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編者按:二萬五千裡長徵,是人類歷史的奇蹟,更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80年過去了,從長徵路到復興之路,不一樣的長徵,一樣的初心:堅定的信念、向前的腳步、為民的宗旨。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傳承接力,在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為奮鬥目標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跟著習近平走新長徵路。
「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徵路,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奮鬥。」10月21日在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了一心為民的重要性。
1936年10月,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會師,標誌著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結束。而80年後的今天,我們正走在新長徵路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徵。
回首長徵路 軍民魚水情義深
10年前,習近平在浙江參觀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圖片展時說,「長徵是一部中國革命的百科全書,集中體現了黨和紅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這一點,在長徵路上的紅軍與少數民族的關係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紅軍長徵歷時兩年,途經苗族、瑤族、壯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佔紅軍長徵經過地區一半以上。當時,少數民族由於長期受到封建王朝、地方軍閥和反動政府的欺凌壓迫,對漢族有著很深的隔閡。當紅軍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嚴守紀律、保持良好的作風,提倡民族平等,反對民族壓迫,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最終,贏得了少數民族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1935年5月,紅軍進入川南地區,總政治部發布《關於爭取少數民族工作的訓令》,明確要求不準對少數民族群眾有任何的騷擾,嚴禁將少數民族中的富裕分子當土豪打;絕對遵從少數民族群眾的宗教、風俗習慣。紅軍先遣部隊進入冕寧縣城後,四處張貼朱德籤署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號召彝族人民「趕快團結起來,共把軍閥驅逐,設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先遣隊還打開監獄,救出被關押的彝族群眾,並為彝民開倉放糧、送錢送醫送槍枝。紅軍的行動讓果基家族首領果基小葉丹看到了紅軍是和國民黨不一樣的軍隊,是真的借路北上,不傷害彝族人民,於是,決定與劉伯承歃血盟誓,結拜為兄弟,這就是著名的「彝海結盟」。在彝族人民的幫助下,紅軍通過大涼山地區,順利北上趕到了安順場渡口。
一部紅軍長徵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長徵路上,「魚水相依」佳話遍及途經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在黔東苗族、侗族聚居區,紅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私進民宅,公平交易,救死扶傷,贏得了苗族、侗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在川滇藏族聚居區,紅軍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嚴禁進入寺院,實行現金交易和公平買賣,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歡迎和幫助……
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徵勝利的力量源泉。長徵的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新長徵路上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
今年9月,習近平在參觀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圖片展時說,「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首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的社會不能有貧困人口,然而,中國現在還有數千萬計的貧困人口,這意味著,在未來的4年內,中國將全面消除貧困,不讓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位群眾掉隊。脫貧,是新長徵路上離我們最近的奮鬥目標。
「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下達的脫貧攻堅決戰令擲地有聲。
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內到黨外,全黨全國上下齊動員,大家帶著感情、扛著責任、肩負使命,拿著脫貧攻堅的時間表、作戰圖、責任書和軍令狀,目標、任務、責任明確,具體到點、到人,一場浩大的脫貧攻堅的人民戰爭已經全面打響。
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群眾的冷暖,始終是習近平心之所系的頭等大事。他說,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習近平一直視「人民的好公僕」焦裕祿為榜樣。2014年3月,習近平赴河南蘭考考察調研,在聽取蘭考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時,他特別強調,要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他說,他本人「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和參軍入伍,特別是後來當縣委書記、市委書記,一直有焦裕祿的影子伴隨。」
1974年,延安梁家河村,天寒地凍,時任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帶領社員去打壩,帶頭下到涼水裡搬冰碴。他起早貪黑,帶領社員們給村裡打了幾十個土壩,治理了好幾條爛溝。1982年春,習近平放棄在中央軍委的機關工作,主動要求到條件艱苦的基層鍛鍊。今年年初,習近平到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幹部群眾,在貧困戶張成德家,他進廚房、看臥室,詢問生產生活情況……張成德老伴拉著他的手說:「感謝您來看我們,您可是國家的當家人啊!」習近平接過話茬說:「是人民當家作主,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幫你們跑事的。」樸實話語彰顯了堅定的為民愛民情懷。
不一樣的長徵 一樣的力量源泉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當選總書記後的首次公開講話,鮮明地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為民的決心。
習近平強調,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習近平明確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這既重申了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又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說出了新形勢下共產黨人所必須堅守的政治本色——為人民服務。心中沒有「公僕情結」、喪失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那麼黨員幹部的作為就成了無源之水,沒有了依附,更沒有了意義。因此,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僕,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
我們要團結帶領全體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與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徵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
從紅軍長徵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徵,是一代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接力賽,我們已經在路上。(文/楊靜 錢景童 霍筠霞 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