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佔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馬可波羅
兩牙風雲錄:西葡帝國的崛起
持續時間:15世紀中至16世紀末
西葡分別指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歷史上,與緊鄰的歐洲大國西班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班牙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葡萄牙的歷史。兩家歷史上分分合合,同為最早的航海大國與第一批殖民者,因此也把兩國放在一起講。
在15世紀,西葡人口大增長,迫於壓力開始尋找對外擴張的機會,他們把目光看向了一本書《馬可波羅遊記》,書中的內容給了他們啟發,相比陸路,更寬闊和自由的海路成為擴張的第一選擇。
在這裡up主推薦大家一個遊戲,《歐陸風雲4》,這款遊戲很好的還原了這段歷史,關於這段歷史,官方說法是「地理大發現」時期。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498年,達伽馬發現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線。新大陸的發現帶給了兩牙源源不斷的貿易和殖民地,兩牙的殖民帝國發展到頂峰。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與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一世籤訂《託德西利亞斯條約》,確定通過維德角群島以西2200海裡處的「教皇子午線」為界,界東即非洲地區屬葡萄牙,界西即美洲地區屬西班牙。這個昔日的歐洲弱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與以前的宗主國西班牙一道,共同壟斷歐洲以外的世界,瓜分了世界。自此,葡萄牙殖民帝國如日中天。
直到今天,兩牙的殖民文化對拉美地區都影響深遠,很多拉美地區至今官方語言仍是兩牙語種。與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同期的大明王朝,同樣有七下西洋的壯舉,可惜的是,大明帝國是傳統意義上的陸權大國,老朱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了人類歷史的分界線——海權崛起。七下西洋給大明帶來的象徵意義遠高於實際意義:中國,這條東方的巨龍歷史上第一次開始落後於西方世界。
尼德蘭就是王冠上的一顆珍珠——卡洛斯一世
海上馬車夫:荷蘭共和國的崛起
持續時間:16世紀末至17世紀中葉
說起荷蘭,咱們又要提一提西班牙,與葡萄牙一樣,荷蘭也曾是西班牙的一部分,荷蘭在歷史上有一個我們比較熟悉的名字——尼德蘭。1581年,尼德蘭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北方七省成立「聯省共和國」,尤其以荷蘭省最大,所有又稱為荷蘭共和國。荷蘭獨立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商業、海洋運輸業,金融業非常發達,很快成為西歐強國。
15到16世紀時,荷蘭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荷蘭的造船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船的造價比英國低1/3到1/2。荷蘭的商船噸位佔當時歐洲總噸位的3/4,擁有1.5萬艘商船,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
最鼎盛時期,荷蘭的海軍艦隻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它們在世界各大洋遊弋,保護本國商船,並從事海外殖民掠奪。
在亞洲,1595年荷蘭人首次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爪哇。不久,荷蘭艦隊便在爪哇和馬六甲海峽兩次打敗葡萄牙艦隊,並且不斷追捕、搶劫中國商船,壟斷了東方貿易。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專門控制這一地區的貿易,還一度侵佔我國的澎湖、臺灣。
在美洲,荷蘭於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並在北美侵佔了一塊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今紐約)為中心的新荷蘭。
在非洲,荷蘭在東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築要塞、營建殖民地,在那裡開闢種植園,保證過往船隻的淡水、糧食的供應。
西班牙帝國也好,荷蘭共和國也好,它們發家的手段都比較相似——殖民掠奪。對於這些國家本身,相比傳統的歐洲強國英法德意來說,它們在歷史上都不曾是歐洲的主角。因此,兩牙殖民帝國與「海上馬車夫」的衰落,即是偶然,也是必然。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維多利亞女王
日不落霸業:大英帝國的崛起
持續時間:18世紀至19世紀末
相比上一個霸主荷蘭,英國的地位就要高了不少,英國和法國一直是歐洲有影響力的兩大國家。1607年,英格蘭在維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建立了第一個海外殖民地,而後帝國的版圖被不斷擴大,鼎盛時期包括新英格蘭(今美國)、紐芬蘭(今加拿大)、新南威爾斯(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等。
