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摩亞人的和諧
——《薩摩亞人的成年》讀書筆記
文/陳功升
讀完這本書,首先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德。瑪格麗特·米德出生於美國費城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商學院的一名教授,而母親是社會學博士。在米德8歲時,曾擔任教師的祖母讓米德觀察並記錄妹妹的語言習慣,是米德最早的有關人類學訓練。後來米德先後提出文化決定論、三喻文化理論和代溝理論,並被譽為人類學之母。
米德在《薩摩亞人的成年》一書中認為文化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正是由此她提出了讓世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決定論。借用波亞士的話說就是:「以往我們歸諸人類本性的東西,絕大多數不過是我們對生活於其中的文明施加給自己的各種限制的一種反應。」這就是米德的文化決定論,它認為在不同的文化之中有對待幼兒的方式和習俗也不盡相同,而不同的養育方式和習俗所處的文化環境也將會導致人格特質的差異。
在書中,我們也可以從中了解到米德是如何一步步提出文化決定論的,從書的目錄我們可以看出米德從薩摩亞一日、薩摩亞兒童的教育、薩摩亞人的戶、姑娘和同齡群體、社區中的姑娘、正常的兩性關係、舞蹈的作用、對待人格的態度、普通姑娘的經歷和個性、衝突中的姑娘、壯年與暮年這幾個方面來分別剖析薩摩亞。米德通過對薩摩亞的訪談調查,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薩摩亞是一個沒有戰爭、沒有青少年青春期、每個人和諧相處且平靜的社會。薩摩亞人在這裡盡情的享受著和平自由的生活。而樣的生活與當時的美國截然不同,薩摩亞是一個遠離現代化的原始社會,而美國社會是形形色色、魚龍混雜的現代社會,米德得出的結論是:社會集體文化對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制約是決定性。
在薩摩亞社會中,自由和平更多一些,矛盾與衝突幾乎看不到。就像文中所說的「這裡不存在互相衝突的選擇,也不存在任何非刀槍相見不可、非血刃不得解決的激烈的恐懼、痛楚或憂愁;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他們不存在心理上的不良順應。我們可以設想,薩摩亞文化不僅在態度上對兒童更為溫和,而且,整個文化都賦予他更大的能力,使他能夠順利地克服他所遭遇的各種困難」。這段話道出了薩摩亞人之間和平共處的原因。因為薩摩亞人不會被目標所驅使而產生悲傷、憂慮的心情,也不會產生宣揚自我,與眾不同的想法。由於薩摩亞人普遍具有獨特的隨和性,不存在會引起美國青少年心理發展不正常的現象,因此薩摩亞的青少年會度過一個自由的青春期。與薩摩亞社會不同,當代美國社會的層層的階級壓力,多元文化之間的碰撞,都使得青少年的思想產生衝突矛盾,從而出現各種問題。
米德通過一系列調查發現,薩摩亞人從孩童時期開始,大人就會開始培養孩子對於舞蹈的熱情,孩子們會在大人們打拍子及周圍人的影響下逐步練習跳舞。正是舞蹈減少了兒童在日常由於所受的嚴格的約束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同時也降低了兒童對於羞怯的敏感。還有薩摩亞人本身隨性,自由,從來沒有什麼強烈的情感需求,也不對任何人過於關心,也不對人寄予厚望,因此薩摩亞人不存在希望到失望的起伏及感情上的困擾。由於薩摩亞社會處於原始社會,所以薩摩亞人在個人道德標準、個人配偶、以及未來職業的抉擇上,幾乎都是單一的。所以薩摩亞人的抉擇不是基於個人情感而是基於一代又一代傳承的傳統。而現代社會的勞動分配發達,個人的價值著重體現,因此每當人們面臨各種職業和道德的抉擇時,尤其是當各種道德準則的交織帶來了情感上的普遍壓力和矛盾的衝突。
究其一點,當米德提出美國的青少年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青春期問題時,這時她心中就隱約有一個答案,即在現代社會的複雜多元的文化衝擊下,不同種類的文化碰撞也引起了個人思想的激烈鬥爭。就目前而論,無論是現在信息的傳遞,還是文化的迭代比薩摩亞那樣的原始社會相較複雜太多太多了。因此當代青少年面臨的問題與矛盾也越來越複雜
在現在的文明社會發展進程中,如果人們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盲目被動的被社會所左右的話,那麼源於社會層面的壓力與迷茫也會減少。也就會實現我國古代提出的「天下大同」。
【本文系作者提交的課堂作業,指導教師康健】
▼▼▼
end
歡迎關注
—校園文學—
九歌
▼
以筆為戈,以憶為名
我們在等你
編輯 | 李澤昆 劉 悅 孫 微
版式 | 劉家圓 劉穎聰 劉雲鳳
審核 | 康 健 王 瑜
本文為聊城大學校園文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原創文章第608篇,歡迎各位讀者閱讀、在看和轉發!
後臺將針對活躍用戶定期遴選,並送出特色小禮物!