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勇委員:完善心臟急救體系提升救治成功率

2020-12-18 瀟湘晨報

長城上心臟驟停,偶遇醫生施援手轉危為安;萬米高空心臟驟停,幸好飛機上有醫生……頻頻出現的心臟驟停患者偶遇醫生正能量報導,時常在朋友圈「刷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專家霍勇說,不是每個人心臟驟停後都能幸運地遇到醫生,相關部門要完善心臟急救體系,提升心臟急救救治成功率。

霍勇說,目前我國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心臟性猝死,生存率不足1%。心臟性猝死患者倒地後,第一時間內能否得到高質量的搶救,直接影響著急救成功率。目前我國急救系統整體效率不高,搶救相對來說更依賴專業醫務人員,全民心臟急救意識仍然不足,「第一目擊者」施行高質量的心肺復甦能力較差。這些因素都導致我國心臟急救救治成功率始終在低位徘徊。

為此,霍勇建議,我國要提升院前急救系統效率,加強急救系統人員培訓,對消防員、警察等公務人員進行必要培訓,確保他們能夠取得急救資質,掌握急救技能。對於關鍵時候能救命的體外除顫儀,霍勇建議一線城市配備要達到每10萬人擁有100臺的規模,而且要相應做好儀器設備後期維護,同時鼓勵企業開發體外除顫儀地圖等工具,方便市民查找。

