輪圓具足之佛德,即表本誓。

本尊以吽字為種子,吽字是羯磨輪之種子,乃降伏義。金剛夜叉以噉食為宗,故盡有漏以殺之,一害之心以大悲,一殺之心以利有情,是以西方金剛夜叉菩薩為調伏北方之金剛夜叉也。吽字體具哈字,為風大種子故,風是吹破故,亦為降伏義。

種子字

本尊以吽字為種子,吽字是羯磨輪之種子,乃降伏義。金剛夜叉以噉食為宗,故盡有漏以殺之,一害之心以大悲,一殺之心以利有情,是以西方金剛夜叉菩薩為調伏 北方之金剛夜叉也。吽字體具哈字,為風大種子故,風是吹破故,亦為降伏義。


相關焦點

  • 北方-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梵文Vajrayaksa,又稱"金剛盡明王"、"大黑明王"。
  • 八大明王護法 大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又名金剛盡,金剛啖食,配於北方。能啖食穢惡,消災除難,摧伏邪濁。三面六臂,五眼怒張。手持金剛鈴,表示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金剛夜叉明王五大明王之一。在金剛界五智如來的系統,此明王為北方不空成就如來的教令輪身。金剛夜叉明王的形相,多為三面六臂形,其正面五眼怒張,左右兩面各有三眼。頭有馬王髻(即頭髮上豎,有如奔馬怒嘶,馬鬃豎立之狀),周身遍飾珠玉。六臂各持弓、箭、劍、輪、五鈷杵、金剛鈴等法器。手持金剛鈴是其特徵,表示以鈴聲振擊眾生,象徵以般若之智警悟群迷,摧伏一切邪魔。 金剛夜叉,梵名 Vajra-yaks!
  • 佛教:金剛夜叉明王,噉食一切惡業之眾生,欲除難求官可修奉此尊
    求神拜佛前不妨多多了解佛教各位人物的起源和寓意,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金剛夜叉明王,噉食一切惡業之眾生,欲除難求官可修奉此尊。金剛夜叉明王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乃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之教令輪身,又稱金剛焰口明王、大黑明王、金剛噉食明王、金剛盡明王。
  • 降三世明王 大戰 金剛夜叉明王 の咒返!!
    金剛夜叉明王真言宗裡有的法的剛烈程度是,曾經在本人修四度前師傅教我過金剛夜叉的「羯摩鯊」也多次叫我不要隨便打特別是千萬不要對人打,如對人打的話最低限度都會令人摔一跤。可想而知按各種相應修起有多大威力。
  • 金剛夜叉明王 未滿 40歲 真的 不能教 嗎?
    金剛夜叉明王為明王院中五大明王之一,位於北邊,是不空成就佛的教令輪身。 特別是灌頂阿闍黎後師傅送我的第一本法本其實是「烏樞沙摩明王法」,是金剛夜叉明王的進化身,這留以後文章談。 金剛夜叉明王的本地身是金剛薩埵,自性身為金剛牙菩薩,金剛牙為甚可怖畏即是令見者產生恐懼之心,以大悲方便摧一切魔障降伏一切鬼魔現示金剛暴惡即是金剛夜叉明王。居北方故身青黑是降伏色。何為夜叉?極惡也。
  • 什麼是明王?五大明王和八大明王?
    明王又稱為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 明,即破除愚昧的智悲光明,一般即指真言陀羅尼。此外,明王有二種意義:一為一般所習稱的明王諸尊,一為真言陀羅尼之王,如佛頂一字直言為佛部的明王。明王諸尊是佛陀如來為教化難以調伏的眾生而示現忿怒相,具有能摧破各種障難的威力。
  • 佛教的八大明王是哪八位,你知道嗎?
    佛教中「明王」中的「明」,有光明普照之意。「明王」的作用,是藉助佛的無上智慧摧毀眾生的無明煩惱。佛教之中,有著名的「八大明王」。據《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中記載,其實八大明王,乃是八大菩薩所化現。1.孔雀明王孔雀明王的坐騎是孔雀,故得此名。
  • 佛教:降三世明王,乃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降服貪瞋痴三毒與三界
    此後便為大家開始介紹佛教中的各位明王,今天便先來聊聊降三世明王:降三世明王位於東方,即東方阿閦佛之憤怒身。另一說為婆羅門教主中溼婆的變化身。此明王在金剛界曼荼羅內,為金剛薩埵之憤怒身,在降三世羯磨及降三世三昧耶會佔主座位置。在胎藏界曼荼羅內住持明院的西北隅。降三世明王形像三面八臂,或四面八臂,色青。
  • 佛教:步擲金剛明王、五大力吼明王
    、五大力吼明王02步擲金剛明王步擲金剛明王,乃佛教八大明王之一,又被稱作「步擲金剛」。《大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佛頂經》有云:普賢菩薩現作步擲金剛明王,以右手把一旋蓋,左手把金剛杵。遍身作虛空色放火光焰。意思是說此尊明王乃是普賢菩薩之化現,形象為右手持一旋蓋,左手握一金剛杵,遍身作虛空色,放火光焰。
  • 經藏中提及的「八大菩薩,八大夜叉、八大明王」其分別是誰?
    佛教中「八大菩薩,八大夜叉、八大明王、八大觀音、八大龍王、八大神將」其分別是誰?你知道嗎?八大明王八大明王,據大妙金剛經所載,八大明王係指八大菩薩所示現之八大金剛明王。其分別為;降三世、大威德、大笑、大輪、馬頭、無能勝、不動、步擲。八大菩薩則依次為:金剛手、妙吉祥、虛空藏、慈氏、觀自在、地藏、除蓋障、普賢。或謂加入穢積金剛,除去不動明王,稱八大明王,以之為不動之眷屬。
