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施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鄂政發〔2020〕21號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精神,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現就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簡稱「三線一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總體思路,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覆蓋全省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二)基本原則。
堅持底線思維。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生產生活不突破生態保護紅線,開發建設不突破資源環境承載力,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堅持分類管控。根據生態環境功能、自然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劃定環境管控單元,實施差別化環境管控措施,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統籌實施。按照省級統籌、上下聯動、區域協同的原則,統籌推進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定期評估、動態更新調整。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國土生態空間進一步優化,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省114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8.6%,劣Ⅴ類水體斷面基本消除。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17個重點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低於47ug/m3。全省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實現。
二、分區管控
(四)環境管控單元。
全省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1076個,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
優先保護單元,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主要包含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敏感區。全省劃分優先保護單元322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5.79%。
重點管控單元,指人口密集、資源開發強度高、汙染物排放強度大的區域。主要包含人口密集的城鎮規劃區和產業集聚的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全省劃分重點管控單元343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5.13%。
一般管控單元,指除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銜接鄉鎮邊界形成的管控單元。全省劃分一般管控單元411個,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9.08%。
(五)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標準,國家、省和地市環境管理政策,以維護區域生態功能和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基於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建立完善並落實省域、市域及各類環境管控單元的「1+17+N」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其中,包括全省「1」個總體管控要求,「17」個市(州)管控要求,以及全省「N」個(1076個)環境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優先保護單元嚴格按照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等管理規定進行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和城鎮建設,優先開展生態功能受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重點管控單元應優化空間布局,加強汙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一般管控單元主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基本要求,建設項目嚴格執行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及相關負面清單要求,加強生活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推動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具體管控要求見附件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依據更新、廢止或失效時,相關管控要求及時更新調整。
三、實施應用
(六)支撐促進高質量發展。
各市(州)和省有關部門在產業布局、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時,應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指導約束,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及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作為重要依據,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空間和生態環境保障。
(七)推動生態環境治理。
各市(州)和省有關部門應將「三線一單」成果作為改善環境質量、實施生態修復、防控環境風險的重要依據,加快治理水、大氣、土壤環境汙染,推動實現環境質量約束性考核目標;組織開展優先保護單元的生態保護修復活動,進一步增強生態服務功能;切實加強重點管控單元的汙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範,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重要保障。
(八)指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規劃環評工作要以落實「三線一單」的管控要求為重點,論證規劃的環境合理性並提出優化調整建議,細化所在環境管控單元的管控要求。建設項目應論證是否符合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對不符合的依法不予批准。
(九)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具有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應將「三線一單」作為監督開發建設行為和生產活動的重要依據;將「三線一單」確定的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將「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要內容。
四、長效管理
(十)建立信息管理平臺。
由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全省統一的「三線一單」信息管理平臺,實現「三線一單」成果落圖固化和動態管理;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三線一單」信息管理平臺與政務大數據互通共享。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從嚴管理「三線一單」數據信息,確保信息管理平臺安全運行。各市(州)生態環境部門可通過「三線一單」信息管理平臺查詢轄區相關信息。
(十一)建立動態更新機制。
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事項,由省級自然資源部門、林業部門按照國家要求統籌安排。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發布後,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及時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內容進行銜接調整,報請省政府審議後發布。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每五年組織開展一次全省「三線一單」實施情況評估,充分聽取市(州)政府提出的更新調整意見,依據評估情況編制「三線一單」更新調整方案,報請省政府審議發布,並報生態環境部備案。
五年內因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生態環境目標、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調整,「三線一單」成果確需進行更新的,可由市(州)政府提出申請,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組織審定後進行更新。
五、保障措施
(十二)組織保障。
各市(州)政府是本轄區「三線一單」實施的主體,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紮實推進「三線一單」的實施。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統籌做好全省「三線一單」實施、評估、更新調整和宣傳工作。省發改、經信、自然資源、住建、水利、農業農村、商務、市場監管、氣象、林業等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及時更新「三線一單」相關數據信息,並在職責範圍內做好實施應用。
(十三)技術保障。
省、市要組建長期穩定的專業技術團隊,安排專項財政資金,切實保障「三線一單」實施、評估、更新調整、數據應用和維護等工作。
(十四)監督檢查。
省生態環境部門、各市(州)要建立健全「三線一單」成果應用評估和監督檢查機制,定期跟蹤評估「三線一單」實施成效,推進實施應用。
附件:1.湖北省環境管控單元分布圖
2.湖北省環境管控單元統計表
3.湖北省生態環境分區總體管控要求
4.湖北省環境管控單元名錄
2020年12月1日
點擊
原標題:《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施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