(霍勇委員本人供圖)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240臺心臟急救設備將落戶我市人員密集公共場所
    記者從普洱市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獲悉,為了健全醫療急救體系,提高救治效率,我市將在全市各縣(區)主城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配備240臺心臟急救設備——自動體外除顫儀AED,基本實現每10萬人口配置10臺AED的配置目標。
  • 湖南寧鄉:建設縣域立體化急診急救體系 搶「黃金一秒」護百姓健康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急診急救能力,充分發揮縣域醫院龍頭引領作用,圍繞「急」、「重」、「大」做文章,全力打造全覆蓋、立體式、多元化的「區域一體化急診急救體系」,為實現「大病不出縣」的醫改目標作出了積極探索和不懈努力。
  • 統一指揮 規範管理 萍鄉市人民醫院全面提升急診急救能力
    急救指揮中心(韓堅雲 供圖) 急救演練急救指揮中心(韓堅雲 供圖)朱銀霞、林芝容報導:為進一步提升急診急救水平,規範急診系統管理,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經過數月的規劃、施工、網絡信息系統完善……近日,萍鄉市人民醫院急救指揮中心正式完成搬遷,即將投入使用。
  • 醫療急救服務體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
    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是由院前急救——醫院急診——ICU三位一體有機結合組建起來的一種急診急救醫學模式。由於三者醫療分工明確、相互關係密切故而形成了有效的急救網絡,為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治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
  • 騰訊推出AED心臟驟停急救地圖
    如何進行急救?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AED(自動除顫器)的存在。但作為一種急救設備,AED能幫助心臟驟停、心室顫動的病人恢復心律。及時對患者進行AED除顫和心肺復甦,將有很大的機率挽救生命。隨著我國院前急救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的力量幫助挽救更多生命,成為急救與網際網路行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 AED科普隨處學 心臟急救誰都不是旁觀者
    生命是珍貴的也是脆弱的當身邊有人突發心臟疾病倒地時你卻因為找不到急救設施沒有施救本領而錯失最佳救治時間「黃金4分鐘」那麼這將是令人無比痛心和遺憾的事▲成都、福州移動電視播放央視新聞「急救知識科普」公益宣傳視頻。
  • 昆明1100臺心臟急救設施AED亮相公共場所
    昆明市積極落實2020年雲南省惠民實事之一「公共場所心臟急救設施配備工程」 按雲南省衛生健康委等13部門《關於印發雲南省公共場所心臟急救設施配備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昆明市積極開展市域內重點公共場所配備1100臺AED及上萬名使用人培訓任務。
  • 國家衛健委:疫情暴露出短板,將改革完善疾控體系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將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響應機制。李斌坦言,這次抗擊新冠肺炎是對我國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應對過程中,也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仍然存在著短板。他透露,下一步針對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工作,有六個方面的考慮。
  • 《魔力寶貝》護士專屬急救成功率測試
    *註:本文僅針對關於護士的急救成功率探究,未對其它職業以及急救加血量有任何測試。測試開始測試前仔細閱讀了華姬前輩《治療/急救成功率、回復率及治療惡化率設定(參考)》一文中急救成功率的相關知識作為參考。耐力、靈巧、智力高於50不會提高急救成功率2. 耐力、智力低於50會降低急救成功率3. 耐力、智力高於50會增加急救加血量4. 護士的急救成功率高於其它職業5. 急救箱只有護士佩戴才有效果6.
  • 江西省創傷急救中心專家組對樂平市人民醫院創傷急救中心建設進行...
    希望市人民醫院以創評創傷急救中心為契機和突破口,將醫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產婦急救中心、新生兒急救中心等中心建設逐步創建起來,不斷推動和完善樂平市衛生事業的的健康持續發展。希望通過創傷急救中心創評工作,不斷推動和完善醫院的院前急救救治體系,提升創傷救治能力,提高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率,為更多嚴重創傷病患帶來生的希望。
  • 邢臺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建設成效顯著 跪地急救關鍵時刻見真章
    袁偉立刻對患者持續胸外心臟按壓,輔助呼吸,同時呼叫其他人員撥打120急救電話。」袁偉立刻對患者持續胸外心臟按壓,輔助呼吸,同時呼叫其他人員撥打120急救電話。很快,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合作醫院——邢臺市人民醫院救護車趕到現場,袁偉與醫院醫護人員進行了交接,隨後,患者前往邢臺市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及時有效的救治,患者已經脫離危險。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54.4萬人經歷心臟性猝死,且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
  • 推動為民辦實事項目 提升婦幼醫療服務水平
    海口市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承擔海口市和周邊地區的危重新生兒的轉運和救治,每年搶救危重新生兒300多人次,每年轉運120多人次,轉運範圍覆蓋全省,搶救成功率95%以上,曾成功搶救最小胎齡26周、體重最小700克早產兒。現有醫護人員54名,其中主任醫師5人,主管護師21人。
  • 心臟疾病為本市第一死亡原因,心梗發作應及時採取救治措施
    主持人:今天(11、20)是心梗救治日。據2019年本市居民健康白皮書統計:在本市戶籍人口死亡原因中,心臟病為第一位,而心梗則是心臟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專家表示,為了能在突發心梗時及時開展救治,市民須掌握必要的心梗急救知識。
  • 「救命神器」走進北京地鐵後 還要讓急救知識成為標配
    除了完善配置,還要採取哪些措施以發揮AED最大效果?  搶救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是難題  在弄清楚AED的用途前,需先了解什麼是心臟驟停。  正常情況下,心臟通過有節律的搏動向全身供血。然而,當心臟部位的肌肉不能同步收縮並代之以蠕動樣顫動時,心臟的泵血功能就會喪失。若這種顫動不及時消除,很快會導致心臟停搏,繼而引發心臟驟停。
  • 黃江鎮試點配置5臺「急救神器」AED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儀」,號稱「急救神器」,是一款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其最大特點是,機器啟動後有語音引導,操作簡單,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即可使用。
  • 媒體聚焦:現場急救不是非法行醫,法律為救助保駕護航
    3 完善法律制度和社會急救體系當然,該事件引發社會輿論如此關注,也讓我們看到在社會急救問題上法律法規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應當繼續積極普及法律知識,讓公眾了解知悉相關的法律規定,為醫療人員和其他善意救助人營造和諧健康的環境氛圍,減少輿論誤導和救助人的擔憂。
  • 「院前急救」行業先行者——記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楊柳
    12年過去了,楊柳成為湖南省院前急救專業委員中不多的老面孔。他憑藉自己在院前急救、重症轉診及災害救援方面豐富的臨床經驗,借鑑國內外先進理念,在全省率先將多項生命支持技術引進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打造了一支集急危病搶救、危重症轉診、災害救援、醫療保障、急救科普、社區醫療於一體的綜合救治體系的隊伍。先後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專業論文10多篇,引進開展多項新技術,申請一項專利成果。多次受邀進行專業新知識講學、質量控制及體系建設的督導工作。
  • 苦練「急救技能」!實踐+業務+信息建設,提升急救準度!
    根據區衛健委關於在全系統開展「我為奉賢奉獻什麼」大討論大實踐活動的工作要求,區醫療急救中心針對各項急救硬性指標、急救人員的急救能力、作風建設等方面進行專項梳理,找問題、挖根源、抓整改,把大討論大實踐活動與急救業務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急救中心急救服務水平。
  • 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救命神器AED能搶回「黃金4分鐘」嗎?
    那麼,被稱為「急救神器」的AED在全國各地配置情況如何,到底夠不夠用?約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約為54.4萬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