  • 佛教:愛染明王,乃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救度六道眾生
    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諸多明王之中的愛染明王:02愛染明王愛染明王是佛教密宗的明王之一,愛染明王是大日如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而所生出此即說明愛染明王雖是一切眾生的本有自生障,卻也是不折不扣的金剛薩埵,即是五佛法王子、普賢菩薩、密教始祖、第六金剛持、金剛手菩薩,「金剛薩埵」就是「明白空性的有情菩薩」,「煩惱即菩提」佛法之勝義諦不言可喻,愛染明王法是在染愛情慾的基礎上去修習淨菩提心,希望眾生能由愛欲中覺悟,而最後開悟成道。
  • 紋身圖案五大明王 不動明王 降三世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 軍茶利明王 大威德明王紋身 軍茶利明王紋身 大威德明王紋身 紋身手稿
    紋身圖案五大明王 不動明紋王 降三世明王紋身 金剛夜叉明王 軍茶利明王 大威德明王紋身 軍茶利明王紋身 大威德明王紋身 紋身手稿
  • 佛教:不動明王,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在佛教文化傳承之中,五大明王在唐密內的記載為:中央為大聖不動明王,東方為降三世明王,南方為軍荼利夜叉明王,西方為大威德明王,北方為金剛夜叉明王,形成五大尊的形像。但依天台宗密教內所傳,北方的金剛夜叉明王則改為烏瑟沙摩王。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憤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憤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明王,又作金剛明王、威怒王等,乃是諸佛菩薩的憤怒化身,密宗修行者經常以明王為本尊。明王的「明」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則是尊勝、具有威力的意思,乃是佛門尊稱。
  • 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
    軍荼利明王是南方寶部的教令輪身,佛蓮金三部的辦事明王,為結界之主尊,此憤怒身善能調伏毘那耶伽者。調伏至極為息災,息災至極是調伏,顯不二義。軍荼利明王塑像有兩面四臂、四面八臂等形式,身青色,眼紅色,手把二赤舌,其它手持戟、杵、輪等。其四面四臂像表示降伏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四煩惱。
  • 明王與佛是什麼關係?佛為何會有忿怒相?
    因為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忿怒相,謂之「明王」,又作「忿怒尊」,乃是佛三身中的教令輪身。為教化剛強難度的眾生,佛以大慈悲心,現忿怒之相,以破除眾生愚闇,而使得智慧光明。最著名的便是五方佛所化的五大明王。據《大日經》記載:溼婆神心生傲慢,自詡為三界之主,不願尊佛,且不滿大日如來在自己的領域內建造金剛法界宮。於是,在如來所居的金剛法界宮外拋灑一切穢物。大日如來見溼婆神魔障太盛,乃化身不動尊明王怒而往降服溼婆,將他活活踩死。
  • 「天龍四絕」之一的鳩摩智為何號稱「大輪明王」呢?
    很多人都知道,鳩摩智有個稱號,叫做「大輪明王」,「大輪明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首先來看看,明王是什麼意思。明王是一個佛教詞彙,明則乃智慧的光芒,王是對能操控世間萬物、現象的人的尊稱。在佛教密宗當中,諸佛有三輪身,即為自性輪身、正法輪身、教令輪身。輪的意思是摧破,而輪身的意思是說摧破眾生煩惱之力。其中教令輪身的意思就是諸佛顯現威猛忿怒相,摧破魔障,而明王就是教令輪身。
  • 金剛乘的意義--大日明王上師
    金剛乘,好比金剛石,鑽石的的碳結構是地球所知物質最堅硬的,它在火山極高溫,極高壓下形成。金剛上師,金剛弟子,金剛密法,代表不可被魔障摧破,而能摧破一切魔障。信徒也要看到對上師的金剛信心,金剛菩提,金剛戒體。
  • 什麼是軍荼利明王
    『軍荼利』是梵語Kuṇḍali的音譯,意譯為『瓶』。由於在密教裡,瓶往往是甘露的象徵,所以此詞又譯作甘露軍荼利。此一明王以慈悲方便,成大威日輪以照耀修行者。流注甘露水,以洗滌眾生之心地,因此又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Amṛti-Kuṇḍali,阿密利帝明王)。又因為現忿怒像,形貌似夜叉身,所以也稱為軍荼利夜叉明王(Kuṇḍali-yakṣas)。此外,也有『大笑明王』的異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