英國光榮革命爆發後,克倫威爾這位資產階級新貴族的代表人物推翻英王查理一世,擔任了英國的「護國公」,在他的帶領下,英國走向了擴軍對外擴張的道路。英國海軍擴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艦擴大到了120艘,擁有當時世界最好的艦船與船員,同時英國頒布了針對荷蘭的《航海條例》,英格蘭的利劍指向了同是海上強國的荷蘭。
從1652年開始,英國為了與海洋霸主荷蘭爭奪海權,前後四次發動了英荷戰爭,在最後一次英荷戰爭後,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戰後被倫敦取代其金融地位。荷蘭東印度公司亦被戰敗影響而出現經濟危機,曝露其腐敗無能的巨大赤字,最後在1799年宣布破產解散。當初在17世紀叱吒風雲的「海上馬車夫」,隨著這場戰爭而崩潰衰落。
1837年,年僅十八歲的肯特郡主維多利亞登基為英國女王,英國同時在17世紀中葉成功將影響力拓展至東亞與南亞。維多利亞女王於1876年被宣布為印度女皇,1841年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從中國人手裡奪得了香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中,經過多位首相的努力,英國控制了全球海權,主宰了世界貿易,其廣闊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大英帝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維多利亞時期,英國領土達到約336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成為人類史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雖然大英帝國迅速成長為世界霸主,但是龐大的疆域讓英國人無暇治理,同時新興工業國家(德美)的崛起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國的影響力。隨著加拿大(1867)、澳大利亞(1901)、紐西蘭(1907)和南非聯盟(1910)相繼取得了自治領地位,大英帝國開始從帝國轉變為大英國協。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海權論》
藍星最強一極:美利堅的崛起
持續時間:20世紀初期至今
如果我們穿越到200年前,沒人會相信美國這個前英國殖民地,最後統治了世界。我們仔細看美國的發家史,發現美國前前後後做了這些事情。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914年至1945年,美國將戰火擋在家門口之外,同時成為一戰二戰的戰勝國,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美元成功與黃金掛鈎,1945年推動《聯合國憲章》正式籤署,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與常任理事國。
很明顯的是,美國鋒芒畢露是在一戰前後,而它真正崛起的時間是在二戰之後,五常身份+第一工業大國+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集政治、經濟、軍事霸權於一身,成為世界上唯二(含蘇聯)的超級大國。
如果要用一本書描繪美國崛起的過程,那這本書一定是《海權論》。美國不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海洋霸主,但一定是最強的一個。截止到今天,美國的航母數量達到11艘,比世界上其餘國家的航母之和還要多。
冷戰結束後,同為海洋霸主的蘇聯帶著它的7艘航母一起灰飛煙滅,美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並通過強大的艦隊把它的影響力拓展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毛澤東
甦醒的東方巨龍:中國海軍的崛起
持續時間:不遠的將來
細數歷史上歷屆海洋霸主,將會發現一個非常沉重的真相:不管是西葡帝國(佔領澳門)、荷蘭(佔領臺灣)、英國(佔領香港)還是美國(阻礙臺灣回歸),都多多少少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中國在明朝錯失了第一次緊跟西方腳步崛起的機會,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徹底把中國「成為一個海洋大國」的夢想扼殺在了搖籃中。和印度一樣,作為傳統陸權大國的中國在近代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加快了海軍的建設發展。1953年2月,毛澤東視察海軍艦艇部隊,為五艘艦艇寫下了五張同樣的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幾十年來,中國海軍陸續組建了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海軍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岸防部隊和海軍陸戰隊五大兵種體系。
2012年9月25日,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號(蘇聯未完成航母瓦良格號續建而成)正式入役。2017年4月26日,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海軍衝破美國島鏈封鎖也許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